【岷县漳县7·22地震重建两周年】座座新房筑起民生“幸福梦”

22.07.2015  15:13

  岷县西江镇唐家川村集中安置点 唐学仁 摄

  定西市岷县漳县6.6级地震已经过去两年。如今,灾区农房重建基本完成,一座座崭新的房屋在阳光下格外醒目,白墙黛瓦,熠熠生辉,屋檐下的红灯笼,都在告诉人们,这是一个刚刚获得重生的村庄。据统计,定西地震灾区重建农房共67487户;农村居民住房维修加固共74607户,目前都已全部竣工。之前,当地自建房基本处于“自生”状态,农民更讲究如何低成本地建房,而政府部门除划定和选址外,对自建房没有任何约束力。现在,“科学重建民生优先”成了重建中最基本且最重要的理念,每一根钢筋、每一袋水泥标号要求都很高,而这,也是对“生命至上”理念的延续……

  首席记者唐学仁

  新开辟的聚居点

  都避开了地震灾害点

  66岁的郭玉福听说来采访,兴奋地领着记者到了他家的新房。200多平方米的新房,装修已经结束,地上铺了瓷砖,墙壁粉刷的雪白。“这是客厅,我打算买一台液晶电视……”

  郭玉福家在岷县寺沟乡八步川村六社,两年前的地震使他家的房屋全部倒塌。由于原来的房屋处于险沟边,为了安全,岷县政府在科学选址、合理规划后,选择了一块平地作为八步川村的灾后重建集中安置点。这让被集中安置的八步川村100多户村民和郭玉福一样心潮澎湃。郭玉福说,过去这里都是泥路,住的是土房,多亏有了政府帮助。

  岷县灾后重建模式和以往不同的是,当地采取“规划先行,政府引导、群众自建”的方式进行。寺沟乡乡长刘永鹏称,灾后重建,政府引导村民实行统规自建,村里成立了自建委员会,充分发挥民主自治,从新房规划设计开始,村民就参与其中,房屋设计方案也召集户主开了四次会议共同讨论方案。重建过程中质量监管也由村民和政府共同把关。

  新开辟的聚居点都按照规划避开了地质灾害点,避开了泥石流。政府配套好了道路、管网,包括通信,把老百姓由散居变成了聚居。“现在的新房子,每户都是按照抗8级地震灾害设计修建的,每一根钢筋,每一袋水泥的标号要求都很高。我们也亲自监督,不让村民偷工减料。”已经在岷县指导灾后重建一年多的八冶建设集团中天分公司员工李国桥说。

  “科学重建民生优先”

  是重建中的最主要理念

  比之过去,发生在灾区的不仅仅是生活的变化,更重要的是他们对家园有了更深的领悟和理解。灾难虽然是“危”,但灾后重建却是当地农村住宅升级一次“机”。“科学重建”“民生优先”,这是岷县在灾后重建中秉持的最基本且最重要的理念,也是对“生命至上”理念的延续。

  在岷县麻子川乡吴纳村,新成立的“自管委”正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设岗定责+星级管理”,对全村无职务的党员,全部设岗定责,参与村里事务管理。“8+2”村级综合服务中心新模式的推出,强化了村级党组织的服务功能。村“两委”办公室、计生办、社会管理服务站、卫生室、培训活动室、群团办公室、专业合作社办公室、农家书屋和金融服务点、便民服务点为一体的“8+2”模式村级综合服务中心,实现了由“办事不出镇”向“办事不出村”的转变。

  “转变思想观念很重要。”这是吴纳村党支部书记王海龙的切身体会。不仅如此,灾后重建的各种变化还在吴纳村悄然“上演”:打架耍牌闹纠纷的少了、村民脸上笑容多了、村里也整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