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课本“封杀”古诗伤了母语之“根”
作者:张西流
上海中小学开学在即,提前拿到课本的家长发现:相比旧版,今年一年级语文课本变薄了很多。25日,记者对比新旧一年级语文课本发现,新的一年级语文课本不仅删除了旧版本中全部的8首古诗,7个单元45篇课文也缩减为6个单元40篇课文,识字量和写字量都有不同程度减少。(8月26日《新闻晨报》)
出于给孩子减负的善意,上海对小学一年级语文课本进行“瘦身”,本无可争议。比如,将7个单元压缩为6个单元,将45篇课文削减为40篇课文,识字量和写字量也均大幅度减少,给孩子减轻了不少课业负担。然而,令人不解的是,原版本中的8首古诗,也被当成“赘肉”全部删除了。为配合“瘦身”计划,删除一些古诗,当然可以,但对古诗一律“封杀”,就显得过犹不及了。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而古诗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精华,是中华文化的宝贵财富。经过千百年的传承,那些万口传诵的古诗成为文化的宝藏,字字玉玑。而被选入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材中那些古诗,更是诗中瑰宝。再者,民族文化尤其是古诗,都是在儿童启蒙时期深深地扎根。比如,《三字经》是我国古代的儿童识字课本,是传统的道德启蒙读物,一经问世即广为流传,实际上成了全国通用的儿童教材。
因此,从小学一年级开始,让孩子学习古诗,尤为重要。可以说,古诗等国学经典,影响着每一个孩子的成长,其思想内涵和文化精髓,已经融入他们的一言一行中。例如,平常在内心烦躁不安的时候朗读古诗,可以使他们心情平静下来。特别是,古诗中的精华,经聚集、融合、提炼后,可以给孩子塑造高尚品德、美好心灵,使青少年儿童具有健康良好的人格。
可见,小学一年级“封杀”古诗,势必会伤及母语之“根”。众所周知,汉语是中华民族的母语,而古诗是母语中的母语,堪称是母语之“根”。一个人学习汉语的黄金阶段在小学和初中,特别是小学启蒙阶段。不可否认,现今青少年的汉语水平之低令人震惊,许多并不冷僻的字不认识,许多经常用到的词语不懂意思,错别字比比皆是,病句泛滥成灾。这其中显然有母语教学自身的问题。因此,减负拿古诗开刀,并非是个好的“创新”,应立即叫停。(张西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