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甘肃省审计发现违规问题金额12.26亿元

30.07.2014  10:34

  原标题:去年我省审计发现违规问题金额12.26亿元

   中国甘肃网7月30日讯  据甘肃经济日报报道(记者 吕霞 实习生 牛威)7月29日,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大会。省审计厅厅长武毅向大会作了《关于2013年度省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报告》指出,2013年,我省共审计发现违规问题金额12.26亿元。

    71个预算单位未编制政府采购预算

  《报告》指出,根据规定,省审计厅对2013年度省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进行了审计。自去年7月向省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报告上年度审计工作以来,审计厅共完成对财政厅等12个省级单位的预算执行审计,对全省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等12项专项资金进行了审计和审计调查,同时对白银市、武威市、张掖市政府和28个县区政府财政收支情况进行了审计,发现违规问题金额12.26亿元,促进拨付到位资金6.93亿元,挽回损失116.23万元,调整账务、归还原资金渠道等金额4.58亿元,被审计单位采纳审计建议111条,完善规章制度115项。审计中发现:省属173户企业中154户企业未编制国有资本经营收入预算,省级128个预算单位中71个单位未编制政府采购预算,20个单位少列资产配置预算5598.4万元;部分年初预算批复较迟。

    10单位未及时申报社会保险费1.94亿元

  《报告》显示,省地税部门在“营改增”减收、征管难度增大的情况下,强化税收征管,各项税费增长15.71%。发现的主要问题有:县区地税征收部门将2013年度税款1.79亿元延缓至2014年1月后入库,10个企事业单位未及时申报缴纳税款2516.45万元、社会保险费1.94亿元;部分困难企业认定不够规范,减免税审批时间较长。税收征管信息系统未全面反映减免税实际情况,当年实际减免12.2亿元,数据库仅显示2.85亿元。

  今年,省审计厅对公安厅、司法厅、人社厅、国土资源厅、林业厅、体育局、扶贫办、广电总台、戒毒管理局、妇联10个省级部门预算执行情况进行了审计。审计结果表明,司法厅上年结转结余908.5万元未纳入年初预算。戒毒管理局未将劳教系统提高保障水平经费1058万元细化到具体单位、项目。8个单位少计收入1.24亿元,4个单位少计支出7056.6万元,5个单位少计结余2236.88万元。9个单位少计装备仓库、演播室等固定资产3.93亿元,2个单位少计工程欠款等负债6434.6万元。同时,应缴未缴非税收入1.53亿元,其中国土资源厅应缴未缴耕地开垦费等1.22亿元,人社厅应缴未缴房屋租赁等收入184.86万元,公安厅警察职业学院未及时上交学费、培训费2972.84万元。违规收费、集资616.97万元。人社厅及其所属职业技能培训指导中心、人力资源市场违规收取培训费等258.07万元,扶贫办所属鸵鸟中心向职工及社会人员违规集资358.9万元。

    部分专项资金未发挥效益

  《报告》称,在对12个省级部门预算执行情况审计的同时,省审计厅延伸审计了发改委、教育厅、民政局、农牧厅、卫计委、残联6个部门财政资金绩效等情况,发现的主要问题包括:部分专项资金未发挥效益,扶贫办及所属兰州分院等3

  单位6224.67万元、林业厅及所属白龙江林管局等4单位2928.62万元闲置未使用。10个单位在财政拨付资金3025.69万元7个月后才申报采购计划;18个单位收到财政专项资金2.01亿元后当年未采购。

  此外,审计发现市州财政收支存在的共性问题,主要是预算编制不够细化、未及时征缴土地出让金、滞留专项资金;县区主要是财政管理改革不到位、收入征管不规范,基层单位和乡镇财务管理薄弱,项目进度缓慢,挤占挪用专项资金等问题较为突出。

  省审计厅向上述单位和市州依法做出处理处罚决定的同时,按照省政府要求,就抓好审计整改、加强和改进工作送达了审计督办函。有关单位重视审计整改工作,延缓及未申报缴纳税款已整改到位,解缴入库预算和非税收入2.35亿元,定西市政府已废止罚没返还的规定,其余问题正在积极整改。

    取消违规重复享受保障房待遇801户

  《报告》提出,根据省委、省政府和审计署的统一部署,审计厅组织省市县三级审计机关对2013年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进行了跟踪审计。审计发现资金使用和筹集管理不够严格,住房分配和使用管理有待加强,部分项目建设管理不够规范等问题。监察厅已按照省政府要求启动问责程序。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认真整改审计发现的问题。截至2014年5月底,出台完善6项管理制度和办法,规范资金管理1.04亿元,对20个建设项目加强了质量管理,取消违规重复享受保障房待遇801户,追回违规领取的租凭补贴73.6万元,腾退违规享受的保障性住房144套。

    扶贫资金:滞留闲置1.95亿元

  对全省2012至2013年扶贫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的审计表明,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1236”扶贫攻坚战略,统筹行业资源,加快机制创新,全省扶贫攻坚取得阶段性成效。发现的主要问题在资金使用方面包括滞留闲置资金1.95亿元,挤占挪用资金1092.54万元,配套资金未落实1.16亿元,资金管理不规范2112.62万元。项目管理方面包括,擅自调整项目计划3645.3万元,项目管理不规范,建设发展缓慢。

    17家行社违规放贷9.42亿元

  对省农信社资产负债损益审计情况的审查表明,农信社立足服务“三农”,实现了全省金融服务空白乡镇全覆盖。审计发现部分基层行社财务管理不严格、会计核算不规范,银行承兑汇票和投资信托业务监督缺位,一些基层单位金融政策执行不到位。兰州市安宁区联社等16个行社支付现金3222.09万元用于高息揽存;秦安县联社等17家行社向“四证”不全、资本金不足以及不具备房地产开发资质的企业、个人发放贷款9.42亿元;永登联社与借款人串通违规发放贷款3亿元。就这些问题已移交省农信社进一步查处,目前已追回违规贷款2.1亿元。

    6户国企存在资产负债损益不实等问题

  《报告》称,对酒钢集团、二十一冶公司,省公航旅集团、兰州三毛纺织集团、省建投总公司、省水电设计院6户省属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审计表明,省政府国资委和省属企业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全力克服困难,生产经营总体正常,基本实现了稳增长的目标。审计发现6户企业存在资产负债损益不实、违规集资、欠缴税费、公款私存以及工程项目管理不够规范,企业重大投资事项未向省政府国资委报批、报备等问题。

  《报告》称,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省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工作,明确要求各部门“一把手”负总责,对审计查出的问题列出整改清单和时间表,实行对账销号。对审计发现的违纪违法问题和线索,省政府已责成监察厅深入调查,严肃问责。审计厅将根据省人大和省政府的要求,会同有关部门对整改情况进行跟踪督查,具体整改落实情况在年底前向省人大作专题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