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124个省直部门公开“三公”经费

30.07.2014  10:35

  原标题:124个省直部门公开“三公”经费

   中国甘肃网7月30日讯 据鑫报报道(记者 吴少华)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第二次全体大会,听取了《关于2013年度省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

  根据《审计法》规定,审计厅对2013年度省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进行了审计。自去年7月向省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报告上年度审计工作以来,审计厅共完成对财政厅等12个省级单位的预算执行了审计,对全省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等12项专项资金进行了审计和审计调查,同时对白银市、武威市、张掖市政府和28个县区政府财政收支情况进行了审计,发现违规问题金额12.26亿元,促进拨付到位资金6.93亿元,挽回损失116.23万元,调整账务、归还原资金渠道等金额4.58亿元,被审计单位采纳审计建议111条,完善规章制度115项。审计结果表明,省级“三公”经费支出较上年压减11.6%;推进预决算信息公开,在88个省直部门公开部门预算和“三公”经费的基础上,今年纳入公开范围的124个省直部门已全部公开。

  报告指出,产生上述这些违规问题的主要原因包括:一是相关政策制度不配套、不完善,导致一些问题屡审屡犯;二是预算部分内容不够细化,专项资金未能整合使用,缺乏有效论证和绩效考评;三是有些部门对财务工作重视不够,监管不到位,个别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法治意识淡薄,依法行政的能力不强;四是地方财力不足,挤占挪用、配套资金不到位的问题依然存在;五是责任追究和问责机制落实不到位。

  就此,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省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工作,7月11日省政府常务会议听取审计情况汇报,省委副书记、省长刘伟平就严肃整改审计查出问题,建立健全财政资金管理机制做出安排部署,明确要求各部门“一把手”负总责,对审计查出的问题列出整改清单和时间表,实行对账销号;要把审计整改与促进改革、完善制度、强化管理结合起来,推进制度创新,建立健全财政资金管理机制和财务管理等内控机制,从源头上把好财政资金分配、管理和使用关口。对审计发现的违纪违法问题和线索,省政府已责成监察厅深入调查,严肃问责。审计厅将根据省人大和省政府的要求,会同有关部门对整改情况进行跟踪督查,具体整改落实情况在年底前向省人大作专题报告。

  针对省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发现的问题,为进一步加强预算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审计厅提出相关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