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宁县加强党建助推精准扶贫工作纪实

18.11.2015  09:58

  原标题:宁县加强党建助推精准扶贫工作纪实

  近年来,庆阳市宁县通过创新推进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深化人才资源开发利用,着力促进精准扶贫攻坚工作和党建工作的良性互动。

   扶贫在哪里,党员的作用就发挥到哪里

  “党员干部是做好扶贫开发的关键。扶贫项目在哪里,党员的作用就要发挥在哪里。”宁县县委书记马斌说,找准“贫”根,切断“困”源,扶贫开发成败系于精准,既要有决战决胜的勇气和钉钉子的精神,也要有清晰全面的部署,更要有一支甘于扎根扶贫最前线的党员干部队伍。

  精准扶贫工作启动后,宁县向全县各级党员干部发出动员令,要求大家要以贫困不除、愧对百姓的使命感,确保宁县早日与全国同步迈入小康社会。

  今年,在已完成的贫困户识别工作基础上,宁县针对扶贫对象识别是否精准,又下派驻村帮扶工作队员走访贫困户,进行“回头看”“挤水分”,全力以赴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础夯得更实。

  同时,宁县还以“四个精准”为核心,按照“一村一扶贫工作队、一户一脱贫致富责任人”,实行定点定人定时定责帮扶的办法,做到不稳定脱贫,队伍不能撤、干部不能换。驻村干部采取“一户一法”的方式,帮助帮扶村和贫困户协调、争取资金,落实帮扶措施,在规定时限内帮助帮扶对象稳定脱贫致富。

  据悉,宁县今年对60个重点贫困村进行倒排序,靠实64个帮联单位,有针对性地制定了脱贫计划;对8.97万人扶贫对象明确了2264名帮联干部,根据每户的不同情况,分别制定了具体的帮扶措施,就具体怎么帮、靠什么来脱贫、何时能脱贫,列出了进度表。

   扶贫在哪里,党组织的作用就发挥到哪里

  走进焦村镇西沟村,映入眼帘的是一栋栋漂亮的小洋楼,村上文化广场、金融服务点等一应俱全,苗林、肉羊等产业发展势头良好。然而,几年前这个村子却完全是另一副面貌,基础建设滞后,产业发展缓慢。

  针对发展现状,镇村两级紧扣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坚持选好一个干部、配强一个班子、带富一方群众的思路,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壮大产业规模,形成了基础设施改善、服务功能完善、产业效益凸显的良好发展局面。

  “近年来,我们狠抓班子建设和党员干部培训,培育了一批懂经营、会管理、有专业技能的党员,为群众提供全方位的技术、信息、项目服务。到目前为止,全村已创建了8个党员创业示范基地,覆盖苹果、西瓜等多个特色产业,发挥了较好的创业带动作用。”焦村镇西沟村村支书张向明说道。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基层执政的根基,精准扶贫最终也要依靠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合力来完成。扶贫开发在哪里,党组织的作用就要发挥到哪里。

  宁县着力加强贫困村党组织建设,设立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项目扶持基金,以“党支部+合作社”的成熟模式为基础,结合草畜、苗林等优势产业,探索开展了商贸流通、瓜菜种植、果品加工、畜牧养殖、文化产业“五型村”创建活动,千方百计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目前,全县由村级党组织和村干部领办创办的专业合作社达到69个,年集体收入达到50万元以上的村6个,30万元以上的7个,10万元以上的26个。

   扶贫在哪里,党建就跟进到哪里

  前渠村位于宁县盘克镇南部川区,地处子午岭西麓林缘地带,全村共有141户484名贫困人口,贫困发生率35.5%,是九龙川区特困片带重点贫困村。

  自从盘克镇择优选配致富能人马宁源担任村支书后,他带领村支部一班人除加大村子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外,还帮助全村64户贫困户培育各类苗木170余亩,使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农民收入大幅增加。目前,全村耕地80%以上培育苗木,80%的道路已经硬化,80%的贫困户已经脱贫。

  “选好敢闯、敢干的村支书,才能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盘克镇党委书记张晓荣说。

  宁县把建强配齐村级党组织带头人作为推进扶贫攻坚的关键,择优选配致富能人、大学生村官、一村一名农民大学生进入贫困村“两委”班子,从县直部门下派优秀年轻干部到贫困村担任第一书记。宁县还按照“先给舞台、再给位子,先当配角、再当主角,先挑担子、再给身份”的递进培养模式,采取分级、分层、分类落实培养措施,组织贫困村干部积极参加各级培训、调训和轮训。

  同时,该县严格落实“书记抓、抓书记”责任制,围绕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创建和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扎实推进“能人治村”“质量提升”“晋位升级”“经济强村”“覆盖凝聚”五项工程实施,全县基层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据悉,该县共推选储备能人党员后备村干部1116名,择优选配进入村“两委”班子的致富能人208名、大学生村官8名、一村一名农民大学生72名,从县直部门下派到贫困村担任第一书记的11名。(通讯员 尚晓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