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学者为打造丝绸之路甘肃黄金带建言献策(组图)

03.07.2014  12:42

  原标题:专家学者为打造丝绸之路甘肃黄金带建言献策

  复兴丝路甘肃有望成为中坚力量

  “新丝路·新思路”论坛现场“新丝路·新思路”论坛现场

  本报记者贾莉丽/文陈功章/图冯并郝树声

  甘肃,丝绸之路所经的黄金路段和枢纽地带,是世界上四大文化体系的汇流之区。由于丝绸之路贯穿全境,甘肃遂成为中西经济文化交流不可替代的桥梁。然而,甘肃如何抢抓重大历史机遇,加快向西开放,拓展经济发展战略空间,打造丝路经济黄金段,实现新的经济增长极?

  7月1日,由甘肃经济日报社承办的“新丝路·新思路”论坛在兰举行,《经济日报》原总编辑冯并,著名经济学家、《经济日报》原总编辑艾丰,甘肃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郝树声等专家学者就此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复兴丝路是多方面需要

  “丝绸之路经济带”东牵亚太经济圈,西系发达的欧洲经济圈,是世界上最长、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

  《经济日报》原总编辑冯并说,“现代丝路经济带是基于历史经济经验,在世界经济一体化条件下对中国经济发展、世界经济发展的创新性再思考,中国发展需要改革,同时也需要开放中的地缘经济战略选择。”

  冯并表示,丝路复兴是中国产业升级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开放型经济发展的需要,东南沿海战略与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需要,中国企业的跨国经营的需要。

  “丝路经济在本质上是造福各方的经济,互补互利的经济,包容发展的经济。尽管各个国家地区发展水平不一,资源秉赋不一,社会基本制度不一,文化传统不一,甚至一些价值观念也有不同程度的差别,并不妨碍相互真诚的经济合作。这些不一和差别,倒是发展的一种势差资源。”冯并说。

冯并认为,丝路经济是生产要素更加合理有效流动配置的经济,也是一个关于改革开放关于世界经济持续发展思路思想的理论,朴实无华,带着昔日泥土的芳香,却又像戈壁上的千年不倒的胡杨树,根深叶茂,又像西亚与欧洲花园里的“无花果”,在历史思维的神经尖端上结出顽强与智慧。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