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全省城乡居民健康素养提升工程行动计划
为科学、规范、有效地开展健康促进工作,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合作、全社会参与的全民健康素养促进长效机制和工作体系,提高全省城乡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日前,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甘肃省城乡居民健康素养提升工程行动计划(2014-2020年)的通知》(以下简称《计划》)(甘政办发〔2014〕92号),明确了未来一个时期全省城乡居民的健康素养促进目标和任务。
《计划》的主要目标是: 一 是健康素养知识普及方面。全省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到2015年达到8%,到2020年达到16%。二是重点领域健康素养方面。城乡居民对艾滋病和结核病等重点传染病防治核心知识、妇幼健康知识、食品安全核心知识、心理健康及精神障碍防治知识知晓率到2015年分别达到75%、30%、30%和50%,到2020年分别达到85%、50%、50%、60%。三是全民健身活动方面。农村体育健身工程覆盖率到2015年达到55%,到2020年达到75%。经常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人数比例到2015年达到30%,到2020年达到40%。四是控烟履约方面。学校和党政机关建设无烟单位到2015年达到85%,到2020年达到95%。成人吸烟率到2015年下降到30%,到2020年下降到20%。城市建成区无烟草广告。五是城市环境卫生方面。到2015年,城市环境卫生薄弱地段脏乱差问题得到初步解决,有条件的将数字化城管系统覆盖到城乡结合部,到2020年城市环境卫生明显改善。六是农村人居环境方面。到2015年,完成1000个以上村庄的综合治理,美丽乡村示范村达到300个,村庄道路硬化率明显提高;到2020年,完成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农村河道水环境改善,畜禽养殖区与居民生活区分离,美丽乡村示范村达到800个,环境整洁村达到3000个。
为实现这些目标,《计划》部署了6项重点工作内容:
一是健康素养宣传推广行动 。健全健康教育网络体系。各市州、县市区、乡镇(街道)依托计划生育服务机构设立健康教育所,健全完善以健康教育专业机构为中心,以医疗卫生机构专(兼)职健康教育工作者为骨干,以企业、学校、社区等兼职宣传员为依托,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健康教育工作网络。建设健康宣传阵地。一是各级各类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等媒体开设健康教育栏目,提供时段和版面播放、刊登健康公益广告和保健知识;二是各地卫生计生部门负责在广场、公园等地设立“健康广场”;三是各地社区负责在人流量大的地段建立“健康文化墙”;四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积极组织开展“健康沙龙”;五是“窗口”单位负责开设“健康教育宣传专栏”。开展健康巡讲活动。组建健康教育巡讲专家团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机关,巡回宣讲健康知识和保健技能。拓展健康服务平台和渠道。加强医院健康教育,开展健康促进医院创建活动,扩展健康咨询服务内容,开展心理健康咨询;利用微博、微博矩阵、微信等新媒体和现代传输信息平台,做好健康信息的发布和普及工作。普及学校健康教育课程。在各类中小学和大中专院校、职业培训学校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促进与教育活动。结合实际在中小学开展“小手拉大手”健康知识传播活动。开辟健康教育基地。在省内各级各类医学院校、医疗卫生机构等开辟传染病、慢性病等疾病预防控制健康教育基地,组织开展市民开放日活动。各级党校、宗教协会开辟健康教育基地,针对党政领导干部、党外及宗教人士开展健康教育。加强居民健康素养监测。每年组织开展全省城乡居民健康素养监测工作,掌握全省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开展健康素养提升工程提供科学依据。
二是重点领域健康素养强化行动。 组织开展“村级三件事”。按照全覆盖的目标,认真落实村级“健康文化墙”建设、“健康沙龙”开展、“健康保健工具包”放发暨“中医药适宜技术进家庭”活动三件事。到2015年,“健康保健工具包”发放覆盖率以户为单位达到100%。提高基本医疗素养。将基本医疗素养促进工作纳入医疗机构综合考核。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要加强医患沟通,开展患者健康教育,向城乡居民宣传医疗保险、基本药物制度、公立医院改革等医改政策,普及合理用药和科学就医常识,提高群众防治常见疾病的能力。提高慢性病防治素养。每年组织专家对患病人数多、群众看病负担重的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白血病、终末期肾衰等5种大病进行患病原因和预防干预方法研究,并根据流行病学调查成果,积极稳妥采取预防干预措施,提升居民健康水平。大力开展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工作,将提高居民慢性病防治素养作为重点任务,切实做好心脑血管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肿瘤等重点慢性病的健康教育。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重点做好社区居民和高危人群的健康教育,以目标人群行为改变为最终目标,围绕重点慢性病防治知识及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健康等生活方式进行干预。提高传染病防治素养。依法加强传染病防治健康教育,认真做好艾滋病、结核病、病毒性肝炎、霍乱、流感、狂犬病等重点传染病健康教育工作,普及国家传染病防治政策和重点传染病防控知识,不断提高城乡居民传染病防治素养。提高妇幼健康知识素养。将妇幼健康教育纳入各级妇幼保健机构和医疗卫生机构日常工作,利用多种形式普及妇幼保健、优生优育、生殖健康、妇幼中医药保健知识和技能,提高妇幼健康素养水平,使全社会都了解保障妇女儿童健康知识,促进妇女儿童和育龄人群合理利用妇幼保健服务。注重加强托幼机构儿童健康教育工作,通过举办专题讲座、发放宣传材料等方式,向托幼机构工作人员和儿童普及保健、预防等健康知识。提高其他重点领域健康素养。做好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食品安全、心理健康、地方病和职业病等领域健康教育工作。依法开展风险评估和风险沟通,普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相关知识和技能,引导公众正确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掌握自救互救基本技能,提高突发事件防范素养。普及地方病和职业病防治核心信息,提高居民对正确饮水的认识,提高职业防护能力。发展健康服务业和健康管理业。鼓励社会资本积极投入健康服务业,大力发展以健康体检、健康指导咨询、签约服务居民等为主要内容的健康管理产业。
三是全民运动健身普及行动 。健全全民健身设施网络体系。以贯彻落实《甘肃省全民健身条例》为抓手,因地制宜,科学规划,修建一批与现代城镇化发展相适应的全民健身设施,逐步提高体育设施覆盖率、设施面积人均拥有量和设施设备档次。提高公共体育设施开放程度。依托各类公共体育设施,不断拓展健身渠道。各类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要通过完善制度,加强管理,将内部体育设施逐步向社会开放,实现资源共享,有效提高公共体育资源的利用率。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各级各类学校按照国家规定开设体育课,并将体育课列为考核学生学业成绩的科目。按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求,学校每年对学生进行一次体质健康检测;保证学生在校期间每天体育活动不少于1小时。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在“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日”、“全民健身日”和春节、元旦等重要时间节点,举办省、市、县三级全民运动会或体育节,吸引不同人群积极参与体育健身活动。发挥各级体育总会、单项运动协会、行业体协和人群协会的优势,组织开展有创意、有规模、有趣味性的群众体育活动。以全民运动会为载体,扶持品牌赛事和区域性健身活动。在兰州市等地广泛开展“全民健走”活动。
四是全民控制吸烟行动 。制定控烟政策措施。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制定出台适合本地区、本单位实际的控烟政策措施,稳步推进公共场所禁烟工作。加强烟草危害宣传教育。广泛开展控烟履约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烟草危害的正确认识,逐步形成不在公共场所吸烟、不主动敬烟、不接受送烟的良好风气,营造全面控烟的社会氛围。开展控烟示范创建活动。积极开展无烟草广告城市、无烟单位、无烟公共场所的创建工作。加大党政机关、卫生计生系统、中小学校控烟力度,确保全省各级党政机关、卫生计生部门和中小学校达到无烟单位标准。
五是城市卫生整洁行动 。加强城市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按照以人为本、设施齐全、配套完备、与周边环境相协调的原则,配备建设各类环境卫生设施,改造升级现有标准较低的环卫设施。保障城市垃圾和污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行,提高市政环卫设施的完好率。推动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理,做到日产日清,逐步实现垃圾、污水处理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加大重点区域及薄弱环节的治理力度。治理并保持交通干线及车站、机场、铁路沿线和景点景区等重点区域、场所的环境卫生状况。集中整治旧城区、城乡结合部、城中村、农贸市场、“五小行业”(小食品经营及加工单位、小理发美容店、小旅店、小浴室、小歌舞厅)、城市出入口卫生环境。加强流浪动物管理和宠物防疫。开展群众性卫生清洁活动。通过爱国卫生月及设立城市卫生清洁日、专项治理周等活动,以社区为单位,组织动员机关、单位、企业、居民清洁工作和居家环境,清理楼道杂物,清扫街坊通道,清除暴露垃圾与卫生死角。强化城市污染治理。抓好主要交通干道、公园绿地等建设。围绕大气、水体、土壤污染治理三个重点,推进有毒有害等多种污染物的协同防控。做好重点行业企业污染治理、生活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垃圾渗透滤液处理等工作,减少污染,改善环境质量。
六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行动 。 加强农村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乡镇垃圾清运设备和中转设施建设投入,逐步完善村镇垃圾、污水收集处理设施。抓好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建设,搞好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监督监测,全面提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和饮用水水质卫生合格率。加大农村沼气项目和中央补助地方农村改厕项目推进力度,不断提高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做好乡(镇)村街道硬化、绿化、美化。集中治理“脏乱差”问题。组织群众清理河道垃圾、农村柴堆、粪堆以及积存垃圾,平整道路,疏通沟渠。实行畜禽圈养,搞好室内及庭院卫生。开展美丽乡村和环境整洁村创建工作。推进城乡环境卫生管理一体化进程。推进城市供水和排水管网、环境卫生管理范围向周边农村延伸覆盖,建立健全农村环境卫生管理机制,逐步实现农村垃圾村收集、乡镇(街道)转运、县市区处理的模式。
此外,还提出落实计划的一系列保障措施,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全省城乡居民健康素养提升工程由省爱卫会具体负责,办公室设在省爱卫办,统筹协调日常工作。各级政府要将城乡居民健康素养提升工程纳入议事日程,设立健康素养提升工程行动办公室和专家组,制定本地区实施方案。各相关部门要明确分管领导,指定专人负责,制定各项行动计划,明确分工,确保行动取得实效。二是提供经费保障。各地、各有关部门要积极协调财政部门,加大对健康素养促进行动的投入力度,加强中央补助地方健康素养促进行动项目和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健康教育项目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广泛动员更多社会资金参与健康素养促进行动,发展健康服务业,促进全民健康素养水平提高。三是注重资源整合。各地、各有关部门在制定、修订相关政策时,要将提高目标人群健康素养作为重点任务,注重整合有关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资源,不断优化实施方案,确保行动效果。同时,要充分发挥群众团体作用,积极扶持各类志愿者队伍,形成完善的服务网络和体系。四是严格督导考评。省爱卫办要组织制定考核评估办法,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督导评估,及时公布评估结果。各有关部门要组织开展年度及中期、末期督导评估,注重总结推广典型经验。
据悉,健康素养是指个人获取和理解基本健康信息和服务,并运用这些信息和服务做出正确决策,以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的能力。健康素养不仅是衡量卫生计生工作和人民群众健康素质的重要指标,也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综合反映。为贯彻落实2014年省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实施城乡居民健康素养提升工程”,进一步提高全省城乡居民维护自身健康的意识和能力,省卫计委从今年初开始起草《计划》,经过多次调研和专家论证,并征求省委宣传部、省发改委、环保厅等20多个相关部门意见后,于5月19日正式以省政府办公厅文件形式印发,该《计划》是全省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领域的纲领性文件。
相关链接: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甘肃省城乡居民健康素养提升工程行动计划(2014-2020年)的通知
http://www.gansu.gov.cn/art/2014/5/21/art_3289_1783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