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众一心重建家园 壮歌唱响洮水岷山——岷县“7·22”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两周年纪实
这是一场百年不遇的灾难,对岷县来说,灾害和困难叠加。
这是一次前所未有的考验,对岷县来说,决心和毅力并重。
这更是一场全力以赴的决战,对岷县来说,挑战和机遇同在。
洮水见证,岷山铭记。两年前的7月22日,6.6级地震突袭千年药乡,美丽的岷州大地变得满目疮痍,伤痕累累。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两年多来,岷县县委、县政府抱着“一切为了群众”的共同信念,充分弘扬伟大的抢险救灾精神和“岷县精神”,挺起不屈的脊梁,用双手重建家园,用双手开创未来,用铮铮铁骨,同灾难进行顽强的抗争。如今,一幅新生的波澜壮阔的灾后画卷逐步铺展在人们眼前,岷州大地浴火重生。
这是一项与时间赛跑、与自然抗争、与毅力较量,挑战建设史上极限的工程!
这是一部勇于担当、甘于奉献、愈挫愈勇、众志成城、战天斗地、气壮山河的壮丽史诗!
这是一曲展现和弘扬“大爱同心、坚韧不拔、挑战极限、感恩奋进”时代精神的宏伟交响!
这是一首谱写从悲壮走向豪迈、从满目疮痍到满目生机、从废墟到新生的时代壮歌!
2013年7月22日上午7时45分,一场6.6级地震猝然而至,袭击了千年药乡岷县。一瞬间,许多美丽的村庄失去了往日的安详与宁静,家园变得满目疮痍,人民的生命财产遭受巨大损失……洮河恸哭,岷山悲号。
灾害发生后,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社会各界和各方面救援队伍的全力帮助下,岷县县委、县政府把抗震救灾作为压倒一切的紧迫任务,快速反应、科学施救、以人为本,举全县之力搜救失踪人员、救治伤病员、安置受灾群众、抢修基础设施、防范次生灾害。广大干部群众日夜奋战,顽强拼搏,取得了抢险救灾的全面重大胜利,得到了中央和省市的充分肯定。
震后百废待兴,重建迫在眉睫。从废墟上崛起,在重建中超越,让破碎的山河重现勃勃生机……
“给党和政府交一份满意的答卷,给岷县48万人民交一份满意的答卷,给社会各界交一份满意的答卷。”这是岷县县委、县政府灾后重建中掷地有声的承诺。
在逆境中突破,在挑战中前行。两年多来,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市灾后重建协调领导小组及有关厅局的精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下,岷县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关于灾后重建的一系列重大决策和安排部署,切实把灾后重建作为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主战场,作为深化双联行动的主阵地,锤炼干部作风的大课堂,坚持“争当先锋抓重建、领导干部上一线、包乡抓点带头干、改进作风作示范”,充分发扬“三苦”精神,努力克服自然灾害叠加、地质结构复杂、基础设施薄弱、有效施工期短、阴雨天多、劳力紧缺等多重困难,一手抓灾后恢复重建,一手抓经济社会建设,做到了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全面完成了住房、教育、卫生三大年度重建任务,灾后重建取得重大阶段性胜利,群众居住环境、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设施、城乡环境、群众精神面貌、经济社会发展条件发生显著变化,群众生活质量、党员干部为民服务能力、岷县对外形象、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率先垂范 齐抓共管
科学重建引领整体重建
统筹兼顾,科学重建;以人为本,民生优先,这是岷县灾后恢复重建的主旨。
灾后恢复重建既是一场使命与责任的“接力”,又是一场挑战与奋进的“赛跑”,更是一场打硬仗、补欠账的“赶考”。为了实现科学规划、确保质量、又好又快的灾后重建目标,定西市及时成立了灾后重建前方指挥部,市上主要领导定期、不定期走进灾区重建一线调研指导,解决问题。分管领导长期蹲点指导,全面协调指导工作。岷县也成立了由县委主要领导任主任的岷县灾后重建规划设计评审监督指导委员会,对全县所有重建项目规划设计进行全面把关定向;成立了由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岷县“7·22”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领导小组,下设9个工作组,专门负责灾后重建的协调指挥、组织实施工作;成立了梅川、茶埠、寺沟、麻子川、岷阳5个小城镇建设协调推进领导小组,分别由县四大班子主要领导和县委副书记任组长,协调推进落实;成立了由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10个重灾村重建工作协调推进领导小组,协调推进重灾村重建工作;成立了由县上分管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任组长的27个集中安置点重建工作协调推进领导小组,协调推进集中安置点重建工作。同时,县上建立了集中安置点、重灾村建设县级领导责任制,对每个集中安置点和重灾村都确定了县级领导进行联系指导,协调帮助安置点和重灾村推进灾后重建工作。为了进一步明确乡村两级主体责任,落实了住房重建乡镇领导包村、一般干部包户责任制,靠实了乡村干部工作责任。县上还分行业、分项目靠实县直部门责任,着力抓各行业项目和小城镇、集中安置点、重灾村基础设施配套项目的落实。针对“三孤三无”等特殊困难群众实际,建立了乡村干部和双联单位帮建工作责任制。为了确保教育卫生项目按期保质保量完成,县上依法依规招进省建投、八冶、金川、建设监理等大型国有企业,设立前方指挥部,调派精兵强将,集中力量实施教育卫生项目。县上四大班子领导分别牵头负责重点乡镇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梅川和茶埠镇的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设立现场指挥部,一线指挥,及时协调解决相关问题,加快综合整治进度。
灾后恢复重建,科学规划是前提。按照“科学性、前瞻性、适用性、全面性、有效性”的原则,岷县及时组织编制了35个《行业专项规划》和《总体规划》《实施方案》和106所学校、22所卫生院设计方案等。特别是在27个集中安置点,10个重灾村,梅川、茶埠、寺沟3个小城镇的规划设计上,委托同济大学规划设计院、甘肃省城乡规划设计院等6家甲级资质规划设计单位,按照“方便生活、确保安全、节约资源、突出特色、生态宜居”的原则,从理念、起点、标准、结构、户型、安全性等方面进行不同设计,使每个重建点各具特色,各有亮点。尤其对小城镇和教育卫生项目设计多次赴市上、省上、北京等地进行评审,邀请上级领导和专家“把脉会诊”,多次进行修改完善,确保了规划科学合理、符合岷县实际。
面对繁重的灾后重建任务,岷县县委、县政府就灾后重建工作数十次召开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县灾后重建领导小组会和推进会。县四大班子主要领导率先垂范,齐抓共管,听民意、察民情、聚民智。县主要领导靠前指挥、靠前决策、靠前指导、靠前督查、靠前解决问题,一次又一次深入重建点,调查研究,倾听民声,排忧解难,并多次主持召开灾后重建推进会,为受灾群众解决了大量的实际困难,为广大干部群众树立起了典范,凝聚起了强大力量,引领了灾后重建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地推进,加快了灾后重建的步伐。
强化技术 加强监管
确保灾后重建工程质量
岷县县委、政府反复要求,要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不散光、不走神、不松劲、不懈怠,高质量高水平建好每一个重建项目,经得起时间的检验、经得起实践的检验、经得起历史的检验,让党和政府放心,让灾区群众满意。
为确保重建质量,早在去年春节前,岷县县乡两级组织就成立政策宣讲组,深入乡镇、村社对建房政策、补助标准、建设要求等内容开展宣讲,并编印下发《农民自建房屋指导手册》8万多册,做到建房政策家喻户晓。县上组织专家对全县2200多名工匠和县乡村技术骨干进行了集中培训。动员县内建筑企业抽调专业技术人员开展群众建筑技能培训,实现了重建户建筑实用技能培训进村到户。同时,县上先后组织5批灾后重建考察团,赴四川省北川、汶川、青川、都江堰等地考察学习灾后重建经验及做法,将学习借鉴到的先进经验融入到了岷县灾后重建的实践过程中。县上从住建等部门抽调技术人员成立了9个群众建房技术指导小组分片进行技术指导,特别对原址重建户统一进行放线,严格按照规划和标准施工,对质量、标准、风貌方面不达标、不统一的一律劝停整改,确保了新建房屋质量可靠、风貌统一。同时,在18个乡镇310个村(社区)都确定现场负责人、技术指导员、安全监管员、质量监督员、建材检测员,对施工现场全程监督,指导群众建房。
为确实加大监督管理力度,县上成立了灾后恢复重建监督检查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巡视指导组、监督检查组、资金监管组、审计监督组、群众监督组等5个工作小组,实行“五位一体”监管模式。全县严格落实项目监理制、招投标制、质量终身制、合同管理制、法人责任制“五制”,并强化质量检测,委托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建起了“岷县灾后重建工程质量检测中心”,实现了对用于重建工程的钢筋、水泥、砖瓦、砂石料等建材按规范进行见证取样、就地检测。县上加强资金监管,严格按照程序审批、拨付项目资金,全程跟踪监管重建资金,确保了专款专用,封闭运行,使资金使用达到了规范安全。
建材保障 金融支持
助力灾后重建稳步推进
灾后住房重建,建材保障是关键。面对巨大的建材需求,岷县成立了建材保障及价格监管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建材保障及价格监管。县上与祁连山水泥公司、酒钢集团等多家建材企业签订了重建物资供销协议,规范管理县内建材企业,拉网式开展建材质量价格监管检查,保证了建材供给充足、质量合格、价格稳定。为了方便群众采购建材,县上在18个乡镇建立建材直销点106个,并组织开展建材物资拉网式检查,严厉打击制售假劣建材产品的违法行为,确保了群众建材需求。
灾后住房重建,群众普遍面临资金压力。县上制定出台了《关于切实加大灾后住房重建信贷支持工作的实施意见》,多方筹措信贷资金,降低贷款门槛,简化贷款手续,发放房屋重建贷款7.4亿多元,切实解决了住房重建户的资金短缺问题。
齐心协力 全面覆盖
确保群众温暖安全过冬
2014年立冬后,群众温暖过冬成为当务之急。
为确保群众温暖、安全、和谐过冬,岷县提出了“通过‘群众筹、社会扶、干部帮、政府补’的办法,让困难群众实现有房住、有火炉、有煤炭、有棉衣被、有面粉‘五有’,确保房屋重建及困难群众住的热、穿得暖、吃得饱,病有所医,安全温暖和谐过冬”的工作目标。各县级包乡镇领导和各乡镇、相关县直部门严格落实任务,倒排工作时间,准确摸清底数,定户定人进行帮扶。县上在集中安置点积极推广新型节能炉具和碳纤维电地暖、电热炕、水暖床等节能炕床。对重灾村困难群众、所有农村一类低保户按照“每户600斤煤炭、1套新型节能炉具”折价600元的标准进行全覆盖救助,对全县所有农村五保户每户安装1座碳纤维电热炕,及时下拨各类民政救助资金1.38亿元,确保了困难群众住得热、穿得暖、吃得饱。同时,由县四大班子领导带队,对近两年自然灾害中的遇难人员家属、重点优抚对象、“三孤”人员、单亲和计生特困家庭等特殊困难群体开展节前慰问。并积极开展室内安全、食品安全的预防宣传和监督检查,消除安全隐患。依托“万村千乡农家店”和供销社基层网点、农村小卖部,建立了乡镇、村社便民服务点,储备群众过冬所需物资,加强监管,确保物资质量合格、市场价格稳定。
党员带头 单位帮建
灾后重建取得重大成果
困难面前,党员干部是群众的主心骨和贴心人。岷县灾区的党员干部舍小家、顾大家,在恢复重建中用心血、汗水书写着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
在灾后重建中,岷县把灾后重建作为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主战场,作为深化双联行动的主阵地,坚持“争当先锋抓重建,领导干部上一线,包乡抓点带头干,改进作风作示范”。广大党员干部以顽强的毅力和艰辛的汗水重建家园,他们深入灾区重建联系点、联系户,一线走访、一线实践、一线解困。来自全县各条战线的双联干部深入条件艰苦、矛盾复杂的建设一线,研究问题,破解难题,在服务群众中转作风、树形象,急群众所急,挑战面前不徘徊、困境面前不后退、压力面前不松劲,把灾后重建作为施展才华的舞台,竭力彰显自己的风采和价值。包抓的领导和抽调干部坚持任务完不成不撤离,项目不竣工不脱手,有效加快了建设进度。特别是去年冬天,岷县举全县之力,组织动员省市驻岷单位企业、县直单位、基层单位和县内企业240多个、党员干部职工3000多人、工匠1679名,对5个重灾村和27个集中安置点群众房屋重建开展帮建。全县40多名县级包点领导率先垂范,蹲守一线,现场办公,协调解决实际问题。各部门和企业组成专门帮建工作组驻守村上,帮助群众推进建房进度,确保了各项目标任务的按时完成。
截至今年6月底,省市已下达岷县“7·22”灾后重建项目746项,总投资69.05亿元,已累计完成投资58.6亿元,占总投资的85%。有212项已完工,529项正在建设。在居民住房重建方面:全县45758户住房重建(不含异地安置1510户)、35950户住房维修全部完成。教育卫生项目方面:105所重建学校全面完成建设任务;17项卫生院重建项目和6项卫生院维修项目已全部完工。集中安置点、重灾村和小城镇建设方面:27个集中安置点、10个重灾村住房全部按照设计风格建成,水电全部接通,地质灾害治理基本完成。3个小城镇建设有序开展。同时,交通项目、水利项目以及其他项目建设全面开工,有序推进,有的已经完成任务,全县灾后重建工作取得重大成果。
同心同德 开创未来
灾区发生脱胎换骨变迁
岷县通过不遗余力的努力,灾后重建取得了“五个显著变化”“四个进一步提升”的重大成果,为岷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经济社会长足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是灾区群众住房发生明显变化。岷县地震前农村居民住房大多为土坯房或土木结构房。经过重建,新建房屋抗震设防烈度全部达到7度以上,建设标准全部为上下圈梁构造柱。同时,群众的防震和质量意识明显增强,从建材选用到施工各环节都做到了高标准、高质量、严要求,受灾群众居住条件明显高于灾前水平,实现了历史性突破。二是灾区城乡环境发生明显变化。全县抢抓灾后重建重大机遇,结合美丽乡村建设,以梅川、茶埠、麻子川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为突破口,扎实开展公路沿线乱堆乱放、乱搭乱建清理和土墙、土房拆除改造,大力开展市容市貌、交通秩序专项整治,努力推进城乡环境整治及风貌改造,引导群众树立科学、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全县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城乡面貌发生显著变化。三是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发生明显变化。通过实施重建项目,灾区教育、卫生、文体等公共服务设施条件得到根本改善,建设标准和质量均高于灾前水平,服务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四是灾区群众生产生活发生明显变化。通过灾后重建,建立健全了村庄管理制度,强化了日常管理,积极引导广大群众逐渐改变传统生活习惯,群众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明显变化,齐心协力奔小康的信心进一步坚定,精神状态更加饱满,特别是电地暖、水暖炕、电暖炕等新的取暖方式在重灾区得到推广应用,群众生活质量和品质明显提升。五是经济社会发展基础发生明显变化。通过集中实施一大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项目,灾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明显超过灾前水平。从2014年统计数据看,全县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等主要经济指标都保持较快增长态势。同时,通过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取得了群众生活质量进一步提升、党员干部为民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岷县对外形象进一步提升、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能力进一步提升“四个进一步提升”的重大成果。
岷山洮水见证,不屈的岷州儿女万众一心,迎难而上,以勇于担当、百折不挠、无私奉献的公仆情怀,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坚持、坚守和坚韧付出,面对困难不退缩、面对挫折不放弃、面对压力不屈服,用信心、智慧和汗水,彩绘出灾区涅槃重生的壮丽画卷。
一幢幢新居整齐有致,一所所学校美丽壮观,一条条巷道宽阔笔直,一张张笑脸写满幸福,一幅幅画面引人入胜。岷县灾区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巨大变迁。
两年前的地震中,梅川镇永星村村民徐晓燕失去了丈夫和两个孩子。如今,政府帮她盖了房,好心人还给家里捐了门窗和地板砖,一家三口人搬进了宽敞明亮的砖房。“要不是政府和热心人帮忙,我们哪能有这么好的生活!县上还进村开展劳务和科技培训,确定专门的干部帮咱贫困户种植中药材、养牛养羊,增加收入。我们的日子一定会越过越红火的!”徐晓燕的这些话说出了岷县灾区群众的心声。
最漂亮的是民居,最安全的是学校,最现代的是医院,最满意的是老百姓。岷县灾区处处呈现出新气象、新风貌、新变化。
众手托起美丽家园。岷县48万儿女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为重建家园还在一如既往的持续努力!相信他们会用勤奋的双手,描画出岷县新的辉煌蓝图,唱响岷州崭新的新生活、新未来、新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