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坚克难服务大局 奋发有为谱写新篇 ——全省“十二五”国土资源工作发展综述与“十三五”展望

23.03.2016  09:22

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三运视察国土资源网上审批系统。

国土资源部部长姜大明在省委副书记、省长刘伟平,省委常委、副省长李荣灿的陪同下赴兰州新区调研。

竣工后的舟曲三眼峪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大6号格栅坝。

已建成投入耕种的土地综合整治项目。

省属地勘单位在野外开展地质勘查工作。

  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站在这一历史节点回眸过去的五年,我们惊喜地发现,在全省国土资源领域,点滴成就已汇成汹涌之流,释放出澎湃的前进动力,引领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航程。

回顾篇:六大亮点展现“十二五”发展历程

  土地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统筹城乡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更离不开对国土资源的开发利用。随着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项目建设、城市建设对土地的需求越来越大,土地资源的稀缺性和唯一性更加凸显。在土地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的新形势下,如何破解保障发展、保护资源、保护权益的矛盾,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科学有序地开发利用资源,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是国土资源管理工作面临的重大挑战。

  “十二五”时期,面对前所未有的困难和压力,在省委、省政府和国土资源部的坚强领导下,全省国土资源系统以保障科学发展为目标,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以法治建设为抓手,凝心聚力保障全省发展,尽职尽责保护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国土资源,尽心尽力维护群众权益,为全省经济平稳增长、社会和谐稳定提供了有力支撑。

   亮点一:用地保障及时高效,全面保障重大项目建设用地

  “十二五”时期是我省建设美好幸福新甘肃,与全国同步进入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经济要发展,离不开项目建设,更离不开土地保障。

  面对快速增长的用地需求,省国土资源厅把保障重点建设项目用地作为首要任务,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围绕保障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扶贫攻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请省政府印发了保障重大项目用地的两个规范性文件,制订了支持交通突破行动的12条措施、大中型水利工程建设的6条措施,建立保障性安居工程、灾后恢复重建和重点建设项目用地审批绿色通道,及时办理先行用地审批,落实规费减免政策,保证项目落地。开展全省重点项目用地清理,完善重大项目用地台账,采取现场办公、上门服务、限时办结等办法,提高用地审批效率,解决用地报批中的实际困难,全省没有一个项目因为用地问题影响建设。此外,省国土资源厅还及时面向社会公布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成果,让公众充分了解我们的“家底”,确保调查成果广泛应用于经济社会发展领域。

  五年来,全省部省预审建设项目用地895宗,涉及土地110.2万亩,投资超过万亿元。审批审核建设用地5352宗、100.1万亩。供应土地115.2万亩,实现出让金收入955.6亿元。

  五年来,省国土资源厅先后组织实施兰渝铁路、兰新铁路第二双线、宝兰客专、中川铁路、夏河机场、十天高速、临渭高速、中贵输油管道等27个重大项目统一征地,累计征地25.6万亩,确保我省重大项目顺利进行。

   亮点二:耕地保护严格规范,连续16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

  对甘肃来说,耕地不仅是粮食安全的高压线,也是农村改革发展稳定乃至全省经济发展的命根子。然而,综合考虑人口增长、发展用地需求等因素,我省耕地保护形势仍十分严峻。耕地总体质量不高,耕地后备资源不足的状况仍难以从根本上改善。

  为了保护我们的“命根子”,省国土资源厅加强耕地保护目标责任考核,靠实各级政府耕地保护责任。坚持建设性保护与管制性保护相结合的原则,一方面综合运用土地整治政策,积极实施高标准农田和东部百万亩土地整治重大工程,做大“加数”;另一方面,科学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严格落实“五不准”和耕地占补平衡规定,扎实开展土地卫片执法监督检查,严肃查处土地违法违规案件,防止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缩小“减数”。

  为了做大耕地“加数”,五年来,国家和省级投入土地整治项目资金达106亿元,安排实施项目1548个,建设规模570.6万亩,新增耕地69.9万亩;共建成高标准基本农田588万亩,整治后耕地质量平均提高1个等别;恢复灾毁耕地22.9万亩;协调落实易地补充耕地指标8.4万亩。

  为缩小“减数”,五年来,全省共立案查处土地违法违规案件1980件,有效地震慑了土地违法行为。经过不懈的努力,据统计,全省现有耕地保有面积8069万亩,基本农田保护面积5819.5万亩,连续16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全面完成国家确定的规划管控目标。

  亮点三:找矿实现重大突破,新增中型以上矿产地77处

  矿产资源是工业的“粮食”,也是经济发展的原动力。甘肃矿产资源丰富,但随着开采周期不断增加,很多已开发矿区存在储量不足、品位下降、开采难度增大等问题。要促进全省经济持续发展,必须保证更加充足的矿产资源储备。

  “十二五”期间,面对公共资金地质勘查投入紧缩的局面,省国土资源厅创新地质勘查机制,围绕国家紧缺矿种和我省优势矿产,精选潜力可观、前景良好的重点项目,大力推进加强找矿三年突破行动。探索建立地勘基金、地方政府、社会资本、地勘单位共同投资找矿模式。在矿业权空白地,由地勘基金与地勘单位合作出资勘查,实行“基金戴帽、地勘单位登记矿权、成果归政府处置”的机制,提高基金使用效益。开展了竞争性选择项目承担单位试点。在一系列创新机制、创新模式的作用下,我省对新型能源页岩气调查评价也迈出了实质性步伐。

  五年来,全省投入地质勘查资金达117.3亿元,是“十一五”的3.3倍;实施基础地质调查项目105个,新圈定一批异常和找矿靶区。实施矿产勘查项目4316个,新增肃南卡瓦铁矿、安南坝青砂沟锰矿、徽县郭家沟铅锌矿、敦煌市小独山西钨矿、天祝县干沙河脑稀土矿、岷县寨上金矿等中型以上矿产地77处,新增煤炭资源量212.3亿吨,铜资源量29.5万吨,铅锌资源量590.4万吨,金资源量587.6吨,铁资源量6.1亿吨,地质找矿实现重大突破。

  在地质找矿的同时,省国土资源厅还实施了地下水动态监测、基础勘查项目58个,在5个市州、32个县区开展了城市后备水源地中远期调查项目,为解决我省部分地区干旱缺水的难题打下了基础。

   亮点四:防灾能力持续提升,2015年实现人员“零伤亡”

  甘肃地质生态环境脆弱,地质环境条件复杂。地质灾害易发区域面积达21.49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面积的50.47%。“5·12”地震后,我省地质灾害一直处于高发态势,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尽管形势极为不利,但在2015年,我省仍然实现了地质灾害人员“零伤亡”的目标。

  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成绩,与省国土资源厅以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为抓手,建立与防灾形势相适应的调查评价、监测预警、应急能力、综合治理体系的努力和工作密不可分。

  为尽快建立地质灾害防治体系,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十二五”时期,全省9个市州、36个县区成立了地质灾害应急中心、环境监测站;30个县区完成高标准“十有县”建设任务,完成45个县区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和169个重要城镇地质灾害调查与风险区划。省级发布地质灾害预警信息303次,成功预报地质灾害114起,转移群众16万人次,避免人员伤亡7000余人、财产损失约4.7亿元。“十二五”期间,全省发生地质灾害4175起,造成121人伤亡,比“十一五”时期分别下降53%、94%。

  截至目前,全省已实施地质灾害防治项目173个,完成投资43.4亿元。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东乡县城特大滑坡、岷县漳县地震灾后重建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全面竣工。

  亮点五:改革取得重要突破,国土资源管理进入“互联网+”时代

  去年12月7日,在陇西县巩昌镇农机修配站,4亩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从120万元起拍,经竞标人多轮激烈争夺,最终以214万元价格成功出让,创西北五省同类拍卖历史新高。同日入市拍卖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共计7宗、面积10.6亩,成交价款409.3万元,在西北五省敲响了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拍卖“第一槌”。

  成功试点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是我省国土资源工作在改革之路上取得的重大突破。“十二五”期间,省国土资源厅按照“守住底线、蹄疾步稳”的原则,积极稳妥推进国土资源各项改革,促使国土资源管理更加高效、快捷、有序。

  “十二五”期间,省国土资源厅加快推进不动产统一登记职责整合,使我省成为全国第2个、西北第1个实现省市县三级职责整合和行政、经办机构“三到位”的省份。兰州、白银、临泽、古浪、榆中等地同时发放第一批不动产权利证书。通过狠抓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省国土资源厅大力推进“三张清单一张网”建设,梳理部门职权80项,在甘肃政务服务网统一公开,将行政处罚、奖励和监督外的27个管理事项,全部纳入省政府政务大厅,实行一个窗口受理、一站式服务;五年下放审批项目4项,取消19项。

  去年,甘肃省省市县三级国土资源政务网和建设用地网上报批系统建成运行,极大地提高了审批效率,我省国土资源管理正式进入“互联网+”时代。

  亮点六:双联行动向纵深拓展,为精准扶贫提供平台经验

  双联行动开展以来,省国土资源厅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关于双联行动、精准扶贫的决策部署上来,调集一切可用资源,全力支持双联行动和精准扶贫。

  “十二五”时期,全省国土资源系统为8个联系村协调落实资金7883万元,实施安全饮水、道路桥梁、土地整治、地质灾害治理、村委会建设等项目,平整土地2万余亩,建成道路35公里,新建学校2所,改扩建村委会办公场所6处,基础设施条件大为改善,村容村貌显著变化。筹资106万元,实施特困家庭救助、捐资助学、科普宣传、技能培训、电子商务、暖冬行动等个性化帮扶项目,增强帮扶实效。派驻村干部7名,干部驻村入户3500多人次,协调解决问题750多个,4个村实现脱贫目标。

  事非经过不知难。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全省国土资源系统干部职工同心同德、共克时艰,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心无旁骛抓落实,促进主要经济指标强劲增长。

  在过去的五年,全省本级国土资源非税收入入库达323.9亿元,是“十一五”的2.2倍,争取中央专项资金90.2亿元。

  卓越的工作理应获得充分肯定。2015年1月,省委书记王三运在省国土资源厅考核指导工作时,指出全省国土资源部门服务大局的意识强,在各方面都建立了务实管用的制度,有积极探索和有效作为;改革创新力度大,为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效益最大化奠定了良好基础;作风建设抓得紧,推动反腐倡廉建设取得了新成效。

  2015年11月,国土资源部部长姜大明在我省宣讲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调研我省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时指出,甘肃省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低丘缓坡等未利用地开发、闲置土地清理等工作走在了全国前列,实属不易。

展望篇:坚持“五大理念”谱写国土资源工作新篇章

  回眸“十二五”,我们不仅对全省国土资源系统改革发展的前景充满信心,更对未来充满期待。“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加快转变国土资源管理职能、推进国土资源结构性改革的攻坚时期。

  全省国土资源工作将以“四个全面”为统揽,准确把握“十三五”发展的时与势,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顺势而为、乘势而上。

  展望“十三五”,我省仍处于改革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但其内涵已经发生深刻变化。首先,国土资源工作仍大有可为。我省面临来自政策和市场的叠加机遇,除了国家已经明确的支持西部地区、贫困地区、民族地区、革命老区的政策机遇以及“一带一路”建设带来的开放机遇外,国土资源部也将出台系列政策,深化国土资源领域改革。

  其次,国土资源工作须主动作为。我省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推进的中期阶段,也是人均GDP由3000美元向1万美元跨越的快速倍增期、经济总量加速增长的窗口期,对国土资源的需求依然旺盛。2015年—2017年减贫300万人,2020年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也对国土资源开发利用提出了新的要求,国土资源系统必须主动作为。

  第三,随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结构性改革的深化,需要更多依靠内生动力、扩大内需带动经济增长,从而实现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变,国土资源利用与管理方式也将相应发生深刻变化,国土资源系统要善治善为。

  “十三五”时期,一方面,我省基本资源省情不会变,资源在发展大局中的重要地位和关键作用不会变,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的总体态势不会变。要抓住主要矛盾,保持定力,坚持国土资源工作在大局中的定位不动摇,凝心聚力保障全省发展,尽职尽责保护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国土资源,尽心尽力维护群众权益,不断巩固经济社会发展的资源基础。另一方面,新常态对国土资源利用与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国土资源系统不能再用惯性思维和旧的方法,必须适应变化、顺势而为。因此:

  要把保障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我省《“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提出经济年均增长7.5%的预期,虽然增速调低,但这是在经济总量较大基础上的增长,增长的绝对数量依然很大。同时,随着“3341”项目工程、“6873”交通突破行动、“6363”水利保障行动的实施,2017年全省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将达到万亿元以上,资源保障的压力不仅没有减弱,反而更为艰巨。全省国土资源系统一定要围绕2020年全省生产总值超过万亿元,人均GDP达到6000美元的目标,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出发,在高起点、高站位上谋划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为实现我省“十三五”发展目标贡献力量。

  要把精准脱贫作为中心任务。2015年末,我省有贫困人口317万,“十三五”前两年每年脱贫100万人,后三年抓好巩固提高和冲刺扫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脱贫攻坚任务重的地区党委和政府要把脱贫攻坚作为“十三五”期间的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这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也是一项光荣的使命,国土资源管理特别是土地整治、用地保障、资源开发、地质灾害治理等工作都与精准扶贫息息相关,全省国土资源系统应当义不容辞地挑起这副担子,在精准扶贫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征程中书写新的辉煌篇章。

  要把保护资源作为根本任务。我省生态环境脆弱,自然条件严酷,耕地质量较差,现有耕地中山旱地占70%,中低产田占80%,水浇地仅有2000余万亩。虽然连续16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但这只是单一的数量平衡,如果考虑生态退耕、水土流失、灾害毁损等因素,全省耕地面积不但没有增加,反而在逐年减少。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面,一些资源型企业自有矿山面临资源枯竭,所需原材料依赖省外或进口;有的企业“三率”最低指标未落实,存在采富弃贫现象。为此,全省国土资源系统必须当好的守护者,做忠诚的国土卫士,把资源保护放在重要位置,加强耕地保护,严守耕地保护红线,保证耕地数量不减少、质量有提升。大力发展绿色矿业,推动资源科学合理开发利用。

  要把节约集约作为主攻方向。传统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土地、资源、人力等生产要素的规模投入,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主要依托土地和资源优势,用地用矿快速扩张,利用方式粗放低效。据统计,我省人均建设用地面积323平方米,是全国的1.2倍。国有建设用地出让均价19万元/亩,仅为全国平均价格的23.2%。亩均固定资产投资272万元,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建设用地地均GDP为5.1万元/亩,是全国平均水平的45%,西部平均水平的66.1%。原有的经济发展方式和土地管理利用模式,既造成土地价格失衡,土地产出效益低下,土地浪费严重,又使一些企业依托低效占用稀缺资源、利用资源抵押贷款维持生产,不利于全要素生产率和核心竞争力的提升。要推进供给侧改革,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使供给体系更好适应需求变化。要把节约集约作为大战略,坚决落实最严格的节约集约用地制度,提高土地综合利用水平,以土地利用方式的转变助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要把依法行政作为重要保障。“十二五”时期,全省国土资源系统高度重视依法行政工作,积极推进法治国土建设,依法行政的能力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但是,仍然有许多问题存在。进入“十三五”,全省国土资源系统将正视这些问题,坚持把完善法治作为依法行政的根本保障,加快推进法治国土建设,到2020年基本建成法制完备、职能科学、权责统一的国土资源管理体系,执法严明、勤政廉洁、敢于担当的国土资源管理队伍,法治统筹、公正文明、守法诚信的国土资源管理秩序。

  回首“十二五”,我们豪情万丈,由于措施得力、规划科学、保障有力、管理有序,我省国土资源工作不仅在量上取得了辉煌成绩,而且在质的方面实现了飞跃发展。展望“十三五”,我们信心满怀,我们坚信,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国土资源工作将以“四个全面”为统领,坚持贯彻“五大发展理念”,按照适应更多依靠内生动力实现发展的要求,加快转变国土资源管理职能,推进国土资源结构性改革;按照适应更多依靠扩大内需带动经济增长的要求,加快破解国土资源支撑保障难题,多渠道、全方位挖掘资源潜力,扩大资源有效供给;按照适应加快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的要求,加快改革国土资源管理体制机制,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按照适应结构性改革的要求,围绕去产能、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防风险,找准接口、全力攻坚。

  我们坚信,全省国土资源系统必将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开拓创新、锐意进取,为建设经济发展、山川秀美、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幸福美好新甘肃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