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分解落实《国务院第三次大督查反馈问题整改方案》有关任务的通知

12.01.2017  04:37

 

甘工信发〔2017〕3号

 

 

各市、州工信委,兰州新区经发局:

      根据《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国务院第三次大督查反馈问题整改方案>的通知》(甘政办发〔2016〕213号)要求,现将涉及工信系统的整改任务予以分解,请结合实际认真研究制定整改措施,确保各项目标任务整改落实到位。

 

 

 

      甘肃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

      2017年1月3日

 

 

 

 

 

甘肃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关于

国务院第三次大督查反馈问题整改方案

 

经过长期发展,我省形成以能源原材料产业为主的重化工业结构,经济总量占到规模以上工业的80%。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以重化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已不能很好适应需求总量和需求结构变化。现就重化工业比重大、“两高一资”产业形态明显等问题,提出整改方案,整改工作由臧秋华主任总负责,其他领导分工负责,牵头处室具体落实。

一、关于“重化工业比重大,‘两高一资’产业形态明显”的问题

整改目标:通过进一步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力争到2017年,全省全部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0%左右;重化工业加工制造业产值占比由2015年的22%提高到25%左右。力争到2020年,全部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5%左右;加工制造业产值占比提高到45%左右;传统产业提质增效取得积极进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6%,服务型制造业新业态新模式较快发展。

整改措施:

(一)全力实施《中国制造2025甘肃行动纲要》,加快打造产业升级版。

1、紧盯制造业发展重点和突破方向发力。重点发展石化通用装备、新能源装备、电工电器装备、高档数控机床、节能环保装备及产品、农机装备、信息技术产业、生物医药和高性能医疗器械、新材料、有色金属深加工,积极推动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装备、公共安全应急装备和产品、通用航空产业、核产业等潜力产业快速发展,加快建立现代产业体系。2020年,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16%,传统产业中重点企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提高到20%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每年提高1-2个百分点。

责任领导:胡宗杰、高东生、王海峰

牵头处室:规划发展处

配合处室:各业务处室

实施单位:14个市州工信委、兰州新区管委会经发局会同相关企业

整改时限:按年度计划组织实施,2020年底前完成

2、努力提高制造业创新能力。实施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落实《甘肃省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实施方案》,推进重点产业创新发展、高端发展,到2020年,建成3-5个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积极培育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努力抢占高端制造业创新高地。推动“互联网+”协同创新,打造基于互联网的协同创新公共服务平台。支持外向型企业产品创新、设计研发、品牌培育和标准推广,提高“甘肃制造”国际竞争力。围绕有色金属新材料等领域,每年组织实施重点技术创新项目500项以上,研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200项以上,解决一批影响和制约产业发展的重大技术难题。2020年,规模以上企业新产品产值率达到30%左右,省属企业新产品产值率达到40%。落实《甘肃省支持科技创新若干措施》,支持制造业创新能力提升。

责任领导:高东生

牵头处室:技术创新处

配合处室:原材料产业处、装备产业处、消费品产业处、两化融合推进处、电子信息与软件服务业处、中小企业处

实施单位:14个市州工信委、兰州新区管委会经发局会同相关企业

整改时限:按年度计划组织实施,2020年底前完成

3、全力推进一批重大项目。制定出台制造业重点项目投资导向计划,每年实施1000个左右制造业项目,确保有一批项目建成投产。结合《中国制造2025》“十大重点领域”和“五大工程”,谋划一批基础好、关联度高、带动性强、能够在1-2年内取得阶段性突破的重大标志性项目落地建设,争取纳入中央预算内专项和国家专项建设基金支持盘子。

责任领导:胡宗杰、高东生、王海峰

牵头处室:规划发展处

配合处室:各业务处室

实施单位:14个市州工信委、兰州新区管委会经发局会同相关企业

整改时限:按年度计划组织实施,2020年底前完成

(二)全面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持续推动存量优化升级。

1、加快建设六大产业基地。以兰州新区为引领,以兰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兰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白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天水经济技术开发区、酒泉经济技术开发区、金昌经济技术开发区、张掖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国家级开发区为平台和载体,加快建设兰州、庆阳为重点的国家战略性石化产业基地,金昌、白银、兰州为重点的国家有色金属新材料基地,嘉峪关为重点的优质钢材生产及加工基地,陇东、酒嘉为重点的煤炭清洁利用转化基地,兰州、天水、酒泉等为重点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特色农产品生产区域为重点的农产品加工基地等六大产业基地。

责任领导:高东生、王海峰

牵头处室:规划发展处

配合处室:各业务处室

实施单位:14个市州工信委、兰州新区管委会经发局会同相关企业

整改时限:按年度计划组织实施,2020年底前完成

2、坚定不移化解过剩产能。按照省政府与国家钢铁煤炭化解过剩产能部际联席会议签订的目标责任书,我省2016—2020年化解生铁过剩产能160万吨、粗钢174万吨、煤炭产能991万吨(其中2016年压减生铁产能160万吨、粗钢产能144万吨、煤炭产能397万吨)的去产能指标任务。

责任领导:高东生

责任处室:原材料产业处

实施单位:相关市州工信委会同相关企业

整改时限:按年度计划组织实施,2020年底前完成

3、推动传统产业提质增效。落实《关于深入推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的实施方案》,石化工业以上规模、提等级、增品种为重点,有色工业以调结构、延链条、精加工为重点,冶金工业以稳规模、调结构、增品种、深加工为重点,建材工业以绿色、环保、节能为重点,装备制造业坚持以高端制造、智能制造为重点,农产品加工业以调结构、扩规模、树品牌为重点,加快实施“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战略,加快提质增效步伐。力争到2020年,炼化企业加氢能力占原油一次加工能力比例大幅提升,石化行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14%,化工行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11%;铜、铝初加工率达到100%,深加工率达到30%,有色金属新材料占比达到30%,有色金属行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11%;钢结构产量占钢材产量比重达到10%左右,钢铁行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10%;优质浮法玻璃生产比重达到30%以上,新型墙体材料产量占比达到85%以上,建材行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16%;中药材加工率达到60%,培育100户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的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

责任领导:高东生、王海峰

牵头处室:原材料产业处、装备产业处、消费品产业处

配合处室:规划发展处、技术创新处、环境资源处、循环经济处

实施单位:14个市州工信委、兰州新区管委会经发局会同相关企业

整改时限:按年度计划组织实施,2020年底前完成

4、实施重大技术改造升级工程。从2016年起,利用3-5年时间,实施新一轮重大技术改造升级工程。积极对接《中国制造2025》五大工程,谋划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方向的重大改造提升项目,争取列入国家支持范围。利用省级工业转型升级专项和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等,每年重点支持50个左右有利于优化产品结构、延伸产业链条、实现绿色制造、补齐发展短板的重大改造提升项目。重点实施兰州石化环保技改搬迁工程、兰州科天化工水性科技产业园、酒钢集团循环经济和结构调整、中车兰州机车公司整体搬迁、兰石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智能制造、临夏壹清清真食品公司10万吨低温酸奶及冰淇淋等一批项目。

责任领导:胡宗杰、高东生、王海峰

牵头处室:规划发展处

配合处室:技术创新处、原材料产业处、装备产业处、消费品产业处、两化融合推进处、电子信息与软件服务业处、环境资源处、军民结合推进处、核产业处、中小企业处

实施单位:14个市州工信委、兰州新区管委会经发局会同相关企业

整改时限:按年度计划组织实施,2020年底前完成

(三)启动“371”优势产业链培育发展行动,拓展产业发展新空间。

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优势产业链培育发展的指导意见》精神,按照职责分工落实产业链培育发展重点任务,培育和发展合成材料及精细化工、稀土功能材料、特色中藏药、特色农产品深加工等十大产业上下游关联、具有综合竞争优势的产业链,促进产业从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逐步构建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现代产业体系。2020年,形成3条百亿元产业链、7条千亿元产业链,10大产业链总产值达到1万亿元,成为全省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责任领导:胡宗杰、高东生、王海峰

牵头处室:规划发展处

配合处室:原材料产业处、装备产业处、消费品产业处、技术创新处、军民结合发展处、循环经济处等业务处室

实施单位:14个市州工信委、兰州新区管委会经发局会同相关企业

整改时限:按年度计划组织实施,2020年底前完成

(四)加快推进陇药产业升级,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1、着力打造特色显著的陇药产业链和产业集群。立足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产业园区为载体,调整和优化产业布局,形成特色显著的陇药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发展基于“互联网+”协同制造新模式,推进企业数字化、智能化建设,促进中小企业协作配套,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营造龙头企业成长的产业生态环境,着力培育一批大企业、大集团,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努力把陇药产业打造成全省经济转型发展的新增长极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到2020年,力争实现陇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500亿元(中药种植业200亿元,医药工业300亿元),年均增速15%以上。培育1—2家主营业务收入50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2—3个单品种年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的大品种。

2、发展壮大特色中藏药产业。结合创建国家中医药产业发展综合试验区,实施大宗道地药材全产业链开发,推动道地药材标准化种植、规模化精深加工、品牌化市场营销,培育一批有自主创新能力和品牌效应的骨干企业,延伸和壮大产业链。推进“互联网+”产业链管理,加快物联网技术在种植、收购、加工、储运、销售、使用等环节的应用,打造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中藏药产品群。

3、推进生物医药和高性能医疗器械重大项目。围绕兰州国家级生物产业基地建设,以兰州生物所、中农威特、兰州民海生物等骨干企业为依托,加快预防用疫苗、治疗用生物制品、动物细胞大规模培养和病毒基因工程疫苗的关键技术研发,重点发展血液制品、新型疫苗、基因工程药物等生物制品,积极发展诊断试剂、新型医学诊疗设备,加快国家(兰州)基因检测技术应用示范中心、医用重离子加速器研发制造及推广应用产业园等项目建设。

4、实施大品种大品牌培育工程。建立大品种大品牌培育机制,每年筛选5个左右疗效确切、质量安全、市场需求量大的特色优势产品,实施“一品一策”,定向精准培育,从工艺改进、质量标准提升、临床再评价、扩能技术改造、市场营销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扩大产品规模。力争培育2—3个单品种年销售收入达到10亿元,5—8个单品种年销售收入达到5亿元以上,15—30个单品种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陇药大品种,提高品牌影响力。

责任领导:高东生

牵头处室:消费品产业处

配合处室:规划发展处、技术创新处

实施单位:14个市州工信委、兰州新区管委会经发局会同相关企业

整改时限:按年度计划组织实施,2020年底前完成

(五)深入推进军民融合发展,加强军工核心能力建设。

1、创新军民融合发展机制。研究修订军民结合产业发展实施意见,推进军民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建立和完善竞争机制、激励机制,调动“军转民”和“民参军”的积极性。健全军民技术双向转化机制,鼓励军工企业科技人员以科技成果、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入股方式,参与创办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军工混合所有制经济,支持有条件军工企业开展资本运作。

2、完善军民融合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军民结合技术转移转化服务平台,推动先进军工设备设施对外服务,促进军民融合技术合作开发与成果共享。推动军工与民用科研机构开放共享、双向服务,组织重大科研项目联合攻关,加强重要技术储备,实现科技资源共享。强化核技术、特种化工、航天航空、低温储运、军工电子等领域技术创新,推动军工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

3、加快军民协同创新。推动省政府与国家国防科工局共建兰州理工大学国防特色学科、专业、实验室和创新团队,加快甘肃核技术产业园建设,促进高分辨对地观测数据应用产业化,建成西北地区高分卫星遥感基础数据库。加快兰州军民结合产业园等8个军民结合产业园区建设,推动军民融合创新平台和创新示范区建设。

责任领导:胡宗杰

牵头处室:军民结合推进处

配合处室:军工综合处、军工科技质量与监管处、核产业处

实施单位:相关市州工信委、兰州新区管委会经发局会同相关企业

整改时限:按年度计划组织实施,2020年底前完成

(六)积极发展服务型制造业,推动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

加快制造与服务的协同发展,鼓励制造企业发展个性化定制服务、网络精准营销、全生命周期管理、在线支持服务、整体解决方案、工程总承包、供应链管理和服务外包等商业模式,推动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引导和支持制造业企业增加服务环节投入,延伸服务链条,从主要提供产品制造向提供产品和服务并重转变。支持有条件的企业立足品牌和核心技术优势,外包产品加工环节,专注于产品设计、运营维护、零售分销、品牌管理等高附加值业务。引导和支持中东部地区制造业优势企业,依托我省向西开放的区位优势,在我省布局建设加工贸易、检测维修、租赁服务等基地。完善工业园区功能,积极发展研发设计、物流服务、节能环保、检验检测、电子商务、服务外包、品牌建设、创业孵化等生产性服务业。推动制造业与工业设计产业融合互动发展,启动全省工业设计中心建设,认定一批品牌优势突出、组织体系完善、设计效益显著的工业设计中心。“十三五”期间,每年培育1-2个收入过2亿元的大型服务型制造企业。到2020年,培育100家省级工业设计中心,50户生产性服务业示范企业,建成10个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

责任领导:张富奎

牵头处室:生产性服务业处

配合处室:技术创新处、装备产业处、两化融合推进处、电子软件处

实施单位:14个市州工信委、兰州新区管委会经发局会同相关企业

整改时限:按年度计划组织实施,2020年底前完成

(七)继续完善循环型工业体系,提高工业绿色发展水平。

完善循环型工业体系,推行绿色工业生态设计,落实绿色制造专项方案,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水平,组织重点行业开展工业行业污染防治、节能专项监察、工业固废资源综合利用等重点专项行动计划。进一步健全完善制度,制定节能减排等方面的事中事后监管措施,明确监管内容、措施、责任和要求,防范出现管理“真空”。2020年,完成省级示范园区循环化改造任务;全省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较2015年下降5%,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30%,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5%,重点行业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累计下降20%;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0%,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75%。

责任领导:高东生

责任处室:循环经济处、环境资源处

实施单位:14个市州工信委、兰州新区管委会经发局会同相关企业

整改时限:按年度计划组织实施,2020年底前完成

二、关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下滑,经济稳定增长难度大”的问题

整改目标:紧盯大型骨干企业和重点行业,加大运行调度的频次和力度,做到精准预判、精准施策、精准发力,促使工业投资企稳回升。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工业项目支持力度,建立重点项目融资信息对接清单。2016年底前,完成制造业投资1294亿元、采矿业投资322亿元、信息和软件业投资79亿元。

整改措施:

(一)强化工业投资调度。按月监测、分析和预警全省和各市州工业投资完成情况,重点对5000万元以上项目坚持动态调度,实时掌握投资进展情况和存在问题,对投资进度明显缓慢、月度投资降幅较大的项目,列入异常项目清单,重点分析,加强督导。加强对工业投资规模占比较高且投资持续下滑的市州,以及采矿业和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的督导力度,努力完成工业投资目标。

(二)加快重点项目实施进度。每年制定出台《中国制造2025甘肃行动纲要重点项目投资导向计划》,实施1000个左右重点项目,确保有一批项目建成投产。落实5000万元以上重大项目领导包抓责任,省属和中央在甘企业项目由省政府相关部门包抓,其它企业项目由市州政府包抓,督促项目实施主体倒排建设工期、加快项目建设,力争年内形成更多投资量。设立5000万元以上在建重点工业项目和省列市列年内预备开工重点工业项目工作台账,督促条件成熟的尽快开工建设。

(三)加大专项资金支持力度。落实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入推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的实施方案》,通过争取国家专项建设基金和利用省级工业转型升级专项,采取股权投资和贴息方式重点支持50个左右重大改造提升项目。拓宽民营企业融资渠道,推进政府主导的省级再担保机构基本实现全覆盖。

责任领导:胡宗杰、高东生、王海峰

牵头处室:规划发展处

配合处室:原材料产业处、装备产业处、消费品产业处、技术创新处、环境资源处、两化融合处、电子软件处、军民结合推进处、融资服务处

实施单位:14个市州工信委、兰州新区管委会经发局会同相关企业

整改时限:2016年底并持续推进

三、关于其它有关问题

按照《关于国务院第三次大督查反馈问题整改方案》要求,对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扩大特色农产品出口、提升消费品质和层次、加快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加快小微企业“双创”基地培育建设等涉及我委需要配合的整改工作,请各市州工信委、兰州新区经发局和相关业务处室积极配合有关牵头部门做好整改。

      请各市州工信委、兰州新区经发局和各业务处室会同相关企业高度重视各项整改任务落实,逐项逐条制定整改落实措施,逐级靠实工作责任,建立主要领导总负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部门全力落实的责任机制,坚持问题导向,层层传到压力,确保按进度落实各项整改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