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实干把蓝图变成美好现实 ——嘉峪关市紧扣“两个率先”谋发展促转型
嘉峪关市新建成的南市区明珠文化生态园景色迷人。“十二五”期间,嘉峪关市深入推进生态立市战略,坚持改善人居环境,加强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城市宜居水平全面提升。(通讯员姜百文)
“十二五”期间,嘉峪关市文化惠民工程遍地开花,让市民在工作之余充分享受到休闲、娱乐、运动。(嘉峪关日报记者李巍)
嘉峪关方特欢乐世界开园以来,接待游客90.6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1.7亿元,拉动全市旅游及第三产业发展步入了快车道。(嘉峪关日报记者李巍)
酒钢3000万吨煤炭清洁高效分质利用项目,目前进入设备安装调试阶段。该项目可进一步拓展酒钢煤化工产业,使集团公司的钢铁-电解铝-电力-煤化工-铁合金等产业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构成多联产技术发展模式。(通讯员肖世强)
嘉峪关市区至火车南站道路宽阔。“十二五”期间,嘉峪关全面拓展城市出行通道,居民出行更加便捷。(嘉峪关日报记者毛富)
10月21日,嘉峪关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闭幕。会议审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紧紧围绕推动实现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确定的“两个率先、三个翻番、四个提升”奋斗目标,紧扣“两个率先”,即在全省率先实现转型跨越发展、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了细致而明确的部署。10月25日,新一届市政府召开常务会议,结合贯彻落实省政府常务会议精神,对《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13项主要指标和8个方面132项重点任务进行细化分解,明确责任领导、责任部门,建立工作台账,制定了各项任务完成的时间表、路线图,力争用实干把蓝图变成美好现实。
推进产城一体化 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产业兴则城市兴,实现“两个率先”奋斗目标,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是关键。
到2020年,嘉峪关市将力争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0%以上,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达到60%以上。嘉峪关市委、市政府为推动产城一体化发展定出目标。
为此,嘉峪关市将不断加大科技投入、鼓励科技创新、引进创新人才、重奖优秀科研成果,着力构建“政、产、学、研、企”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全力支持酒钢集团公司转型发展,服务好新型金属复合材料产业化、高炉优化升级改造、绿色短流程铸轧铝深加工等重点项目建设,加快形成钢铁、电解铝、电力能源、煤化工四大百亿元级支柱产业,推进循环经济、装备制造、现代物流等十亿元级多元产业;布局“冶金—循环经济—装备制造”和“光伏发电—电解铝—铝制品加工”两条千亿级产业链,培育壮大新材料、新能源、先进装备和智能制造、新型煤化工、信息技术、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把工业园区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的大平台、扩大招商引资的主阵地,推进国家低碳工业园区试点和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加快冶金新材料、精品钢材加工、装备制造、高新技术、生物医药等12个园中园建设,力争晋升国家级开发区;坚持把服务业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主攻方向,优先发展科技研发、交通运输、现代物流、金融保险、信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居民和家庭服务、健康养老、教育医疗、住宿餐饮、休闲娱乐等生活性服务业,促进工业经济由生产制造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消费由物质型向精神文化型转变。
推进景城一体化 文化旅游深度融合
依托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战略平台,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是嘉峪关市推动经济转型的主攻方向。
大力发展全域、全季、全业旅游产业,2020年全社会旅游收入达到90亿元,旅游人数突破1200万人次——围绕这一目标努力,将让嘉峪关“景是一座城,城是一个景,景城一体化”和文化旅游大市的城市定位既成为再现历史、传承文化的载体,更奠定城市发展的“根”和“魂”。
嘉峪关市将重点推进世界文化遗产公园、丝绸之路文化博览园、峪泉古街古镇、文化旅游产业创意园、景区连接旅游公路关城大景区项目;抓好戈壁大峡谷地质公园、草湖国家湿地公园、魏晋民俗文化展览馆、黑山岩画博览园、航空博览园等重点项目;加快建设游客集散综合服务中心、自驾车旅游服务区和露营地、公共飞行营地、户外徒步基地、观礼古镇等旅游设施;办好国际电影短片展、国际房车博览会、国际滑翔节、国际铁人三项赛、长城戈壁马拉松赛等节会赛事;成立丝路(长城)文化研究院,编撰嘉峪关文化丛书,组创丝路彩绘艺术大观,建设民间博物馆群,举办多层次文化论坛研讨活动,编排大型演艺活动;依托“七一”冰川探险游、文殊山石窟游、镜铁山矿区游、核军工科技游、东风航天城游推进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筹建由银行、企业、政府三方出资的文化旅游产业投资建设基金,形成多渠道、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
加快城乡一体化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村组也不能落下、一户群众也不能掉队。
嘉峪关市作为全国首批小康城市,小康实现程度一直高于全省水平,但全市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基础仍很薄弱。嘉峪关市提出了全力推进城乡一体化、2018年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
嘉峪关市确定了完成土地确权颁证工作,实行土地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分置并行;建立健全农村产权交易服务体系,加快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培育农村新型经营主体;保障进城落户农村居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和集体收益分配权,增加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等政策措施。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强化产业支撑、增加农村居民收入,嘉峪关市将按照服务城市、富裕农民的要求,着力发展城郊服务型、旅游一体型、休闲观光型农业,促进种养加一体化发展和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确定了扶持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鼓励工商资本发展农业产业化项目、着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探索整村整组发展旅游模式、加快农村金融制度创新等一系列富民增收措施。
进一步推动新型城镇化步伐,嘉峪关市将加快镇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村集中居住区给排水、交通、电力、供气、供暖等公用设施建设力度,完成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加快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在有条件的镇村实现燃气接入。深入实施“千村美丽、万村整洁”工程,推进农村危旧房屋改造,完善镇村环境卫生管理模式,着力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更加注重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努力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
强化基础设施支撑 提高综合承载能力
嘉峪关市处于丝绸之路黄金节点,区位优势、交通优势明显,构筑安全便捷高效的立体交通综合体系,是嘉峪关市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性节点城市的题中之意,也是充分发挥城市战略辐射带动作用的重要载体。
为此,嘉峪关市将紧抓全省“6873”交通突破行动,加快推进机场改扩建、铁路物流园区、北绕城高速公路、大草滩铁路编组站、铁路航空公路互联互通5大项目;抓好嘉策铁路扩能改造、国道312线绕城、省道301线嘉峪关段、省道215线提级改造等4条对外通道建设;积极开展大草滩至嘉西站联络铁路、镜天铁路(公路)2条路线的前期工作,努力形成公铁联运、路航对接、高速公路与省道、地方公路有效衔接的立体交通综合体系,打造连接甘新青蒙“大十字”交汇的铁路枢纽和甘肃重要的国际空港,为打造内陆开放型高地提供支撑。
在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方面,嘉峪关市将聚焦发展短板,推进“多规合一”,统筹推进新旧城区基础设施建设,配套建设学校、超市、菜市场及养老、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打造方便快捷的生活圈。推进城市管理和服务体制机制改革,构建“权责明晰、服务为先、管理优化、执法规范、安全有序”的管理体制,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
突出重大项目支撑 增强发展内生动力
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发展的“源头活水”,是嘉峪关市决胜未来的希望所在。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2%以上,力争未来五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突破千亿元——嘉峪关市将全力推进列入全省“十三五”规划重大项目库137个牵头项目、38个省市对接重点项目和各类签约项目落地,充实完善重大项目储备库,做到“谋划一批、培育一批、实施一批、建成一批”,形成发展的良性循环。为使上述目标落到实处,嘉峪关市已研究梳理出立体交通综合体系、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商贸及物流服务、社会事业、产业结构调整及能源、生态治理、城市信息化建设8个方面、总投资近1000亿元的74个重大项目,实行一名市级领导、一套工作班子、一套推进方案的“三个一”包抓责任制,全力推进重大项目落地。
民营经济和社会资本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嘉峪关市将支持和引导社会资本依法进入基础设施、社会服务、市政设施建设等领域,把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作为撬动民间投资的有力杠杆,探索与金融机构设立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引导基金,支持特许经营项目经营权、收益权资产证券化等支持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等措施。同时,创新投融资体制机制,确定建立6000万元中小微企业互助担保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对新三板上市成功的企业给予重奖,对企业发行债券给予补助,加快整合各类信用担保平台,扩大信用担保资金池等创新投融资体制机制的一系列针对性措施。
深化改革开放支撑 持续激发市场活力
嘉峪关市将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作为持续优化发展环境、推动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支撑。
在持续推进简政放权、优化服务、放管结合改革,用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加法”的同时,围绕经济社会等领域体制机制创新,嘉峪关市将加快文化旅游管理体制改革和文物系统管办分离、事企分开改革,进一步理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服务和保障机制;加快国有企业分类改革,并对经营性国有资产实行集中统一监管,实现管资产向管资本转变;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完成国有企业供水、供电、供热(供气)及物业管理“三供一业”分离移交;推进“多规合一”、城市建管分离、水务一体化、城乡园林绿化一体化等重点领域改革;整合职业教育资源、协调推进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并推进教育、卫生等领域人事薪酬制度改革。
围绕国家深入推进“一带一路”战略、全省实施“13685”发展战略和“3341”项目工程的历史性机遇,嘉峪关市将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实施‘西进、北上、东接、南联’的全方位开放战略。强化嘉、酒、海(西)、哈(密)、额(济纳旗)区域协作,主动融入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依托策克口岸支持企业加强域外资源能源开发,并围绕文化旅游、原材料深加工、新材料推广应用、核产业等重点领域,加强与内外行业龙头企业合作对接,引进发展潜力好、带动能力强、附加值高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
注重生态文明建设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努力建设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的生态宜居城市,这是雄关儿女的“绿色梦想”。
嘉峪关市将继续深入实施“生态立市”战略,坚持增绿与提质相结合,着力提升绿化标准,提高绿化质量,推动园林绿化从重数量向量质并举转变,从重建设向建管并重转变,全力打造绿色家园,力争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提升到42%以上,争创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与此同时,全面落实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行动”计划,实施“蓝天、碧水、净土”工程,营造更加宜居的生态环境。严格落实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等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实施全民节能计划,大力发展天然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积极推广绿色建筑和新型建筑材料,健全完善自行车、步行道系统,倡导绿色消费和生活方式。
持续提升民生保障 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着力建设民生幸福城市、文明和谐城市,是嘉峪关市持续提升民生保障,不断增强民生福祉的新目标。
嘉峪关市将继续加大民生投入,构建与全面小康社会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持续改善中小学校办学条件,扩大公办幼儿园覆盖面,扶持民办幼儿园发展,实施乡村教育支持计划,争取创办应用型、技术型的综合性大学。加大医疗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完成市第一人民迁建,建成全市首家三甲医院。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建设集美术馆、艺术馆、文化馆为一体的文化艺术中心。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争创全国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试点市。建立最严格的食品药品监管制度,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市。推进医养结合等新型养老模式,争创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市。加快智慧社区建设进程,完善社区服务功能,努力把社区打造成为群众安居、宜居、乐居的幸福家园。不断提高市民文明素质,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记者曹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