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活动引国际社会强烈反响

14.12.2014  22:19

  中国兰州网12月14日消息 12月13日,中国隆重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活动和中国领导人在公祭仪式上发表的讲话在国际社会引起强烈反响,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外国专家学者等纷纷表示,中国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活动,表明了中国反对侵略战争、捍卫人类尊严和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中国领导人习近平在公祭仪式上的讲话显示出大国胸怀,以及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决心。

  “相信中国人民一定能够将中国建设得更好,公祭活动将激励中国人实现这一目标”

  “我为日军的暴行感到愤怒,我的心在南京。”印度印中友协秘书长巴斯卡兰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日军的屠杀行径惨无人道,举世震惊,中国人民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终胜利作出了巨大牺牲,也将永远为世人所铭记。中国举办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中国国家领导人出席公祭仪式并发表重要讲话让人印象深刻。相信中国人民一定能够将中国建设得更好,公祭活动将激励中国人实现这一目标。

  “今年12月13日是中国迎来的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中国予以隆重纪念,中国领导人习近平参加公祭仪式并发表讲话,这凸显了中国对国家公祭日的极度重视,也昭示了‘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的理念。”泰国《亚洲日报》副社长钱丰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日本军国主义在二战中给中国和亚洲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在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犯下了累累侵略罪行,而12月13日正是侵华日军攻入南京并展开野蛮血腥大屠杀的纪念日,这一天是中国历史上的黑暗一页。中国设立国家公祭日并予以隆重纪念就是要人们记住和平来之不易,只有记住历史才能维护世界和平。”

  肯尼亚肯雅塔大学国际关系研究所非洲中心主任伊斯拉埃尔·科迪阿嘉对本报记者表示,中国人民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为世界和平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如今中国政府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是对这段历史的铭记,这不仅表达了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珍爱和平与捍卫和平的决心,而且时刻提醒着全世界人民和平对人类发展的重要性。

  埃塞俄比亚亚的斯亚贝巴大学教授达戈对本报记者表示,中国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活动表明了中国反对侵略战争、捍卫人类尊严和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设立国家公祭日是缅怀过去,同时也向全世界表达了中国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决心和立场。

  比利时《华商时报》社长罗玉宏对本报记者说,中国政府将每年12月13日确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是顺应民心之举,得到了全世界华侨华人的一致拥护和强烈支持。国家公祭日活动能够让中华民族不忘那段惨痛的历史,激发中华民族奋发图强,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平,同时,对日本右翼分子试图否定歪曲历史、为历史翻案的丑恶行径也是有力的回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