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兰州新区规划建设协调推进领导小组关于印发《省兰州新区规划建设协调推进领导小组2016年工作要点》的通知

30.03.2016  17:50

 

甘兰新领〔2016〕1号

 


省兰州新区规划建设协调推进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有关市州人民政府、兰州新区管委会:

省兰州新区规划建设协调推进领导小组2016年工作要点》已经省兰州新区规划建设协调推进领导小组2016年第一次会议审定同意。现印发你们,请对照各自任务分工,强化工作措施、加快推进落实。

 

附件:省兰州新区规划建设协调推进领导小组2016年工作要点

 

甘肃省兰州新区规划建设协调推进领导小组

2016年3月22日

附件

 

省兰州新区规划建设协调推进领导小组

2016年工作要点

  2016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兰州新区加快开发建设的关键一年,兰州新区和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坚定信心,按照省委、省政府“融合、高端、集约”发展的新要求,立足提高新区经济发展质量效益,提高认识、强化措施,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促进产业集聚、加快创新驱动、推进产城融合、扩大对外开放,全面加快新区发展,努力实现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52亿元(增长15%)、固定资产投资575亿元(增长15%)、招商引资到位资金621亿元(增长15%)和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81亿元(增长29%)的计划目标。

一、着力推进产业集聚

(一)提高招商引资实效。按照“国家重要产业基地”定位和创新驱动引领要求,抢抓国家鼓励发展新兴产业机遇,重点开展出口加工型产业、现代服务业、智能制造与新材料产业以及重点产业链补链项目的招商,实施专业化招商和以商招商,提升招商引资的精准度和成功率。(省工信委、省商务厅、兰州市、兰州新区)

(二)培育壮大产业集群。以“6+4”产业链延伸作为主攻方向,依托吉利、兰石等龙头企业,力争引进中车、瑞华电气等项目,推进装备制造产业链智能化,打造新能源汽车及石油化工钻采高端装备产业集群;依托科天化工等龙头企业,力争引进耐驰革基布、宜家家居等项目,推进水性材料产业链系列化,打造水性环保家装材料及家具生产产业集群;依托四联光电、厦门润晶等龙头企业,加快推进中国钢研80公斤级以上蓝宝石长晶基地项目落地,推进蓝宝石加工产业链集聚化,打造光电制造产业集群;依托正威铜加工、北大众志“中国芯”等龙头企业,力争引进鸿富锦精密电子产业园等项目,推进铜加工产业链精深化,打造铜加工产业集群;依托和盛堂、佛慈医药等龙头企业,力争引进河北三丰、北京源泉宜科等项目,推进现代中药产业链规模化,打造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省、市、新区合力推动兰石化搬迁,加快引进中国化工新区化工新材料科研及工程转化中心等项目,消解兰石化现有的中间材料,推进石油化工产业链精细化。加大大数据、现代物流、文化旅游、食品加工等4个专项产业链招商和产业培育力度,为新兴产业集聚发展打好基础。(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信委、省商务厅、省卫生计生委、省政府国资委、兰州市、兰州新区)

(三)加快重点企业发展。力促兰石、科天等企业做大做强。进一步落实对科天化工的支持政策;协调金川集团、白银公司等企业与正威集团就原材料供给达成一致,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在质量保证的前提下,将省建投新区制造基地生产的特种车辆列入特种车辆协议供货范围,同等条件下优先选购;协调有关方面优先使用省内科技企业生产的产品,在轨道交通项目建设中推荐使用大成科技自主研发的全电子化计算机联锁系统。(省工信委、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省商务厅、省政府国资委、省质监局、兰州市、兰州新区)

(四)推进专业产业园区建设。做好各产业园区基础配套和服务保障工作,加快北大众志“中国芯”等重点项目建设,力争新西北碳素、兰药药业等25个项目建成投产。做好石化园区专项规划编制及水电气配套工作,争取上海恒福、齐裕阳光等6个项目尽快开工,加快协调对接兰州石化,争取搬迁工作年内有新的突破。加快“飞地经济”园区道路、临水、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协调相关市州尽快筛选能发挥自身比较优势的项目落户园区,力争已明确入园意向的市州年内至少有1个项目开工建设。抓紧编制临空经济园区规划,加快航空物流园建设,力争年底达到项目入驻条件。加快新区标准化厂房建设,以优质的服务、完备的基础配套吸引项目入驻。(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信委、省商务厅、相关市州、兰州市、兰州新区)

二、加快促进产城融合

(一)加强规划管理。以总体规划统筹新区各功能分区,维护规划的严肃性、权威性和约束力。依据规划有序实施建设项目,非经法定程序不得随意变更规划内容,确保“一张蓝图绘到底”。研究批复《兰州新区总体规划》及《兰州新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省建设厅、省国土资源厅、兰州市、兰州新区)

(二)加快职教园区建设。加快省属“三校一区”和省体育馆项目建设,力争甘肃政法学院、兰州外语职业学院等6所自建院校年内开工。同步推进职教园区水电气、商业、环保、信息化平台等配套设施和生态绿化工程建设,确保2017年如期建成投入使用。(省教育厅、省体育局、兰州市、兰州新区)

(三)推进核心区城市化建设。加快兰州一中、六十一中新区分校、省人民医院新区分院、新区人民医院和省体育中心等教育、文化、医疗、体育公共服务设施;建成奥特莱斯项目,加快平湖国际商贸城等项目落地建设,培育兰石集团、火车站等5大商贸圈,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省教育厅、省卫生计生委、省体育局、省商务厅、兰州市、兰州新区)

(四)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以人口城镇化为核心,落实已出台的户籍改革政策,全面实施居住证制度,力争“十三五”末城镇化水平在西部国家级新区中走在前列。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创业和农民工市民化。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对城镇常住人口全覆盖。依托三镇比较优势,中川镇打造文化旅游型小城镇,秦川镇打造现代农业型小城镇,西岔镇打造创新服务型小城镇,建设形成各具特色的魅力小镇。每个镇选择2-3个试点村,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培育壮大村镇优势特色产业,强化环境整治,改善人居环境。(省公安厅、省人社厅、省建设厅、兰州市、兰州新区)

(五)培育文化旅游产业。依托长城影视、陕旅集团等项目,尽快谋划和签约引进一批有影响力、带动力的高端文化旅游项目,吸引各地游客到新区休闲旅游,年内举办首届“中国产城融合论坛”、“一带一路”文化产业发展高峰论坛。(省文化厅、省旅游局、兰州市、兰州新区)

(六)统筹经济发展与生态环保。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严把产业政策关、投资强度关和环境保护关,严禁不符合功能定位的开发建设。(省发展改革委、省建设厅、省环保厅、兰州市、兰州新区)

三、扎实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一)加大对外交通的投资建设力度。争取将朱家窑至中川铁路、国道109线忠和段拓宽改造项目等新区范围内全部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列入全省PPP项目库,加快项目前期工作,争取尽快开工建设。力争景中高速、中通道、中川机场三期工程、兰州至张掖城际铁路、中卫至兰州客运专线年内开工建设。(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交通运输厅、兰州铁路局、兰州市、兰州新区)

(二)统筹推进各类市政建设。着力提高新区综合承载能力,用足用好国家支持中西部地区加强城市基础设施特别是城市污水处理、智慧城市建设等政策,加大项目争取力度,提升城市建设水平。加快建设兰州新区地下综合管廊一期工程、兰州新区石门沟2#、3#水库项目、兰州新区第一给水厂(石门沟水厂)二期工程、兰州新区热电联产等项目。完善新区公交体系,启动建设兰州新区有轨电车一、二号线,建设新能源出租车停车场30处以上、充电桩1500个。(省发展改革委、省建设厅、省交通运输厅、省水利厅、兰州市、兰州新区)

四、大力推进创新驱动

(一)支持创新要素向新区集聚。充分发挥政策叠加、产业集聚和人才聚集的优势,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打造有标志性科技项目和科技企业引领支撑的产业园,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科技部火炬中心共同加快推进兰州新区科技创新城建设。进一步强化与张江高新区的合作,积极对接启动张江产业园建设。提升张江兰白技术转移中心等技术转移机构的成果转化能力,年内实现一批重大科技成果转化。(省科技厅、兰州市、兰州新区)

(二)加快新区孵化中心建设。充分利用好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的优惠政策,把新区孵化大厦建设成为集研发、中试、转化、交易、服务于一体的创业创新孵化平台和新区的核心创新区。发挥兰白试验区技术创新驱动基金作用,支持科研人员和大学生创新创业,协调中央、省属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将创新孵化基地、转化中心、实验室、创新资源向新区集中。力争年内入驻研发服务机构、入孵企业、大学生创业团队各100家,从业人员达到3000多人。(省科技厅、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信委、省教育厅、兰州市、兰州新区)

(三)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按照“国家重要产业基地”的定位和创新驱动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落实相关支持政策,积极引进有技术、有市场、有实力的高新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龙头企业,着重发展石油化工、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农产品加工、电子信息等产业集群,延伸新能源汽车、水性高分子材料、蓝宝石材料、铜电子信息材料产业链,推动制造业向中高端水平发展。(省工信委、省科技厅、省政府国资委、兰州市、兰州新区)

(四)建立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完善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立支持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共建创新战略联盟的机制,实施联合攻关,在智能制造、新材料、生物制药、新一代互联网技术、节能环保等新兴技术领域的共性、关键核心技术方面取得突破,提升产业竞争实力。增设一个技术合同登记点,开展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收益成果处置改革,释放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创新活力,吸引外省创新主体、集聚创新要素实施需求。推动筹建兰州理工大学新区产业发展研究院和大数据研究院,依托科天、陇星、大成科技等骨干企业建设5-6个技术研发中心。(省科技厅、省工信委、兰州市、兰州新区)

(五)实施品牌战略。坚持质量立区,引导和支持企业开展“基础材料、基础工艺和基础配件”的研发和配套。加快建设兰州新区检验检测园区,力争甘肃检验检疫局兰州新区公共检测平台项目等检验检测项目尽快入驻检验检测园区,提升区域检验检测能力,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为质量和品牌建设、企业双创提供支撑。积极开展创新型企业培育工程,认定一批科技创新型企业,帮助战略新兴产业骨干企业制定技术路线图。(省科技厅、甘肃检验检疫局、省食品药品监管局、省质监局、兰州市、兰州新区)

(六)营造创新创业良好环境。加强政策研究和探索力度,不断优化创新创业活力。建立涵盖专利、商标、版权三合一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和服务机构,探索民营服务机构的运作新机制。积极推进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基地落地兰州新区。用好兰白科技创新试验基金、锦绣丝路基金、新材料产业基金,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双创企业的培育,积极引进众创空间和种子基金、天使基金,出台支持“双创”的意见,举办创新创业大赛、创客论坛等活动,创建国家级新兴产业“双创”示范基地。(省科技厅、省政府金融办、兰州市、兰州新区)

(七)创新人才引进与评价激励机制。创新人才引进、评价和激励机制,切实落实兰州新区人才引进、培养和使用的自主权,打造科技平台创新基地吸引各类人才,以人才集聚促进新产业的培育发展。引进一批熟悉经济管理、项目运作、产业政策、金融策划等方面的高层次人才,不断完善激发各类人才创新创业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政策,为兰白试验区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省科技厅、省教育厅、省人社厅、兰州市、兰州新区)

五、着力加快开放开发

(一)加快推进综合保税区建设运营。力争全年完成外贸进出口额5亿美元以上,加快引进马来西亚清真产业园、杭州中仓仓储等一批有特色、有潜力的项目,力争马来西亚速泊玛展示中心项目年内投入运营;加快引进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等出口导向型制造业,力争百圣牛钟表、卓尔电子、安鸿数码、博丰源电子等项目年内建成投运。争取在保税区筹建一个进口肉类制定检验场和金融结算中心、跨境电商平台,争取尽快批复设立兰州新区海关及检验检疫机构,提升运营服务水平。(省商务厅、兰州海关、甘肃检验检疫局、兰州市、兰州新区)

(二)落实好对新区综合保税区内企业的支持政策。在落实好我省已出台奖励政策的基础上,按照《关于支持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发展的若干政策》有关规定对新区已承诺的综合保税区内出口加工类和非加工类企业省级从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中给予进口额增量部分奖励资金50%的补贴。(省财政厅、省商务厅、兰州市、兰州新区)

(三)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加快推进中韩产业园建设,争取引进中德产业园,力争在精细化工及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汽车电子、跨境电商等领域的合作取得实质性突破。支持兰石集团等企业“走出去”,实现优势互补和共赢发展。(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信委、省商务厅、省政府国资委、兰州市、兰州新区)

(四)进一步扩大多层次合作交流。支持兰州新区参与和办好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兰洽会、丝绸之路高层论坛等节会,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力开展“丝路新区、魅力新区”推介活动,提升新区的对外知名度。(省商务厅、省文化厅、兰州市、兰州新区)

(五)着力构建向西开放的物流大通道。加快临空物流、保税区物流、公铁联运物流等物流中心建设,力争新区北站物流园西北金属期货交割库年内建成,推进天水元通、甘肃建投新区物流园等项目建设。进一步提升中亚、中欧货运班列运营水平和规模。(省交通运输厅、省商务厅、省工信委、兰州铁路局、兰州市、兰州新区)

六、重点抓好民生保障

(一)全面抓好精准扶贫工作。按照“六个精准”要求和“853”脱贫管理办法,整合各类扶持资金和项目,在宗家梁、赖家坡等10个村进行试点,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尽快弥补农村教育和医疗卫生短板,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高农民工资性收入为重点,扶持发展特色支柱产业,争取率先在全省实现整体脱贫。(省教育厅、省民政厅、省财政厅、省农牧厅、省卫生计生委、省扶贫办、兰州市、兰州新区)

(二)着力提升就业和社会保障水平。开展有针对性的农民技能培训,新增城镇化就业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加快建设新区、乡镇、村(社区)三级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平台,做好城乡居民养老、医疗保险工作,争取在城乡社保体系并轨上取得突破。(省人社厅、省财政厅、省发展改革委、省民政厅、兰州市、兰州新区)

(三)促进教育提质协调发展。积极开展学校整合试点工作,推动片区小学、幼儿园实现全覆盖,中学实现规模办学,积极推行9年义务教育,实行学前3年免费教育。探索建立教育基金互助制度,减轻贫困学生上学负担。(省教育厅、省财政厅、兰州市、兰州新区)

(四)加快社区治理创新。集中建设兰石社区、职教园区中心社区等4个城市社区,推进秦川镇五道岘农村社区试点。实行社区服务网格化管理,推动智慧社区和社会治理大数据智能管理平台建设,进一步提升社区管理水平。(省公安厅、省民政厅、兰州市、兰州新区)

七、认真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一)抓好“去库存”。科学调控土地供给量和房地产开发量,建立购租并举的住房制度,逐步消化新区的商品房库存。出台征地拆迁货币补偿安置和购房补贴政策,鼓励拆迁农户、外来务工人员、企业工人在新区选购保障房或商品房。(省建设厅、兰州市、兰州新区)

(二)抓好“降成本”。积极给予兰州新区大数据、蓝宝石等先进高载能行业企业全省直供电优惠电价政策支持;测定兰州新区年度总用水量,按新区现行农业用水和非农业用水均价核定供水价格,在用水总量和总价格不变的基础上由新区对农业用水和非农业用水量统筹调度使用;支持新区健全公铁联运和空港物流体系,争取中川机场开通货运航线;支持新区搭建政银企合作平台,引导金融机构通过提供灵活多样的金融产品和担保费率,帮助企业降低生产经营成本。认真落实国家各项税费减免政策,清理不合理收费,严查乱收费、乱罚款和乱摊派等行为,推进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物流业提升服务水平,切实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税费负担、财务成本和运输成本。(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信委、省财政厅、省交通运输厅、省水利厅、省政府金融办、省电力公司、兰州市、兰州新区)

(三)抓好“补短板”。着力加快教育、医疗、文化、商贸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补生活性服务业发展不足的短板;着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吸引生产要素集聚,进一步延伸产业链,降低企业成本,补产业配套不全的短板;着力加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力度,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和美丽乡村建设,补城乡统筹发展不足的短板。(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信委、省教育厅、省建设厅、省商务厅、省卫生计生委、省扶贫办、兰州市、兰州新区)

(四)抓好“去产能”。综合运用市场机制、经济手段和法治办法,稳妥处置“圈而不建”、“建而不产”的僵尸企业和空壳公司。引导甘肃建投等钢结构同质化企业调整产品结构,推动互保共建,保障房建设以钢结构为主。(省工信委、省政府国资委、兰州市、兰州新区)

(五)抓好“去杠杆”。 进一步帮助和支持新区加强金融管理、服务和化解风险;加强去产能、去库存过程中的风险排查、预警和处置;规范省属国有企业国有资本金使用,维护国有资本安全,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省财政厅、省政府国资委、省政府金融办、兰州市、兰州新区)

八、不断优化投资环境

(一)更加注重营造投资“”环境。打造吸引“四新”(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产业投资发展“洼地”。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出台的《兰州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着力破除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不断创新服务模式,吸引更多的外来资本、技术和人才。(兰州市、兰州新区)

(二)以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为重点,加快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全面实施“三张清单一张网”和“三证合一”、“一照一码”,推进行政审批和服务事项一个窗口受理、网上并联审批,推行产业准入负面清单管理,规范权力运行、提高行政效能。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行政审批局人员全面到位,3月份正式运行。(省商务厅、省工商局、兰州市、兰州新区)

(三)深化投融资体制机制改革。推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构建多元化、多层次投融资格局,着力破解资金瓶颈难题。紧盯国家支持西部地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的政策机遇,谋划一批道路、水利、生态、市政等重大项目,争取列入国家PPP项目库。(省发改委、省财政厅、兰州市、兰州新区)

(四)加快推进执法管理体制改革。整合优化各部门执法权限,实施相对集中的行政处罚,推行综合执法,规范执法行为。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提高执法效率和服务水平,做全省改革的“样板区”。(兰州市、兰州新区)

(五)锤炼严实作风,强化协调服务。认真落实首问责任制、一次性告知制、限时办结制等,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征地拆迁、安置补偿等问题,强化行政效能考核和第三方评估,严厉查处吃拿卡要和各种“潜规则”等损害投资环境的不法行为。(兰州市、兰州新区)

 

庆阳市检察机关支持7位贫困户起诉讨回了欠薪
    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关键期,检察
庆阳市院为贫困群众发放司法救助金
    近日,庆阳市院干警前往庆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对正在住院治疗的国家司法救助申请人李某某现场发放救助金1.检察
甘肃检察机关2020年度聘用制书记员示范培训班圆满举办
    为提高全省检察机关聘用制书记员业务能力和综检察
省院开展刑检业务专题调研督导活动
    为认真贯彻全省检察长会议精神,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