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州:聚焦脱贫目标 精准扶贫脱贫

28.09.2015  10:50

  今年以来,武威市凉州区坚持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当前最大的政治任务,全力实施省委、省政府“1+17”方案和武威市委、市政府“1+17+2”方案,举全区之力深入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

准确建档立卡 编制规划方案

  2011年,凉州区被省上认定为插花型贫困县区,涉及24个乡镇205个行政村,贫困人口20.36万人。通过深入推进“1236”扶贫攻坚行动与“双联富民”行动深度融合,坚定不移走“建棚子、栽林子、抓票子、盖房子、过上好日子”的扶贫开发新路子,全区贫困人口减少到2014年的7.78万人,农民人均纯收入9404元,贫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4920元。

  全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会议后,武威市凉州区委、区政府多次召开区委常委会、区政府常务会,及时传达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关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大部署,安排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主要领导带队,深入村组农户,通过实地查看、座谈交流等形式,集中调研谋划,实化细化政策,研究制定了《凉州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规划(2015—2016)》和《关于精准扶贫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和管理的实施方案》等“1+17+2”精准扶贫方案,明确脱贫任务、脱贫时序、工作责任、推进措施,确保精准扶贫措施落地见效。

  凉州区按照“有进有出、进出有据、动态管理”的原则,采取“规模分解、入户调查、农户申请、民主评议、确定初选名单、入户核查、村级公示、乡镇审核、乡镇公示、区级公告”十步建档立卡办法,实行包村、包组、包户责任制,由区级领导带队,逐村逐户摸清贫困现状,找准致贫原因,掌握发展需求,算清扶贫细账,采集录入24个乡镇、85个贫困村、20646户7.78万贫困人口信息,实行实名制管理,做到底数、问题、对策、责任、任务“五清”。分类建立易地搬迁、危房改造、饮水安全、社会救助、教育、卫生、富民产业、劳动力培训、惠农政策、专项贷款10类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台账,明确责任单位、目标任务和完成时限,动态管理,销号落实。根据致贫原因,分类制定扶贫计划,因户施策,对口帮扶,确保扶贫措施聚焦精准。2016年实现全区整体脱贫。2015年计划脱贫45个村、9168户、3.44万人,2016年计划脱贫40个村、11478户、4.34万人。

  聚焦精准发力紧盯增加收入凉州区深入开展设施农牧业“提质增效”和特色林果业“扩量增效”行动,培育一批提质增效棚和早产丰产园,棚均收入达到2万元以上;对无棚无林贫困户,抓帮扶,促建设,深入推进“双联干部帮建暖棚温室”活动,帮助解决土地流转、技术服务、产业贷款等问题;对无能力发展产业的贫困户,抓扶持,促带动,鼓励专业合作社、种养殖大户带动发展主体生产模式,确保贫困户实现户均2亩棚、人均1亩林目标。目前,全区新建设施农业2.56万亩、累计达到40.03万亩、户均达到2.34亩,新增特色林果20.6万亩、累计达到75.7万亩、人均达到1.02亩,其中:贫困户新建设施农业1.09万亩、特色林果3.63万亩。

  凉州区在贫困片区培育发展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专业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261家,流转土地5.56万亩,涉及贫困户9209户,建立百亩以上流转示范点64个,流转面积4.1万亩,推动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提高贫困户土地流转收益。建成荣华现代绿洲生态移民·农业产业化基地、古城镇日光温室红提葡萄产业园、永丰镇沿沟日光温室示范园、松树南河日光温室红提葡萄产业园等12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带动当地1380多名贫困群众就业,有效增加贫困户就近务工收入。

  抢抓武威保税物流中心建成、甘肃国际陆港建设的重大机遇,凉州区在黄羊、长城、吴家井等乡镇强制推行出口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贫困片区建立出口农产品基地17个,面积达到18.1万亩。围绕“贮藏加工+运输销售”现代营销模式,引进蔬菜、水果、畜禽等农产品冷藏、加工企业47家、运销企业9家,直接带动440多户贫困户增收、间接带动6900多户贫困户增收。

  针对贫困户发展缺资金、融资缺担保等问题,凉州区充分用好省市支持政策,千方百计争取资金支持。区财政筹资651万元,设立精准扶贫专项贷款风险补偿基金,争取信贷控制规模9.4亿元,确保有贷款愿望的贫困户都能贷到5万元以内、3年以下、基准利率、免抵押、免担保的小额信贷。目前,第一批扶贫专项贷款已放贷5110户、2.54亿元,第二批专项贷款已审批4758户、2.4亿元。用好市级财政支持建档立卡今年计划脱贫贫困人口人均l000元补助,联户干部与农户共同领取、监管使用,保证用在设施农牧业建设和定植进畜上。目前,3440万元补助资金已全部落实到户。认真实施整村推进互助资金项目,计划在2015年脱贫的45个贫困村中组建扶贫互助协会18个,到位财政专项扶贫资金360万元,已组建3个、投入资金60万元,其余15个正在办理登记注册等手续。

  凉州区坚持把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作为精准扶贫的关键,围绕“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整合项目资金向贫困村倾斜,能够尽快完成的则尽快完成,能够提前解决的则提前解决。编制专项实施方案项目计划书,积极向省市部门汇报衔接,争取项目资金支持,力争把各类项目全部列入省级精准扶贫专项规划和扶持范围。2015年计划争取各类项目127项、争取资金9.5亿元;目前已争取项目86个、已到位资金4.09亿元,正在争取项目35个、拟争取资金1.88亿元。采取“一事一议”、区级财政兜底等办法,积极解决村幼儿园、村标准化卫生室、综合性村民活动场所、日间照料中心等项目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

  凉州区紧盯实现沥青(水泥)路、自来水、动力电、宽带网、安全房“五个全覆盖”目标,集中实施一批精准扶贫项目,着力改善贫困村基础设施条件。目前,开工建设通村道路174.5公里、乡村停靠点29个、饮水安全工程3402户、改造贫困户危房2635户、改建中低压线路82.63公里、配设变压器132台、改造户表5514户、标准农田项目0.83万亩,确保按计划完成建设任务。

  凉州区优化贫困村教育、卫生、文体、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加快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升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和水平。目前,村校舍项目和小学附设幼儿园改扩建工程、综合性村民活动场所、村标准化卫生室、日间照料中心等项目,全部开工建设,确保年底完工。

  凉州区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推进精准扶贫、拔穷根、换穷貌的关键举措来抓,下山入川搬迁一批,集中收缩安置一批,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提升一批。打造荣华绿洲生态移民·现代农业产业基地、长城乡红水河东岸移民基地“两个移民基地”,布局黄羊河农场周边区域、九墩滩指挥部周边区域“两个移民区域”,做到能搬迁安置的应搬尽搬。现已搬迁移民775户3334人,动员登记搬迁移民347户1626人。建成移民安置住宅775套,铺设农田管网65.63公里,更新机井18眼,铺设人饮管道17.6公里,建设养殖暖棚200座,种植甜高粱5000亩。10月底完成红水河东岸长城乡移民安置点486套移民住宅、配套设施及养殖暖棚建设任务。建设张义川区,张义镇沙沟村、上泉村,新华乡石关村、青咀村,西营镇接脑社区“一川五点”收缩安置点,撤销自然村50个,合并自然村60个,做到能集中收缩的全部集中收缩。目前,新华乡石关村移民安置收缩点178户住宅已开工建设。坚持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结合、相衔接,以小康标准建设农户住宅。今年,在下双乡、清源镇等7个贫困片区乡镇续建、新建新型农村社区9个2947户,累计达到25个12901户。

强化组织领导 聚合帮扶力量

  凉州区实行精准扶贫党政一把手负责制,成立由区委主要领导任组长,区人大、政府、政协主要领导为副组长的扶贫攻坚协调推进领导小组,每季度召开2次专题会议安排部署重点工作,集中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成立由区级领导任主任的19个精准扶贫专项工作办公室,负责19项精准扶贫专项工作和项目建设任务。整合区扶贫办、双联办设立区精准扶贫工作办公室,乡镇设立精准扶贫工作站,村上成立精准扶贫工作队,构建了区乡村三级精准扶贫工作落实机制。

  凉州区严格落实区级领导包抓精准扶贫的主体责任,专项扶贫工作办公室、区直部门实施精准扶贫项目的主体责任,乡镇富民增收精准脱贫的主体责任,双联单位、双联干部、驻村帮扶工作队联村联户精准脱贫的主体责任,区上精准抓到村上,乡镇精准抓到户头,形成了区级抓村、乡镇抓户、各负其责、合力攻坚的精准扶贫责任体系。

  凉州区坚持全面督查与专项督查、定期督查与随机督查相结合,采取听汇报、查资料、访农户、算大账、看项目、找差距、考政策、推工作“八法并举、立体督查”的方式,每月对精准扶贫工作进展情况进行督查。区上成立由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主要领导和区委副书记任组长的5个精准扶贫督查组,负责全面工作的督导;19个专项工作办公室负责专项工作的督导。坚持问题导向,梳理上级点、督查提、群众访等方面的问题,及时列出问题清单,下发有关专项办公室、部门、乡镇、帮扶工作队限期整改,区纪委、督查办、效能办跟踪督办。

  凉州区建立激励考核正向引导机制,制定《凉州区乡镇、部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扶贫攻坚工作考核办法》《凉州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责任追究办法》,把扶贫攻坚成效作为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的主要内容,实行由户到村、由村到乡、由乡到区的脱贫成效评估机制。建立落实干部逢提必下制度,严格落实驻村干部累计驻村时间视为基层工作经历的相关办法。对沿山沿沙沿边扶贫任务艰巨、扶贫成效显著、减贫摘帽任务完成较好的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优先提拔重用,接任者原则上从原任班子中选拔。对联村联户、精准扶贫中作用发挥充分、工作表现优秀的干部优先提拔重用。对认识不到位、精力不集中、措施不聚焦、作风不扎实、效果不明显的乡镇主要领导进行组织调整或问责,对完不成年度扶贫任务、弄虚作假的干部严肃处理,没有按时完成整村脱贫任务的乡镇党政主要领导实行免职处理。检察机关制定支持服务精准扶贫的九条措施,运用以案释法、警示教育、预防约谈、查处犯罪等形式,引导督促广大乡村干部依法履职、廉洁用权、勤政为民,管理使用好扶贫资金。

  凉州区坚持精准扶贫与双联富民行动相融合、与行业部门工作相结合、与社会帮扶力量相聚合,建立健全精准扶贫与双联行动力量合一、深度融合的工作机制。深入开展“人大代表在行动”“政协委员助推双联”等主题活动,全区614名人大代表、169名政协委员、38名致富能人积极为贫困群众一对一办实事、办好事。在驻村帮扶工作中,建立“五个一”工作制度、联席会议制度、台账管理制度、请假制度等制度,加强对驻村帮扶工作的管理。通过“九种”方式(进村入户联系群众、宣传政策动员群众、解疑释惑引导群众、倾听民意关心群众、发挥专长服务群众、扶危济困帮助群众、敬老助残关爱群众、同吃同住融入群众、三严三实依靠群众),形成了创新互补的帮扶模式,真正把上级的决策部署落实到了贫困群众。同时,每两个月开展一次“四互提升”(互看、互学、互评、互促)活动,通过组织帮扶工作队队长、队员到帮扶工作开展好的贫困村观摩学习、相互点评、寻找差距,不断提升驻村帮扶工作的能力和水平,有力推进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

  凉州区在24个贫困片区乡镇成立了双联扶贫合一的工作站。整合双联干部、到村任职(挂职)干部、大学生村官和乡镇包村干部共433人,组建驻村帮扶工作队,派驻85个贫困村开展工作。选派日光温室、畜牧养殖、特色林果方面的技术干部85名到贫困村开展科技服务工作。按照建档立卡确定的贫困户数,重新调整双联干部联系户,全区7318名干部联系20646户贫困户,实现了85个贫困村第一书记、大学生村官、科技特派员、帮扶工作队和干部联系贫困户“五个全覆盖”。制定贫困村驻村帮扶工作队管理办法、考核评价办法,将年度减贫任务、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扶贫专项贷款、补助资金使用管理、项目实施质量等指标作为帮扶工作队年度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建立健全驻村帮扶工作队“五个一”工作制度(一个村级公示牌,一本管理台账,一本工作日志,一个民情连心卡,一本民情日记)、例会制度、培训制度、请假制度等日常管理制度,使驻村帮扶干部有任务、有责任、有压力。(记者马顺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