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日报:生态文明 美丽甘肃】决不让敦煌成“楼兰”——来自疏勒河流域治理的报告

03.08.2018  14:26
      莫高窟,中华民族的瑰宝。敦煌,世界的敦煌。   然而,曾几何时,由于“敦煌母亲河”——疏勒河流域水资源开发过度,造成下游敦煌生态环境持续恶化,我国第六大沙漠——库姆塔格沙漠一步步向敦煌逼近。   决不让敦煌成为第二个“楼兰”!   随着国家《敦煌水资源合理利用与生态保护综合规划》的实施,盛夏时节,记者走进敦煌,所见所闻令人振奋——    在敦煌市肃州镇俞家庙一带,“分别”40余年的疏勒河和党河水继去年首次季节性“重逢”后,日前再度汇流。两股河流融为一体后奔涌向前,不仅让疏勒河下游河道两岸的戈壁荒滩焕发出勃勃生机,大片的红柳、骆驼刺生根发芽,而且使得敦煌生态屏障——西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重新获得疏勒河补给,为阻止库姆塔格沙漠东侵筑起一道天然屏障。   如今,在西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出现了多处大小不等的季节性湖面。今年还首次出现了31峰的大型野骆驼群,而十多年了,在保护区活动的野骆驼仅有2到3峰。

 

  

  生态恶化引发流域治理     发源于祁连山的疏勒河是我省三大内陆河之一。在蒙古语中,疏勒是“水草丰茂”的意思。    自古以来,疏勒河流域就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它将两岸星罗棋布的绿洲串联起来,孕育出举世闻名的敦煌文化。   与中国大部分河流不同的是,疏勒河流向自东向西。它的水系由白杨河、石油河、疏勒河干流、榆林河、党河、敦煌南湖4条泉水沟以及安南坝河等组成。   新中国成立以来,由于区域耕地和人口数量的增多,加上先后修建了双塔水库和榆林河水库,各支流汇入疏勒河干流的水量锐减。1975年,党河水库建成,致使党河水无法流入疏勒河干流中,疏勒河内陆水系宣告解体。   自此,疏勒河除季节性洪水外,再无多余的水补给下游敦煌周边的生态。这导致敦煌绿洲边缘的西湖等保护区生态日趋恶化,库姆塔格沙漠步步紧逼,莫高窟频遭风沙侵蚀,月牙泉水位不断下降……    历史上,在敦煌附近,曾有一个楼兰古国,但最终被风沙埋没。    敦煌生态问题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2011年6月,国务院批准了《敦煌水资源合理利用与生态保护综合规划》(以下简称《敦煌规划》),投资47亿余元,治理疏勒河水系。规划到2020年,将3500万立方米生态用水注入尾闾西湖。

 

  

   水权改革推动用水革命     疏勒河流域近七成国土面积是戈壁荒漠及沙化土地,生态环境极其脆弱。   如何让上中游地区“”出这么多生态用水,送往下游敦煌?   省疏勒河流域管理局清醒地认识到,流域内一方面水资源缺乏,一方面农业灌溉用水占到86%。   2014年7月,我省被水利部列为全国7个水权试点省之一,确定用3年时间在疏勒河流域探索,为建立国家水权制度提供经验和借鉴。   总量控制,定额管理。省疏勒河流域管理局牵住水权改革这一“牛鼻子”,把水与农民的利益捆绑起来,倒逼流域内农业节水“自我革命”。   “以前,村民每回浇地都浇得透透的才甘心,现在水分配到户了,多用多交钱,大家都算计着用水。”7月上旬,瓜州县西湖镇城北村村主任许永红告诉记者。   农民有了水权,水就是自己的,变得金贵了。他们告别传统的大水漫灌方式,开始科学浇水。   许永红告诉记者,地还是那些地,人还是那些人,大家现在浇的轮次短了,浇的水也少了。2015年,村里亩均用水量479立方米,去年只有340立方米。   为了用好水,农民还从过去的“争水浇地”转变为“量水种地”,自觉调整种植结构。在瓜州县西湖镇北沟村,以前村里六成的地种棉花,四成的地种哈密瓜、食用葵等作物。水权改革后,这一比例如今“调了个”,因为哈密瓜、葵花一年少浇一轮水。    以水权改革为基础,省疏勒河流域管理局大力推动灌区节水型社会建设。他们全面落实渠道衬砌、激光平地、大地改小等常规节水措施,积极推广滴灌、管灌、温室大棚等高新节水技术。随着项目节水改造工程的实施,灌区灌溉定额呈逐年下降的趋势,与2011年相比,2017年农业灌溉毛节水量约8025万立方米。    省疏勒河流域管理局以行政村为单位,组建了110个农民用水者协会,覆盖到灌区内所有农业用水户。并建立起一套健全完善的“阳光水务”公开体系,运用互联网+水务管理,让老百姓在明明白白用水的同时,和他人比配水计划,比亩均水费,节约用水。   通过一系列高效节水、科技兴水举措的落地见效,疏勒河灌区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不断提升。去年年底,疏勒河流域水权试点工作通过国家验收。在确保灌区老百姓生产生活用水需求的同时,省疏勒河管理局最大限度保障中下游生态用水,改善了流域生态环境。

 

  

  主动作为践行绿色发展
  在节水的同时,为了将疏勒河水连绵不断地输送到敦煌西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疏勒河管理局扎实改造骨干渠道与配套渠系,认真实施疏勒河河道恢复与归束工程。目前,党河、疏勒河河道已全线疏通。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省疏勒河管理局勇于担当、主动作为,严守法律底线和生态红线。    不能为了保一方生态,毁了另一方生态。省疏勒河管理局从“源头”入手,抓好项目建设。他们为《敦煌规划》疏勒河河道恢复与归束、双塔水库除险加固等一批重点水利工程项目,办理了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生态影响专题报告、水土保持方案等手续,以环保政策法规的刚性约束确保水利工程发挥好生态效益。    从优化水资源调配入手,省疏勒河流域管理局执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严格控制用水总量、用水效率和水功能区纳污限制“三条红线”。同时,他们坚持依法治水、依法管水,严格执行取水许可审批制度,对流域内水源保护、水土保持和环境保护开展常态化的监督巡查、专项检查和日常监测。去年以来,他们清理5个水功能区违规建设项目,取缔1处自然保护区砂场,整顿15家河道采砂场,恢复27处采砂地貌、2处遗留砂坑,清理1处电站尾水渠弃渣弃料。     前不久,在玉门市西城河排污口整治现场,省疏勒河管理局水政处工作人员协同玉门市环保执法人员,对排放到城河的污水口进行永久性取缔,对涉事企业给予了行政处罚。这是疏勒河管理局开展入河排污整治行动以来,取缔的第5个排污口。至此,疏勒河流域实现了入河(渠、库)排污零排放、水污染事故零容忍管理目标。    精心呵护疏勒河就是保护我们自己。如今,省疏勒河管理局的绿色发展之路越走越坚定,越走越宽广,他们所有的努力和心血,必将赢得流域永续发展的美好未来!(甘肃日报记者 宋振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