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古道再腾飞——来自兰新铁路客运专线建设现场的报道(下)

13.08.2014  10:15

  原标题:丝路古道再腾飞——来自兰新铁路客运专线建设现场的报道(下)

  兰新铁路客运专线。资料图片

  记者 严存义

   中国甘肃网8月13日讯 据甘肃日报报道  8月,备受瞩目的兰新铁路客运专线甘肃至青海段将进入联调联试实施阶段,标志着全线基础性工程已全部完成,为年底正式通车运营打下坚实基础。

  一条“钢铁丝绸之路”正向我们走来——贯通于甘肃、青海、新疆三省区的高速铁路,必将为重振古丝绸之路新辉煌插上腾飞的翅膀。

  电气化:在科技创新中实现新突破

  兰新铁路客运专线是目前世界上一次性建设里程最长的高速铁路,也是双线电气化国家I级铁路客运专线。

  电气化高速铁路,最倚重的是完备的电气化设施,如供电系统、电力牵引系统、通讯信号系统等。而兰新客运专线电气化建设,要面临沿线风区、沙漠、雪山等恶劣自然环境的挑战。

  7月下旬,记者在河西走廊看到,兰新铁路客运专线甘青段沿线电气化已全部建成,一根根接触网杆整齐排列、伸向远方。

  中铁电气化集团兰新客专甘青项目部张掖分部总工程师秦宗学告诉记者,从去年4月26日架设第一根网杆算起,施工一年零三个月,全程路段电气化全部架设完工,今年7月25日通过有关部门验收。目前对部分缺陷进行调试改进,尽快达到9月联调联试的条件。之后再经过两到三个月的磨合,最终实现年底正式通车运营的目标。

  据资料显示,兰新铁路客运专线全程经过我国著名的四大风区,其中百里风区、三十里风区部分区段年均大于8级大风的天气达到208天,最大风力可达17级,对线路和运营安全构成极大威胁,也对电气化建设者们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因此,“抗风防风”成了需要克服的最大难题。

  “按照区域特点,不断摸索,不断创新,在电线接触网上采取稳定性更高、张力更大的措施。”秦宗学告诉记者,为了最大限度提高稳定性,电线杆档距也从以前的60米缩短到50米或40米,“这样做成本增加了不少,但一切最终都要给行车安全让路。”

  同时,在主要风区和风口增设混凝土防风墙或防风明洞,为线路和列车筑起安全屏障。在高寒地区,电线选用抗低温、耐严寒、韧性好的材质,确保接触网电线经久耐用。

  在电气化施工过程中,一方面要解决大面积、长距离施工的难题,另一方面要克服当地施工环境差的困难。施工区域大部分地方海拔都在3000米以上,最高达3700米,施工人员在高寒缺氧的环境中施工,难度可想而知。

  而接触网施工,既是熟练的手工活,又要有一定的技术含量,施工队都是南方的技术工人,他们一点一滴,精细施工,每一个螺丝都用手工拧上去,施工高峰期每天都有几千工人像“蜘蛛侠”一样,攀爬在接触网杆上,为兰新铁路客运专线建设奉献力量。

  秦宗学告诉记者,为确保施工质量,施工采用实名制,谁安装,谁签字,做到质量可追溯,有据可查。对施工队伍进行岗前培训,持证上岗。施工过程进行全程检查,有问题及时改进,确保工程质量。“这是造福子孙后代的民生工程,马虎不得啊!”秦宗学说。

  中铁电气化集团三公司甘青项目部承担着位于青海省内全线海拔最高的175公里电气化建设。该区域海拔高、缺氧、缺水,自然环境恶劣,施工条件艰苦。该公司甘青项目部迎难而上,发扬“缺水缺氧不缺精神”“中原铁军永争一流”的精神,克服高原反应、交通不便等困难,按期顺利完成了施工任务。

  隧道施工:突破多项世界性技术难题

  今年5月1日,兰新铁路客运专线最后一个控制性工程——祁连山1号隧道顺利贯通,为全线完成铺轨奠定了基础。

  对于整个兰新铁路客运专线而言,穿越巍峨雄伟的祁连山脉,必须打通一个个超长的隧道。而这些隧道又处在高海拔地区,从而使祁连山隧道成为目前世界上海拔最高、气候环境最恶劣、施工难度最大、环保要求最高的高速铁路隧道。

  据介绍,祁连山1号隧道海拔最高高程为3607.4米,施工工点最高海拔达3790米,是当今世界高铁建设需要跨越的巅峰,被誉为世界高铁第一高隧。该隧道地处青藏高原,集软岩极高地应力、涌水突泥突石、碎屑流及大断层等不良地质于一体,与祁连山2号隧道同属Ⅰ级高风险隧道,安全风险巨大。

  “打通这两条隧道遇到的困难,集中了国内隧道建设的各种困难,而且还有以前没遇到过的碎屑流。青藏铁路建设的部分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在这里参战,包括建设风火山隧道时担任掘进队队长的任少强。”兰新铁路甘青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许志杰说。

  施工过程中,铁路设计者和建设者们迎难而上,因地制宜,不断试验,攻克了一个个世界性技术难题。

  ——攻克了碎屑流地质条件的隧道掘进难题。碎屑流地质现象是,开挖后岩石成碎屑状,岩层无任何自支撑能力,岩层极易塌陷,且伴有大量泥水,隧道一旦开挖,岩层即喷涌而出。在不断的施工过程中,摸索出了“一探二封三泄四堵”的新方法,成功穿越祁连山1号和2号隧道1.6公里的碎屑流地段。

  ——解决了软岩极高地应力难题。软岩极高地应力表现是:在强挤压下,初期支护的钢架发生扭曲、混凝土掉块露筋,仰拱混凝土被挤压隆起变形。经过多次专家研讨会,并请院士诊断,项目部总共做了9个试验段,最后采用“短开挖、快支护、快闭合”的施工方法,有效攻克了这一世界级罕见难题。

  ——解决了大规模涌水突泥突石灾害。施工过程中,祁连山1号隧道连续发生6次大规模涌水突泥突石灾害,强度之大非常罕见。专家们经过注浆、封堵填充等反复实践后确定,采取“正面封堵,高位泄水,侧面迂回”的总体施工方案,成功解决了大规模涌水突泥突石的难题。

  ……

  经过中铁一局和中铁二十局建设者们艰苦卓绝的奋战,祁连山2号隧道于今年1月28日贯通,1号隧道于今年5月1日贯通,目前1、2号隧道主体工程全部完成,正抓紧施工后续附属工程设施建设。同时,全线最长的大坂山隧道(全长15918米)也于2014年2月13日贯通,为下一步工程施工提供了条件。各施工单位加强后续隧道仰拱、二衬等附属工程,加快施工进度,为铺轨作业顺利推进奠定了基础。

  兰新铁路甘青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按照当前隧道施工进度,计划在9月初联调联试前完成附属工程、静态验收等工作,为今年年底正式通车运营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