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古道再腾飞—来自兰新铁路客运专线建设现场的报道(下)

13.08.2014  11:13

    新华网甘肃频道消息 8月,备受瞩目的兰新铁路客运专线甘肃至青海段将进入联调联试实施阶段,标志着全线基础性工程已全部完成,为年底正式通车运营打下坚实基础。

    一条“钢铁丝绸之路”正向我们走来——贯通于甘肃、青海、新疆三省区的高速铁路,必将为重振古丝绸之路新辉煌插上腾飞的翅膀。

    电气化:在科技创新中实现新突破

    兰新铁路客运专线是目前世界上一次性建设里程最长的高速铁路,也是双线电气化国家I级铁路客运专线。

    电气化高速铁路,最倚重的是完备的电气化设施,如供电系统、电力牵引系统、通讯信号系统等。而兰新客运专线电气化建设,要面临沿线风区、沙漠、雪山等恶劣自然环境的挑战。

    7月下旬,记者在河西走廊看到,兰新铁路客运专线甘青段沿线电气化已全部建成,一根根接触网杆整齐排列、伸向远方。

    中铁电气化集团兰新客专甘青项目部张掖分部总工程师秦宗学告诉记者,从去年4月26日架设第一根网杆算起,施工一年零三个月,全程路段电气化全部架设完工,今年7月25日通过有关部门验收。目前对部分缺陷进行调试改进,尽快达到9月联调联试的条件。之后再经过两到三个月的磨合,最终实现年底正式通车运营的目标。

    据资料显示,兰新铁路客运专线全程经过我国著名的四大风区,其中百里风区、三十里风区部分区段年均大于8级大风的天气达到208天,最大风力可达17级,对线路和运营安全构成极大威胁,也对电气化建设者们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因此,“抗风防风”成了需要克服的最大难题。

    “按照区域特点,不断摸索,不断创新,在电线接触网上采取稳定性更高、张力更大的措施。”秦宗学告诉记者,为了最大限度提高稳定性,电线杆档距也从以前的60米缩短到50米或40米,“这样做成本增加了不少,但一切最终都要给行车安全让路。

    同时,在主要风区和风口增设混凝土防风墙或防风明洞,为线路和列车筑起安全屏障。在高寒地区,电线选用抗低温、耐严寒、韧性好的材质,确保接触网电线经久耐用。

    在电气化施工过程中,一方面要解决大面积、长距离施工的难题,另一方面要克服当地施工环境差的困难。施工区域大部分地方海拔都在3000米以上,最高达3700米,施工人员在高寒缺氧的环境中施工,难度可想而知。

    而接触网施工,既是熟练的手工活,又要有一定的技术含量,施工队都是南方的技术工人,他们一点一滴,精细施工,每一个螺丝都用手工拧上去,施工高峰期每天都有几千工人像“蜘蛛侠”一样,攀爬在接触网杆上,为兰新铁路客运专线建设奉献力量。

    秦宗学告诉记者,为确保施工质量,施工采用实名制,谁安装,谁签字,做到质量可追溯,有据可查。对施工队伍进行岗前培训,持证上岗。施工过程进行全程检查,有问题及时改进,确保工程质量。“这是造福子孙后代的民生工程,马虎不得啊!”秦宗学说。

    中铁电气化集团三公司甘青项目部承担着位于青海省内全线海拔最高的175公里电气化建设。该区域海拔高、缺氧、缺水,自然环境恶劣,施工条件艰苦。该公司甘青项目部迎难而上,发扬“缺水缺氧不缺精神”“中原铁军永争一流”的精神,克服高原反应、交通不便等困难,按期顺利完成了施工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