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市加快推进立体化交通建设
新华网甘肃频道消息 从2013年起,兰州市围绕既定的“一横、三环、九纵”骨干路网体系,计划用3年时间在城市核心区实施184个“上跨下穿”工程。目前,整体工程有序推进中,去年和今年开工的14个上跨下穿工程将于今年年底竣工,今年建设的20座天桥也将于年底全部投入使用。此项工程的建设,不仅有效缓解了城市交通压力,还提升了城市综合服务功能。
再加上深安、元森、金雁等黄河大桥的建设,轨道交通及二环路的加速推进,使兰州市的城市交通呈现出空中有天桥、地上有公路交通、地下有轨道交通的立体化模式,这意味着兰州市逐步向立体化交通时代迈进。
远景规划3年实施184个上跨下穿工程
近年来,随着城市人口、机动车辆的迅速增长,导致兰州市核心区道路上车与车、车与人的行路矛盾日渐突出,而且,兰州市道路交叉口以平交路口居多,使得车辆行驶过程中不得不频繁停车,给道路通行能力造成一定的影响。同时,车与人的行路矛盾对行人造成了很大的安全隐患。
为全面实现“三年有效缓解、五年明显改善”的“畅交通”目标,从2013年起,兰州市围绕既定的“一横、三环、九纵”骨干路网体系,计划用时3年在城市核心区实施184个上跨下穿工程。该工程包括:车行上跨下穿工程64个(上跨工程47个、下穿工程17个),人行过街通道120个。2013年至2014年实施96个,其中车行上跨12个、下穿4个,人行过街通道80个,其余88个在2015年及以后年度实施。
为从根本上解决交通拥堵问题,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从2013年8月起,兰州市10个车行上跨下穿工程、50个人行过街通道等陆续开工建设。
兰州市“上跨下穿”立交工程分别为天水路下穿读者大道,白银路上跨安定门十字,白银路上跨市政大坡、中山林、金昌南路,定西路上跨天水路,嘉峪关东路上跨二热十字,定西路上跨瑞德大道,民主东路上跨皋兰路,小西湖桥南延段下穿南山路,白塔山下穿隧道和T603—1号路下穿工程。
按照计划,今年兰州市实施36个上跨下穿工程。车行上跨工程以“简易立交为主”,主要围绕轨道沿线、南滨河路平沙落雁区域和西津路等城市主干道沿线交叉口实施。轨道沿线计划实施3个上跨交通节点改造工程,西津路计划实施1个上跨交通节点改造工程,其他道路计划实施2个上跨交通节点改造工程。同时,兰州市还计划修建20座人行天桥以方便行人过马路。
人车分离平面交通向立体交通靠拢
近年来,为了在现有基础上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兰州市除了大力实施立体人行过街设施外,市政府又启动了上跨下穿工程,此举,将一些重要交通节点“平改立”,减少交通红绿灯,提高车辆行驶速度,实现人车分离、交叉路口车车分离,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据了解,兰州市“上跨下穿”立交工程大体上分为城市重要道路交叉路口立交,城市轨道交通沿线立交和城市人行天桥及地下通道三个方面。其覆盖区域大部分集中在城市核心区医院、学校、市场较为集中路段,比如南滨河路陆军总院门口、北滨河路传染病医院,南山路牟家庄小学、西津路第三十四中、南山路兰工坪小学、火车站西路铁路一小、敦煌路第四中学等。
6月17日早上,记者在西关十字、南关十字等路段看到上班的市民都从过街通道通行,没有一个横穿马路。近几年来,兰州市一直坚持修建过街通道,在各部门的大力配合下,市民已经逐步形成过马路走过街通道的交通习惯,像西站十字、七里河桥头、西关十字、南关十字等一些重要交通节点,人行过街通道实现了人车分离,交通秩序得到彻底改观,也保障了行人的安全。
未来几年,兰州市的城市交通将发生质的飞跃。市城乡规划设计院的一位专家告诉记者,一直以来,兰州市的交通只是一张平面交通网络,加之道路交叉口以平交路口居多,使得道路通行能力大大减弱。随着城市道路网络的日趋完善,特别是以开工投建的轨道交通一号线为代表的轨道交通建设及184个上跨下穿工程的实施,兰州市立体化的交通已现雏形,从而形成环形加放射快速路网系统。
稳步推进既畅交通又保行人安全
今年3月份,市发改委公布了兰州市“上跨下穿”工程的建设计划,按照计划,今年兰州市实施36个上跨下穿工程。到今年年底,嘉峪关东路上跨二热十字、定西路上跨瑞德大道十字、民主东路上跨皋兰路、白银路上跨市政大坡、小西湖桥南延段下穿南山路、T603-1#下穿天水路、白塔山隧道等14个“上跨下穿”工程竣工,九州大道上跨北滨河路、平沙落雁两个工程将分别于明年6月和7月竣工。
为了了解“上跨下穿”工程的建设进度,记者走访了部分施工点。6月16日下午,记者在白银路上跨安定门十字交通改造工程现场看到,该工程已完成预制小箱梁台座、轨道、存梁基础及人行地下通道工程南侧的模板、钢筋和混凝土预支。从该项目部了解到,按照工期计划,白银路上跨安定门十字工程将在8月底前完成桥梁架梁,9月底前完成桥面铺装,10月20日前完成路面标线,其他所有附属工程年内完成。随后,记者又从天水路下穿工程项目部了解到,为方便周边行人的通行,使其不在马路上穿梭,该项目部将先完成3座地下人行通道(天水路1座、读者大道2座)的施工。
记者从市建设局市政处了解到,兰州市20座天桥建设正在加快进度,计划今年7月建成并投入使用10座,力争到9月份,提前完成全年20座天桥的任务。“以前这儿没有人行天桥,看着和行人争道的过往车辆,每次领着孙女过马路时会提心吊胆。自从这儿的十字天桥建好后,每天接孙子回家时也就踏实多了。”孙大爷对火车站西路铁路第一小学天桥的修建非常赞同。据了解,按照设计方案,兰州市20座天桥工程中有8座修建在学校附近,这些天桥的修建将大大提升附近学生及行人的安全指数。
目前,火车站西路铁路第一小学天桥、北滨河路省委党校天桥和麦积山路与瑞德大道十字天桥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火车站西路与和政路十字天桥、佛慈大街第十中学天桥、南昌路光辉市场天桥、嘉峪关路糖酒市场天桥、金昌路与麦积山路丁字路口天桥、西津路第34中学天桥、南昌路与平凉北路十字天桥等7座天桥将于7月份建成并投入使用。其余10座力争在9月份全部完工。
5年目标构造城市骨干路网结构
兰州市是国内唯一一个“两山对峙、一水中流、铁路分割”的特大型带状组团城市,因特殊的地理环境制约,存在着道路建设的先天困难、路网结构体系失衡。加之人口和机动车数量的迅速增加,导致城区道路拥堵日益加剧。
为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打造城市骨干路网结构,2012年5月,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兰州市道路交通畅通工作的实施意见》,提出兰州市要构筑“一横、三环、九纵”骨干路网结构,加快构建智能化、现代化、畅通化的城市交通体系,努力实现“三年有效缓解、五年明显改善”的目标。
《意见》按照“远谋近施,施中求变,变中求通,通中求畅”的原则,突出“优化布局、基础完善、智能交通、公共交通、秩序整治、宣传教育”六个重点,构筑“一横、三环、九纵”骨干路网结构,加快构建智能化、现代化、畅通化的城市交通体系,努力实现“三年有效缓解、五年明显改善”的目标,即:三年实现“3050”,即近郊相邻区出行时间最长不超过30分钟,跨区出行时间最长控制在50分钟以内;五年实现“2540”,即近郊相邻区出行时间最长不超过25分钟,跨区出行时间最长控制在40分钟以内。
为实现这个目标,兰州市在道路交通改善工程总体规划方案中提出:十二五期间,兰州市将加强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尽快完善道路路网体系建设,构筑兰州市“一横、三环、九纵”的骨干路网体系。其中一横为:由西固路、西津路、庆阳路、东岗路构成东西大通道。三环为:由南北滨河路构成城市一环路;南山路、北环路以及二者连接道路组成城市二环路;由南山、北山快速路构成城市三环路。(记者魏奇峰)
■快评
交通“阵痛期”需市民理解
近期,市内各主要路段的施工开挖给市民的出行与工作带来一定影响,也成为市民的热议话题。毕竟,184个“上跨下穿”工程、多处“断头路”打通工程、贯穿整个市区的轨道交通建设工程等“三大重点工程”是个大动作,既需要科学严密的工程组织,也需要有序有效的交通管理,更需要市民群众的理解支持。
“三年有效缓解、五年明显改善”的畅交通好处,相信广大市民群众完全能够理解。现在给交通带来的一些不便,只是发展中的“阵痛”,作为市民自觉做到文明行车、文明乘车、文明走路,与文明同行,做文明的兰州人,是对兰州发展的极大支持,也是我们住在兰州、热
爱兰州、建设兰州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事实上,兰州市现有的道路资源、环境容量都不可能让市民随心所欲拥有私人交通工具,而“公共交通优先”不仅是政府倡导的出行方式,也应当成为市民群众“绿色出行”的自觉选择。畅交通工程虽然是城市交通硬件建设,但也必须依赖方法措施政策等来凝聚共识,让市民群众理解、支持。
对于市民的焦虑和关切,建设施工方应当坦诚回应,得到市民的理解和认同。畅交通工程是为了改善市民的宜居环境,所以需要市民的支持赞同。在多方努力中,就可以让市民群众安然度过交通建设的“阵痛期”,共享兰州立体化交通时代。(赵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