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学人颜永桢著述述评

20.06.2016  20:37

兰州楹联汇存》书影

    《兰州楹联汇存》分为元、亨、利、贞4卷4册,系颜永桢登临名山,遍游寺庙,出入城内衙署、学校、会馆,随时抄录楹联匾额,经过整理,编辑的兰州楹联集大成的资料书,共收录清民国间兰州寺庙衙署书院会馆名胜楹联1206副,每副完整抄录联语、匾额及题跋,借此可以考知撰联者、书法者的行止与故实。并详考每处寺庙衙署名胜等等的沿革特点及今址,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兰州城建史料。

    笔者上中学时,正值“文革”汹涌,对“打倒”不感兴趣,却对兰州乡邦文化一往情深,即知颜刚甫先生长年研究兰州历史文化,著作等身。1974年前后,曾由兰州书家、谜家刘子荫先生引领,在兰州大学门口邮局小院里,拜访过颜刚甫先生。他的三子颜宗大为这所邮局的邮政员,据以养老。颜刚甫先生中等个头,清癯精神,面容红润,三绺白须,戴着老花镜,看不出来是年近八旬的老人。向他询问兰州园林历史,承蒙详为解答。后几年,又在颜家沟小学对面的转弯墙角处看到刚甫先生。此处立着一通古碑,碑上涂满泥,显为“破四旧”时所为。刚甫先生用笤帚在旧脸盆内沾水刷洗,最后显示出碑文:“武德将军颜公之碑”,上款“大清雍正十二年岁次甲寅秋七月吉旦”,下款“提督四川全省军务提调汉工官兵总兵”。他能在文革中爱护文物,可见他对兰州地方文化的钟爱之深。

    “文革”前,先生将其大部部著述赠送甘肃省图书馆历史文献部庋藏,但是自作诗词以及日记留在家中。“文革”初起,抄家,“破四旧”之风甚炽,刚甫先生大恐,遂将这些稿件及珍贵线装书,通过积肥青年农民锁儿,转移到水磨沟沈家坡。颜宅院邻向抄家红卫兵告密,刚甫先生熬不过拷打,被迫将红卫兵带到锁儿家,将手稿及线装书抄出,拉了一汽车,不知去向。

    颜刚甫的身世

    颜刚甫(1897年-1979年),名永桢字,兰州颜家沟人。其始迁祖颜胜为山东人,系颜回第十五世孙,明初,随大将徐达远征,战功赫赫,洪武十二年(1379年),授兰州卫左所正千户,赐武德将军,落籍兰州城南郊,繁衍生息,逐渐成为颜氏聚落,命名为颜家沟。其父颜学重为清同治生员,设帐授徒为生。颜刚甫七岁入其父执教的颜氏族塾发蒙,后来在颜氏祠堂克复堂小学堂、兴文社两等小学堂读书,毕业于甘肃省立一中,为刘尔炘、慕少堂的学生,毕业后,先后为南园小学、皋兰县立高等小学当教员,任华洋赈灾会文牍,华英学校教员,甘肃省农校文牍。35岁时,被甘肃学院院长邓春膏聘为学院图书馆馆员。后被国立甘肃省科学教育馆馆长袁翰青聘为图书馆干事,志果中学校长赵元贞聘为教员、兰山中学校长王仲英聘为事务主任。解放初为颜家沟小学董事长、教员。1953年,因右眼患白内障失明而被辞退,长期从事兰州地方文化研究,硕果累累。

    颜刚甫启蒙之所为颜氏族塾,系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官至延绥提督的族人颜审源捐银所建,数代颜氏族人殚精竭虑,终使族塾延续了170多年,使颜氏及当地其他姓氏子弟读书识字,服务社会。颜氏重视教育,固然与孔门复圣颜回的重文崇教传统有关,更与颜氏家训有直接关系。《颜氏家谱》立有《规矩十条》,其中第四条曰《训读》说:“人曰:世间何事最乐?曰:读书最乐。设有进而问之曰:何书当先读?曰:小学、《四子书》《五经》《通鉴》、性理。此中有次序,须要不凌躐,不遗漏,熟此数者,其他可徐及也。”颜刚甫自幼循序渐进,攻读经史典籍,奠定了深厚的国学底蕴。然而他并不拘泥于书本知识,而是秉承清初思想家颜习斋“习行”“习动”不死读书的学风,工作之余,行走于兰州大地,从事兰州地方文化的挖掘、搜集、整理、研究,著作多达20多种,其中14种均存于甘肃省图书馆,即《兰州楹联汇存》《甘肃联语择存》《四书疑义举例》《兰州八景丛集》《兰州名胜风景》《兰州市五泉山公园》《五泉飞瀑》《兰州节气歌》《兰州二十四节气与生物发生之关系》《兰州方音方言》《甘肃经济特产》《甘肃名胜诗文选存》《陇右诗钞集锦》《颜刚甫诗选》等。

    《兰州楹联汇存》评介

    《兰州楹联汇存》分为元、亨、利、贞4卷4册,系颜永桢登临名山,遍游寺庙,出入城内衙署、学校、会馆,随时抄录楹联匾额,经过整理,编辑的兰州楹联集大成的资料书。书稿由慕少堂鉴定,孙炳元(兰州人京师大学堂毕业)、杨国桢(榆中人,甘肃学院毕业)、俞清、颜永基分卷校对。

    1932年由鲁大昌、杨渠统(杨子恒)、陈圭璋、邓宝珊、谭克敏、邓隆、孟石生、周祜甫、李孔炤、刘醒渔等捐资,邓宝珊题签,由甘肃大学(兰州大学前身)出版课铅印线装150部。颜刚甫向全国各省图书馆赠送20部、同事友好40部、北欧某国1部,仅有89部流布社会,经过80多年沧桑岁月,此书除图书馆及个别私人有所收藏外,市面绝少见到。抗战前北欧某国向中国征集图书,颜刚甫赠送《兰州楹联汇存》1部,并在扉页题写联语曰:“愧无事业留天壤;幸有遗钞寄北欧。

    正因为兰州楹联的集大成者《兰州楹联汇存》的存世,遂使全国楹联类的典籍收录兰州楹联数仅次于北京、上海等地,同时“亦为各地方性名胜古迹联书的出版,起了表率作用”。(顾平旦等主编《中国对联大辞典》,中国友谊出版社1992年版,116页)

    所谓“起了表率作用”,也就是说《兰州楹联汇存》起了发凡起例的作用,这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分类得当,编排精严

    《兰州楹联汇存》所收1206副楹联,事涉百科,颜刚甫按照事以类聚,类为一编的原则,分为名胜等13小类,厘为4卷,以《易经》的卦辞“元亨利贞”为卷次。元卷收录名胜楹联;亨卷收录公署、会馆、祠堂楹联;利卷收录庵堂、道观、佛寺、庙宇楹联;贞卷收录园亭、春联、寿联、挽联、杂联。这样编排,归类得当,井然有序,便于读者检阅。

    二、每副完整抄录联语、匾额及题跋

    一般的楹联汇集,为节省篇幅,只收录楹联,省略匾额与题跋及落款,这使这副楹联的历史文化信息丧失殆尽。而《兰州楹联汇存》则将每副楹联的匾额及题跋一字不漏地抄录下来,“聊作旁证”,后人借此可以考知撰联者、书法者的行止与故实,以便更好地了解欣赏这副楹联。

    三、楹联题目下一般撰有无题小序、楹联后撰有考证文字

    颜刚甫通过无题小序及考证文字,将每处名胜、公署、会馆、祠堂、寺庙、园亭等的沿革、特点及今址,考证清楚,并附有掌故、韵事,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兰州城建史、宗教史、文化史的珍贵史料。

    《兰州楹联汇存》收录序言11篇,其中除自序1篇外,其余10篇皆由当时军政文教各界名流所作。这些名流为慕少堂(甘肃镇原人,西北学者)、张维(甘肃临洮人,西北学者)、水梓(甘肃榆中人,时为)、陈圭璋(甘肃庆阳县人,师长)、鲁大昌(甘肃临夏人,师长)、杨渠统(甘肃灵台人,时为陕军旅长)、邵力子(浙江绍兴人,时为甘肃省主席)、孙蔚如(陕西长安人,时为甘肃宣慰使)、谭克敏(贵州黔南人,时为甘肃省财政厅长)、李孔炤(甘肃兰州人,地方文化学者)等。

    这些序言从不同角度,对《兰州楹联汇存》作出积极评价。颜刚甫上甘肃省立一中时的校长慕少堂的《序一》认为:此书“于乡邦文献不无裨益”。张维的《序二》首先揭示楹联的特点及其功能:“楹联于文章末矣,然善者为之,则刻画风物,抒写性灵,虽寥落百数十字,尝能使读者有悠然千古之思,情之至者,文亦至焉,夫安得而轻之。”然后说:“刚甫所集当世之人,皆吾所知也。去今稍远则渐不知,愈远则并其姓名或未闻,今也皆可得,因其文以知其人,以征其时与事。”张维以史家之法眼,指出《兰州楹联汇存》著录楹联信息完整,因此具有存史证史的作用。鲁大昌《序五》说:“东南各书肆,楹联刊行,奚止充栋,惟吾甘独付阙如。夫吾甘阻于交通,文化较后,固然矣。然谓诗歌联语有逊东南,则吾决不之信。刚甫所集,虽仅限于兰州一隅,而珠玉叠出,令人爱不释手。睹斯集也,谓为小道可观也,可,谓为保存吾国国粹,发扬吾甘文化,亦无不可,刚甫有心哉!”则指出《兰州楹联汇存》在陇右大地的引领性,以及陇人的文化自信心。邵力子的《序七》用白话文写就,对于刘尔炘重修五泉山的功绩大为赞赏,对于刘尔炘的白话文楹联大为叹服:“刘晓岚(刘尔炘的字)的思想,似乎没有那样激进,但他作楹联,却一样的以白话文为主,这就可见白话文最适于实用,而同时仍不失其美术价值了。我极希望读《兰州楹联汇存》的人,能效法刘晓岚先生建设五泉山的精神,而能随着时代的演进,以创建新的事业,新的文学。最后不无遗憾地说:“就是刚甫所集的联,现在也已有不能再见的,据说是有人不分皂白,硬把前人的联句毁弃,而代以自己的作品,这种人虽不敢说他是‘愚’,却未免太‘好自用’了。

    《甘肃联语择存》简介

    1953年,颜刚甫选择省城兰州及甘肃各县楹联,编成《甘肃联语择存》。系八开宣纸线装本,每页画成4厘米见方的朱丝栏方格,用遒劲端庄的颜体书就,满纸生辉。其中有龙尾山梨花馆自作联曰:“龙山游罢且归去;玉雨洒时应再来。”是书既收录佳联,又有书法观赏价值。

    《四书疑义举例》简介

    《四书疑义举例》5卷,稿本。为颜永桢读经时,将讹字、错简、倒置、训诂错误条列分类,逐条析疑辨正,列举先儒之说,加以佐证,参互考订,言皆有物,论必有证。八战区司令长官朱绍良序称:“《四书疑义举例》,所举各条,因疑求信,例证秩然,足供诵习《四书》至之参考。”翰林杨思序说:“而涉读《四书》,则借此以资参考,庶可得开扃发鐍之端,祛疑启蔽之助,然则此著之有功先儒而嘉惠后进,岂浅鲜哉!

    总之,颜刚甫先生勤奋一生,为后人留下了《兰州楹联汇存》等著述,充实了甘肃历史文化宝库。但是,一些人根据《兰州楹联汇存》编印出版了几种《甘肃楹联初集》、《甘肃古今楹联选集》,却只字不提颜永桢之名,《兰州楹联汇存》之书,这是不公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