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市非公经济翻番行动方案规划 三大工程“提速”非公经济发展
中国甘肃网8月7日讯 据鑫报报道(记者 吴少华)为实现三年内全市非公经济翻番的目标,兰州市政府于日前印发了2014-2016年全市非公经济翻番行动方案规划。记者了解到,兰州市将通过实施三大工程,打造五大平台,培育壮大产业,优化发展环境,强化保障措施,使非公经济总量大幅提升,经济结构显著优化,社会贡献同步提升。方案指出,到2016年,累计实施310个重点项目,总投资达到3280亿元,培育非公经济市场主体超过35万户,其中企业主体超过9万户。销售收入过10亿元企业达到50户,过亿元企业达到450户。扶持培育初创微型企业2.5万户,创造就业岗位12.5万个。全市非公经济增加值实现1500亿元以上,比2013年翻一番,占全市GDP比重超过60%,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根据规划,兰州市细化了三大产业的发展目标重点,其中,第一产业。以富民产业为龙头,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扩大高原夏菜、玫瑰、百合、中药材等特色农业种植和深加工。重点抓好兰州新区种子干燥加工装备研发生产基地、兰州新区黑果枸杞育苗及深加工基地、庄园乳业奶牛养殖基地、红古鑫源有机蔬菜现代高新技术农业项目等项目。到2016年,第一产业非公企业实现产值80亿元。
第二产业。以兰州新区为主要平台,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战略新兴产业。到2016年,第二产业非公企业实现产值1860亿元。
第三产业。以出城入园和老城区改造为契机,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到2016年,第三产业非公企业实现主营业收入2600亿元。
三大工程
招大引强工程
围绕六大产业片区和七大主导产业,紧盯3个500强,借助“民企陇上行”、“兰洽会”等招商平台,深化产业链招商、精准招商和高效招商,着力引进一批国内知名的非公企业项目,重点抓好已经开工的正威电子信息产业园、绿地智慧金融城、禾邦中药现代化、科创医药等项目建设,争取已经签约的格瑞德空调、青年汽车、宗申集团等项目早日开工建设。
中小企业成长工程
制定中小企业“上规入库”规划,按5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上和1500万元以上分类建档、梯度扶持。鼓励支持企业靠大依强,发挥资金、技术和管理优势,通过品牌联合、产业链互补和市场合作等形式,与国内外大企业合资合作、战略重组,全面提升企业发展水平和竞争力。加大中小企业培育力度,每年滚动扶持100户成长性好、竞争力强的中小企业,纳入“上规入库”计划,力促企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速达到30%。
微型企业初创工程
继续实施“3个20万”政策,助推全民创业。重点扶持从事加工制造、科技创新、创意设计、软件开发、居民服务、特色食品生产等实体微型企业。设立小微企业贷款贴息专项资金2000万元,扶持小微企业围绕大企业配套发展。信用担保补助专项资金2000万元,扶持金融性担保机构围绕小微企业发展。每年滚动扶持初创微型企业8000户,创造就业岗位4万个。力争在2016年培育初创微型企业2.5万户,创造就业岗位12.5万个。
兰州要借助兰洽会这个招商平台,大力发展非公经济
《规划》提出要扩大高原夏菜种植面积
五大平台
政策平台
加快编制非公资本投资导向目录,研究制定更大力度的产业扶持、金融服务、税费优惠、土地供应、资源配置、科技支持等政策措施。积极探索非公经济通过参股、控股或并购等多种形式,依法参与国有企业的改制重组,推动国有企业股权多元化或股权社会化。政府采购货物、服务和工程,对各类所有制企业同等对待。提高企业家政治待遇,对经营上规模、社会贡献大、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非公企业家和领军人才,优先推荐为全市各级劳动模范、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将非公企业人才纳入高层次人才政策支持范围,在生活、医疗、住房、子女入学等方面提供服务和保障,对规模以上非公企业给予5-10人的引进人才户籍指标,并办理“五险一金”。市工信委、市农委、市商务局涉及一、二、三产专项扶持资金中,支持非公经济发展的比重不低于50%。
融资平台
鼓励引导金融机构优化信贷结构,依托动产、仓单、股权、应收账款、融资租赁和知识产权等多种类型的资产,开发适合非公企业特点、灵活多样的金融产品,创新中小微企业资金投入方式,充分划分政府与市场界限,更多运用贴息、基金、购买服务、业务补偿和奖励、股权投资、代偿代补等间接方式,降低政府门槛,扩大扶持范围,吸引和撬动民间信贷和民间资金投入,助推全省中小微企业发展。满足非公企业融资需求。建立非公企业上市后备资源库,选择符合条件的企业进行上市融资培育,指导企业做好上市股份制改造,材料申报等工作,帮助化解历史遗留问题,排除上市障碍,降低上市成本。对村镇银行为主发起的最低持股比例可由20%放宽到15%,对小额贷款公司大股东或主要发起人持股比例可放宽到30%。
创新平台
大力支持非公经济的创新活动。支持非公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联合开展产学研合作项目、联合建立研发机构。鼓励支持非公企业建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支持科技成果向非公企业转化。重点扶持科技服务中心、留学人员创业园、大学科技园等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落实鼓励企业创新的优惠政策,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鼓励企业开展“研政产”合作,支持中小企业采取联合出资、共同委托等方式进行合作研究开发,提高企业技术水平。继续开展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工作,使更多科技型非公企业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允许企业科技保险费计入高新技术企业研究与开发费用核算范围,享受国家规定的税收优惠政策。
品牌培育平台
制定非公企业品牌发展计划,引导非公有制企业实施品牌战略,加强对专利权、著作权、商标权等知识产权的保护,支持驰名商标和著名商标的认定和保护,提高企业商标注册、运用、管理和保护水平,大力培育自主品牌。重点鼓励争创国家免检产品,支持申报地理标志、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资格认证。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积极开展对非公经济主体的知识产权专题培训,支持非公经济主体开展知识产权管理标准化示范创建和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工作,对评定为国家级品牌培育试点企业和省级、市级品牌示范企业给予财政专项资金奖励。降低非公企业申报名牌门槛,通过奖励支持、技术服务、加强培训等措施,培育名牌产品。支持鼓励“老字号”企业注册商标,引导扶持“老字号”企业申报驰名商标和著名商标,进一步保护和传承“老字号”。
服务平台
鼓励非公企业体制机制创新,引导非公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依托省建材院、省机械院、兰州中小企业服务中心等省级服务平台窗口,集聚整合中介服务机构资源,引进创业辅导、专家咨询、技术支持、融资担保、人员培训、法律咨询、投诉维权、工商税务代理等中介机构入驻服务大厅,尽快实现服务功能全覆盖,为非公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加强对非公经济的权益保护,建立健全投诉查处机制。在兰州中小企业服务中心设立维权中心,及时协调解决企业合理诉求,对久拖不决的问题报市委市政府督查室督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