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县苗木产业发展大会上的讲话
在全县苗木产业发展大会上的讲话
王 强
2014年1月25日
同志们:
为深入贯彻县委十四届六次全委会和全县扶贫攻坚推进大会精神,县委、县政府召开全县苗木产业发展大会,主要出于两方面的考虑:一方面是抢抓冬春农时,提早对全县苗木产业发展做出安排和规划,为春节后迅速铺开工作争取时间;另一方面是研究解决全县苗木产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为全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打好基础。今天的会议既是动员会,也是加压会、鼓劲会,希望大家认真领会会议精神,切实提高思想认识,以等不起、慢不得、坐不住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迅速掀起苗木产业发展的新高潮。下面,我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科学分析形势,准确把握现状,切实增强全县苗木产业发展的决心和信心
当前,我县苗木产业发展进入了攻坚期、爬坡期、转型期,科学分析产业发展现状,准确把握产业发展机遇,正视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差距,是摆在我们面前最紧迫的一项任务,要务必引起大家的重视。
第一,从我县苗木产业发展取得的显著成绩来审视,我们的产业基础更加牢固。十多年来,在县乡各级的共同努力下,我县苗木产业得到快速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呈现出“四个提升”的特点。一是苗木产业地位显著提升。早在上世纪90年代末,育苗被很多人看作“不务正业”和“胡折腾”,全县苗木面积仅有几十亩,而今全县发展育苗面积达到了5.3万亩,苗木总产量达到3亿多株,总产值突破了8亿元,撑起了全县农民增收的“半边天”,实现了从优势产业到支柱产业的转变。二是苗木繁育水平显著提升。我们不断调整苗木品种结构,逐步实现了由单一的生态造林苗木向造林、园林绿化和花卉、珍稀树种等品种多元化的转变,全县稳定培育的苗木品种达到42个。不断摸索推广育苗新技术,逐步实现了由单一的露地裸根育苗向营养钵育苗、容器苗育苗、小拱棚育苗的转变,苗木适应性、抗病性、成活率显著提升。三是产业组织化程度显著提升。精心培育了康鑫公司、共邦合作社、睿雄公司、东霖公司等一批产业化龙头企业,全县累计发展苗木公司5家,发展苗木专业合作社22个,建成育苗专业示范村30多个,涌现出了一批育苗大户和经纪带头人,辐射带动农户8320户,实现了由过去小打小闹、单打独斗向组合式、集群化发展的转变。四是苗农从业收入显著提升。2013年,全县苗木销售收入达3.4亿,农民人均育苗纯收入1800元,占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5137元的35%,苗木产业发展带动了土地流转、商贸贩运、务工就业、产业旅游和新农村建设,实现了由单一的农业生产向农村经济多元化发展的转变。
第二,从省内外苗木产业的发展形势来比较,我们面临的竞争压力日益加大。立足陇南看徽县,我县苗木产业起步早,发展快,暂时处于领先地位。但跳出陇南看徽县,与全省和周边省市的苗木生产强县来比较,我们的产业发展还存在很大的差距。从省内来看,临夏州康乐县、定西市临洮县等县区,苗木产业发展基础牢固,势头强劲。特别是康乐县,虽然在基地规模、销售产值等方面与我县旗鼓相当,但康乐县产业格局从繁殖小苗转向了培育大苗,在产业布局调整上已经走在了我们前面。着眼西北而言,陕西汉中市、新疆呼图壁县、宁夏泾源都在朝着西北地区最大的苗木生产基地强县迈进,他们既是我们学习赶超的对象,也是我们产业发展过程中强有力的竞争对手。此外,陕西杨凌、周至、宁夏隆德、成都市温江区等地的苗木产品在西北苗木市场已经形成了较大的行业影响和固定的产销渠道,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给我们开辟市场造成了很大的压力。综合来看,省内外苗木产业发展遍地开花,市场竞争愈演愈烈,可以说前有标兵、后有追兵,发展形势不容乐观,赶超的压力日益增大。
第三,从当前苗木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来把握,我们迎来的发展机遇更大。从当前中央层面的政策来看,今后苗木产业的发展前景更加明朗。党的十八大对“生态文明建设”做出了总体部署,目前,全国已有15个省(区、市)、1000多个县(市、区)启动了生态文明建设。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又明确提出要加大生态保护建设和农村环境治理力度,苗木产业将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随着甘肃省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实验区等重大生态工程的全面铺开,各地城市建设、特色小城镇建设的快速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全面实施,苗木的需求量将会成倍增加。诸多利好政策和有利因素叠加,造就了苗木产业发展新一轮“黄金”机遇期。
第四,从我县苗木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来分析,我们需要破解的难题很多。虽然我县苗木产业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客观来说,产业发展当中还面临着诸多问题,需要我们认真研究解决。一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苗木生产目前仍然以粗放式管理为主,苗木基地的水电路堤等基础设施不配套,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苗木产业发展“靠天吃饭”的现状仍未彻底改变。二是科技支撑能力较差。苗木生产缺乏质量标准和技术规范,还没有建立质量标准和行业规程,产品质量不高,品牌不优、竞争力不强。加之科技服务与生产实践严重脱节,技术指导与科技服务没有及时跟进,产业科技含量较低。三是苗木品种结构单一。目前,我县苗木主要以造林、绿化苗木为主,呈现出小规格苗多、大规格苗少,常规苗木多,珍稀苗木少,生态苗木多,景观苗木少的现象,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四是产业体系仍未健全。苗木龙头企业规模不大,带动能力有限,辐射影响力较弱,产业组织化程度较低,尚未建立专业化苗木销售市场,苗木信息网站建设滞后,销售与生产脱节,苗木生产盲目性大,跟风现象严重,部分品种生产过剩,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苗农生产的积极性。五是产业发展资金短缺。苗木产业项目少,扶持资金有限,苗木生产周期长,融资难的问题比较突出。加之金融部门贷款门槛高、程序多,导致部分苗农、育苗企业资金周转困难,扩大生产规模受资金制约的现象普遍存在。
二、明确发展思路,突出目标任务,推动全县苗木产业实现新跨越。
今后一段时期,全县苗木产业发展的基本思路是:围绕一个目标,打造两个园区,建好三大基地,实施四轮驱动,实现五化同步。围绕一个目标,即紧紧围绕建设“中国苗木之乡”的产业奋斗目标。打造两个园区,即打造泥阳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栗川精品苗木示范园区。建好三大基地,即建好北部生态林和珍稀苗木基地、中部园林绿化大苗木基地、南部特色经济林苗木基地。实施四轮驱动,即实施行政推动、市场拉动、龙头带动、科技促动。实现五化同步,即实现规模化发展、标准化生产、集约化管理、产业化经营、市场化营销,把苗木产业培育成为助推我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支柱性产业。
今年全县苗木产业发展的目标任务是:按照到2016年全县苗木生产总面积达到10万亩,苗木总产值超过20亿元的总目标,2014年,全县新增苗木生产基地面积2万亩,建成苗木专业示范村63个,力争全县苗木总面积达到7.3万亩,苗木总产值突破10亿元。
围绕实现上述目标任务,要突出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一)扩大基地规模,筑牢产业基础。把扩大规模、做大总量作为产业发展的首要任务,引导育苗适宜区25度以下耕地全部退出粮食种植,实现苗木产业全覆盖。一是提升“一心两翼一圈”产业带建设层次。“一心两翼一圈”产业带是今年全省重大项目观摩的重点区域,要在抓好插花地块任务落实上下功夫,坚决消除空白区域,全力抓好田间管理,真正把产业带建成绿色线、风景线、致富线和旅游线。二是精心打造两个示范园区。集中精力建设泥阳现代农业示范园和栗川精品苗木示范园两个产业示范园区,整合项目,提升标准,建成集苗木新品种试验、新技术推广、新模式应用、新成果展示于一体的高科技生态苗木观光园和休闲园,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三是着力推进三大片区基地建设。按照“由北向南、带动东西”的产业推进方式,着力建设以高桥、麻沿、江洛、榆树四乡镇为主的北部山区生态林、珍稀树种及速生丰产用材林良种苗木繁育基地,以泥阳、栗川、银杏、永宁、柳林、城关等乡镇为主的中西部城镇园林绿化大规格苗木繁育基地,以水阳、嘉陵、大河、虞关为主的南部特色经济林苗木繁育基地。要坚持因地制宜、凸显特色,按照北部育小苗,中西部育大苗的格局,抓好北部乡镇小苗向中西部地区的移栽。要按照集中连片发展的方式,抓好基地规划和设施建设,提升产业基地建设水平。四是配套完善苗木基地基础设施。按照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依托道路工程建设、堤防工程建设、扶贫攻坚行动等项目,配套完善苗木基地的水、电、路、田等基础设施,实现苗木基地旱能浇,涝能排,能防洪,进一步提高苗木综合生产能力。五是强化苗木基地精细化管理。按照“把苗木基地当旅游景点来打造”的要求,林业部门和乡镇要指导群众加强苗木基地的精细化管理,及时除草施肥,清理枯苗,间苗移栽,做到一畦一垄,区块清晰,真正把苗木基地建成绿色宜游的自然生态景观。
(二)优化品种结构,提升苗木质量。着力丰富苗木品种、提升苗木质量,推动产业结构由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一是丰富苗木繁育品种。加快品种更新步伐,在现有42个苗木品种基础上,瞄准市场需求,筛选确定我县苗木主推品种,优化苗木结构,做到市场需要什么品种我们就能提供什么品种,真正达到以销定产,避免盲目跟风。二是示范推广珍稀树种。重点开发适应性广、抗逆性强、繁殖简单的本地特有树种和优势树种,如银杏、白皮松、七叶树、红豆杉等我县原生乡土珍稀树种,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不断提升优势苗木的市场适应能力。三是推行标准化生产。加快制定苗木生产技术规程和质量标准体系,制定推广苗木标准化生产流程图,把苗床整理、播种、移栽、嫁接、培育修建等技术环节制作成标准化操作流程图,指导群众科学生产,解决分散生产经营造成苗木质量、产品规格参差不齐的问题,逐步实现全县苗木标准化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