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纪委骗得巨款,真纪委可有灵感?

11.08.2014  20:30

  丈夫被纪委带走调查,王女士想疏通关系让丈夫获释,结果被骗走1460万元。记者昨天获悉,市高院终审以诈骗罪判处任鹏宇无期徒刑。(8月10日新华网)

  站在妻子的角度,王女士应是“合格”的。丈夫被纪委带走,“贤内助”一心想救夫,然而经历诸多“坎坷”,用尽千万巨款,都没有实现愿望,可见想“捞人”是多么的困难。不过换个角度,这一边“捞人”困难,另一边“抓人”也不容易。

  从时间跨度来看,丈夫于2011年11月被带走,至次年9月王女士报警,中间足足有10个月时间。应该可以推测,王女士报警时,丈夫依然不“安全”,因为既然选择报警,就意味着见不得人的“花钱捞人”消息将被公开,而如果丈夫已经“平安无事”的话,显然不会再主动去给自己找麻烦。

  如此推测的另一面,则是至少在这10个月时间里,丈夫与真纪委之间有些“”一直没说清楚。其实不难想象,被纪委带走的官员,不外乎两种心态。一种是诚心认错,掏腰包地说违纪违法事实。另一种就是“”,与纪检官员耗时间,能少说一句,绝不多说一字,甚至直接不理会对方,因为他们觉得对方很可能只知道某一事,而自己却不清楚具体是哪件事,一旦“东说西说”,到最后只会“加重”自己的罪行,反而自己“稳住”的话,还有一丝“清白”空间。而王女士的丈夫,貌似倾向于后者。

  纪委作为党内监督机构,在查案办案时难有公安机关那类的侦破平台与技巧,更多的时候,需要与对方进行语言周旋,方能从只言片语间发现蛛丝马迹。比如网络搜索“纪委谈话技巧”,便可发现不少纪检官员与座上客“斗智斗勇”的方式方法,而且有案例作支撑。这也从侧面说明纪检人员仅凭自身威望、讲理讲法,显然达不到办案目标,而一旦遇到真正的顽固分子,心理防线久攻不下,又无更多有利线索,想必纪检机关也会很无奈。

  再回到王女士为丈夫“花钱买平安”一事上来,其中某些细节,会不会给纪检部门一些反腐履职的灵感?一则,高达1460万元的巨款从何而来,会不会就是其丈夫的违纪所得?纪检部门理应从此开辟第二战线。二则,也当反思,为何有如此行骗的空间?在反腐高压下,为何有的人还会心存侥幸,简单认为花钱就可抹平违纪事实?要知道,一个对法纪不由衷敬畏,反而觉得可以用金钱来衡量的反腐环境,是公众更不愿看到的。

  如今,行骗者被绳之以法,公众方知道1460万元的“捞人”故事,但其中真正的主角,也就是王某的丈夫,你在他乡还好吗?

  文/冬月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