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60万的议罪银买不到贪官的金钟罩

11.08.2014  20:35

  丈夫张某被安徽省纪委以协助调查为名带走,一直没有消息,王女士想疏通关系让丈夫获释,结果被骗走1460万元。8月9日,市高院终审以诈骗罪判处任鹏宇无期徒刑。(8月10日 《京华时报》)

  王女士救夫心切,不惜砸下重金求人疏通关系,结果被骗。事情以诈骗犯服法而告终,但显然这不仅仅是一起诈骗案这么简单,其中牵涉到的是被纪委调查的人员若有雄厚财力或过硬背景,是否会如民间猜测的那样,能够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最终安然无恙?

  “花钱捞人”之所以让王女士上当,并不能说是由于她的愚蠢,诈骗者任鹏宇是有人介绍给王女士的,事关重大,王女士肯定不会相信一般的阿猫阿狗,更不会任谁都能在她这里捞一笔。之所以相信任鹏宇,肯定是介绍人值得信任,同时任在后来的操作中可能让王女士看到了他一定的能量,才会一次次将巨款交付到他手上。任鹏宇固然骗术高超,但也透露出“花钱捞人”曾经具备一定的可行性,所以才让“买方”和“卖方”在这个特殊市场中达成了协议。

  说到“花钱捞人”,我们很容易便可联想到曾在汉朝与清朝存在的“议罪银制度”,这两个朝代曾将官员犯事与金钱赎买进行等式设置,若想减轻惩罚或全身而退,只需交纳与罪责相当的银两即可。西汉的司马迁就因交不起议罪银而被处以宫刑并长期关押,而清朝时和珅再度倡导并推行此制度,立即受到贪官污吏的欢迎。当然,彼时设立“议罪银制度”是为了解决财政危机,同时顺便中饱了一些大权在握官员的私囊,如今来看,这显然破坏了公正公平的社会秩序,视公理正义如草芥,在依法治国的现代政治中,“议罪银”没有存在的合理性。

  但是,这并不代表一些犯事官员不会利用财力化解风险,王女士搭上任鹏宇这根线,试图花巨资救夫,其潜意识里就是“议罪银制度”的思维,而在反腐工程铺开时,有专家甚至提议,若贪腐官员将违法所得全数上缴,可考虑减轻刑罚,这其实也与“议罪银制度”如出一辙。正是有着这样的历史、心理与言论基础,才导致“花钱捞人”成为干扰反腐的次生困境,王女士固然是个例呈现,但谁知道还有多少贪腐官员及其家属在面对风险时纷纷打着“议罪银”的如意算盘?

  1460万不是一个小数目,只不过王女士将其交给了一个诈骗犯,因此没能达到自己想要的效果,试想一下,如果找对了人,或者任鹏宇确实如其所说,能够疏通关系,那么这1460万能否换取王女士丈夫的平安无事?这确实是一个值得追问的问题。国家反腐的决心是毋庸置疑的,但不排除有极个别官员在巨大财富的诱惑下利用自己通天的手眼为犯事者网开一面,毕竟连中纪委都曾查出过“内鬼”,谁又能保证调查贪腐官员的官员中没有见钱眼开之徒?

  “议罪银制度”的存在曾加剧了古代官员的腐败,如今要做的,是切实提防它再度成为贪腐人员的“金钟罩”,将之彻底驱逐出反腐领域,如此,才能让贪腐人员杜绝侥幸心理,使反腐进行到底。

  本网评论员 张英

   声明: 凡注明"来源:华声在线"均系华声在线原创作品,转载时请务必注明"来源及作者署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