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村落的历史记忆

29.05.2014  17:05

        (甘肃日报记者   秦娜)住房与城乡建设部、文化部和财政部日前联合公布了第二批列为中国传统村落的915个村落名单,我省6个村落榜上有名,它们是陇南市文县铁楼乡的草河坝村、入贡山村、案板地村3个白马藏族村以及天水市清水县贾川乡梅江村、临夏州临夏市城郊镇木场村、甘南州卓尼县尼巴乡尼巴村  。加上2012年第一批入选的7个村落,目前我省已经有13个村加入了中国传统古村落的行列。

      此次甘肃入选的6个村落,或历史悠久,或文化传承多样,或建筑风格独特,或兼而有之,它们有如一块块璞玉散落在陇原大地上,也许并不耀眼,却在岁月的沉淀下愈发温润动人。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无不向世人展示着古老而又神秘的文化特质。

        甘肃省第一批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单:

        ●兰州市西固区河口乡河口村

        ●兰州市永登县连城镇连城村

        ●兰州市榆中县青城镇城河村

        ●白银市景泰县寺滩乡永泰村

        ●陇南市文县石鸡坝乡哈南村

        ●天水市麦积区麦积镇街亭村

        ●天水市麦积区新阳镇胡家大庄村

        甘肃省第二批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单:

        ▲陇南市文县铁楼乡草河坝村

        ▲陇南市文县铁楼乡入贡山村

        ▲陇南市文县铁楼乡案板地村

        ▲天水市清水县贾川乡梅江村

        ▲临夏州临夏市城郊镇木场村

        ▲甘南州卓尼县尼巴乡尼巴村

        草河坝村:千年白马藏族村

        草河坝村:千年白马藏族村

      草河坝位于白水江之南的白马峪河流域中段河谷地带,白马河从村中流过。据史书记载,西汉水、白龙江流域及涪水上游,是古氐原始分布所在。古代氐族在此部落众多,有十多个,以白马氐为最大。韩定山《阴平国考》说:“阴平虽称古氐羌地,然考东汉以前,诸羌部落,似犹未至阴平,其在阴平者,白马氐而已。东汉以后,羌氐错杂,而以氐为主。”清光绪二年所修《文县志》中说:“白马峪在县西南,五十里,古白马氐地”。根据传说,草河坝人原来住在白马峪河上游河谷,后来迁居草河坝,村子已有千年左右的历史。

      千年的历史滋养出了草河坝丰富多彩的文化,这一点从白马人绚丽奇特的服饰就可看出一二。白马人的头饰、发饰、胸饰、衣饰、腰饰直至脚饰都极其精致讲究,从上到下构成了既完整又和谐的统一体,又集中体现了白马人乐观开朗的民族性格。每逢重大节日或者有贵宾到来,这里的白马人都要身着民族盛装出席,有如一场服装秀,令人赏心悦目。在这些服饰上有着丰富的图案,这些图案就像白马人的民族密码,象征着他们的民族文化和宗教信仰。

      草河坝至今还保留着独特的传统民俗活动,这些传统活动大多集中在农历正月,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烤街火,这也是白马人各村寨共有的习俗。烤街火从腊月初八开始,每天晚上全寨男女老少齐出动,大家一起凑柴、烤火、唱歌、讲故事、跳火圈舞……这样的热闹场面一直要持续到正月十七才结束。

      草河坝的民居建筑颇具特色,家家户户门前立木头架子,打土墙或用石块砌墙,房顶盖瓦,楼上铺木板,有的楼前门面用木板装修或编竹笆用泥糊,有的楼前门面不摭拦。楼下住人,楼上堆放杂物、粮食,这样的建筑风格也常见于其他白马藏族村。在草河坝村后的山冈上有一座白马爷庙,庙内绘有骑白马、手持宝剑的古代战将白马爷的形象,在“白马庙沿革”的木牌上记述着有关白马爷的传说:相传三国时期,蜀王刘备征霸西蜀,当时居于平武、南坪、文县的氐族白马部落派大将嗒西嗒嘎与蜀军逐鹿于川西北江油一带,由于敌众我寡,嗒西嗒嘎最终战败阵亡。到了魏晋时期,白马族人为了纪念嗒西嗒嘎,白马部落逐地修庙画像永于祭祀。

        入贡山村?非遗项目活态传承

        入贡山村?非遗项目活态传承

      入贡山位于白水江之南的白马河北岸半山坡上,海拔1720米,村下地势十分险峻。全村81户,320人全部为白马人。相传,古时候谁要入住此山,就要先给头人进贡,入贡山也由此得名。

      入贡山可以说是民族文化保存最多、最全的村寨之一。和所有少数民族一样,入贡山的白马人也是能歌善舞,这里有丰富多样的民族舞蹈,其中最有名的要数傩舞“池哥昼”。“池哥昼”又称“鬼面子”,因表演时头戴面具,亦称“白马面具舞”。“池哥昼”是陇南白马语的音译,“池哥”意为面具,“昼”为歌舞,这是至今还遗存在白马人生活中古老且具有原始风貌的群体祭祀舞蹈。每逢春节,文县铁楼乡白马河畔的村村寨寨都要跳起池哥昼,驱邪消灾,企盼新的一年吉祥和顺。整个场面古朴豪放、庄重热烈,既富有神秘气氛,又充满了浓厚的娱乐色彩。2007年,池哥昼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入贡山村民家中随处可见面具、刺绣、泥塑、木刻、沙嗄帽、毛水毯、番鞋、三眼铳等物品,这些传统手工技艺都是世世代代传下来的,白马人的心灵手巧也在这一针一线、一笔一画间显山显水。入贡山至今保留着古老的婚俗,历史上的白马人实行比较严格的族内通婚,在问亲、放小话、放大话、迎娶、迎接、寿故、哥舍、请新客吃饭、送新客等环节有许多仪式,从头到尾充满了歌唱。而说到唱歌,就不得不提敬酒歌,白马人来客必敬酒,敬酒必唱歌。

      白马人的敬酒歌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勒中的敬酒歌,白马人称为“酒曲”,它不仅有固定的词曲和用途,而且还有固定的演唱时间,唱混了就会遭到人们的耻笑。另一类是后人创作和即兴创作的敬酒歌,白马人称为“酒歌”。这类敬酒歌运用比较灵活,碰见什么人,就唱什么词曲,也可以即兴选曲创作歌词演唱。酒歌大致分为三种:第一种是给池哥、池母敬酒的歌;第二种是给尊敬的长辈和尊贵的客人敬酒的歌,白马人称“朝呆”,多由一人领唱,多人合唱,唱最后一声时,主敬人要跪唱,将酒跪献上去时,长辈要站起来,给晚辈说祝福词,拉起跪地的敬酒人,最后将酒一饮而尽。若长辈或尊贵的客人不喝完杯中敬酒,敬酒人就长跪不起,直至将酒饮完才站起。这种习俗在光绪年间修的《文县志》中就有记载“文番……性复嗜酒,喜歌,侑客觞,不饮,即跪唱番曲,必饮而后止。”最后一种是给平辈客人敬酒唱的歌,白马人称“朝喜”,亲戚、客人之间互相敬酒唱歌,唱输者也可以当面灌酒取乐。主客之间,可以轮番对唱酒歌,一问一答,谁答错或对答不上来便认输将酒一饮而尽,不胜酒力者往往在主人的一片盛情中醉倒。

        案板地村:琵琶弹唱歌不停

        案板地村:琵琶弹唱歌不停

      案板地位于白水江之南的白马峪河流域,村子三面环山。远望案板地村,在绿树的掩映只见一片片青瓦土墙,整个村庄宁静悠远。因为森林履盖面广,也让这里成了大熊猫、金丝猴、锦鸡等珍稀动物的栖息地,村中更是有着历史久远的槐树、杜仲、皂夹树等古树。根据案板地人传说,他们是原住四川江油的白马人,东汉末三国时期为躲避战争祸害到这里繁衍生息。

      案板地的白马人好歌唱,民间歌曲题材广泛,演唱形式多样,歌词口语化,造就了白马人无人不歌、无处不歌、无事不歌、无情不歌  。只要有人听到白马人的音乐,就会不由自主地参与进去,情不自禁地跳唱起来。如果说只唱还不过瘾,那白马人的土琵琶弹唱更是一绝。据当地传说,汉代白马人就有了琵琶。琵琶是用上好的椴木制作,发音清澈透亮,装有3根弦,其中外面的一根叫“子弦”,里面的两根称“啷弦”。琵琶小曲旋律优美动人,有几十种之多。弹着土琵琶唱小曲,是白马人各村寨共有的一种娱乐习俗。农闲时节的中午或夜晚,坐在院场里或家中的火塘边,只要弹唱声响起,所有的烦恼都烟消云散。

      常言道山无水则不灵,案板地因为有了水显得灵气十足。村旁不远处有百丈悬崖,悬崖高处有一石洞,清溪从洞中飞流直下,形成约宽3米、长80米的瀑布,天晴时瀑布经太阳照射五彩缤纷,蔚为壮观。传说很久以前,白马峪非常干旱,男女老幼唱歌曲,跳池哥,祭祀山神。白马人的虔诚感动了山神,山神站在石门沟的悬崖施展法术,下起倾盆大雨。不一会儿皓月当空,石门悬崖上出现了一个洞,一股大水从泉眼里喷涌而出。从此,附近几个村都用这股水浇地,还修建了一座座水磨坊,如今村民围在水磨旁劳作的场景早已不见,水磨也大多年久失修,只是歪斜在路边向世人诉说着历史。石洞正中有云瀑寺,建于清朝乾隆年间。云瀑寺的一副楹联写道:洞外有奇观千丈悬崖垂白练,山中无俗事一天星斗送青烟,道出了自古以来案板地人悠然自得的生活状态。

        梅江村:清代民居书香袭人

        梅江村:清代民居书香袭人

      清水县贾川乡梅江村村落形成于元代以前,村子依山傍水而建,梅坪山郁郁葱葱,梅江河川流不息,村落至今保存有6棵明中期古槐树。夏日,孩子们在槐树下乘凉嬉戏,冬日,老人们在槐树下拉拉家常,每个人都有着一段关于槐树的记忆。这些古槐就这样静静地在村里屹立了几百年,看尽了人世间的悲欢离合,见证着梅江村的兴衰荣辱,时至今日,它们早已成为梅江村人的精神家园。

      梅江村的建筑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保持着旧时的乡村面貌,大到整个村子的街巷道路、庭院格局风格,小到每个建筑上的砖木雕饰,所有的文化遗存都独具特色。大门、大窗、大进深、大屋檐,给人以舒展的感觉。大屋檐下形成的半封闭的空间,既遮阳避雨,又开阔视野,大气的风格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天人合一”的思想。

      位于梅江村三组的古民居属于清中期古建筑,是清代中期朱姓进士的故居。古建筑有23间房,共300多平方米,现居住村民24人。整个建筑坐北朝南,是典型的四合院格局。房间为悬梁土木结构,粗柱宽廊,直棂隔窗,雕刻精美,整体古朴又不失雅致。书房、客厅均为花石铺地,端庄大方,气息不凡,能想象出过去这宅子的主人在这样花木葱郁的庭院里晨读、做学问是件多么美好的事。居住在这里的人们家中至今还保留着一些古书和古旧家具,许是因为这老宅子出过进士,院落里散发出幽静清雅的书香气息。也因为有了这样的承袭,梅江村自古民风淳朴,村民知书达理,热情好客,加之四季鸟语花香,空气清新,也被形象地称为贾川乡的“后花园”。

        木场村:八坊十三巷的回族风情

        木场村:八坊十三巷的回族风情

      临夏市城郊镇的木场村因为有八坊十三巷而出名,唐朝时,大食(今沙特阿拉伯)、波斯等国商人及宗教人士来往河州(临夏古称)一带经商、传教,逐步修建了多座清真寺及其教坊,形成了一个“围寺而居、围坊而商”的穆斯林聚居区,故得名“八坊”,含有“教坊”和“番坊”之意。盛世大唐,这里宗教兴盛、商业繁荣的场景亦可以想见。

        八坊十三巷是典型的回族聚居区,由大寺坊、祁寺坊、西寺坊、北寺坊、铁家寺坊、前河沿寺坊、老王寺坊、新王寺坊等八坊;大旮巷、小南巷、坝口巷、北巷、沙尕楞巷、专员巷、大南巷、仁义巷、细巷、拥政路、铁家寺巷、王寺街等十三巷组成。所以八坊的古建筑是回族前人在长期的生产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伊斯兰文化特色较为浓郁,各式清真寺融中国古典建筑风格和阿拉伯特色于一体,庄严肃穆,秀丽壮观。现存穆斯林居住的院落、清真寺等建筑气势宏伟,有裙楼、阁楼、砖雕、木刻等特色工艺。

        八坊十三巷的街巷结构最早形成于清初,许多建筑年代久远,具有临夏传统建筑的典型特征,街区内有大量典型的老胡同和四合院。

      说起这些古老民居,就一定得说大旮巷80号。这处民居始建于1930年,俗称“大公馆”,是地方军阀马安良之子“三少军”马廷勷私邸。“大公馆”占地3.5亩,建筑面积513平方米坐北朝南修有三间堂屋,堂屋两侧有阁楼,院内东西两侧分别建有厢房三间,南侧修有过厅,还建有偏院、车马院。整个院落气势宏伟,有砖雕、木刻,雕工细腻,飞椽画栋,门庭高深,可谓八坊民俗民居中的典范。置身其中,犹如一幅在人们眼中徐徐展开的画卷,细细欣赏,方能领略其中清雅韵致。

        尼巴村?藏寨风俗的承载

        尼巴村?藏寨风俗的承载

      尼巴村地处车巴河中游的尼巴乡,“尼巴”为藏语译音,意为“阳坡”。村寨坐北朝南,依山而建,清澈的车巴河穿村逶迤而过。村落两边山上全是茂密的森林,海拔2930米,与迭部县、碌曲县和四川省若尔盖县接壤。

        尼巴村是游牧民定居形成的藏寨,有着悠久的历史,一些典型的藏式建筑已有百年,因而又被称为“百年藏寨尼巴村”。  这里也堪称安多藏区第一村和长寿村,村寨里生活着不少百岁老人,最长寿的曾经活到114岁,而且村寨中耄耋老人比比皆是。

      远望尼巴村,村寨的房屋建筑格式类同,错落有致,鳞次栉比,古色古香。村寨里随处可见曲曲折折,层层而上的栈道,这些栈道一边依山固定,另一边依靠无数的圆木支撑,不仅解决了人、畜在山坡上的交通问题,而且扩大了藏寨的有效生活面积,人们习惯于在这些木架上晾晒粮食。

      很难想象,这么一个不大的村寨现居住着约300户、2500人,住所十分稠密,家家围墙相连。这些藏式房屋由厚厚的泥土打成,只在中间有二至三眼天窗,从外面看呈土黄色,颜色单调。其实土墙不过是个外墙,起到保温和牢固的作用。走进院子才发现房子里面高大宽敞,全是木头,就连仓库、厕所、猪圈都全是大块大片的木头连成,房间装饰尽显藏族风格。这种外不见木、内不见土的房屋既保暖又透气,在其他藏区也是不多见的。

      尼巴村的村民均为藏族,全民信仰藏传佛教,保留着浓郁的宗教气息。河边一座白塔,是村里人进行宗教活动的地方。塔的周边是排成廊的玛尼桶,有些大玛尼桶上拴着各色羊毛编织的绳子,绳子的另一头拴在廊柱上,拉动绳子,玛尼桶就会转动起来,同时拉几条绳子,就会同时转动几个玛尼桶,这是为藏族老人家准备的。藏族老人年纪大后行走困难,转动大的经桶费劲,这些羊毛绳可以让他们坐在地上拉动绳子就完成了转经的心愿。

      尼巴村有着独特的婚俗,出嫁的姑娘只住一天就回娘家,要在娘家住满三年。其间,丈夫可以到妻子家来。三年内生的孩子,是要慈悲地留给女方家的。这样的婚俗,有些母系氏族社会的遗迹。

        开展传统村落调查的背景和标准

        开展传统村落调查的背景和标准

      传统村落是指村落形成较早,拥有较丰富的传统资源,具有一定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社会、经济价值,应予以保护的村落。我国传统文化的根基在农村,传统村落保留着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是承载和体现中华民族传统文明的重要载体。2011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化部、财政部启动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工作,于2012年公布了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共646个村落。2013年初,三部门继续启动传统村落补充调查和推荐上报工作,共有915个村落列入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村落列为调查对象:一是传统建筑风貌完整,主要指历史建筑、乡土建筑、文物古迹等建筑集中连片分布或总量超过村庄建筑总量的1/3,较完整地体现一定历史时期的传统风貌。二是选址和格局保持传统特色,村落选址具有传统特色和地方代表性,利用自然环境条件,与维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反映特定历史文化背景。村落格局鲜明体现有代表性的传统文化,鲜明体现有代表性的传统生产和生活方式,且村落整体格局保存良好。三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该传统村落中拥有较为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民族或地域特色鲜明,或拥有省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承形式良好,至今仍以活态延续。

        甘肃省第一批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单:兰州市西固区河口乡河口村、兰州市永登县连城镇连城村、兰州市榆中县青城镇城河村、白银市景泰县寺滩乡永泰村、陇南市文县石鸡坝乡哈南村、天水市麦积区麦积镇街亭村、天水市麦积区新阳镇胡家大庄村。

庆阳市检察机关支持7位贫困户起诉讨回了欠薪
    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关键期,检察
庆阳市院为贫困群众发放司法救助金
    近日,庆阳市院干警前往庆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对正在住院治疗的国家司法救助申请人李某某现场发放救助金1.检察
甘肃检察机关2020年度聘用制书记员示范培训班圆满举办
    为提高全省检察机关聘用制书记员业务能力和综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