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现代化环境监管体系 着力提升甘肃生态文明水平 ——省环保厅主要负责同志就《甘肃省“十三五”环境保护规划》接受媒体专访

09.11.2016  16:06

  对话人:甘肃省环保厅党组书记、厅长王建中

  采访人:中国环境报记者吴玉萍

  为切实提高全省环保管理水平,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省政府日前发布了《甘肃省“十三五”环境保护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本报今日刊登省环境保护厅党组书记、厅长王建中接受中国环境报记者专访稿件,全文解读《甘肃省“十三五”环境保护规划》,敬请关注。

   “十三五”环保规划站在了什么样的历史起点上?

   《规划》是明确小康社会环境保护目标、重要任务的纲领性文件

  中国环境报:“十三五”时期,是经济新常态下甘肃省跨越式转型发展的重要时期。请介绍一下《规划》的编制和实施的意义。

  王建中:“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全面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和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攻坚时期。《规划》的科学编制与实施,是甘肃省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和建设美丽中国的重大举措,是确保甘肃省在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和改善的重要保障。

  《规划》是明确小康社会的环境保护目标、重要任务的纲领性文件。明确了环境保护在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促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的地位和作用,落实了环境保护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的重要责任,构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完整体系。

  实施《规划》是保护环境与发展经济的辩证统一,是实现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提高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升生态文明水平的迫切要求。

  中国环境报:“十二五”以来,甘肃环保交出了一份怎样的答卷,“十三五”面临哪些困难和压力?

  王建中:“十二五”期间我省环保工作总体来说可圈可点。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环保部的大力指导下,全省把环境保护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措施,努力改善环境质量,取得了明显成效。

  首先,环境质量持续改善。2015年,各市州空气质量平均优良率达到80%,高于全国74个重点城市的平均水平;兰州市荣获2015年巴黎气候大会“今日变革进步奖”。全省监测的49个河流断面中按功能区要求达标的有43个,较2010年同期增加11个;全省监测的17座水库,按功能均达标,较2010年增加4个。

  其次,污染减排目标任务超额完成。国家规定的4项主要污染物均超额完成了国家下达的“十二五”总量减排目标。

  再次,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工作成效显著。环保系统累计投入中央、省级专项资金27亿元用于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工作;全省15个医疗废物处置项目全部建成投运;累计建成投运脱硫、脱硝机组1873.8万千瓦,占总装机容量的99.05%;累计完成56台总装机容量为1776.3万千瓦火电机组和45家水泥、钢铁(含铁合金、电石)等企业除尘升级改造;自然保护区总数达到60个,总面积稳定在全省国土面积的21%左右;在1752个行政村组织实施综合整治项目,受益人口约348万人。

  此外,环保工作基础明显加强。创新提出并深入实施了环境监管责任落实、排污许可管理、工业企业环保标准化建设、环境信息公开和加强环境执法等“五项措施”,有效推动了全省环保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环境监测、监察执法、宣传、应急、核与辐射、科研和环保产业等基础能力明显提升。

  “十三五”面临的形势可以概括为八个字,“重大挑战”“战略机遇”。“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经济社会环境形势深刻调整,环境保护将处于矛盾最集中、应对难度最大的时期,面临着诸多挑战。一是“十三五”规划工作理念新、目标高,环保规划要做到经济发展与环境管理、结构调整与污染防控相结合,在经济发展的同时环境质量也要得到改善。二是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1+6”方案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环境监管工作标准严,全省环境监管工作基础弱、能力不足,环保工作人员、经费和装备短缺,与当前环境管理工作需求不相适应。三是全省高污染、高消耗、低附加值产业仍占很大比重,发展模式粗放等问题依然存在,复合性和区域性污染日益明显。四是我省贫困人口数量较多,且多处于生态环境良好区或者生态脆弱区,经济发展、生态保护与扶贫帮困之间的矛盾突出。

  与此同时,我省也面临重要发展机遇。生态文明战略已成为引领全省发展的重要理念与行动,适应生态文明建设需求的体制机制将逐步建立,主体功能区制度将不断完善,环境保护已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阵地。随着“一带一路”等战略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以及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建设的持续推进,将会有效促进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优化产业链分工布局,推动上下游产业链和关联产业协同发展,在投资贸易中突出生态文明理念,加强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和应对气候变化合作。全面深化改革与全面依法治国带来的政策和法制红利将逐步释放,公众环境保护意识日益增强。

   面对大气、水、土污染防治新形势,需要有什么样的管理思路?

   着力落实“三大行动计划”,深化环境质量精准管理。

  中国环境报:围绕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的环境质量的奋斗目标,《规划》确定了哪些目标和指标,这些指标是否具有可行性和可达性?

  王建中:《规划》重点围绕“一个核心,两个并重,三大行动、四项依据、五个方向”提出目标指标,即以建立以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污染防治和生态环境保护并重,分区分类,精细管理,精准发力,实施大气、水体、土壤污染防治三大行动计划,依据可操作、可量化、可评估、可考核原则,制定覆盖水环境质量、大气环境质量、土壤环境质量、总量控制、风险防控等五个管控方向的目标指标管理体系,约束性和预期性指标相结合,系统反映甘肃省环境质量改善,着力落实生态文明建设制度,提高生态文明水平。

  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全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核与辐射环境安全水平进一步提高,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强,绿色发展水平有所提升,生态安全格局逐步优化,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日趋完善,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较大突破,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与全面小康社会基本相适应。

  中国环境报:改善城市空气环境质量是“三大行动计划”之一。请谈谈主要措施有哪些?

  王建中:改善城市空气环境质量主要有以下几点:

  全面优化能源结构。分区分类对资源能源利用进行管控,持续推进能源结构调整和煤炭资源的清洁利用。对大气污染重点治理城市开展“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划定和调整工作,禁燃区范围扩展到近郊。加快发展天然气与可再生能源,建立健全推广使用清洁能源的环境经济政策和管理措施。限制高硫分、高灰分煤炭的开采与使用,提高煤炭洗选比例。推进热力和燃气管网建设,继续开展城市集中供热、“煤改气”“油改气”工程、淘汰分散燃煤小锅炉等工程。加强煤炭质量及运输、存储管理,加大散烧煤清洁化治理,削减居民生活用煤污染排放。对中小型燃煤设施、城中村和城乡接合部区域等逐步实施清洁能源替代工程。

  加强主要污染物深度治理。继续强化二氧化硫总量控制,持续开展氮氧化物总量控制,加大烟(粉)尘污染综合防控,强化城市扬尘污染控制,开展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总量控制。

  推进林业生态增容减污。以兰州市为重点,提高城市绿化率和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扩大城市建成区绿地规模,进一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升森林减污作用。

  此外,还包括全方位管制餐饮行业油烟污染和露天焚烧,推进餐饮业油烟污染治理。建立健全大气环境管理机制,持续推广兰州市大气污染防治经验,开展城市大气环境综合整治。

  中国环境报:《规划》在水环境质量提升方面提出了哪些措施?

  王建中:主要有五个方面的措施。一是切实保障饮用水水源地安全。到2020年,确保县级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优良比例达到96.85%。2020年底前,取缔省内黄河、长江干流一级支流沿岸所有非法开采开发行为,以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一、二级保护区和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缓冲区内的采掘和石油行业建设项目。

  二是深化重点流域水环境管控。到2020年,境内黄河、长江、内陆河三大流域考核断面水质优良(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总体达到95.59%以上,全省水资源消耗得到有效控制,地表水环境质量稳中趋好。

  三是持续加强良好水体保护。到2020年,良好水体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及逐步改善。

  四是加大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力度。试点开展15条黑臭水体治理。2017年底前基本消除兰州市建成区内黑臭水体;到2020年,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均控制在10%以内,其他城市力争大幅消除重度黑臭水体。

  五是强化地下水环境质量防控。2017年底前,所有已建成加油站地下油罐改造为双层罐或完成防渗池设置。严控地下水超采,全省实施开发利用地下水水位和取水总量双控制。到2020年,全省监测点位地下水环境质量基本保持稳定,地下水污染趋势得到初步遏制。

  中国环境报:《规划》提出分类分级加强土壤环境质量管控。请您具体谈一谈土壤污染防治方面的措施。

  王建中:土壤保护事关农产品质量和人体健康,是重大的民生问题。“十三五”期间,土壤污染防治的主要任务有摸清全省土壤污染情况、加强污染土壤用途管控、强化未污染土壤保护、开展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四个方面。

  加强污染土壤用途管控方面包括实施农用地分类管理,实施建设用地准入管理。到2020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0%左右,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90%以上。

  强化未污染土壤保护方面主要是加强未利用地环境管理,防范建设用地新增污染,强化空间布局管控。严防矿产资源开发污染土壤,自2017年起,矿产资源开发活动集中的区域执行重点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全面整治历史遗留尾矿库,有重点监管尾矿库的企业要开展环境风险评估。加强涉重金属行业污染防控和工业废物处理处置,控制农业污染,减少生活污染。此外,还将开展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

  中国环境报:“三大行动计划”得以落实的关键在哪里?

  王建中:关键在不断强化环境质量精准管理。具体从四个方面不断强化。

  深化结构调整,淘汰落后产能。按照“淘汰一批、搬迁一批、提升一批”的防控思路,有力推进产业结构和布局的优化调整。严格执行“两高一资”行业环境准入门槛。制定并实施好淘汰落后产能任务计划,对于不符合产业政策、环境污染严重、不能实现稳定达标排放且无治理能力和治理意愿的落后产能企业依法实施强制关闭或淘汰。

  排查和公开不达标工业污染源信息。加强工业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定期抽查排放情况,对超标或超总量的排污企业予以“黄牌”警示,限制生产或停产整顿;对整治仍不能达到要求且情节严重的企业,予以“红牌”处罚,一律停业、关闭。

  实施重点行业限期达标排放和升级改造。按“政企合力、建管并举、奖罚并重”,抓好重污染行业、工业园区管控。

  着力推进排污许可与排污权交易试点。严格执行《甘肃省排污许可证管理办法》,促进排污许可一证管理式落地。率先在兰州市和平凉工业园区开展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工作,到2018年,在试点地区基本建立管理规范、交易顺畅的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初步培育和形成有效的排污权交易市场和管理体系以及排污权储备和调控机制,并适时在全省推广。

   “十三五”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有哪些打算?

  严守生态空间分级管控,协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中国环境报:请谈谈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方面主要的工作思路。

  王建中:科学划定并坚守生态保护红线。2016年,完成全省首批区(县)试点生态保护红线技术划定工作。2017年底,初步完成全省重点地区生态保护红线技术划定工作。2020年,进一步扩大和优化生态保护红线的范围,制定管控措施,推进红线落地实施。严格落实生态保护红线制度措施。2017年底前,全省要分区分类制定生态保护红线建设项目环境准入负面清单,完善生态保护红线补偿机制。加强生态保护红线统一监管。推进生态空间管控落地。

  强力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开展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加强生物多样性调查与监管。

  持续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积极推进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强化生态系统综合管理,深化国家重要生态功能区保护与管理,扩大生态空间面积,重点生态功能县市区的生态空间占比要高于50%。探索建立生态动态评估制度。

  积极推动生态文明制度落实。加快建立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完善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机制,加强生态补偿机制建设的组织和综合协调。开展多层次的生态文明示范建设。

  中国环境报:“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主要目标和任务是什么?

  王建中:推进实施张掖黑河湿地湖泊生态环境保护和刘家峡库区生态环境保护项目等工程。到2020年,全省自然保护区面积占全省国土面积比值不低于20%,90%以上的国家重点保护物种和典型生态系统类型得到保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规范化建设比例不低于80%;构筑黄河上游、长江上游、河西内陆河、黄土高原四大生态安全屏障,力争2020年水土流失治理率达到30%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12.58%以上。

  中国环境报:在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方面有什么举措?

  王建中:将精准扶贫工作和有效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有机结合。

  开展环境“问题村”排查,加大农村环境整治力度、到2020年,全省力争完成环境综合整治的行政村不少于400个,全省90%的村庄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

  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推进畜禽养殖污染防治。2017年底前,依法关闭或搬迁禁养区内的畜禽养殖场(小区)和养殖专业户,到2020年,80%以上的规模化养殖场(小区)配套建设固体废弃物和污水贮存、处理设施;严格控制农药、化肥施用,到2020年,实现化肥农药施用量零增长;加强农资废弃包装物、农膜、尾菜的环境管理,到2020年,全省力争实现废弃农膜全面回收利用。

  加大农村秸秆焚烧污染防治。加强对秸秆焚烧管控,提高秸秆综合利用水平。强化农用土壤的环境管理。开展耕地土壤环境调查与修复试点,强化农用地精细管控。

  优化扶贫开发与区域生态环境保护。有序开展生态环境保护移民,统筹扶贫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探索精准扶贫与生态建设结合的新模式,处理好经济发展、扶贫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关系。

  如何加快构建环境风险防控体系?全面实施环境风险防控,降低重点领域环境风险。

  中国环境报:“十三五”期间环境风险防范的主要目标和具体思路是什么?

  王建中: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省进入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同时工业化后期的经济发展阶段性、产业布局的缺陷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复杂性多重性等特点,使得环境风险凸显。提高环境风险防控水平,降低环境风险事件发生频次,避免对人民群众健康和财产的危害,减少环境应急和环境修复恢复的成本,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维护社会稳定和谐,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为此,《规划》提出全面实施环境风险防控,降低重点领域环境风险基础性任务要求。

  “十三五”环境风险防范主要目标任务是城市建成区内现存有色金属、化学企业应有序搬迁改造或依法关闭。白银市白银区作为重金属综合防控国家示范区,率先实现“污染控制、质量改善、风险可控、民生安全”目标。黄河上游——白银市东大沟流域作为典型流域重金属环境综合整治国家示范流域,编制流域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控和生态环境改善实施方案,制定重点流域重金属水质改善目标和预警监控方案。到2020年,工业固体废弃物处置利用率达到80%以上。到2020年,全省城市危险废物集中处置率达到80%以上,全省医疗废物集中无害化处置率达到90%以上,工业危险废物无害化利用处置率达到95%。

  为实现上述目标,将分别从环境风险全过程管控、固体废物回收处置体系、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有毒有害物质防控等四个方面分别实施环境风险防控。

  环境风险全过程管控方面。严控重金属、化学品和危险废物等风险源,全面调查评价全省重点环境风险源和风险高发地区,加强重点防控区域和环境健康综合管控,加强企事业单位环境风险评估和应急管理能力建设,提高工业园区环境风险预警与管理水平。

  完善固体废物回收处置体系方面。鼓励工业固体废物利用和处置有关优惠政策落实,强化相关技术开发,拓宽废物综合利用渠道。积极开展兰州、白银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与无害化处理试点城市建设。

  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方面。按照“退出一批、提升一批、控制一批”的总体思路,分区分类实施区域、行业差异化、精细化管控。加大重金属综合防控国家示范区和示范流域的防治力度。

  有毒有害物质防控方面。建立危险废物监管重点源清单并动态更新,推进化学品环境风险防控,完善我省化学品管理信息系统。

  如何创新环境管理体系服务环境治理?推动环境管理体系改革,提升环境治理现代化水平。

  中国环境报:“十三五”甘肃省在环境管理体系改革方面怎么打算?

  王建中:科学、合理的环境管理体制是进行卓有成效的环境管理所应当具备的先决条件,还是实现环境保护目标的基本制度保障。“十三五”我省要推动建立更加有效、更加有预防性和更富有社会参与性的环境管理新机制和新模式,服务环境治理。

  首先,逐步完善环境预防体系。统筹协同控制能源资源消耗,强化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落实,大力推进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落实工业企业“一考双评”,深化环境污染责任险试点,提高全民绿色消费意识。

  其次,深化改革提升监管能力。加强环境监管基础能力建设,完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创新环保监管方式和手段,强化应急管理联动响应,进一步完善污染物统计体系,激发社会环保公益组织活力。

  最后,全面推动“互联网+”发展智慧环保。搭建一体化业务综合管理平台,构建企业“一企一档”数据库,推进环境信用信息系统建设,推动环境信息大数据集成共享。

  中国环境报:在提升监管能力方面,请具体介绍一下“十三五”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王建中:完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加大物联网和调查统计等技术的综合应用,建立全省统一的环境质量、天地一体的生态状况、测管协同的污染源监测网络;强化大气、地表水国控站的运行管理和在线质控。

  完善市、县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点位,在64个县市区逐步建设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对环境空气质量实时监控。全面建成全省空气质量自动化监测预警体系,建设4个空气预警站(超级站)。

  完善地表水和地下水环境监测点位,在渭河、湟水河等重点流域建设水质自动监测站,开展市、县级及乡镇饮用水水源水质全指标监测。按照国家部署要求,开展全省土壤国控监测点位布设工作,确立土壤环境质量国、省控例行监测点位。

  完善噪声环境质量监测网络设置。科学引导环境管理与风险防范,实现环境质量监测预报预警,形成全省协同的应急处置能力。以省站为龙头,建成1个省级站、5个市级环境监测站,重点加强现场应急监测、快速监测、移动监测能力,形成全省统一指挥、区域保障有力的应急监测网络,为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处置重点污染事故以及安全事故引发的污染事故提供准确、迅速的监测数据支撑。

  到2020年,全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基本实现环境质量、重点污染源、生态状况监测全覆盖,各级各类监测数据系统资源共享,监测预报预警、信息化能力和保障水平明显提升,监测与监管协同联动,初步建成天地一体、上下协同、信息共享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使生态环境监测数据准确反映生态环境质量及变化趋势、准确反映污染排放状况、准确反映潜在的生态环境风险,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相适应。

   如何保障《规划》落地?确定了六大领域的重大工程

  中国环境报:为确保《规划》的落地,“十三五”时期会启动哪些环境保护重点工程?

  王建中:《规划》围绕重点任务确定了六大领域的重大工程。一是大气、水、土壤环境质量改善及主要污染物减排。大气污染防治方面主要包括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改造、工业企业烟气环保设施改造、挥发性有机物治理等;水污染防治方面主要开展乡镇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等项目;土壤污染防治方面启动土壤状况详查,污染场地治理与修复。二是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继续加强黑河湿地、刘家峡库区生态环境保护。三是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加强农村畜禽养殖污染综合防治,推动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四是重点领域环境风险防范,主要加强重点河流环境风险防控和重金属污染防治;五是建设危险废物处置设施,提升环境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六是加强环境监测、执法、应急、宣教能力建设,提升环境监管能力建设。“十三五”期间,通过建立省级项目储备库,与其他相关部门按照环境保护相关责任规定,分别组织实施,协同改善环境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