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联助推脱贫攻坚 ——中国银行甘肃省分行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纪实
中国银行甘肃省分行党委书记、行长臧新军带领双联干部到甘谷开展扶贫工作。
甘肃是全国扶贫工作的主战场,贫困人口多、贫困面广、脱贫难度大。
中国银行甘肃省分行调动各种资源积极参与甘肃脱贫攻坚战,体现了国有大行的大局意识及其对社会责任的担当。
5月11日,中国银行甘肃省分行被甘肃省委、省政府授予“双联行动暨精准扶贫民心奖”。扶贫模式创新在2015中国西北金融高峰论坛上被评为甘肃金融扶贫经典案例。
9月28日,全省双联行动“大走访、回头看”活动动员大会在兰州召开。省委副书记、省委双联行动协调推进领导小组组长欧阳坚强调,要扎实开展“大走访、回头看”,进一步把心思和精力聚焦到双联行动上,把双联行动做得更实、更好、更有成效。
甘肃双联行动“大走访、回头看”活动开展后,中行甘肃省分行认真落实省委的统一安排部署,及时召开双联行动“大走访、回头看”活动推进会议,传达了相关精神,并按照要求制定了中行甘肃省分行“大走访、回头看”活动方案,党委班子成员身先士卒带头深入帮扶点开展精准扶贫。
11月2日,中国银行甘肃省分行党委书记、行长臧新军带领分行双联干部在扶贫点甘谷县磐安镇开展“大走访、回头看”活动。在精准扶贫资金捐赠仪式上,臧新军代表省分行向该镇捐款30万元支持巷道硬化、修砌水渠、安装路灯和发展果园等项目。自2012年至今,该行陆续向扶贫点捐赠扶贫专项资金170万元。参加捐赠仪式的甘谷县领导表示,通过中行甘肃省分行的持续帮扶,磐安镇山庄村和尉家庄村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村容村貌持续改善,群众生活水平逐年提高。
随后,臧新军一行深入磐安镇贫困户了解人口状况、贫困原因及扶贫资金运用、扶贫工程开展等相关情况,并到山庄村实地察看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臧新军表示,扶贫工作关乎群众切身利益,双联干部要认真对待,全面掌握联系村、联系户的实际情况,明确帮扶重点。对摸排出的问题,要主动对接并及时协调解决,确保帮扶出效果,确保双联行动“大走访、回头看”活动落到实处。
近年来,中行甘肃省分行认真贯彻落实全省双联行动精神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精神,按照“规划到村、帮扶到户、责任到人”的思路,全面落实“六个精准”要求,创新扶贫观念,创新扶贫模式,创新工作机制,创新金融产品,集中有限资源和优势兵力,实施定向“增收”、定点“脱贫”,帮助联系村贫困群众“换脑、增智、造血、夯基、融资”,做到不脱贫不脱钩,不致富不罢休,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中行扶贫之路”,为推进全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作出了积极贡献,其取得的显著成果得到了当地群众和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可。
创新观念,精准“输血”济民生
最近,秦安县郭嘉镇槐川村村民有事没事都会到村头的新路去转转。槐川村是个半川半山的村,近年来随着全县林果产业渐成气候,村民把离家近的川地都栽上了果树,也有了不错的收益。可川地太少,果树成不了规模,要扩大种植面积,就得在山上种果树。愁人的是,上山的路是一条羊肠小道,在这样的地里,果品成熟了要运出来,全靠人来背。中行甘肃省分行的驻村干部了解到这个情况后,与郭嘉镇政府领导一起进行了实地调研,决定从槐川村至车坪村修建一条长4公里、宽6米的农用路,由中行甘肃省分行捐赠专项扶贫资金10万元,以解决道路建设的资金缺口。这条路修好以后,槐川村村民开农用车十几分钟就能到地里。槐川村村支书李义顺说:“对我们农民来说,有农用路,才有出路。有了这条路,我们就能在山上扩大果园面积,增加农民经济收入。这条路就是我们脱贫最大的出路。”
像槐川村这样的村庄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设施落后、缺乏产业支撑。从哪里入手,怎样帮扶,才能做到真扶贫、扶真贫?中行甘肃省分行领导干部经过分析研究后认为,最关键的是要创新扶贫观念,下功夫摸清贫困村的基本情况,这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扶贫效果。在双联工作中,该行领导带头,坚持至少每个季度到帮扶一线调研一次,与镇党委、村委会成员和村民座谈交流,深入了解当地的发展情况,共同商讨未来发展思路和规划。部门总经理至少每个季度到田间地头一次,到困难群众中去,结穷亲、办实事,一对一地帮扶。驻村干部则直接住在村部,与村民零距离接触,多途径、全方位地调查了解。
在掌握准确信息的基础上,中行甘肃省分行从解决村民发展生产基础条件较差等问题开始,集中有限资源和优势兵力,实施定向“增收”、定点“脱贫”。通过精准帮扶,改善了帮扶村的基础设施,壮大了产业,增强了“造血”功能,农民收入不断提高,贫困户明显减少。目前,东崖村已实现整体脱贫。尉家庄村人均收入由2786元提高到4230元,山庄村人均收入由3015元提高到5598元,槐川村人均收入由2500元提高到4780元,农民人均收入年增长均在17%以上。
创新机制,争做脱贫攻坚的主力军
“深耕精准扶贫事业,是泽润苍生、利国利民的善举,关系到最基层老百姓的生活问题,必须要有高度的责任感、深谋远虑的方略、真抓实干的精神。”对于扶贫,臧新军有着深刻的认识。他明确提出,要把省委双联行动和扶贫攻坚行动的部署要求,作为必须履行的政治责任和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认真贯彻落实,要做到不脱贫不脱钩、不致富不罢休,向甘肃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为此,中行甘肃省分行从创新扶贫机制入手,成立了“一把手”任组长的双联行动领导小组,抽调相关人员组成工作组,制定了详细的帮扶规划,辖区内各机构都成立了相应的工作机构,上下联动,全辖总动员,拉开了脱贫攻坚战线。
为保证精准扶贫工作开展,在贫困村落实帮扶机制,中行甘肃省分行制定了帮扶干部管理、保障激励机制,要求帮扶干部全年驻村时间达到160天以上,将工作开展情况以日记形式进行记录,并作为考核依据。要求帮扶驻村干部善始善终、严格自律,尽快转变角色融入其中,吃住在村,了解村情民意,宣传强农惠农政策,对贫困户重新建档立卡,协助制定精准脱贫的“任务书、时间表、施工图”,切实为群众出主意、想办法,带动群众集体脱贫致富。
高度的责任心,完善的机制,为打赢扶贫攻坚战提供了有力保障。
创新产品,强力“造血”助产业
救济式帮扶只能做到短期脱贫,只有把产业扶持起来,通过龙头企业、能人大户的带动,才能真正帮助贫困户根本脱贫。但目前农村金融服务水平还不高,农户和涉农企业还面临着担保难、抵押难、贷款难、贷款贵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不仅需要智慧,更需要好的金融产品来支持。
甘肃康美现代农牧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种、养、贸、农为一体的涉农企业。近年来尽管发展很快,但还是明显感觉到发展步伐受到了上游养殖户的牵制。养殖户缺资金,养殖规模上不去,康美集团的发展自然就受到影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经中行甘肃省分行批准,中行临夏分行在康乐县推出了“益农贷—肉牛育肥养殖贷款”项目,采用第三方担保公司担保的方式,向甘肃康美集团的上游供牛养殖户开展肉牛养殖的益农贷业务。根据养殖规模,养殖户可获得单笔最高100万元的贷款。这一项目解决了近千户养殖户的资金难题,带动了整个康乐县的牛羊养殖业快速发展,一大批农民因此而脱贫致富。
涉农企业一头连着市场,一头连着农民。中行甘肃省分行因地制宜,灵活开展产品设计和组合,为涉农企业量身定做不同的产品,不仅扶持了企业发展,更带动了当地村民大面积脱贫致富。
中国银行是中国金融业的“百年老店”。早在20世纪三十年代,面对中国社会金融资产集中于都市而农村金融资产枯竭的现实,中国银行率先在广大农村办理农业贷款业务,为“严重失血”的农村经济及时输送血液,以金融力量支持了抗日大后方的经济发展,为抗战胜利作出了历史性贡献。80年后的今天,中国银行继承爱国爱民的优良传统,响亮提出“担当社会责任,做最好的银行”。可以预期,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事业中,在甘肃省脱贫攻坚战的关键战斗中,中行甘肃省分行以其独特的金融扶贫新模式,定能不断作出新贡献,展示其国有大行的风范和担当。
创新模式,彰显大行之担当
在践行双联行动和精准扶贫的过程中,如果资金帮扶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是“输血”,帮助发展壮大产业是“造血”,那么通过各种方式增强群众致富的信心、帮助群众提升自身素养、支持群众创业发展就应该是“活血”,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挖穷根”。
其实,早从2004年9月起,中行甘肃省分行就已开辟“绿色通道”,为需要贷款的莘莘学子实行专柜、专人、专项服务。从2004年至今年5月末,中行甘肃省分行为来自全国城乡的17333名贫困大学生累计发放国家助学贷款3.84亿元。
为支持农村妇女及下岗、无业妇女创业,中行甘肃省分行进一步规范贷款申请、审批流程,根据贷款对象家庭经济、产业发展、资金需求及诚信状况,采用多种担保方式,灵活放贷,切实解决了农村妇女、下岗再就业人员“融资难”问题。
在加强金融扶贫工作力度的同时,中行甘肃省分行还结合联系村特点,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帮扶活动。该行组织农业种植方面的专家赴联系村对农民进行种植知识培训;发挥银企合作优势,协调有条件的企业和省上职能部门,在扶贫资金和项目上给予帮助和支持;发挥自身优势,帮助销售帮扶村的农产品,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李贵义 李洁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