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足球改革任重道远
《中国足球协会调整改革方案》的公布(以下简称《足协改革方案》),是继《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之后的第一个国家层面的足球改革发展重要配套文件。
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涉及方方面面,但体制改革无疑是扫清障碍的重要破题点。作为《方案》明确列出的改革目标,中国足协与国家体育总局脱钩标志着足球体制改革启动破冰之旅,正式进入实施阶段,具有里程碑意义。
足协脱钩之所以万众瞩目、众望所归,是因为在政社不分、社企不分的背景下,足球管理部门长期用行政手段管理社会化、职业化程度颇高的足球事务,造成该管的没精力管好,不该管的到处都管,疲于奔命,既影响了足球运动的发展,也阻碍了社会各界参与足球的积极性。
此次明确足协社团法人的地位,进而撤销足球运动管理中心,就是要真正按照足球发展规律办事,实现去行政化和协会实体化。中国足协对足球的管理从而实现从行政化到社会化、专业化的转变。
政社分开了,才能各司其职,权责分明,这既是政府简政放权的应有之义,也是防止官商一体、再次出现足球官员大面积腐败的有效手段。
政社分开后,给予足协人事、财务、机构、外事和规划五大自主权,是为足协更好地按照足球管理规律开展工作而“松绑”。今后就不会再出现蔡振华作为足协主席督战女足世界杯还受到“公务出国”限制的尴尬局面,足协也可以摆脱事业单位“编制”的束缚而聘用更多的社会专业人才,同时在酬薪方面拥有自主权也有利于激发内部活力。
足协脱钩,社会大众千呼万唤的足球体制改革终于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应该为之喝彩。但中国足球积重难返,足协脱钩并不意味着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我们要有久久为功的思想准备。
脱钩后的中国足协虽然是“根据法律授权和政府委托管理全国足球事务”,但脱掉了“官皮”后,在中国社会行政化色彩颇浓的背景下,一个“非政府社团法人组织”如何有效统领社会关注度高的全国足球事务,仍会遇到许多难题需要破解。
足改要避免“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局面,关键是政府部门要转换角色到位,既要简政放权,也不能消极无为,而是要恪守职责,做好服务和监管。这里指的政府部门绝不仅仅指国家体育总局。足球作为社会关联度极高的项目,其改革与发展考验着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高下。脱钩后的中国足协不是哪个部门的足协,足球也不再是体育部门的“家事”。今后,在教育、税务、工商、财政、司法、住建等多方面都需要出台配套改革措施,部际联席会议也需要发挥国家层面的实质性统领协调作用,为足协开展工作和足改方案落实保驾护航。正如《足协改革方案》中强调,“体制改革是系统工程,需要理清改革中各类政策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避免单兵突进”。
足协脱钩迈出了最重要的一步,但足球改革是“一揽子改革”,不能就此止步。在《方案》十大改革举措中,职业联赛管理体制改革、成立职业联赛理事会同样意义重大。联赛上接国家队,下带青少年足球,是目前体育市场最活跃、最具潜力的组成部分,也是体育产业实现“五万亿”目标的重要驱动力和载体。
联赛体制改革可能比足协脱钩牵涉事项更多,包括俱乐部股权多元化、实现与资本市场对接、改善联赛盈利模式、建立转播权市场竞争机制等许多具体环节。因此,理顺中国足协和职业联赛理事会两个社团法人以及与中超公司等的关系和分工,明确管理职责,明晰联赛产权,保障俱乐部投资人利益,应该成为下一步改革的切入点。
中国足球改革任重而道远。据新华社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