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甘肃工业的发展(二)

11.02.2015  13:11

                 

      第二节  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1953年—1957年)

      一、  “一五”计划的执行

      根据国家的总体部署,从1 95 3年开始实行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一五”计划,是逐步实现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逐步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计划。甘肃省是国家重要的战略后方,中央将苏联援助中国的1 56个重点建项目中的石油、化工、有色金属、电力、机械、国防工业、建材等行业的 l 6个大型骨干项目建在甘肃省内,并集中财力、物力和人力加快建设,促使甘肃省经济建设全面铺开。“一五’,期间甘肃省共完成基本建设投资24.35亿元,中央投资占 86.08%,其中20.81亿元主要用于“l 56”项在甘项目和铁路建设。由中央投资的大型建设项目,分别由中央各部组织施工,建成后统称国营企业。中小型建设项目和为国家重点建设配套的部分项目,一般由甘肃省投资和组织施工,建成后称为地方国营企业。

      中央决定在甘肃新建的l 6项大型现代化工业企业,其中包括兰州炼油厂、西固热电厂、白银有色金属公司、兰州化肥厂(302厂)、  兰州橡胶厂(304厂)、兰州石油机械厂和兰州炼油化工设备厂(属两个项目,后合并建设,定名为兰州石油化工机器总厂)、白银银光材料厂(805厂)、核工业部4 04厂、5 04厂、812 0基地、西固水厂、新兰仪表厂、万里机电厂、长风机器厂等重点项目。与此同时,还计划新建煤矿、水泥等工业企业,修筑兰新、兰包、宝成铁路等。甘肃省“一五”计划的主要任务是积极支援和配合国家工业建设,促进地方工农业生产建设的发展。为了加强对上述工程的领导,经中央批准,专门成立了“郝家川建设委员会”和兰州建筑工程总公司,分别对设在白银和兰州地区的重点建设项目实施领导。

      (一)各重点建设项目实施状况

      1 、兰州炼油厂 属石油工业部,筹建于1953年底,1956年4月29日破土动工。投资1.7亿元,设计单元1 00多个。经过二年半的施工,第一期工程于1 958年9月提前一年零三个月竣工,9月18日正式投产。

      2 、西固热电厂 属电力工业部,筹建于1953年,1956年12月开工兴建,总投资为2.4亿元,设计的规模为30万千瓦,供热能力850吨/时,分四期进行,1957年11月17日,第一台2.5万千瓦机组投产发电,1958年1 0月,第一期工程共4台机组10万千瓦装机容量量全部投产。

      3 、兰州氮肥厂 (化肥厂)、兰州橡胶厂属重工业部,是国家在西北筹建的第一批石油化工企业。1952年1 0月开始勘测厂址,195 3年11月,确定建在兰州西固地区,总投资768l万元。氮肥厂于1956年3月破土动工,第二年11月建成投产。橡胶厂于1958年10月开始施工,1959年底建成投产。

      4 、兰州石油机械厂 、兰州炼油化工设备厂合称兰州石油化工机器厂属第一机械工业部,厂址选在兰州西站附近。是一个以制造石油钻采机械和炼油化工设备为主的大型骨干企业,土建投资5456.70万元,共投资1.4亿元。设计规模为41 500吨(石油化工设备)。1953年开始筹建,1956年开工,经过两年半的努力,局部项目投产,到1965年全部建成投产。

        5 、白银有色金属公司 属重工业部,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就开始筹建,1954年选定厂址,设计规模铜和铅锌各为3万吨。1954年9月,成立白银有色金属公司。1956年开始建设,当年完成了三次大爆破,为以后的建设打下了基础。1959年矿山投产,1960年出铜。

      6 、805厂 即银光化学材料厂,属第二机械工业部,厂址选在白银地区,正式开工兴建于l 956年,设计能力为生产高能炸药4万余吨。1960停建,1964年继续建设,是国防工业的骨干企业。

      7 、万里机电总厂(135厂) ,属国家第二机械工业部,l 956年2月批准在兰州选址筹建,1958年9月投产。是中国航空工业最大的航空电机、电器、电动机构和机载计算机科研生产专业厂。

      8 、404厂 是根据国家发展战略核武器的需要,1956年11月,开始了404厂选址工作,1 958年5月经中共中央专委批准,在甘肃省河西走廊西部的戈壁滩上定点兴建的规模最大的核工业生产、科研基地。累计投资20多亿元,是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大成就。

      9 、504厂 是新中国最早建成的核工业基地之一,位于兰州市西郊的黄河谷两岸。1957年10月,二机部批准工厂设计任务书,1958年动工兴建,1 964年建成投产。为中国首次核试验及以后的“两弹一艇”(原子弹、氢弹、核潜艇动力装置)和生产、科研用的多种核反应堆提供了合格的燃料。

      10 、8120基地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地处内蒙、甘肃、新疆三省、区交汇地区,是中国创建最早的导弹卫星综合发射场。 1957年10月中苏双方签订了《新技术协定》,1958年初,前苏联专家来中国进行发射场的选址考察。同年,经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主席批准组建。该中心建立起了一套比较完善的综合发射设施和一支坚强的科技干部队伍。1960年9月10日,在基地成功地,发射了一枚近程弹道导弹,揭开了中国导弹史上的第一页。

      11 、航空工业兰州飞控仪器总厂 (242厂,原名“新兰仪表厂”),位于兰州市安宁区。1955年11月,中国与苏联双方谈判并达成协议。

  1956年2月,第二机械工业部设计院会同甘肃地区新厂筹建处选定新址。4月,第四筹建管理局成立135、242厂筹建组,批准各投资80万元。1958年,批准242厂初步设计投资总额为1800万元。同年5月动工兴建,到1966年11月完成投资3200万元。该厂已成为航空仪表系统的骨干厂之一。

      12 、长风机器厂(781厂) ,厂址位于兰州市安宁西路,1955年9月政务院批准建设,属第二机械工业部。1958年5月正式破土动工,1959年4月厂区生产建筑基本竣工。到1966年形成固定资产原值)2560万元,完成投资4146.7万元。具备批量生产主产品的能力,并开发民用产品洗衣机、电冰箱、彩色电视机等。

      13 、永登水泥厂 ,国家投资5582万元,从民主德国引进湿法回转生产线,1954年9月破土动工,1957年底竣工投产,年生产能力36.1万吨。     

      14 、兰州自来水公司   筹建于1 955年5月,当时主要建设西固给水工程,总投资1.2亿元,日供水能力为98万吨。一期工程于1956年3月破土动工,1 957年10月向西固热电厂供一次沉淀水,1958年向兰化化肥厂供二次沉淀水,1 959年10月全部竣工。

      “一五”期间,国家在甘肃的建设项目,已成为甘肃经济建设支柱产业,是全国石油化工、炼油工业、石油钻采设备、有色金属工业的重要基地,对全国经济建设都有重要作用。

      甘肃省人民政府在国家重点建设项目中,全力以赴给予了大力支持,省上领导亲自参与选定厂址,并协助解决土地征用问题。同时,国家重点项目的发展也带动了地方的建设项目,如建材工业、交通运输和机械加工工业等。省人民政府在粮食、副食品供应上都给予了保证。在干部和工人的调配上也给予了大力的支援。

(二) 甘肃省“一五”计划的主要任务

甘肃省“一五”计划的主要任务是积极支援和配合“一五”期间

16项重点工程项目。

 

 

 

          “一五”期间16项重点工程项目表

 

      企业名称 

筹建时间

建成时间

            2005年名称

兰州自来水厂

1955.5

1957.9

  兰州市供水(集团)有限公司

兰州热电站

1953.3

1957.11

  兰州西固热电有限责任公司

永登水泥厂

  1955.

1957.11

  甘肃省祁连山建材控股有限公司

兰州炼油厂

1953.9

1958.9

  中石油兰州石化分公司炼油厂

兰州肥料厂 

1956.3

1957.11

  中石油兰州石化分公司化肥厂

兰州合成橡胶厂

1956.3

1959.12

  石油兰州石化分公司合成橡胶厂

兰州石油化工机器厂

1953.1

1959.12

  兰州兰石集团有限公司

白银有色金属公司

1954.9

1959.10

  白银有色集团有限公司

国营805厂   

1953.9

1964.8

  银光化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国营135厂     

1956.10

1958.10

中航工业兰州万里航空机电有限责任公司

国营242厂

1956.10

1966.11

  中航工业兰州飞行控制有限责任公司

国营781厂

1956.10

  1966.

  甘肃长风信息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国营404厂

1958.10

1963.10

  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404厂

国营504厂

1958.5

1964.1

  中国核业集团公司504厂

酒泉火箭发射场

1957.10

1960.9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三)省上安排的项目及主要指标

      l、 能源工业 ,新建、扩建7个电厂,新增发电能力 (含其它厂矿附设电厂)3 801千瓦。新建、改建7个煤矿,新增年采煤能力28.57万吨。

2、 家具制造及修理 ,新建、改建6个厂,新增年制造山地犁l 5万部、水车2 000部、铁件3 654吨,年修理拖拉机211台、汽车226

部的能力。

      3、 建筑业 ,新建、改建12个厂,新增年产砖1亿块、机瓦604万片、石灰355吨、石料22.5万立方、砂子8.5万立方、耐火砖5 000吨的生产能力。

      4、 食品工业 ,新建、改建18个厂,新增年产面粉3 5000吨、食油4 669吨、酒670吨、食品1 500吨、乳粉41 7吨的生产能力。1 95 7年地方工业生产总值(不包括个体手工业)达到16 764.5万元。

5、 交通运输业, 5年内计划新建公路10条676公里,改建1 2条2 101公里。新建桥梁3座(酒泉北大桥、天水北道埠渭河桥、康家崖洮河桥)。新建电讯线路778.3公里。

      (四)甘肃省“一五”工业计划执行情况

      甘肃省人民政府“一五”计划时期,全面贯彻了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精神,1956年全省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公有制经济成分快速上升,经济基础大为增强,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空前高涨,到1 957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工业指标如期或超额完成。

      1 、基本建设地方投资完成25.23亿元, 其中,工业10.09亿元,  占41%(其中,轻工业 2192万元,占2.1 7%,重工业9.88亿元,占97.83%);地质勘探和建筑业2.11亿元,占8.66 %;交通运输邮电8.2亿元,占33.67%。

2 、一批重点工业项目建成投产 ,使甘肃的工业实力大为增强。1956年开始从上海迁兰的5l家企业,“一五”期间已全部到达兰州,迁兰企业职工人数1873人。迁兰的企业主要有:贡兴玻璃厂、利华墨水厂、勤丰塘瓷厂、张利祥电镀厂、佛慈制药厂、瑞昌永机器厂、

保定五金厂、天兴螺丝厂、永昌钉子厂、热水瓶厂、中华兴记橡胶厂、红花女子服装店、王荣康服装店、培琪服装店、信大祥布料行、美高制革厂、震旦制革厂等。

      到1957年底,甘肃省地方全民工业企业数由1952年的87个增加到2 32个。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大幅度增长,1957年全省发电量9 680万度,比1952年增长8.5倍;原煤产量155.76万吨,增长3.7倍;原油产量75.54万吨,增长4.3倍;棉布产量425.8万米,增长1.52倍; 毛毯6.21万条,呢绒20.7万米,增长近3倍。同时,研制出了一大批新产品,主要有:航空煤油、锅驼机、工业皂、水闸启闭机、磨擦压力机、方格毯、1 4号制服呢、石油焦、锭子油、水轮油、手动起重机、乳制品等。

      1957年全省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724户,比1952年增加 277户,其中全民所有制工业369户,比1 952年增加249户;集体所有制工业1 348户,比1952年增加1321户;其他经济类型工业7户, 比1952年减少1293户。完成工业总产值5.87亿元(1 952年不变价),比1952年增长1.43倍,年均递增19.43%,为甘肃工业发展最快的时期。其中,全民所有制工业完成4.47亿元,比1952年增长4.07倍,年均递增38.37%,集体所有制工业完成1.09亿元,比1952年增长47.4倍,年均递增1.17倍;其他经济类型完成3 106万元,比1952年下降79.48%,年均下降9.55%。工业结构由轻大于重转变为重大于轻,重工业的比重达到57.31%,轻工业的比重减小到42.69%。

      3 、交通运输, 五年内甘肃境内铁路运输里程增加765公里,公路运输里程增加7 330.1公里,铁路机车增加160台,客车车辆增加227辆,货车车辆增加2 099辆;民用客货汽车增加5 584辆,特种车增加231辆;民用飞机增加6架。1957年运量总额达到947.43万人,是1952年的2 5倍,其中铁路575.50万人,公路371万人,民航0.93万人,铁路货运量达到32 7.8 0万吨,公路1 243万吨,航空运输0.09万吨。l 9 5 7年兰州至玉门开通直达客车,兰州至白银开通火车。

      4 、邮电 ,1957年业务总量达到78l万元,是1952年的3.6倍,五年内邮路总长度增加33 666公里,长话电路增加52路,电报电路增加76路。

 


庆阳市检察机关支持7位贫困户起诉讨回了欠薪
    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关键期,检察
庆阳市院为贫困群众发放司法救助金
    近日,庆阳市院干警前往庆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对正在住院治疗的国家司法救助申请人李某某现场发放救助金1.检察
甘肃检察机关2020年度聘用制书记员示范培训班圆满举办
    为提高全省检察机关聘用制书记员业务能力和综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