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穿黄河国内首次
管线改迁、交通疏解、征地征收、下穿黄河,这一切都给兰州地铁施工带来不可预知的困难。如果哪一点准备不充分、工作不细致,都将带来“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连锁反应,无异于给本就脆弱的城市交通“雪上加霜”。
两穿黄河
“两次穿越黄河,国内尚属首次。”在1号线一期工程建设中,让轰隆的地铁从奔腾的黄河水下穿过,到底靠谱吗?
兰州市轨道交通有限公司工程管理处副处长曲民玉说,“轨道交通工程穿越水系,其实并不少见,国内早已有了穿海、穿江的先例。相比来说,黄河还算水位较浅、水面较窄的水系,现在难就难在黄河岸边的地层结构,水多、石头大。不管是前期理论准备,还是现在的施工准备都做到了靠谱。”
记者了解到,兰州市轨道交通有限公司委托黄委会上游局专门编制完成了《穿越黄河防洪评价报告》,通过黄委会的评审批复,确定了穿越黄河段线路的线位和合理埋深,完成了穿越黄河关键技术的研究,历经多次专项审查和专家论证,取得了可靠的穿越黄河段的设计、施工技术方案。
方案选定了,还必须要找个经验丰富的“老师傅”。穿黄节点的项目施工单位,均为有隧道下穿江河湖泊方面丰富经验的大型企业承担。“老师傅”还要配上“好工具”,为穿黄隧道而准备的盾构机,也是量身定做,在刀盘结构型式、刀具配置等方面均做了针对性设计。除了盾构穿越黄河这一难点外,风险较大的另外几处工程节点,例如盾构隧道侧穿小西湖立交桥、侧穿解放门立交桥、下穿张掖路地下步行街、下穿省政府至东方红广场区间房屋等工程技术难点,目前均已制定了详细的、各方论证的施工方案。
交通疏解
1号线一期工程全线开工后,如何减少对现有交通的影响,是轨道交通建设者们面临的第二大考验。一年的时间证明,轨道交通建设没给城市交通增压,反而解决了以往的一些症结。
对于建设期间有效的交通疏解,兰州市轨道交通有限公司“两手抓”,一方面解开旧有交通症结,另一方面对1号线各站点的路面施工“因地制宜”,采取了“一站一方案”的量身定制。据介绍,兰州市轨道交通有限公司已先后投入20亿元用于交通疏解,其中3亿元用在了整治“搓板路”。由轨道交通建设方承担市政修路的责任与义务,这在国内地铁建设中也少有先例,“兰州模式”甚至都成为了其他城市学习的模板。
梳理一下1号线一期工程建设期间整治的“断头路”,有火车站南路、S129号路(火星街)、河湾堡东街、S409号盐场路、B694号路(东岗东路至雁儿湾)、B144号路(七里河桥建材市场)等6条;为疏解交通压力改造的“小循环”,包括将甘南路26条道路变为单行道。
对于1号线一期工程各站点的道路占用现状,轨道公司已制定了“还路于民”计划:从西向东,陈官营停车场、奥体中心、马滩站、西客站4个站点不再占用城市道路,对路面交通无影响;目前主体完工的世纪大道站和营门滩站,今年11月两个盾构区间贯通后可恢复原有交通;今年底,东方红广场2号线明挖区间、拱星墩站、焦家湾站至东岗站4个站点的交通疏解道路将全部恢复;土门墩站、七里河站、小西湖站、西关十字站、盘旋路站、五里铺站等6个站点将恢复部分道路;2016年盾构施工结束后,其他站点将陆续全部恢复交通。
管线改迁
地铁施工遁地而过,要想顺利掘进,地下管网是首当其冲的“拦路虎”。
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的管线改迁中,涉及热力、电力、通讯、雨污水、供水、燃气、军用通讯等18家产权单位的管线,量大面宽,而且在改迁过程中,施工人员又不断发现管线资料中未标注的新增管线,各类管线改迁又无法同步实施,施工难度不断加大。经过多方沟通协调,截至目前,1号线一期工程的管线改迁顺利推进,其中雨污水管线一期改迁已完成总量的94.0%(新发现1602米);给水管线一期改迁完成总量的83.7%(新发现1580米);热力管线一期改迁完成总量的91.8%(新发现500米);燃气管线一期改迁已完成总量的85.3%(新发现340米);二热管线一期改迁已全部完成;电力一期改迁完成85%。
征地征收
征地拆迁的快慢,直接影响到一个工程的进展速度。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全线20座车站、2个主变电站、1个控制中心、1个停车场及1个综合基地,需征收总面积达到了283570.5万平方米。点多、线长、面广,涉及城关区、七里河区、西固区、安宁区四区共39家单位、833户住户,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但我市已在短短3个月时间,基本完成了征地征收主要工作任务,创造出了轨道交通建设征地征收的“兰州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