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东风唤不回 ——武威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纪实

16.03.2016  09:12

武威市机关单位干部职工在腾格里沙漠新压的连片沙障。

凉州区农民群众积极压沙。

武威市委机关干部在古浪县黄花滩沙区义务栽植梭梭。

民勤县探索光伏发电与荒漠治理结合的“光伏治沙”新模式。

武威市机关干部在义务压沙。

水清草茂的民勤县红崖山水库白天鹅等水鸟成群。

冬日的民勤青土湖。

  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一草一木,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又一个春天来了。3月10日,武威市市直机关与古浪县直机关2300余名干部职工,在古浪县黄花滩生态移民区为民新村、圆梦新村、阳光新村社区,参加春季义务植树活动,栽植梭梭苗木近100万株。

  今年,武威市计划完成人工造林35万亩、通道绿化800公里、封育36万亩、义务植树1100万株。

  对于生态环境建设,武威市委市政府认识明确:武威位于腾格里和巴丹吉林两大沙漠边缘,处于构建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的核心区域,在全国、全省生态文明建设全局中具有特殊重要地位,其所处的生态位置和严酷的自然条件,决定了实现绿色发展对全省乃至西北大局都有重大意义。因此,必须要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重大战略部署,落实省委构筑生态安全屏障重大决策,把绿色发展作为实现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生态立市战略,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营造人人建设生态、人人保护生态、人人享受生态的社会氛围。

  武威市委市政府主动担负起保卫国家生态屏障安全的责任和使命,带领全市广大干部群众战天斗地与风沙抗争,谱写了一曲保护生态构筑生态安全屏障的感天动地壮歌。

  让生态战略立起来

  2010年11月,武威市制定了实施生态安全战略的目标,提出着力加快防沙治沙步伐,不断加大造林绿化、封沙禁牧力度,构筑甘肃、西北乃至全国的生态安全屏障。围绕这个目标,全市上下行动起来,大力实施“生态立市”战略,强力推进生态屏障行动,突出“防污、节水、治沙、造林”为重点的生态保护与建设,建立完善“国家有投入、科技作支撑、农民有收益”的生态建设长效机制,积极开展治沙生态林承包经营,坚持干部义务压沙制度,严格落实“五禁”规定和沙化土地封禁保护措施,探索建立集压沙修路、造林绿化、工业治沙、生态农业、扶贫开发“五位一体”沙产业发展模式,走出了一条治沙用沙相结合、产业发展与人居环境改善齐行的路子。

  围绕防沙治沙和生态建设,武威市先后出台了《武威市生态屏障行动实施方案》《关于集体林权制度综合配套改革实施意见》和“五禁”公告等政策性文件,明确生态建设的思路目标、区域布局、政策措施和职责分工,指导全市生态建设工作。市里将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资金重点用于生态建设,每年争取省政府防沙治沙专项资金1000多万元,用于民勤县、凉州区重点风沙口和沙化土地治理。各县区积极争取国家及省里的扶持政策,按照“项目整合、捆绑使用、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投其资、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捆绑使用林业重点工程、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水利工程建设、生态功能区补偿、扶贫开发、双业贷款等涉农资金,保障了对生态建设的资金投入。

  “十二五”期间,武威市以防沙治沙为重点的生态建设投资达到12亿元,加强祁连山水源涵养林、冰川及高山湿地和旱区湿地恢复,湿地总面积达到156.3万亩,居全省市州第4位;治理“三化”面积945万亩,实施退牧还草1320万亩;开展治沙生态林承包经营,承包到户面积180.9万亩。累计完成人工造林251.65万亩、封育180.34万亩,森林覆盖率由2010年的12.06%提高到现在的19.7%。武威市被水利部命名为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示范区、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

  紧盯重点生态项目,武威市扎实推进石羊河流域防沙治沙及生态恢复、天保工程、中央财政造林补贴项目和省级财政防沙治沙项目,建成了金色大道、红水河百里生态经济长廊等一大批高质量的造林绿化样板工程。2015年与往年所不同的是,市委又启动一个新的生态战略工程:在其境内打造一条长500公里、宽100米的甘肃、内蒙古省界防沙治沙生态林带;顺利完成了石羊河流域治理国家级重点工程,规划确定到2020年蔡旗断面过水量和民勤盆地地下水开采量两大约束性指标、生态治理目标分别提前8年、6年实现,民勤地下水开采得到了有效控制,干涸51年之久的青土湖形成人工季节性水面22.36平方公里,地下水埋深由“十一五”末的3.78米升至3.14米。形成旱区湿地约106平方公里。

  让群众力量聚起来

  红水河是武威市凉州区西侧、腾格里沙漠边缘的一条干涸河沟,沙线长达70公里,风沙危害严重。2012年8月,武威市启动了红水河百里生态经济长廊建设工程,提出了“统筹防风固沙、河道治理、特色林果业建设、农业结构调整和新农村建设”五位一体的治理思路。从2012年秋季开始,武威市区两级283个单位、2.34万名干部,在红水河流域成功完成人工造林11.18万亩,其中治沙造林7.34万亩。通过“麦草沙障+梭梭”的办法,漫漫的沙丘被一个个麦草方格连接成的“巨网”所固定,方格内种植的梭梭、红柳等沙生植物覆盖着沙漠。

  植树造林,要驰而不息,久久为功。多年来,武威市一直坚持干部义务压沙造林制度。2010年以来,市县区形成了机关干部义务压沙造林制度常态化,大规模开展干部职工义务压沙造林活动,全市机关干部平均每年完成压沙造林3.98万亩。在机关干部的示范带动下,全市每年参加义务压沙、植树的适龄公民人数达到107万人,完成义务植树1100万株,建立了万亩以上的义务植树基地8个、千亩以上的义务植树基地17个,形成了全社会防沙治沙的强大合力。2015年,全市完成人工造林56.99万亩,治沙造林17.17万亩。市级财政筹措专项资金1.7亿元,建设千里沙漠大林带。引进内蒙亿利资源集团建设沙漠生态产业扶贫和生态修复造林绿化项目,全市生态环境持续好转。

  与群众广泛参与相呼应,各县区均制定了压沙工程管理办法,探索科学有效的治沙模式和投入机制。各地积极组建治沙协会和各种专业治沙队等专业压沙造林队伍,并以招投标方式实施工程压沙造林,严格工程监理监管,有效提高了压沙造林质量。2010年以来,民勤县组建成立了有法人资格的治沙协会、突击队20多个,共600多人,制定出台《防沙治沙工程管理办法》,规范工程运作管理程序,工程治沙由过去主要依靠群众义务投工投劳为主向国家投资、统筹规划、政府扶持、承包实施、分层管理、统一验收转变。制定出台《民勤县沙漠承包治理管理办法》《民勤县沙区及治沙生态林承包治理经营的实施意见》,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群众参与防沙治沙,将青土湖、老虎口、西大河等风沙口营造的治沙生态林承包给农民管护经营,累计完成治沙生态林承包经营35万亩。

  在抓好面上造林绿化的同时,武威市突出重点、连片建设、规模治理。凉州区红水河百里生态经济长廊完成人工造林11.18万亩,民勤县老虎口、青土湖、西大河,古浪县民调渠沿线等连片治理面积均达到10万亩以上。金色大道绿化采取市、县区机关干部义务植树的方式,统一规划设计、统一采购苗木、统一技术标准、统一组织实施,共建成通道绿化162.1公里、通道两侧50—100米特色林果长廊78.71公里,实现了通道绿化成林、成景,特色林果长廊全线贯通。城乡融合发展核心区绿化以金色大道为轴线,开展通道绿化、新型农村社区绿化、工业园区绿化和农田林网建设,打造高品质的绿洲生态绿地,完成人工造林46.38万亩。甘肃国际陆港绿化采取机械开沟换土整地,大苗栽植,共完成绿化带土地平整25.12公里,移动土石方5.23万立方米,栽植各类苗木10.53万株。G569高速公路民勤段采取“绿化林带+特色经济林长廊”“绿化林带+防护林带”模式,完成绿化带平整762.8亩,通道绿化84.8公里,营造梭梭防护林带1.09万亩。高标准建设了武威重离子治疗肿瘤中心暨荣华颐养园、古浪感恩新村等为重点的园区绿化和新农村绿化。

  让山川河流绿起来

  按照国家《封山(沙)育林技术规程》要求,武威市对森林资源相对薄弱和生态保护重点区域实行全面的封山(沙)育林政策,在封育区设置明晰的固定标志,标明封育面积、实施范围、封育方式、封育年限、封育措施、责任人等。在封育区外围采用刺丝设置机械围栏,减少人为因素破坏,促进植物正常生长。2010年以来,全市完成封山(沙)育林草180.34万亩。民勤县黄案滩、红沙岗四方墩滩、民昌路沿线、梭梭井,凉州区新红路以东夹槽滩,古浪县民调渠沿线四道沟至十二道沟等区域连片封育面积均达到5万亩以上,植被盖度提高15%-20%。

  与此同时,武威市积极争取国家沙化土地封禁保护项目,省里将民勤县、凉州区、古浪县列为沙化土地封禁保护试点县。2013年以来,完成沙化土地封禁保护面积60万亩。民勤在西大河梭梭井区域建立封禁保护区30万亩,建设封禁围栏104公里;凉州区在夹槽滩完成封禁保护15万亩,建设封禁围栏27.7公里;古浪县在民调渠沿线完成封禁保护15万亩,建设封禁围栏62公里。

  通过封育、封禁保护、人工增雨雪工程等措施,祁连山冰川及高山湿地保护卓有成效。通过实施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加强旱区湿地恢复和保护,民勤县夹河乡2008年关闭的96眼灌溉机井中有7眼成自流涌泉,青土湖地下水位由2007年的4.02米上升到目前的3.2米,形成水面22平方公里,地下水位埋深小于3米的旱区湿地约106平方公里,启动实施甘肃民勤石羊河国家湿地公园。目前,武威湿地总面积达到156.3万亩,居全省市州第4位。 (记者 马顺龙)

庆阳市检察机关支持7位贫困户起诉讨回了欠薪
    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关键期,检察
庆阳市院为贫困群众发放司法救助金
    近日,庆阳市院干警前往庆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对正在住院治疗的国家司法救助申请人李某某现场发放救助金1.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