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雅禅殿寺
禅殿寺位于马力镇远钟山禅殿峰,与木梯寺石窟、铁笼山石窟和传说中的铁笼山三国古战场相邻。禅殿寺始建于明代,清代、民国都进行了修葺和扩建,是武山继水帘洞、木梯寺石窟群后的第三大石窟,近年来省石窟专家多次进行了考古调查,屡有发现。这里沟深谷邃,峰回路转,峰危景秀,窟隐寺幽。1963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据年逾八旬的退休老干部姚之萃讲,远钟山庄顶的山梁上,是通向西沟和阴屲的道路分岔口,原有一座蔚为壮观、赫然耀目的大山门,是禅殿寺的外山门,叫“远门”。他们当年“砍天爷树”时,都要到此处歇息,可惜“破四旧”时毁于一旦。
西沟直通禅殿寺,顺沟而进,依次经过右侧的头沟门、二沟门、三沟门、四沟门,便到了狮子崖下。涧沟狭窄,野草丛生,溪水潺潺,野棉花尽情地绽放着生命的精彩,为空寂的山谷增添了鲜活的气息。
头沟门外的许多岩穴,都砌筑了土坯墙,群众称“崖房”。这些上临绝壁、下仅有羊径的天然窟穴,在兵燹匪患的的动荡岁月,曾是四方乡民的藏身避祸之所。在国弱寇横的年代,那些“不知秦汉、无论魏晋”的百姓,也难逃异乡匪寇的蹂躏。左侧的透窟窿嘴后山,泥黑色的石湾中,清流汨汨而下,和着远处牛羊的叫声,融入西沟的溪流中。漫山遍野的花草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像是在刚透出云层的阳光里舒展筋骨一般,在没有树的山上,它们就是生命的主宰。
狮子崖下两个并排的岩穴仿佛是狮子的鼻孔,清溪曲流恰似被吸入狮嘴,俨然雄狮饮水。举目西望,一座斧劈刀削般的崖壁横空而出,壁顶先前看似圆锥般的山尖,现在又成了一条齐整的绿色山脊,矗立于布满洞窟的青壁之上,让人真正领会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奇妙。几座扎着红绸的殿檐,伸出岩壁,久经日晒雨淋的柱檐透出古老沧桑的气息,而那座底部悬空的殿窟,更让人惊叹建筑的精巧。
在这人迹罕至的崇山之中,看到构造别致的石窟寺,真有武陵人发现桃花源的感觉。
转过山梁,一座两层四坡面的土木结构建筑赫然突现眼前。在这难见凡尘炊烟,偶闻深山人语的修禅雅境,看到这座气势不凡的殿宇,巍然屹立于山岭绿丛之中,鲜红的檐柱和栏杆与周围环境形成鲜明的对比,更增添了古寺的肃穆、静寂和凝重之感。二楼正中黑底黄字的“金刚禅寺”匾额格外醒目,下层拱顶的门洞,表明这就是入寺之门。门楼(山门)始建于康熙61年(公元1722年),咸丰10年(1866年)重修。两侧没有围墙,草木和山脊构成寺院的天然屏障,门楼的外侧四角有擎檐柱。从木梯上去,可在木廊上尽赏四面风光。楼上正中塑祖师像,两侧塑周公、桃花和四大元帅,塑像精美,形象生动。门楼右侧原有两棵二人合抱粗的古松,可叹毁于上世纪80年代。
往年除夕之夜,四山八村的年轻人都要结伴“砍天爷树”(砍华山松祭天爷),整个山寺是篝火的世界,欢乐的海洋,祈福的盛会。想昔日古木参天,香火旺盛,游人不绝的景象,看今朝幼树新栽,人迹罕至,萧条落寞的境况,深感满心凄惶多,慨叹重拾盛况难。
武漳两县都有铁牛禅师苦修寺院的神奇传说,尤其禅师在金城肃王府化缘的故事,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如今神牛难觅,古寺犹在,上院贵清山,中院朝团山(又称草团山、西武当山),下院禅殿寺,三院均塑铁牛禅师像,以永志其功德。三院虽香火盛况各异,却都是人们寻找心灵清净的雅致之处。
禅殿寺石窟依山就势而建,风格独特别致,形制古朴典雅;塑像庄严肃穆,内容丰富,形神生动;壁画贴近生活,充满情趣,意境深远。“山爷殿”、“千手观音殿”、“菩萨殿”、“铁牛禅师堂”等8座殿窟呈一字排开,石窟都凿于半山崖,下临深涧,大小相间,错落有致。寺窟为前殿后窟形致,殿外又设廊檐。檐自窟下设起,上不封顶,采光通风较好,而雨却不能溅入,足见建造者匠心独运。
禅殿寺现存窟龛9个,塑像60余身,窟内墙面绘有山水、动物、花草和人物壁画。石窟融儒释道三教艺术于一体,集建筑、造像、壁画、窟龛于一寺,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为研究当地石窟艺术的重要资料。廊檐悬挑的8号窟,挑檐、廊柱和栏杆由于日晒雨淋,潮湿烟熏,显露出沧桑的神态。窟内保存有明万历六年(公元1578年)重建大石林古迹禅寺的琉璃碑一通,碑面阴刻铭文309字。据碑记载:“巩昌府宁远县西八十里,地为石卫沟古迹禅殿……今开于迹,石洞三间,观音阁一座,厦房四间,造蔡凤汉琉璃像二十三尊。”现仅存两米高的琉璃观音像一尊。这通琉璃碑和琉璃观音像堪称寺中瑰宝,文物珍品。
最大的十八罗汉殿,曾称伽蓝殿、二十四诸天。“天”在佛教中主要指有情众生因各自所行之业而感得的殊胜果报。二十四诸天是在二十诸天的基础上增入四位天神。二十诸天的名称都本于印度教(婆罗门教),明代又增入四位天神,成了“二十四天”,即二十一紧那罗、二十二紫微大帝、二十三东岳大帝、二十四雷神。后三位是道教神明,这显示了明以后佛道二教相互借用与融合的趋向。从伽蓝殿可知,这里曾是寺院做道场的重点区域。禅殿寺保存的24尊明清塑像,其雕塑艺术各具特色。正壁坛上塑6尊罗汉,两侧各塑4尊罗汉,罗汉下方左侧塑武神1尊,右侧塑文神1尊。正壁这间的太白金星皓首白发,神情飘逸,颇具道骨仙风。罗汉面相丰颐,体态迥异,神情和善,栩栩如生,多了一分人性,少了一分神威。
“大雄宝殿”匾额与“金刚禅寺”都是近年前来的几个佛门弟子题的,大雄宝殿门框挂“大佛殿中遍见照金界银界光明界智悲周遍,菩提宫内凝牟寺鹿车羊车大牛车群械普被”板联。壁上有明代壁画。内塑三佛二菩萨二弟子像,佛与菩萨均金装,结跏趺坐于莲台上,佛高螺髻,菩萨头戴宝冠,面部流露出内心的祥和与宁静,妙相庄严。惟弟子站立彩绘,侍候左右。
构造最玄妙的菩萨殿内,明代瓷胎鎏金菩萨缄口默坐数百年,见证了古寺的兴旺繁盛,见证了毁林破寺的无情肆虐,见证了文化遗产的空前浩劫,也将见证古寺中兴、文化繁荣的辉煌时代。
禅窟旁有一废弃洞窟,窟前檐柱仍矗原位,保留着昔日的姿势,坍塌的窟壁和烟火的痕迹,讲述着不堪回首的过去。同治年间,反清军队放火烧毁寺窟,相邻的大雄宝殿也被烧毁。石凿木构的殿窟,泥塑彩绘的神佛,在动荡不安的时代也难全其身,何况庶民?
隐迹崇山林莽间,隔断红尘境自远。青崖有幸藏真界,白首无缘睹圣颜。
梵音净心达三界,铁牛圣德传千年。幽径频思衢广接,古寺常祷福永延。
禅殿寺以沉静、雅致之美,彰显明清建筑的秀美。但仍藏在深山无人知,如何加强石窟保护、研究,也是禅殿寺走出深闺,向世人展示其自然风光和文化内涵独特魅力的必然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