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发力谱写扶贫新华章 ——庆阳市以“五个一”模式助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综述

13.09.2015  09:29

  近期,庆阳市全体市级领导干部密集行动,赴外地衔接项目、招商引资,到生产一线和项目建设工地,督查进展、传导压力,通过现场办公,解决难题,抢抓项目建设“黄金季”,驱动扶贫攻坚的“快车轮”。

  各级领导干部坚持“5+2”“白+黑”的工作节奏,下县区乡镇、进村组农户,对扶贫政策一户一户看落实,对扶贫项目按照规划逐项抠进度,各项工作严格按照“精准”要求“精准”推进。

  在推进各项工作落实的过程中,庆阳市明确提出,要按照“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的要求,深怀感恩奋进之心,抱着对党忠诚、对人民负责的态度,以扎根的作风,精准实施、高效推进,全面打赢老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攻坚战。

  创新机制 推行“五个一”模式

  庆阳市266万人口中,农业人口比重超过86.2%。按照新标准,到去年底,全市尚有537个贫困村、11.5万贫困户、47.85万贫困人口。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脱贫难度大。

  围绕革命老区脱贫致富这一重大任务,庆阳市牢牢抓住省委、省政府“1236”扶贫攻坚和联村联户为民富民两大行动载体,坚持“扶真贫、真扶贫”,形成了围绕一条主线、弘扬一种精神、紧扣一个核心、遵循一个原则、建立一套机制的“五个一”精准扶贫工作模式。

  “围绕贫困群众持续增收这一主线,弘扬南梁精神这一老区宝贵的精神财富,出实招、务实功、求实效,确保不让一个群众在全面小康道路上掉队,这是我们实施精准扶贫工作最基本的要求。”庆阳市委书记栾克军告诉记者,庆阳市将紧扣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这个核心,做到六个精准是发力重点。

  具体来说,就是围绕“扶持标准”的问题,做到对象精准,对537个村、11.5万户、47.85万贫困人口精准建档立卡,达到户有卡、村有册、乡有簿、县有档、市有数据库;

  围绕“扶到什么程度”的问题,做到目标精准,紧盯2017年底基本消除绝对贫困,列出时间表、制定流程图,挂图作战、压茬推进;

  围绕“扶什么”的问题,做到内容精准,根据不同情况,瞄准最急需的事情、最薄弱的环节上项目、办实事、解难题;

  围绕“怎么扶”的问题,做到方式精准,实施以农村公路为牵引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以“农民五变”(农民变牧民、变果农、变菜农、变林农、变市民)为牵引的富民产业培育两大攻坚战,帮助贫困群众拔穷根、挪穷窝、改穷业;

  围绕“扶得怎么样”的问题,做到考评精准,把减贫人口数量、贫困群众增收、生产生活条件改善等扶贫成效作为考核评价的核心依据,精准考核到乡到村到户,到每个驻村联户干部;

  围绕“谁来扶”的问题,做到保障精准,把扶贫作为各级党委政府的最大政治和责任担当,把最优的资源、最强的力量向扶贫一线倾斜,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实施攻坚突破。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庆阳市坚持遵循因地制宜、因户施策的原则,对所有贫困村根据区位特点和基础条件,精准制定脱贫方案。针对不同贫困对象,把鳏寡孤独、残疾智障、丧失劳动能力的这一部分贫困人口,通过社会保障“养起来”;把缺资金、少技术的这一部分贫困人口,通过金融扶贫和技术培训“扶起来”;把常年在外务工人员的土地通过自愿流转入股的形式,使他们的收入“稳起来”。

  同时,建立驻村帮扶、脱贫激励、干部“逢提必下”的整套机制。在驻村帮扶上,给每个贫困村派驻一名大学生村官,培养一名农民大学生,组建一个由市县乡双联干部参加的驻村工作队,进行常年帮扶,不脱贫不脱钩。在激励机制上,对实现脱贫目标的县乡村,三年内扶持政策、资金投入保持不变;对率先实现整乡整县脱贫的党政主要负责人优先提拔重用。在干部选拔中,对新招录公务员全部安排到贫困乡村工作,让其“沾沾土”;对新提拔的科级干部全部下派贫困村挂职锻炼,让其“墩墩苗”;对拟提拔的副县级干部要求驻村工作一年,让其“补补课”,真正让机关干部和老百姓坐在同一个板凳上,说百姓话、想百姓事、解百姓难。

  栾克军表示,精准扶贫“五个一”模式,让每一个干部心中有责任、肩上有担子,工作有目标、干事有动力,成为助推全市精准扶贫工作的有力抓手。

  精准发力 锁定贫困村主战场

  按照“五个一”工作模式,庆阳市整合各方力量,在吃透中央和省上精神、摸清下情实际的基础上,从工作部署、目标任务和对策措施等方面精准发力。

  为使扶贫对象的识别更为精准,庆阳市以去年建档立卡信息为基础,组织全市7000多名干部进行核查,依据国家贫困标准2800元进行整户识别,综合考虑住房、教育等情况,按照农户申请、民主评议、入户核实、公示公告和逐级审核等程序方式,将因灾、因学、因病等返贫的4万人纳入建档立卡系统,将已经达到脱贫标准的12.77万人和此前识别不准确的扶持对象从信息系统中退出。通过落实贫困对象精准化、动态化管理,针对需求制定个性化扶持措施,一户一策,做到了结对帮扶、产业扶持、教育培训、农村危改、移民搬迁、基础设施“六个到村到户”。

  在确定脱贫目标时,根据乡村基础条件和农民收入状况,合理确定县、村、户整体脱贫时序,计划通过三年集中攻坚,使贫困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5%以上,每年减少贫困人口10万人以上,减少贫困村150个,确保2017年全市贫困面下降到8%以下。

  按照这一目标,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庆阳市坚持“还清旧账、适度超前”的原则,确定5年新修农村公路1.4万公里,新建5.78万处各类供水工程,解决53.73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搬迁安置贫困群众2万户、9.4万多人。通过实施农村危房(窑)改造和农网改造升级,消除农村危房(窑),实现贫困村、自然村通动力电、户户通照明电。

  在培育特色产业、带动贫困群众持续增收的同时,大力提升公共服务能力,从教育、文化、卫生等多个方面推行标准化、全覆盖,实施“扶智”工程,培训贫困农民,新增技能劳动者。

  在机制保障上,庆阳市制定出台双联行动帮联成效评估、意见征求反馈与群众评价、干部驻村、干部逢提必下、双联干部述职、法治宣传教育“六项制度”,有效拓展了双联行动的内涵层次,促进了双联行动与精准扶贫的融合联动。

  挂图作战 以精准扶贫实现精准脱贫

  有了“五个一”模式,经过半年多的强力推动,目前各项重点工作有序推进,全年有望实现3个县区、128个贫困村、13万贫困人口脱贫,比省定计划多4万人。

  特别是以农村道路、安全饮水、农电改造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是全市投注精力最多、推进速度最快、社会效果最好的一个方面。庆阳市采取主要领导带头包路段、抓项目,县区抓进度、保质量的办法,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压茬推进,农村道路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上半年,全市共开工建设通村油路314条,完成路基2739公里、路面1254公里,完成投资17.87亿元,开工率97%。

  按照“北部山区草畜、中南部塬区苹果、子午岭林缘区和宜林荒山区苗木、川台地和城镇郊区蔬菜”的总体布局,庆阳市在培育壮大富民产业上抓点示范,扩张规模,进一步夯实了群众稳定增收的基础。采取政府引导、农民自愿、能人带动、以奖代补的办法,全市扶持贫困群众大力发展草畜产业,上半年建成投产规模养殖场(小区)127个,肉羊、肉牛、生猪饲养量分别达到393万只、57.4万头、84.6万头。在苹果产业方面,积极推广“海升”矮砧密植高效集约化苹果栽培模式和“西农”旱作矮化苹果高效栽培模式,示范引导进一步扩大苹果栽植规模,今年新栽苹果6.74万亩、改造老果园2.67万亩。采用推广标准化生产、集约化经营、订单式种植的模式发展瓜菜产业,培育形成百亩瓜菜生产示范点81个,千亩瓜菜生产示范基地18个、万亩瓜菜生产片带4个。今春种植瓜菜123.6万亩,其中设施瓜菜13.2万亩。

  据初步估算,今年群众从这些特色产业开发中获取的收益将占到人均纯收入的50%以上。

  庆阳市还把发展电子商务作为加快农村精准扶贫步伐的新战略,目前,庆阳市已建成县级电商服务中心4个、乡级电商服务站24个、村级电商示范店216个、各类网店4320个,电商从业人员1.8万人,电商交易额6.13亿元。同时创新金融扶贫机制和方式,在贷款保证保险、涉农金融信贷产品和产业发展资金合作社贷款等方面积极探索,与省农发行达成中长期扶贫项目贷款600亿元,贫困群众发展产业资金不足的问题正在逐步解决。今年6月底,全市涉农贷款余额达到288.84亿元,同比增长24.67%。

  围绕教育、文化、卫生三项基本保障,大力推进贫困村标准化卫生室建设、文化集市和乡村舞台建设。目前,全市建制村标准化学校、文化活动室、卫生室覆盖率分别达到72%、40.2%、78.9%,90%的村建起了便民服务中心,新农合参保率98.18%,农村低保保障面15.2%。

  为保证各项工作全部能够落到实处,庆阳市以“常态化”督查为手段,成立了19个工作督查组,常驻县区、巡回部门,对重点工作包括精准扶贫各项任务及时跟进督查,力促各项任务落实见效。

  “以精准扶贫实现精准脱贫,是我们当前最大的政治、最大的任务和最大的责任。”栾克军表示,庆阳市将继续按照省委、省政府“1+17”方案和“六个精准”要求,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扶贫攻坚工作的重中之重,按照抓细、抓实、抓深的工作标准,精准施策、精准推进,确保全市2017年基本消除贫困,2020年与全国、全省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记者 先朝阳)

庆阳市检察机关支持7位贫困户起诉讨回了欠薪
    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关键期,检察
庆阳市院为贫困群众发放司法救助金
    近日,庆阳市院干警前往庆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对正在住院治疗的国家司法救助申请人李某某现场发放救助金1.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