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这样扶贫!
原标题:甘肃,这样扶贫!
刚刚召开的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要求,“十三五”时期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作为扶贫工作任务较重的省份,甘肃近年来通过改革创新,不断探索精准扶贫新路径。随着“十三五”的到来,该省要在5年时间内完成417万人口整体脱贫!时间紧迫,任务艰巨,作为国家扶贫攻坚的主战场,甘肃已经向贫困吹响了“决战决胜”的战斗号角!
甘肃扶贫的三大启示
甘肃,素有“陇中苦瘠甲天下”之称。甘肃河西、定西和宁夏西海固地区,这片以“三西”并称的黄土地干旱少雨、地力贫瘠,曾被联合国专家评价为“不具备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
目前,这里依然是全国最贫困的地区之一。甘肃省委书记王三运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说:“贫困是甘肃最基本的省情。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不仅是重大的政治问题,也是重大的社会问题、民生问题,事关全省战略全局。”这位省委书记坦陈,“这几年,我的大量精力都用在扶贫上”。
1、 把政治责任扛在肩上
面对党中央的重托,面对陇原乡亲的期盼,甘肃在全面小康的路上不能拖全国后腿。实现全省贫困人口的整体脱贫,成为甘肃各级党政领导干部的政治责任。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甘肃省各级领导深入贫困山区、贫困农户家中走访调研,摸情况,找出路。
甘肃省委书记王三运在农村调研精准扶贫情况
2012年的春天,甘肃开展了以单位联系贫困村、干部联系贫困户为主要内容的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40余万干部直接联系40余万特困户,不实现全面小康目标不脱钩!
2013年6月,甘肃在全省实施了“1236”扶贫攻坚行动。强调要把扶贫开发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作为民生工程的重中之重、作为检验和考核干部政绩的重中之重,举全省之力、坚决打好扶贫攻坚这场硬仗。
2013年和2014年,甘肃进入减少贫困人口最多、农村面貌变化最大、贫困群众增收最快的时期。两年来,全省贫困人口由692万减少到417万,年均减贫140万,年均减幅20.2%;贫困发生率由33.2%下降到19.8%。
2015年6月,甘肃全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会议召开。甘肃省委省政府精心制定的“1+17”精准扶贫方案重磅出炉。“1”,指1个意见——《关于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意见》;“17”,指17个一揽子专项配套实施方案,制定了扶贫开发作战图,打出精准扶贫组合拳。甘肃的一系列举措,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普遍赞誉。
在甘肃采访期间,记者最突出的感受是:面对贫困,甘肃人穷则思变,各级领导干部都保持着勇于改变贫困的良好精神状态。无论是贫困地区面上的情况,还是具体贫困户的个案;无论是扶贫资金的使用程序,还是未来富民产业的新规划,项目、数据、人名、地名,扶贫干部都了然于心。扶贫工作是检验各级干部素质的战场,考验各级领导干部的精神状态、干事能力和工作作风,也考验各级干部与贫困户之间的感情。在天祝藏族自治县大湾村采访时,精准扶贫户薛银录一边给我们递蒸土豆,一边向扶贫干部介绍情况,举手投足间,毫无陌生感。
甘肃实行了党政一把手扶贫责任制,省市县逐级签订扶贫目标责任书,市(州)、县(市、区)党政主要领导为扶贫开发第一责任人。全省通过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一揽子政策,让贫困地区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把主要精力放在群众脱贫增收上。而对完不成扶贫攻坚任务的地方,将实行“一票否决”,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分管扶贫的领导干部将被降职或改任非领导职务。为鼓励更多优秀干部到贫困地区建功立业,省委出台干部“逢提必下”政策。拟提拔干部必须先到基层锻炼,已提拔的缺乏基层工作经验的干部要“补课”。
扛在肩上的是政治责任,装在心里的是爱民情感。接受我们采访的,无论是省厅领导、市委书记、银行行长,还是县长、镇长、驻村干部,在谈起农村的贫困时都充满了感情,“我们就是从那个穷窝窝里走出来的,我们尝过穷的滋味,我们知道扶贫工作对百姓的意义和价值,那关乎一家人的生活、几代人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