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宁县创新模式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

12.11.2015  10:11

  原标题:宁县创新模式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

  今年以来,庆阳市宁县把精准扶贫工作作为一项政治任务,瞄准贫困村和贫困户,加大金融扶持力度,创新各项工作举措,积极探索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新模式,确保扶贫扶到根上,让贫困群众真正得实惠。

   启示一:瞄准对象,“精准滴灌”扶真贫

  “情况搞清楚了,才能把工作做到位。要实现精准扶贫,就要精准识别,把真正的贫困人口找出来。”宁县县委副书记邓莉娟说道。

  11月1日,在中村镇刘家村扶贫工作室,记者看到墙壁上贴满了由群众全程参与识别出的344户贫困户照片,由1号到344号,最贫穷的放在前面,这344户每户都做到了户有卡、村有册、乡(镇)有簿、县有档、市有(数据)平台。

  中村镇党委书记杨峰指着墙上的公示栏说:“对识别出的这344户贫困户,我们为他们‘量身定做’个性化扶贫措施,逐户完善扶贫工作规划,努力使344户群众年底前脱贫致富。”

  精准扶贫的首要前提是瞄准。底数清,才能对象准,宁县为此做足了“功课”。

  为摸清底数,该县一改以往由村支两委人员上报的方式,将

  贫困户识别认定交给百姓,通过召开村民大会,公开选出贫困户,并对农村贫困人口进行识别和建档立卡,全面掌握村民的基本情况、联系方式、收入来源及发展产业意向等。

  对精准识别出的8.97万扶贫对象,明确了2264名帮联干部,宁县根据每户的不同情况,分别制定了具体的帮扶措施,就怎么帮、靠什么脱贫、何时能脱贫,列出了进度表,确保2015年底重点贫困村人均纯收入达到4500元。

  识别出贫困对象是第一步,更关键的是深入分析不同贫困对象、贫困家庭的致贫原因,实行精准帮扶。

  宁县明确了“谁去帮扶”和“怎样帮扶”的问题,县上按照“一村一扶贫工作队、一户一脱贫致富责任人”,实行定点定人帮扶的办法。如果不能稳定脱贫,队伍就不能撤、干部也不能换,有效解决扶不到点上、扶不到根上、扶不到真贫上的问题。

   启示二:金融创新,“并拢五指”破难题

  “今年,我打算买30只羊和两头牛,苦于资金短缺,没有实现。最近,通过村上给我贷了2万元,明天就可以到集市上去买了。”南义乡焦台村的贫困户张关录告诉记者。

  45岁的张关录,老婆残疾,儿子上大学,今年种植了两亩玉米,

  由于干旱减产,两亩共收了300斤,收入不到300元,最近他申请到了精准贫扶专项贷款。

  有钱找钱,易。没钱找钱,难。贫困群众差的正是钱,如何让没钱的贫困群众能找到钱?

  宁县的做法是,在全县257个行政村成立了农村产业发展资金合作社,提出了“合作社资本金借款管理、合作社与银行合作、精准扶贫专项贷款管理、惠农政策性贷款管理、国开行扶贫贷款管理、庆国通贷款管理”6种合作社借款模式,有效整合资金,使信贷资金充分发挥最大效益。至目前,该县已发放精准扶贫贷款3234户1.05亿元。

  在放贷过程中,一些贫困农户因找不到担保对象和信用等级太低等原因,无法获得贷款。

  为解决这个问题,宁县积极开展金融创新,率先在早胜镇樊村、盘克镇前渠村试点推行“政府+协会+银行+农户”模式,互助协会筹集50万元作为担保金注入农合行,并按1:10的放大比例给农户发放贷款。目前已发放贷款55户258万元,其中贫困户38户195万元。

   启示三:创新举措,“多轮驱动”出实效

  “在精准扶贫工作中,我们坚持以创新驱动和融合发展理念打好组合拳,通过发展电子商务、乡村旅游与扶贫深度融合等举措,

  让贫困群众吃电商饭、走旅游路,真正摘下穷帽子。”宁县扶贫办主任赵渊说。

  今年,自从县商务局帮助春荣乡丽景苗林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起“村淘”网店后,该合作社苗木销量明显增加,光1.8米以上的塔松苗子就在网上卖了113单。

  宁县扎实推进电商扶贫融合发展,以60个建档立卡贫困村为主攻点,积极推广“一村一店”模式,依托电子商务村级服务点开展的农村代购代销业务,为当地农特产品销售提供了新出路,为农民创业致富找到了新方法。

  至目前,全县已注册物流快递企业15家、商贸物流园2家,城乡规模网店100余家,建成村级电子商务示范店(服务点)57家,其中贫困村建成10家。

  为了把乡村旅游产业与扶贫攻坚工作深度融合,宁县在做好蟠溪生态旅游山庄、白吉湖生态旅游度假村和政平古文化旅游村等20多个旅游景区(点)的同时,延伸产业链条,围绕乡村旅游线路建设了油菜花、花卉、特色苗林等观光农业示范板块,让传统农业焕发出新的生机,吸引了大批游客旅游观光。

  据宁县旅游局局长赵玉珍介绍,目前,该县依托旅游产业,建成集餐饮、地方特产销售为一体的农家乐120余家,旅游从业人数达到1682人,年旅游接待收入1.5亿元,带动1.2万余人脱贫。(记者 尚晓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