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岷县:托起新希望 放飞新梦想
中国兰州网7月22日消息 两年前的今天,一场突如其来的地震让岷县、漳县遭受重创。
在党中央、国务院亲切关怀下,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不遗余力,全面落实灾后重建项目。
灾区干部群众凝聚力量,克服重重困难,用不屈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在废墟上重建美丽新家园。
灾后重建是一项庞大而艰苦的综合工程,也是一项安置又富民的系统工程。在这次考验能力、考验意志的攻坚战中,决策者和建设者都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和汗水——要让受灾群众尽快搬入功能齐全、实用漂亮的新住宅;在建设新家园时同步扶持特色产业和发展项目,让经历磨难的灾区群众过上幸福的好日子。
在震后两周年之际,当记者再次来到这里时看到,一座座安置小区拔地而起,一条条乡村道路四通八达,一片片绿油油的田地里村民们正在劳作,一个个致富项目正在有序实施……
这是一场浴火重生的大战役。可以说,这次灾后重建已经交出了令人满意的答卷。
灾后重建迅速展开
岷漳6.6级地震,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特别是对于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更是关怀备至。
2013年8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了“灾后恢复重建工作要一切从实际出发,科学统筹”的重要指示。2013年8月17日至18日,李克强总理亲赴岷县漳县地震灾区,视察灾情,现场指导过渡安置、灾后重建工作。同时,国务院还成立了由国家发改委牵头、13个部委参加的规划指导组,对灾后重建规划编制与实施提供指导、咨询、支持和帮助。
省委书记王三运、省长刘伟平多次对灾后重建工作作出重要批示、提出明确要求,并多次深入灾区一线进行指导。省政府成立了岷县漳县6.6级地震灾后重建协调指导小组,(转5版)
协调组织灾后重建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灾后重建规划工作。
在灾后重建实施过程中,始终坚持科学规划、民生优先、着眼长远的思路全面推进。两年间,灾区干部群众齐心协力,日夜奋战,灾后恢复重建取得明显成效,灾区面貌发生巨大变化。
灾后重建之初,省上共下达定西市重建项目1426个,总投资114.85亿元。至今年6月底,已开工1276个,开工率89.5%。完成投资94.74亿元,完工项目555个。
美丽家园拔地而起
7月15日,记者来到地震重灾区岷县永星村。看到这里满山种植的中药材长势喜人,一排排白墙青瓦的集中安置房格外显眼,新修的乡村道路上汽车穿梭。
村民张庆生正在自家的安置房里忙碌着最后的装修工作,下个月,他们一家就要搬进新居了。看着眼前宽敞明亮的二层新楼房,他开始琢磨着要尽快给大儿子娶媳妇。
永星村党支部书记包供同说:“我们村有197户重建户。从规划到重建,一年多的时间就完成了。没想到能住上这么好的新房子!”
地震前,岷县、漳县两个重灾县的农村居民住房大多为土坯房或土木结构房,抗震级别低。地震后,岷漳两县共重建住房70524户,维修79463户。新建的房屋抗震设防烈度全部达到七度以上,建设标准全部为上下圈梁构造柱、白墙青瓦坡屋顶。
这次灾后重建中,干部群众的防震和质量意识也明显增强。在安置点选址时远离地质灾害隐患点,采取部分避险搬迁和集中异地安置的办法,规划确定了一批集中安置点和小城镇建设项目。同时,从建材选用到施工各个环节,都做到了高标准、高质量、严要求。
“把灾后重建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是此次灾后重建的又一亮点。相关部门先后制定了异地搬迁村庄建设、灾区交通沿线特色小城镇及美丽宜居村庄建设、城乡居民住房恢复重建工作三个指导意见,明确了城乡居民住房和村镇建设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要求、实施步骤、建设标准和保障措施。结合灾后重建,全面打造“自然景观及田园风光优美、村庄风貌协调美观、农房建设特色明显、基础设施功能健全、公共服务设施完善、民生得到有效改善的美丽乡村”。
在此次重建的过程中,群众新居安置与美丽乡村建设得到了有效结合。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