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护微信,别把它“作死”了没得玩
原标题: 环球今日评:爱护微信,别把它“作死”了
国家网信办出台“微信十条”管理规定
【环球今日评】今天下午,网信办出台被称为“微信十条”的管理规定,包括公众号必须实名制,只有新闻单位、新闻网站开设的公众账号可以发布、转载时政类新闻,这意味着个人公众号未经批准不得发时政新闻。而就在昨天,腾讯公司发微博称,“为了守护用户关系链中的珍贵信任”,近期将对微信有害信息进行清理,清理的重点是公众号,尤其是“刻意散布虚假信息、诈骗、色情以及诱导用户进行分享的公众号”。
要治理微信的消息已经传了一段时间,当靴子落地的时候,互联网上的反应是基本一致的,大多网民认为,有必要对微信进行治理。
微信面世三年来,不仅成为国内市场一枝独秀的通讯工具,还走出国门,获得许多国家年轻人的青睐。目前微信用户已破6亿大关,其中活跃用户近3亿。依托微信平台出现的微信公众号虽然只有15个月历史,但其数量已增长到200多万个,并保持每天8000个的增长速度以及过亿次的信息交换。
与中国互联网上的另一个奇迹——微博不同,微信不是一个几乎完全透明的电子公告板,而是亲朋好友之间半私密的交流空间。虚假、有害、触犯社会底线的信息,在微博上会被网友随手转发举报,堪称见光就死,而在微信上则相对难以监管一些。
这令某些恶意账号获得滋生的空间。诸如“不转不是中国人”、“这些有毒食品你都吃过吗”“不转死全家”等恶意信息经常刷屏,政治谣言甚至分裂国家的犯罪言论也不时可见。虽然微信管理者仅今年上半年就关闭了365万个恶意账号,但新的恶意账号仍在源源不断地出现。
微信平台隐藏着巨大的商机,对任何在互联网平台上谋求一席之地的个人和公司而言,都是一块巨大的吸铁石。通过微信非法获取用户个人信息,以谣言打击商业竞争对手,甚至直接在微信上搞传销的恶意行为,也屡见不鲜。
这些恶意账号和恶意行为正在试图不断突破微信底线。如果微信成为一个谣言、传销、反政府或分裂言论的聚集地,它必将从中国互联网的舞台上退出。即使不遭到政府的取缔,也会像某网站很久之前推出的“校友录”产品一样,因为虚假信息过多而被用户自然抛弃。中国互联网上出现过无数奇迹般流行的产品,微信的取代者也未必永远不会出现。
微信是中国社会交往方式变革的功臣,也是中国互联网企业扬威海外的“模范”,但它不应也不可能成为互联网舆论管理的“特区”。珍惜微信,有效净化微信血液里的污浊,是众望所归。每个微信用户应为自己的言行设置底线,这是对微信的爱护。(作者是环球时报评论部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