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抓项目促经济社会发展
武威招商引资项目——吉林重通成飞新材料股份公司武威分公司生产的2MW风电叶片,正装车运往外地。
国家水利重点项目——民勤县红崖山水库加高扩建工程正在顺利推进。
武威招商引资项目——甘肃承威专用车制造有限公司年产3000辆专用车制造车间一角。
民生项目——新建的武威市人民医院一角。
近年来,武威市委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把项目建设贯穿于经济增长、产业培育、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和各领域,持续加大项目谋划、争取、实施力度,不断增加投资总量,推动了全市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发展。近年来,项目拉动固定资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拉动经济快速平稳增长。2015年,武威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27.64亿元、增长15.02%,是2010年的6.5倍,其中,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632亿元,是2010年的8.8倍。今年至4月底,武威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9.77亿元,增长14.12%,其中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90.17亿元,增长13.91%。
无中生有抓项目
武威市委、市政府坚持“无中生有抓项目、有中生优增效益”的理念,增强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以积极主动的姿态,打破传统思维观念和模式,以项目为发展载体,以项目建设为发展抓手,秉持大资源、大市场理念,把招商引资抓项目、增加投资扩总量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动力,深入实施“3341”项目工程,不断提高项目履约率、开工投产率和资金到位率。“十二五”期间,全市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162.8亿元、年均增长34.3%,其中规模以上2534.1亿元、年均增长29.2%。
抓好新上项目,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近年来,武威市扎实落实每一个新上项目工作。甘肃省风电装备制造全产业链联盟组建成立,中国航天武威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园300台(套)2兆瓦电励磁直驱风力发电机组、2兆瓦电励磁发电机和兴业太阳能(甘肃)产业园区300兆瓦光伏组件、民勤红沙岗百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建成投产,全市风光电装机规模达300万千瓦,新兴产业快速成长。
“十二五”时期,全市多数主要经济指标绝对量较“十一五”末有大幅增长,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015年生产总值达到416.19亿元,是2010年的1.8倍,年均增长11.7%,在全省市州的位次由2010年的第7位进到第6位,其中一产增加值99.79亿元(耕地面积380.9万亩,第7位)、列第1位。非公经济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70.9%。
2015年,实现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6.84亿元,是2010年的4.2倍,年均增长33.1%;大口径财政收入达到43.45亿元,是2010年的3.4倍,年均增长27.4%。公共预算支出171.86亿元,是2010年的2.3倍,年均增长17.9%。年末存款余额816.09亿元,是2010年的2.5倍,年均增长20.3%;贷款余额696.2亿元,是2010年的4.3倍,年均增长34%。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1702元、9101元,比2010年净增10151元、4550元,年均增长13.4%和14.9%。
今年1至4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16.79亿元,增长7.8%。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9.77亿元,增长14.12%;其中规模以上90.17亿元,增长13.91%。完成大口径财政收入15.97亿元,增长34.25%。
创新平台抓项目
武威市立足城小乡大、工业欠发达的实际情况,按照省委、省政府区域发展战略和“工业新型化、城市带状化、农业现代化”的要求,依据甘肃省统筹城乡发展试验区武威城乡融合发展区总体规划,实施“城乡融合发展”战略,建设武威城乡融合发展核心区金色大道。
金色大道项目于2011年7月开工建设,投资48.4亿元,建设全长185公里、宽26米的高等级公路。起点于武威市凉州区金太阳高新技术产业园,与G30连云港至霍尔果斯(甘肃段)高速公路丰乐匝道口相连,并与金昌至武威高速公路交汇,终点在武威市古浪县大靖镇,与定(边)武(威)营盘水至双塔高速公路相连接。
金色大道是推动区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举措。在建设过程中,武威市以金色大道为核心区的“主动脉”和“脊椎”,构建通组团和园区、通乡镇和旅游景区、通村组的三级干支公路网络,连通29个乡镇,一个国有农场和10个工业园区,形成“交通轴+葡萄串+生态绿地”的发展模式,惠及人口120多万,占全市常住人口的60%,实现要素聚集、资源共享、城乡融合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
随着金色大道的建设,武威城乡融合核心区产业的承载力和招商引资的吸引力不断提升,沿途集聚了液体经济、食品加工、新能源、装备制造、精细化工、汽车装配、碳基材料、保税物流、现代农业、现代物流等现代产业,建成10个工业园区、1个保税物流中心、4个大型物流园区,聚集各类企业2000多家,形成了一批规模大、品牌优、功能完善、竞争力强的工业集群,并正在形成百公里工业经济长廊。实施千万元以上工业项目844项,累计完成投资1152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6.7倍。
在工业经济项目建设上,武威市坚持建园区、引项目、上规模、创品牌、增效益,培育壮大支柱产业,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培育产业链经济,打造风光电装备制造、碳化硅新材料、汽车制造、电石、生物制药、包装、液体经济等产业联盟和产业集群,新型工业体系初步建立。以葡萄酒为主的液体经济加快发展,酿造葡萄基地达到25.95万亩,莫高、威龙葡萄酒堡等项目建成,武威市也被命名为“中国葡萄酒城”。
武威通过市场机制引进资金、引进技术、引进管理经验,实现资源的市场化配置,最大限度地发挥工业规模的整体效益作用。对新上项目按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要求,做到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按照节能环保的要求规划建设“工业集中园区”。新入规企业186户,累计达到241户。
武威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园区自2010年8月份启动建设以来,坚持规划先行的原则,委托上海浦东新区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完成各项规划,园区规划总面积27.7平方公里。为了使入驻企业在园区安好家并不断发展壮大,始终让路网、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先行一步,为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发展搭建优良的平台。至目前,园区基础设施项目投资累计达到17.38亿元,已完成52公里道路路基工程;配套给排水管网各40公里、通信光缆35公里;完成绿化面积2400多亩;建成日供水2万吨供水厂、110kV变电站、330kV变电站;一个大型垃圾填埋场也正在加紧建设。
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随着园区的加快建设和基础设施的日臻完善,一个个好项目、大项目先后落户园区。至目前,武威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园区已签订各类招商引资合同项目57项,其中48个项目已开工建设;中国航天武威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园、江苏荣宝照明、重庆重通集团风电叶片生产基地、凯帝斯电梯、承威专用车、上海永久电动车、海润光伏组件等25个项目已初步建成投产,河北鼎昆管材产业园、甘肃建投装备制造产业园、北京恒昌顺中国生殖健康产业基地、威海万丰塔机等重点项目正在加紧建设。园区规模以上企业达12户,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9.57亿元,其中工业项目完成投资72.19亿元,基础设施项目完成投资17.38亿元。
“十二五”期间,武威市工业园区将紧紧围绕开放外向、工业强市、城乡融合、生态立市战略,以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围绕做大做强产业,做好做优环境,加快推进园区扩容改造,突出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提升基础设施、生活配套设施水平,重点做强一批龙头企业、培育一批新兴产业,把园区建设成为生产、生活、生态相融,宜商、宜居、宜创业的新型工业园区。
武威工业园区把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作为发展的第一要务和重要抓手,精心制定招商引资方案,围绕产业规划全力招商。园区采取“走出去招”与“请进来谈”相结合,充分借助兰洽会等平台,抓住中东部产业转移的有利时机,积极开展对接、推介。采取以商招商、节会招商、小分队招商等多种招商模式,先后赴浙江、江苏、福建、北京、广州等地,开展“一对一”“点对点”招商活动,确保资源消耗低、环保条件好、经济效益佳的轻工项目招得来、稳得住、能发展。“十二五”期间,园区共实施各类项目257项,项目总投资192亿元。主要引进了青啤搬迁扩建60万千升啤酒生产项目、北京京奥港集团年产50万吨饮料生产线及特色农产品综合深加工利用建设项目、甘肃华一家具项目等大项目、好项目入园,同时引进了京奥港天然矿泉饮品项目,填补了全省高档饮品产业的空白。
武威市推进工业企业“出城入园”,实施荣华、青啤易地搬迁扩建项目,荣华150万吨捣固焦、青啤60万千升啤酒生产线一期20万千升和8万千升易拉罐、鑫淼40万吨颗粒石灰氮、京奥港30万吨高档饮品、承威3000辆专用汽车、凯帝斯5000台电梯、祁连山200万吨新型干法水泥、达华50万亩节水灌溉设备等一批重点项目建成投产,荣华30万吨鲜奶和2万吨婴幼儿奶粉、鑫淼60万吨电石、200万吨新型干法水泥、4万吨单氰氨和荣达60万吨电石、甘肃绿润超大口径PE管和甜高粱收割机生产线项目加快推进。
同时还建起了甘肃第一个保税物流中心,搭起了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平台。依托武威保税物流中心同步规划建设武威保税物流产业园,主要包括电子商务、汽车产业、IT电子产业、液体经济产业、特色农牧产业、资源型产品以及其他产业物流区和铁路货场区,结合物流产业,布局汽车产业、IT电子产业、包装产业、农牧产业等相关产业加工区,形成集进出口加工、国际物流、国际贸易、金融服务为一体的产业融合平台。
围绕民生抓项目
武威市始终把为民谋利作为实施民生工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强化目标管理,层层分解任务,确保各项民生工程有力有序推进。坚持重实干、出实招、求实效,杜绝出现“形象工程”和“豆腐渣工程”,确保干一项、成一项、群众满意一项,真正把民生工程打造成民心工程、德政工程。
在交通项目建设方面,永古、营双、金武高速公路和金色大道、荣生大道、天颐大道、金荣沙漠生态公路、武威至仙米寺二级公路、天祝至青海互助二级公路等建成通车,新增高等级公路642.6公里(其中高速337公里),干武铁路增建二线和G569线北仙高速公路、民勤县城至红沙岗高速公路、天祝至景泰二级公路建设进展顺利。市综合客运枢纽中心建成投运。全市新增高等级公路642.6公里(其中高速337公里),公路总里程达到12317公里,路网密度达到37.1公里/百平方公里,综合交通网络体系基本形成。
在水利电力项目建设方面,古浪黄花滩项目水利骨干工程、景电二期民调渠延伸工程、武威城区地表水供水工程、杂木河毛藏寺水库枢纽工程、天祝南阳山片“下山入川”生态移民小康供水工程、石门河调蓄引水工程全面建成。红崖山水库加高扩建工程开工建设。新增330千伏变电站3座,新建、扩建110千伏变电站8座,电网供电能力进一步提升。
在现代服务业项目建设方面,万嘉国际广场、黄羊公铁联运物流中心、金沙物流园、昊天农产品交易市场暨仓储物流中心建成运营,新建续建红星时代广场、西北五征汽贸城、金城奥莱建材市场等重点市场。武威市电子商务创业孵化基地和创业实训基地、民勤县电子商务创业孵化园创建项目和各县区电子商务馆建成投运。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武威项目区建设和长城集团武威丝绸之路文化遗产博览城、莫高·中国葡萄酒城等文化产业项目加快推进,天马文化产业园摩天轮主体公园基本建成。
在城乡融合项目建设方面,坚持以城乡融合发展理念统领核心区建设,带动城乡一体化发展。以金色大道为中心轴,串接中小城镇群、产业园区和农业发展优势区,生产要素优化配置,区域生产力优化布局,公共服务设施优化配套。凉古核心区和民勤、天祝县核心经济区综合承载、聚集辐射带动能力显著增强。天马湖景观治理工程基本建成,新关村—荣华老厂区棚户区改造、德促贷款建设城区集中供热、世行贷款建设城乡融合发展核心区基础设施等项目进展顺利,凉州城区基础设施和新城区功能不断完善。县城、重点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民勤县和凉州区黄羊镇、古浪县黄羊川镇新型城镇化试点有序推进。城镇建成区面积达到92.0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由2010年的27.56%提高到36.61%。
在民生项目建设方面,建成保障性住房128977万套,完成棚户区改造23138户,农村危房改造78339套。省级创新型试点城市和甘肃武威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加快建设。创办兰州交通大学新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和甘肃威龙葡萄酒专修学院;武威职业学院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通过省级评估验收。市人民医院整体搬迁,市中医院综合服务楼建成投用。恶性肿瘤高发区防控模式示范项目、乙肝防治示范区建设等重点项目基本完成。武威重离子治疗肿瘤中心暨荣华颐养园项目建成,中国首台自主研发的医用重离子加速器成功出束。生物芯片北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甘肃分中心及国家卫计委医药生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生物治疗合作单位挂牌成立。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公共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提升服务抓项目
武威市为能顺利推进项目建设,在招商引资、审批验收、征地拆迁、投资融资等环节精简审批事项、审批流程,营造“能赚钱、不受气、条件好”的投资环境,建成审批事项最少、办事速度最快、服务最优的创业创新高地。
武威市健全完善项目建设激励机制、监督机制、考核机制,使项目建设的管理走向制度化、规范化。同时强化服务意识,帮助项目业主规范项目建设管理,全方位、全过程提供服务。积极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全力协调做好用地、用水、用电等要素保障,推动项目顺利实施。积极帮助企业开展项目前期工作,主动帮助项目单位做好项目选址、用地、立项、环评、节能审查等前置手续,提高项目文本的编制水平。充分发挥市项目办职能作用,按照“统一受理、集中办公、并联审批、限时办结”的要求,对重大签约项目前期手续办理实行“绿色通道”;对需要国家和省里办理的项目手续,确定专人盯办落实;对于手续不全的项目,及时主动帮助项目业主完善审批手续,为项目业主提供优质、规范、快捷服务,确保项目在审批后能尽快开工建设。
加大督查督办力度,实行进度管理,帮助项目业主解决手续办理、资金筹措等突出问题,督促具备条件的项目尽快复开工,加快建设。对进度缓慢的,加强监督检查,督促加快建设进度;对尚未开工的,逐一查找原因,创造条件,尽快开工建设;对已下达资金的,协调落实各项开工条件,尽早形成新的投资量。今年1至4月,实施500万元及以上项目356项,完成投资85.41亿元,增长12.16%。其中5000万元及以上项目124项,完成投资68.78亿元;亿元及以上项目86项,完成投资62.33亿元,增长25.92%。100项省市列重大项目复开工62项,完成投资29.5亿元。35个计划新开工项目开工16项,完成投资5.96亿元。17个预备项目中,武威温泉度假村、沙漠生态产业扶贫2个项目开工建设,其余15个项目正在开展前期工作。
武威市在招商引资的过程中,充分发挥领导干部的引领作用和示范效应,严格落实市领导联系重点项目制度,带头抓项目、引项目、争项目。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定期带队赴外招商引资,分管领导深入招商引资项目一线,帮助企业解决存在的困难。按照意向项目抓洽谈、洽谈项目抓签约、签约项目抓开工、开工项目抓服务的要求,切实提高项目履约率、资金到位率、开工投产率,全市上下形成了“人人抓项目、事事为项目”的强大合力。十二五期间,全市招商引资到位资金2826亿元、年均增长85.4%,其中2015年938亿元、增长15.75%;今年1月至4月,全市共签约项目132项,总投资429.23亿元,到位资金123.26亿元,增长41.27%。(记者马顺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