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念修:改革释放活力 创新驱动发展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决定着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全党全社会都要充分认识科技创新的巨大作用,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面向未来的一项重大战略,常抓不懈。李克强总理要求,以体制创新提高科技创新的效率,让各类创新主体的创造潜能充分发挥,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动局面。今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对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了全面部署。下面结合若干意见的起草和落实谈几点学习体会跟大家一起交流。
一、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势在必行
创新驱动就是要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促进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开放创新、协同发展,提高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既是形势所迫,更是大势所趋,集中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认识、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选择。当前,我国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已经接近上限,劳动年龄人口总量逐年下降,低端产能供给严重过剩。我国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传统发展模式已经难以支撑13亿人口的现代化。上世纪60年代,全世界有101个经济体进入中等收入行列,截至目前只有13个经济体顺利进入到高收入行列。巴西、马来西亚等国早早成为中等收入国家,但却陷入了中等收入陷阱,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没能及时跟上经济发展环境的变化,导致增长动力不足,劳动生产率提升缓慢,经济发展长期停滞不前。去年我国人均GDP超过了7500美元,位列中等偏上收入国家,同样面临跨进“中等收入陷阱”挑战,要深刻认识、主动适应,积极应对新常态,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必须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充分激发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第一动力的巨大潜能。
其次,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打造经济增长新引领的关键所在。近年来,我国经济运行呈现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不同的区域、不同的行业、不同的企业间发展出现分化,东部和部分中西部省份调整转型起步比较早,经济发展就比较平稳,而西部一些省份包括东部一些省份增幅回落幅度比较大,东北地区持续回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信息软件、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等发展迅速,产能过剩和传统行业则困难较大。今年前4个月,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速比工业的整体水平高出5个多百分点,而且领先优势总体呈扩大趋势,一大批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新产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逐步成长,汇聚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当前,我国正处于新旧产业更替、发展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必须更多依靠创新、依靠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引擎,是今后一个时期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
第三,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塑造全球竞争新优势的前瞻布局。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革命和能源革命蓄势待发,世界各国都在加速抢占产业发展的制高点,对人才、技术、资金的争夺更加激烈,美欧日实施再工业化战略,吸引中高端制造业回流,德国启动“工业4.0计划”,以维持和扩大制造业的领先优势。发展中国家凭借着低成本、加速吸引劳动密集型产业。这些都会对全球产业分工格局产生重大影响,也会使我国产业发展面临着两头挤压的困难和挑战。历史发展表明,大国崛起往往是借助产业变革的大势而动,在全球产业分工出现新变化,国际市场竞争更加激烈的背景下,要在新的创新大赛中实现超越,赢得主动,掌握话语权,就必须要有全球视野和前瞻布局,要具备30年甚至50年的跨越发展的长远眼光。必须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创新发展方面体现谋划,抢占科技和产业变革制高点。这也是我国能否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从大国走向强国的关键所在。
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必须坚持“双轮驱动”
习近平总书记在去年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明确提出,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两个轮子共同转动,才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方式根本转变。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就是要同步推进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是制度创新的“加速器”,制度创新是科技创新的“点火系”。这两个轮子必须一体部署、协同推进、同步发力。
一方面,要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核心,科技实力决定世界政治经济力量对比的变化,决定各国各民族的前途命运。没有科技创新的大规模、实质性突破,创新驱动发展就是“水中月”、“镜中花”。近年来,我国在高温超导、量子理论、干细胞研究、人类基因组测序等基础科学领域实现重大突破,在载人航天、高性能计算、北斗导航、高速铁路等工程技术领域取得骄人的业绩和成就,为科技大国向科技强国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下一步,要紧跟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势,加快赶超突破,在更多方面实现从“跟随”向“通行”和“引领”跨越。强化科技对经济的支撑,紧扣农业、能源、制造业、城镇化、资源环境等关系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和国家安全的关键问题,突破核心技术瓶颈,加快产业化推广,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另一方面,要加快制度创新步伐。制度创新是关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通过制度创新极大地释放了人口、市场等方面的红利,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要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实现由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关键是要加快制度创新,充分发挥人才、知识、管理等要素的作用,形成新的比较优势,实现经济转型升级。推进制度创新就是要着力从科技体制改革和经济社会领域改革两个方面同步发力,消除阻碍制度创新的障碍。一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健全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和高校协同的创新体系,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激发科研人员的创造力,提高成果转化效率,让科技战线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二是要同步推进经济社会领域的改革,在市场、产业、金融、人才、对外开放等各个方面,完善适应创新驱动转型要求的制度环境,推动创新源源不断地为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
三、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必须坚持改革先行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最紧迫的任务就是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围绕8个领域提出30项改革举措和近百条改革措施,其中有四个方面的政策需要我们重点把握。
第一,切实解决制约创新驱动的瓶颈问题。这里重点在“三个板”上下功夫。一是补齐金融创新“短板”。金融是创新的血液,创新型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这个问题一直是制约我国创新的短板。要推动形成各种金融工具有序有效支持创新的合力,强化资本市场对科技创新的支持。一方面,增强直接融资支持创新功能,支持发展天使投资、创业投资等方面推出新的优惠政策,优化资本市场、开拓互联网金融。经国务院批准,我们正在筹备设立国家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总规模400亿,预计可以直接带动地方政府和社会资金投入超过1800亿元,间接带动近1万亿规模的银行贷款和机构投资等投向创新型企业。另一方面,试点投贷联动,推动银行业支持创新。这次探索将长期风险收益与稳定信贷回报相结合,调动银行业支持高风险、高收益、创新型企业积极性的一次重大的制度创新。二是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侵权易、维权难,反复侵权、恶意侵权得不到严惩,将会严重地损害创新者利益,长此以往,就无人敢创新、无人愿创新,形成劣币驱逐良币的恶性循环,创新驱动将无从谈起。必须突出司法保护的主体作用,降低侵犯知识产权行为的刑事入罪门槛,实施惩罚性赔偿制度。合理确认权利人举证责任,打破知识产权的保护僵局。三是打造市场竞争的“跳板”。市场是创新的动力源泉,要强化竞争机制,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依靠市场力量助推企业创新,实现从跟踪模仿、高消耗、低附加值向原创突破、高品质、高附加值的赶超跨越。要打破行业漏洞和地方保护,强化技术标准的制定和实施,理顺要素价格形成机制,让市场这个跳板更具弹力,发挥更大的作用。
第二,最大限度的激励人的创造积极性。重点完善三个方面的制度。一是强化成果转化激励制度。科研人员面向市场开展研发和转化成果的动力不足,核心问题是激励不到位。要积极推动下放科技成果处置权,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比例,将研发人员的收益比例从20%提到50%。强化对科技人员的股权、期权、分红权激励。让创新人才通过成果转化实现合理回报,实现财富事业的双丰收。二是完善科研人员流动制度。目前我国企业科技人才很难走进高校院所,事业单位的科研人才也很少迈过门槛流向企业,影响科技和产业的结合。要加快完善社保关系转移接续政策,允许科研人员带着科研项目和成果兼职或者创办企业,着力破除双轨制,让人才充分流动,努力营造人尽其才的政策环境。三是优化人才引进制度。13亿中国人的智慧是实施创新发展战略最宝贵的财富,但在创新要素全球流动的大背景下,我们必须择天下英才,在全球70亿人中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为我所用。下一步,要着力优化来华创业、永久居留、移民、出入境管理制度,为高端人才融入我国的创新活动提供更加便利的条件和舒适的环境。
第三,充分释放创新潜力和活力。重点是做到“三个松绑”。一是给科学家松绑,营造符合创新规律的科研环境。科学研究具有长期性、复杂性、不确定性和系统性等特点,要通过科技体制改革,进一步扩大科研单位的选题自主权,实行更加科学的评价考核和薪酬制度。在科研经费配置中,更多地体现智力劳动价值,为科学家和广大科技工作者自由探索、原创突破创造更加适宜的科研环境。二是给产业松绑。支持和鼓励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互联网经济蓬勃兴起,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不断形成新的商业模式,比如B2B、B2C、C2C、O2O等模式。新模式的发展不仅造就了新的行业和企业,创造出新的就业岗位,也给广大消费者带来更多的便利和实惠。目前,我们正在按照国务院的要求,牵动互联网+的行动计划。总的思路是: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和特点,通过政府分类施策、破除壁垒,为优化资源配置、提升生产效率、提高产品服务质量提供新载体、新路径。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推动互联网与现代制造业的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互联网金融等新模式健康发展。三是给企业松绑。充分发挥企业作为创新主体的作用。尊重技术创新的市场价值规律,尊重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支持企业创新要摆脱选拔政策,更多选用普惠性政策,扩大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府采购等政策的惠及面,简化程序、降低门槛,营造宽松环境。我国诸多互联网企业成功实践表明,放松管制、减少干预、营造环境是政府对企业创新的最好支持。
第四,加强创新政策的统筹协调。一是形成长效管用的创新政策体系。统筹协调科技、经济、社会等分析的政策,形成稳定、协调的创新政策体系。政府要当好“清道夫”,及时废止有违创新规律、阻碍新兴产业和新型业态发展的政策条款。还要用好考核评价的“指挥棒”,对地方政府、国有企业的创新成效进行评估评价。二是让自主创新和开放创新更加协调。自主创新不是关起门来搞创新,开放创新也不是简单的拿来主义,全球化的深入、互联网的普及,是创新要素自由流动不可阻挡的趋势,要树立开放创新的理念,鼓励创新要素跨境流动,深化国际间的科技合作,更加主动地流入全球的创新网络。三是要扎实开展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我国发展不平衡,地区差异大,全面创新改革不可能齐步走、一刀切,要选择一些有条件的地区开展全面创新改革试验,通过授权地方结合实际先行先试,闯出创新驱动转型的新路子。前不久,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审议通过了《关于在部分区域系统推进全面改革试验的总体方案》,对于改革试验作出了全面部署。中央决定在部分区域先行先试,开展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的改革试验,力求在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改革突破,形成一批经验向全国推广。
各位领导、同志们,广东省是我国改革开放的窗口,是排头兵,也是试验田。过去30多年来,广东依靠改革开放取得经济发展的卓越成就,奠定了创新驱动转型的坚实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新时期广东省要在深化改革、结构调整方面继续走在全国前列。广东省委省政府对此高度重视,围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开展改革探索,已经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探索了很多成功的实践。下一步,我们将按照中央的要求,积极会同有关部门,加大对广东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的支持力度。同时,我们也期待广东省继续弘扬爬坡迈坎、敢为人先的改革精神,再闯出一条创新驱动转型的新路,为经济社会发展增添新的动力。
各位领导、同志们,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梦是中国梦的重要内涵,科技工作者承担伟大而光荣的历史使命,我们要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定信心、敢于担当、齐心协力、奋发有为,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最后,我想借这个机会对中国科协多年来对于发展改革工作的支持和帮助表示衷心地感谢。同时,也预祝第十七届中国科协年会取得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