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财经报 】甘肃创新投入方式推进精准扶贫
本报讯 今年以来,甘肃省财政厅围绕贯彻落实省委“1+17”精准扶贫方案,精心谋划实施了“精准扶贫专项贷款工程”,探索闯出一条独具甘肃特色的财政撬动金融支持扶贫开发的新路子。截至11月10日,已累计发放贷款150.39亿元,30.07万户、124.1万贫困人口受益。
聚焦发展瓶颈,主动谋划。省财政厅为全省建档立卡的97万户、417万贫困人口量身定做了“精准扶贫专项贷款”,每户贷款额度5万元以内,期限1—3年;银行对农户免抵押、免担保,贷款执行国家同期基准利率,按年结息,省财政全程全额贴息;财政和银行按照7∶3的比例出资设立10亿元风险补偿基金,撬动400亿元的银行贷款,放大效果达到58倍;县级政府承担主体责任,对贷款发放、回收、管理负全责,为保证贷款放得出、管得住、收得回、有效益打下坚实基础。
聚焦推进落实,持续发力。7月16日,全省“精准扶贫专项贷款工程”正式启动,省委书记王三运、省长刘伟平等省领导亲临现场,首批50亿元贷款发放到38个县的承接平台。8月11日,再次启动第二批37个县专项贷款工作,全省58个片区贫困县和17个插花型贫困县实现精准扶贫专项贷款全覆盖。为了加快实施专项贷款工程,8月18日,甘肃省财政厅、甘肃省扶贫办等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扎实推进精准扶贫专项贷款工程的通知》,并下达400亿元专项贷款指导性计划,确保了快速有序推进。截至11月10日,已累计发放贷款150.39亿元,30.07万户、124.1万贫困人口受益。今年全省精准扶贫专项贷款可投放210亿元,2016年达到200亿元,实现三年任务两年完成。
聚焦改革创新,大胆探索。在贷款发放管理过程中,省财政厅积极加大宣传指导,帮助各地干部理解政策要求,掌握具体规定。省财政鼓励各地先行先试、大胆探索,并注重归纳总结,及时加以推广,形成了多种有益的运作模式:一是“一站式”服务模式。对有经营能力、有贷款需求的贫困户,将精准扶贫专项贷款直接发放到户。武威市设立了由财政、金融和扶贫等部门组成的“一站式”服务平台,快捷高效地把贷款发放到了贫困群众手中。二是龙头企业带动模式。针对无力经营但又有贷款意愿的贫困户,采取“农户贷款、带资入股、就业分红”的形式,通过签订协议把精准扶贫专项贷款投放到龙头企业,按比例分红,包盈不包亏,并在企业务工,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三是合作社或能人带动模式。对有贷款意愿,但经营能力较弱、需要帮助发展的贫困户,采取“农户贷款、带资入社、按股分红”方式,把精准扶贫专项贷款发放到专业合作社,带动贫困户发展生产、参与分配。四是村内担保模式。贷款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宅基地使用权和农机具、农业设施,或以多户联保、双联干部担保等方式,向乡、村两级提供抵押担保,建立反担保机制,有效防范了信贷风险。
“精准扶贫专项贷款工程”彻底结束了贫困户贷不到款、贷不起款的历史,取得了明显的综合多元效应,解决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资金问题,带动了特色产业和区域经济发展,激发了贫困农户内在活力和发展动力,增强了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这一惠民工程已经成为贫困农户发展致富的有效举措,成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有力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