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求索谋突破——我省加快农村公路发展综述之管理篇
“新农村的公路连成了网,大夏河边上的农家人心里是一个欢畅……”悠扬动人的花儿在莲花山上响起,在古河州上空回荡。
在临夏县,一条又一条新农村公路镶嵌在田野和村庄间,正在掀起一场翻天覆地的变化。
近年来,在交通运输部和甘肃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省农村公路建设取得长足进步。2013年是我省实施交通扶贫攻坚行动的第一年,全年建成农村公路8000公里,远远超出省政府年初确定的3000公里建设任务。至2013年12月底,全省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11.56万公里,全省100%的乡镇和58%的建制村通上了沥青(水泥)路。
在农村公路建设不断加速的同时,我省不断加大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力度,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积极探索养护新模式,加强日常养护,强化监督考核,使农村公路管理养护逐步规范,全省农村公路路况服务水平稳步提升。
出台《甘肃省农村公路条例》,积极推进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不断加快管理养护工作规范化、法制化进程
农村公路“三分建、七分养”。过去,我省农村公路由于管理养护责任主体不明确、机制不健全、资金无保障、执法无依据等问题,部分道路出现了“路坏无人管”的局面。为切实加强已建成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做到“有路必养、养必优良”,我省各市州、县区坚持“建养并重、管养为主”的原则,在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机制体制创新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
2012年4月,会宁县研究制定了《加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的意见》,将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纳入各级政府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范畴,初步形成了以各级政府为主体、以公路管理部门为支撑、以农民承包养护为主要形式的农村公路养护工作机制。省内其他各地也积极将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全面纳入市、县、乡政府年度工作目标进行考核,市政府与县(区)、县(区)与乡镇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分解靠实工作责任。
我省公路路政执法管理部门结合农村公路点多、面广、线长的实际,以地方政府为主导,初步建立起了“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以县为主、乡村配合、专业与协管相结合”的农村公路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在广泛吸取全省各地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等方面的基本做法和实践成果、借鉴参考兄弟省市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成功经验的基础上,2012年10月9日,我省正式出台了《甘肃省农村公路条例》。作为我省农村公路发展的第一部地方性法规,《条例》正式确立了“政府主导、分级负责、统筹规划、建养并重”的管理体制和工作原则,强调了县级人民政府在农村公路规划、建设、养护和管理工作中的责任主体地位,明确了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及其公路管理机构的工作职责。至此,我省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正式开始步入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
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安全保护条例》、《甘肃省公路路政管理条例》和交通运输部关于公路路政管理的一系列部令的出台,逐步健全了农村公路路政管理法规体系,为我省公路路政执法部门开展农村公路管理提供了法律依据。全省各级农村公路路政执法管理机构配合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以公路巡查、现场纠违为手段,加大对公路用地、公路建筑控制区、公路安全保护区的执法力度,及时制止和查处各类涉路违法行为,定期不定期地组织开展路容路貌集中整治活动,全力保护农村公路建设成果。
《条例》施行后,经过一年多的努力,目前,我省已建立起了省、市、县、乡、村五级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系,全省所有县(区)均成立了县级农村公路管养机构,全省1262个乡镇中已有1219个乡镇设立了农村公路管理所(站),占总数的97%,全省16810个行政村中有12616个成立了村级养护小组,占总数的75%,每个乡镇都配备了2至3名专(兼)职人员负责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建立起了相对稳定的群众性养护组织,农村公路养护有了较为坚实的组织保障。
变被动依靠国家补助资金养护为主动筹资、投工投劳实施有效养护,为农村公路管养提供稳定的资金保障
长期以来,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短缺成为制约农村公路有效养护的瓶颈。据测算,目前我省农村公路正常养护费用每年至少需要9亿多元,但实际投入不足4亿元,仅靠国家补助资金开展农村公路养护远远不能满足养护工作的实际需求。
随着《甘肃省农村公路条例》的出台实施,农村公路规划、建设、养护和管理工作的责任主体地位进一步明确,我省各市州、县区逐步改变了以往依靠国家补助资金养护农村公路的“等、靠、要”的被动方式,开始主动筹资进行农村公路养护。庆阳市把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其中,西峰区去年列支1430万元、华池县列支629万元,对农村公路进行管理养护。其他各市州、县区也将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经费纳入市州、县区两级财政预算管理渠道,市州按每年新增财政收入的1.5%提取养护资金,县区按不低于2%比例的财政收入列支养护资金,为农村公路管养提供了长期稳定的资金保障。2013年,除省级成品油价税改革转移支付替代性返还农村公路养护工程资金1.8亿元外,全省各市州、县市区从地方财政列支日常养护资金达2.6亿元,较好地缓解了农村公路养护的资金困难。
同时,我省倡导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原则,多层次、多渠道筹集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资金,建立健全农村公路养护投入机制,不断提高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水平。
积极探索,初步形成五种农村公路管养模式,切实保障“建即有养、养即到位”
金塔县投资230万元,建成了集养护管理、试验检测、材料贮存、预制加工为一体的养护中心,着力推进专业化养护;高台县建立农户划段承包的养护模式,对通村道路进行全面养护……在全省各县区,我省各级交通运输管理部门结合辖区农村公路实际,就如何养好农村公路进行了不懈探索,并初步形成了行之有效的养护模式。
一是道班专业养护。依托县站、道班、乡所,全面实施养护维修项目。县乡公路由县级公路管理站负责养护,推行道班养护模式,县乡公路管理站下设作业班组,聘用养护工进行长年养护,提升养护工作专业化水平。二是承包包干养护。按照村道“村管村养”的要求,对通村硬化路实行分段(条)包干、责任养护,由乡、村与农户签订责任书,聘请农户承担保洁、保畅任务。部分县区还采取设立公益性岗位的方式,落实乡村道路的养护。三是集中进行季节性养护。每年组织开展春、冬季群众性“筑路月”活动,广泛发动群众筑路、养路。“春季筑路月”偏重当年计划项目路基建设,为项目开工打好基础;“冬季筑路月”偏重路面灾害修复和路容路貌整治。四是地企合作共同养护。庆阳、平凉两地涉及油田、煤矿开发和铁路建设使用的农村公路,当地政府积极与有关企业协商,实行地企合作共用共养。泾川县政府与中石化华北分公司对因石油勘探开发的4条63公里乡村道路,由该公司投资,分期分批实施改造。五是推行市场化养护。将养护维修、危旧桥加固改造等工程向社会公开招标,择优选定施工单位进行实施。
我省公路路政执法管理部门采取“典型带动、示范引领”的做法,在成县、西和、庆城、陇西、夏河、临泽、玉门7个县(市)开展了农村公路路政管理“示范县(市区)”创建工作,积极探索适合我省农村公路路政执法管理工作的新模式。在陇南,全面推行路政管理“专群结合”的工作机制,按照“谁管养、谁受益”的原则,建立起了村级公路管养自治机构,采取管养结合、群防群治的做法,充分调动和发挥公路沿线单位和群众的爱路护路意识。在庆阳,在乡(镇)一级设置“路政协管员”、行政村一级设置“路政联络员”、自然村(居民点)设置“路政信息员”,形成“三员联动”的护路新模式。
不论是在农村公路养护层面,还是在农村公路管理层面,新模式的作用正在全面显现。
积极开展农村公路“养护示范路线”创建活动,强化监督考核,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当前,在礼县雷坝至三峪、白河至草坪的全省农村公路“养护示范路线”上,翻浆处治、边沟清理、构造物刷新等养护作业正在热火朝天地进行着。
2011年9月起,交通运输部为期3年的全国“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年”活动启动。我省交通运输部门以其为主题,随之开展了“养护示范路线”创建活动,计划每年建成100条养护示范路线。列入创建活动的示范项目,年终要考核验收,对达标项目要挂牌命名、表彰奖励,不达标的要通报批评、限期整改。
2013年,我省在开展“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年”活动的同时,又同期开展了“平安公路”养护专项整治百日行动,围绕“路面病害全处治、油路修补零返修、防排设施无破损、安全隐患齐治理、安全标志无缺失、安全生产不违规”的总体要求,全年创建“养护示范路线”100条942公里,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今年,我省将继续组织开展农村公路“养护示范路线”创建活动,以“五有五无”(即有管护站点、有管护制度、有管护人员、有管护资金、有管护记录,无违章建筑、无马路市场、无打碾堆放、无挖掘损毁、无明显影响行车行为)为目标,力求再建100条养护示范路线。
为确保农村公路养护质量,我省公路交通主管部门也不断加大检查考核力度。省交通运输厅派驻各地的农村公路巡回督查组每月至少进行一次全面督查,县(区)每月检查一次,乡镇每半月巡查一次。省公路管理局坚持对农村公路每半年督查一次,年终进行一次全面检查考核,并进行全省排名,全方位督促完成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任务。
据省交通运输厅介绍,今后一段时期,将继续扩大通村道路覆盖范围,力争实现2014年至2018年建成农村公路通畅工程5万公里目标。农村公路一段段在延伸,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也将一步步完善,助力我省和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
(曹海平 刘 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