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循环”中“转型” ——兰州市红古区循环经济发展驶入快车道

09.06.2014  10:10

  初夏的红古区草木葱翠,平安镇工业园区内一派繁忙的建设景象。总投资11.9亿元的兰州再生资源循环经济加工产业园项目稳步推进。项目建设负责人介绍,项目建成后预计年实现销售收入37.8亿元,上缴税金1.9亿元,年均利润总额2.6亿元,可带动社会就业3000人左右,年生产各类资源或产品65万吨,具有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这是近年来红古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3341”项目工程和兰州市“三区”融合发展战略,强化招商引资工作,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一个缩影。

  红古区,过去以产煤而闻名,多年来依靠煤炭资源生产,形成了高消耗、高污染的粗放发展方式。近年来,红古区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不断拓宽发展思路,以发展循环经济为突破口,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通过切实有力的推进措施,探索出一条适合当地能源产业发展的新路子。

   转变发展思路  培育优势产业

  近年来,红古区与其他资源型城市一样,面临着产品结构不合理、税收单一、产业延伸不足、发展滞后等一系列难题。同时,作为工业区,财力不足、工矿区破败、历史包袱沉重、遗留问题多、化解社会矛盾任务重、民生保障乏力、失业率居高不下、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也严重困扰着红古区今后的发展。

  为了破解这一系列突出矛盾和严峻问题,红古区结合区情,科学考量,以国家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为契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产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在转型发展上做文章、求突破、促跨越,取得可喜成绩。

  据统计,2013年红古区生产总值实现107亿元,突破百亿元大关,增长1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84亿元,增长8%;第二产业增加值74亿元,增长18%;第三产业增加值24.16亿元,增长18%。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0.6亿元,增长5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28亿元,增长1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7177元,增长1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983元,增长18%。全区共实施各类项目212项,新引进项目69项,落实到位资金58.69亿元,先后培育了有色金属新材料、煤基炭素循环经济、清真生物制品等一批特色产业园,园区经济快速发展。建成了以科技示范园和千亩设施农业等为重点的一批示范带动基地,海石湾中心城框架全面拉开,窑街旧城改造和平安新城建设全面铺开,形成了以海石湾为中心、平安和窑街为两翼、新农村为辐射的“一心两翼一带”的城乡发展新格局。

  “我们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推动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的重要战略方向,坚持规划引导、加大政策争取、注重集群发展、突出项目带动和强化节能改造,举全区之力,多措并举,努力使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相协调。”红古区委书记韩显明说。

  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红古区结合实际,确立了“一个转变、两个降低、三项基本任务、五条产业链”的循环经济发展思路。

  “一个转变”,即企业由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粗放型经营模式向依靠资源合理利用的集约型模式转变。“两个降低”,即在生产过程中利用先进技术和工艺,大幅降低资源消耗和能源消耗。“三项基本任务”,一是产业结构得到优化,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取得明显成效;二是“三废”综合利用率显著提高,打造产品全过程“吃干榨净”的闭合式循环产业链;三是居民生活质量和工作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五条产业链”,即大力发展有色冶金循环经济产业链、煤基循环经济产业链、清真生物制品循环经济产业链、城市矿产循环经济产业链和农业循环经济产业链。

  围绕“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目标,红古区坚持“布局集中、产业集群、要素集聚、资源集约”的原则,突出科学规划、政策扶持、项目带动、技术创新,全区循环经济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效。

   依托资源转型  实施四大措施

  红古区出台四大措施,助推循环经济发展。

  一是坚持规划引导。先后编制《红古区“十二五”工业和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兰州连海经济开发区红古园区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兰州连海经济开发区红古园区循环化改造实施方案》《兰州经济区红古园区“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建设实施方案》,目前正在编制各产业循环经济发展规划,为全区循环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指导。

  二是加大政策争取。2010年,红古区争取到国家第三批资源枯竭转型城市政策,每年可获得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资金1个多亿元及重大项目10%的补贴。窑街煤电公司通过争取获得了国家级综合利用示范基地、资源综合利用“双百工程”骨干企业等,近3年来全区共争取中央预算内补助资金4.93亿元,有效缓解了建设资金压力。

  三是注重集群发展。以加快经济区红古园区和连海经济区红古园区建设为支撑,按照全区产业发展布局,规划了以平安镇为重点的有色金属材料产业园、以花庄镇为重点的新型建材产业园、以红古乡为重点的清真生物产业园、以海石湾为重点的炭素产业园和以窑街、海石湾为重点的煤基循环经济产业园“两区五园”产业空间布局,基本实现了“布局集中、产业集群、要素集聚、资源集约”的目标。

  四是突出项目带动。注重优先引进循环经济发展项目,对于循环经济项目在征地、项目补贴等方面给予优先支持,近3年来利用资源枯竭城市转型资金,采用项目补贴、贷款贴息等方式,对循环经济项目和中小企业共落实扶持资金7400多万元,带动社会投资75.4亿元,共实施循环经济产业项目108  项,总投资192亿元,累计完成投资60.6亿元。

  五是强化节能改造。近3年来,中铝兰州分公司、窑街煤电公司等驻区企业累计投资10.92亿元,实施了电解槽技改、电厂脱硝脱硫改造、电热炉改造、污水处理及再循环利用等技术改造项目。

   立足资源优势    延伸产业链条

  经过努力,目前红古区已形成循环经济五大产业链条。

  一是基本形成有色冶金循环经济产业链。以中铝兰州分公司为依托,立足经济区红古园区,在建成兰铝43万吨电解铝、90万千瓦自备电厂、30万吨炭素等项目、实现“热电联产、铝电联营”的基础上,着力打造有色冶金循环经济产业园。近年来,相继引进总投资34.07亿元的9个重大项目,目前青岛通用3万吨铝卷生产线、庆丰10万吨铝板锭生产线项目已建成投产,金霸15万吨铝棒及5万吨铝型材加工、兰亚20万吨铝型材加工等项目开工建设。这些项目的建设,基本形成了“氧化铝—电解铝—铝精深加工”为主要内容的铝产业循环经济产业链,实现了发展循环产业的目标。预计到“十二五”末,经济区红古园区工业总产值可达到300亿元。

  二是基本形成煤基循环经济产业链。以窑街煤电集团公司为依托,立足兰州连海开发区红古园区,大力发展以煤炭资源、共伴生资源以及矿生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为核心的循环经济。近年来,累计投资12亿元,建成油页岩炼油厂、矿井低浓度瓦斯与油页岩炼化尾气混合发电、120万吨煤基还原剂生产线、矿区新增可燃用煤矸石综合利用、粉煤灰水泥生产线等项目,正在建设25万吨小颗粒油岩炼油等项目,计划实施总投资29.5亿元的2×350兆瓦煤矸石综合利用电厂、600万吨选煤厂等项目。这些项目的建设,基本形成以“煤炭开采—发电—冶炼及余热利用”为主要内容的煤电冶循环经济产业链,以“煤炭开采—油页岩炼油—尾气发电”为主要内容的油页岩煤层综合利用循环经济产业链,以“煤炭开采—发电—粉煤灰、炉渣综合利用复合水泥—新型建材”为主要内容的新型建材循环经济产业链。预计到“十二五”末,煤基循环经济产业产能可达到1000万吨,总产值可达到100亿元以上。

  三是基本形成清真生物制品循环经济产业链。以甘肃阿敏清真生物有限公司为依托,立足兰州清真生物产业园,着力打造以“养殖、屠宰和初加工—食品、药品原料中间体—食品、药品、保健品等成品”为主要内容的清真生物制品循环经济产业链,已建成总投资3.37亿元的3000吨清真明胶生产线、1500吨清真明胶扩建、1000吨胶原蛋白生产线等项目。同时利用先进技术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乏酸水全部回收,年产磷酸氢钙11250吨。下一步,计划投资4亿元,建设牛肉面汤料、清真软硬胶囊生产线,建成后可年产清真硬胶囊20亿粒、软胶囊10亿粒,预计年销售收入5.5亿元、年利税9000万元。

  四是基本形成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农业废弃物处理为重点的农业循环经济产业链。近年来,建成甘肃荷斯坦奶牛繁育示范中心5000头奶牛养殖、牧草种植基地和大型沼气综合利用及沼气发电项目,日处理奶牛排泄物83吨,发电2000千瓦时;引进总投资2.5亿元的生物有机肥暨生态循环产业园建设项目,已完成投资1亿元,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可年产20万吨生物有机肥、10万吨氨基酸水肥和5万吨菌肥,年处理秸秆尾菜35余万立方米、畜禽粪便15万立方米、城市污水污泥和餐厨垃圾5万立方米;引进建成近2亿元的兰州伊利乳业乳品加工生产线、20万吨新希望饲料加工等项目。这些项目的建设,有效解决了牛奶生产加工、奶牛饲料供应和牛粪、尾菜、秸秆等废弃物综合利用的问题,基本形成了“饲草生产—奶牛养殖—沼气发电—肥料还田”为主要内容的循环经济产业链。

  五是加快构建“城市矿产”循环经济产业链。目前,兰州兴盛源再生资源循环经济加工产业园项目废橡胶加工、废纸再制造项目已开工建设,预计将于今年9月、11月建成投产。该项目是省发改委和省财政厅确定的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建设试点,目前红古区正在积极争取被列为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记者侯若志 通讯员令望海)

庆阳市检察机关支持7位贫困户起诉讨回了欠薪
    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关键期,检察
庆阳市院为贫困群众发放司法救助金
    近日,庆阳市院干警前往庆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对正在住院治疗的国家司法救助申请人李某某现场发放救助金1.检察
甘肃检察机关2020年度聘用制书记员示范培训班圆满举办
    为提高全省检察机关聘用制书记员业务能力和综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