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安排工业云创新行动及两化融合整体性评估试点工作

27.07.2015  19:49

7月16日,由工信部信软司主办,江苏省经信委、江苏电信承办,工信部电子一所协办的“2015年工业云创新行动现场会暨省市两化融合整体性评估试点工作交流会”在江苏省南京市召开。会上,工信部信软司安筱鹏副司长就工业云创新服务试点及两化融合评估诊断作工作安排,他讲到:

工信部成立以来,一直把两化融合作为立部之本,在2013年发布的两化融合行动计划中,把工业云创新行动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我们前期确定了北京等16个省市作为工业云创新服务的试点,探索信息化和工业转型新模式。今年国务院出台了《中国制造2025》,前段时间又发布了《“互联网+”行动指导意见》,这些都把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把工业创新服务平台建设作为重要内容,推动制造资源的开放共享、以及推进制造需求和社会化制造资源无缝对接。

      一、工业云创新行动成效

经过16个试点省市与相关单位两年多的共同努力,工业云创新行动顺利推进,取得了一些初步的成效:

(一)工业云的工作推进机制已基本形成。 为了工业云创新试点的实施工作,确保试点项目顺利推进,并实现预期目标,各试点省市建立了工作组织体系和工作机制,为工业云建设和推广提供了保障。北京、黑龙江等省市,建立了推进工业云的领导机制,明确负责领导,落实责任部门和分工;上海发布了工业云创新服务试点工作方案,明确了未来三年工业云创新服务试点聚焦的重点产业和重点领域;包头市制订了工业云创新服务平台的运营方案、平台应用培训及宣讲推广工作方案,对平台运营及工业云创新服务推广进行规范;唐山市将工业云推广纳入《唐山市两化融合五年行动计划》和《年度信息化工作》重点工作任务当中;上海、北京、重庆等地组建了工业云产业联盟。

(二)工业云在重点工业领域的应用不断深化。 各试点省市针对本省行业需求,有针对性的为区域内重点行业工业企业提供工业云服务,不断推动工业云服务在重点行业的深度应用。天津的工业云涵盖了装备制造、航空航天、生物医药、石油勘探;山东的工业云平台通过整合网络营销服务平台、供应商管理平台,促进产业链线上商务协同,为配套企业拓展销路、降低龙头企业采购成本做出了重要贡献;河南工业云面向服装行业、食品行业,整合采购商、供应商、制造商,提高了行业的整体运营水平。宁夏工业云面向宁夏装备制造行业,开展工业企业运营数据分析和状态监测服务;重庆工业设计云吸引了国内十万多家设计服务企业入驻平台,能够提供产品外观以及电子产品、机械等八大类近百个子类的设计服务。

(三)工业云汇聚的资源不断丰富。 各试点省市通过成立联盟,与科研院所、IT服务商、重点企业合作等方式,加强沟通交流合作,充分整合各方优势资源,不断丰富工业云创新服务平台内容,有效提升了服务企业的能力,到今年5月份,各试点省市工业云平台共有注册用户1300多万户,覆盖企业16000多家,平台共提供软件服务3000多个。

(四)工业云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各试点省市在建设工业云的同时,不断创新服务方式,完善服务体系。像北京、江苏、广东、黑龙江、河南等省市,通过建设工业云体验中心,来直观的展示信息技术在工业设计、制造、服务等各环节的深度应用,为开展工业云服务和组织相关培训提供了直观的体验环境。有效增强了工业云宣传和推广的效果。

(五)工业云服务的影响力在不断的提升。 各试点省市通过召开试点启动会议、组织培训、举办设计大赛等多种方式进行宣传推广,不断扩大工业云创新行动的影响力,提高了社会各界尤其是工业企业对工业云的认识水平,激发了企业应用工业云的积极性。各试点省市组织了多种形式的工业云创新行动的培训活动,为企业提供工业云创新服务的专题培训,为进一步扩大使用企业规模、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

(六)工业云运营模式日益完善。 各试点省市在工业云运营和服务模式、商业模式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北京、天津、上海、江苏、山东等省市的工业云平台充分发挥当地的云计算优势,通过按需计费等方式为企业提供计算资源,提供各种软件工具和服务,降低了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门槛。广东、贵州、重庆等省市的工业云平台运营单位与应用、资源、服务提供商通过合作开发等多种合作方式,吸引更多的服务商加入到平台的运营和推广中。内蒙古、贵州等省市通过以大带小,以工业云平台作为产业协同的载体,发挥产业龙头企业的作用,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中小企业依托云平台实现产业链的协同运作。

二、工业云创新行动取得的经验

经过一年多的试点运作,工业云取得了一些典型经验,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把握行业应用是科学制定工业云服务内容的前提。 把握工业企业的需求,是吸引更多企业应用工业云平台的前提。各试点省市通过对本区域内工业云平台重点服务的行业和企业两化深度融合的需求进行调研,梳理、提炼共性需求,为工业云平台提供科学的依据。

第二,汇聚优质资源是保障工业云平台服务能力的基础。 以工业云平台为载体,向企业提供更多的优质资源,是更好满足企业需求,提高工业云平台服务能力的基础。各试点省市因地制宜,创新合作模式,加强与科研院所、IT服务商、互联网企业、电信运营商等企业的合作,充分整合各方面优质资源,不断丰富工业云平台资源、应用和服务的内容,积极构建和完善工业云的生态体系,为企业提供了更加丰富的工业云应用。

第三,聚合多方力量是做好工业云推广的重要手段。 各试点省市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通过建立第三方服务联盟等形式,有效聚合政、学、研、商多方力量,不断创新服务模式,形成了多方参与,合力推进的有效机制,共同建设和推广工业云服务,让工业云平台在提高企业两化融合的水平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第四,加强宣传和示范是提高工业云平台影响力的有效途径。 工业云作为新兴事物,还有很多企业对工业云在提升两化融合、增强企业竞争力的认识程度上不够。因此,各地通过多种形式来宣传和示范工业云,组织专题培训。这些工作对增强企业的认识、提高工业云的影响力非常有效。

三、 当前推动两化融合的形势

前段时间国务院发布了《中国制造2025》,也出台了“互联网+”的行动计划,对工信部当前推动两化深度融合的工作来说,就是要把思想统一到《中国制造2025》当中。《中国制造2025》发布以来,工信部积极落实,研究出台专向规划,推动成立了“制造强国领导小组”,这个小组的第一次会议已经召开了;同时举办了“中国制造2025”专题培训班。《中国制造2025里面》,有两个方面是我们重点关注的:

(一)要充分认识到制造业在“互联网+”行动计划,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各领域结合中的地位。 要认识到制造是关键环节,制造业是主战场,制造企业是主力军,智能制造技术是新一轮竞争中的制高点。

制造业是关键环节。 互联网和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制造业销售、采购、研发、制造环节都在广泛应用。在互联网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各环节融合的过程中,“关键在制造、难点在制造、抢占在制造”。所以,在“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里面,有一句话:推动互联网由消费领域向生产领域拓展。

制造业是主战场。 这是由制造业的地位所决定的。我们在“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里面能看到,有很多方面涉及到制造业,如:智能终端、智能硬件、现代物流、人工智能等。就像《中国制造2025》所提: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6月17号,国务院常务会时总理也说了:“装备制造业是我国科技创新的主战场,是互联网、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各行业融合的主战场”

    制造企业是主力军。 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在互联网+制造业的过程中,参与的主体是制造企业、信息技术企业、电信运营商、互联网企业、智能制造系统提供商,在这些参与的主体中间,制造企业是主力军。制造业大国向强国的跨越,没有任何一个主体可以替代制造企业完成这一使命。但是,制造企业和互联网企业的边界越来越模糊,制造企业和互联网企业相互进入,如通用公司不仅是一个制造企业,还是一个软件企业、互联网企业。

智能制造的生态系统是竞争的制高点。 在“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里面,明确的提出:要构建开放、共享、协作的智能制造产业生态。在今年的6月29号,苗圩部长专门对全国人大就两化深度融合做了一次工作情况汇报,明确的提出来:要加快机械、航空、船舶、汽车、轻工、纺织、电子等行业生产设备的智能化改造,推广普及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推动核心软硬件、网络设备、智能装备等核心技术与产品的深度应用和产业化发展,打造开放有序、富有竞争力的智能制造生态系统。所以我们也要把工业云的发展放到如何构建开放有序、富有竞争力的智能制造体系中来考虑。

(二)当前落实《中国制造2025》,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为主线,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着力点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这五个方面也是“互联网+”制造业下一步推进的五个重点:

一是“互联网+”智能产品。 要推动工业产品价值链向高端跃升。智能产品既包括高端的装备如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包括大型运载设备如高铁、飞机,也包括智能手机、智能汽车、智能电视。在《中国制造2025》总体思路里面提出来:以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以推进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对重大技术装备的需求为目标,强化工业基础能力。前一段时间,6月15号,克强总理来工信部视察,做重要讲话,反复强调:重大装备在《中国制造2025中》的地位和作用。总理说:新形势下,实施《中国制造2025》,推动制造企业由大变强,不仅在一般消费品领域,更要在技术含量高的重大装备等先进制造领域勇于争先。6月17号,在国务院常务会上,李克强总理又说:如果中国制造从消费品转向装备,就能真正推动中国经济升级,进而迈向中高端。要把装备制造业设立为我国科技创新的主战场。7月2号,制造强国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马凯副总理说:做优做强中国装备,是建设制造业强国的重中之重。围绕核心,推动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加快发展一批智能装备。 在6月29号苗部长去全国人大汇报两化融合,接受杂志采访时说:实现制造强国的目标必须统筹谋划,突出重点,《中国制造2025》将做大做强装备作为核心内容,把装备制造业作为我国科技创新的主战场,推动中国制造从消费品向重大装备的转变,从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以中国装备升级来塑造中国制造新优势。

二是“互联网+”智能工厂。 从机器的智能到整个智能制造系统的建设,从单机的智能化到生产线、生产车间、智能工厂,信息技术如ERP、MCM、MES,包括各种各样的数控机床、机器人,本质上来说,这些工厂的硬装备和软装备,集成了我们在工业生产领域生产的诀窍、成熟的工艺、科学的方法、先进的理念。我们所推广普及的各种工业软件、智能设备,实质上是把人类所积累的工业生产的知识不断融入到生产装备、生产软件体系中来。从机器的智能到生产制造系统的智能,基于硬装备和软装备的单机自动化、智能生产线、智能车间、智能工厂,是下一步工作重点。所以前段时间工信部也在推动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互联网+”智能工厂也是其中的重要内容。

三是“互联网+”构建新的生产组织方式。 核心是以消费者为中心的生产要素的逆向整合,构建个性化生产、柔性定制等新的生产组织方式。服装、家具等消费品行业步伐较快,一些企业做了积极的探索,如红领集团在服装行业增长乏力、利润不足3%的大环境下,通过个性化服装定制,2014年销售额及利润都实现了100%的增长;尚品宅配在整个家具行业大幅下滑的背景下,年均增长也超过了50%。

四是“互联网+”经济管理。 核心是构建企业新型能力。前段时间工信部一直在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在对3万多家企业、20多个行业评估基础上形成的这个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最核心的目标是构建企业新型能力。

五是“互联网+”智能服务。 加快制造业服务化转型,提升产业价值链。总理在部里面做重要指示时,反复强调生产性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是制造业迈向中高端的重要支撑,克强总理说:《中国制造2025》就是要转型升级,转型有两个支点:一个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一个是现代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生产性服务业要支撑中国装备走向全球。前些天马凯总理在中国制造2025专题班结业时有个讲话,对企业如何参与《中国制造2025》问题,讲到:企业是主体,企业要抓市场、抓创新、抓融合、抓基础,也提到了抓服务,制造企业要不断拓展生产性的服务业,推动制造业服务化转型。7月3号苗部长在人大接受采访时也明确提出来:要加快支撑制造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支持企业发展在线监控诊断、远程维护、融资租赁、全生命周期管理等新业务,形成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相互促进、协同发展的良好格局。不仅是中国,从美国战略布局、德国工业4.0当中,也同样把服务作为一个重点,不仅要有“物联网”,也要有“务联网”,“服务”的“务”。德国有些专家说:工业4.0和智能服务是新一轮产业变革的硬币的两个方面,拥有工业4.0和智能服务两大理念后,德国的数字化智能工业政策才能比较完整。美国工业互联网,最重要的工作是在线诊断、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就是把制造跟服务有机结合起来。我们也看到,当产品变得越来越智能的时候,这个产品的本质就发生了变化,他不仅仅是一个产品,他演变成了客户需求的感知平台、服务平台。我们在推动工业云的过程中,有些地方也把面向智能产品的全生命周期服务作为工业云的重要内容,比如山东工业云与中国中车合作,对高铁列车运行实时监控和管理,实现列车安全管理标准化、可视化,做到早预防、有记录、可追溯。在未来,围绕产品智能化所带来的需求感知平台和客户服务平台的这些新业务,拓展工业云服务领域和内容的发展空间非常大。随着产品越来越智能化,感知无所不在、连接无所不在、计算无所不在,对云计算的需求也会更加迫切。

四、下一步的工作要求

推动两化深度融合,是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部署,习近平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高度重视,也做了一系列的重要指示,要求认真做好两化深度融合这篇大文章,抢占新一轮产业竞争的制高点。在6月15号李克强总理到工信部视察的时候也强调,必须坚持走新型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之路,适应互联网和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新趋势,打造中国制造的新优势,为我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按照《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行动指导意见》的部署,我们要积极推动工业云创新发展和两化融合评估诊断及对标引导,积极推动这两项工作。对这两项工作,提几方面要求:

(一)继续推动工业云的创新发展

一是打造服务产业转型的平台经济。 部里面围绕“互联网+”制造业、两化融合创新、工业云、工业大数据有一系列相关的指导意见,地方上也要加强工业云、工业大数据等方面的统筹部署。工业云是“互联网+”制造业的重要内容,当前主要体现在研发设计工具,为中小企业降低门槛、降低成本提供服务,是制造环节的一个方面。下一步,工业云要重点把制造环节、把研发设计、把生产制造装备、把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和服务作为重点,进一步拓展我们云制造服务的领域。如智能工厂的运维、精益管理、客户精准服务这些是下一步统筹规划工业云发展应当考虑的内容。

二是组织做好验收的准备工作。 各试点省市工信主管部门要做好工业云试点验收的准备工作,组织相关单位认真总结工业云建设和推广的情况,尤其是总结工业云平台有效的商业模式、新颖的服务内容、为社会和企业提供的价值以及典型企业案例,尤其是围绕着工业企业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运营管理、商业模式创新、新的生产组织体系、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等方面所取得的成效,9月份前将验收总结报告报到司里面。将采取专家评审和实地考察等方式开展验收工作。

三是做好成果和经验的提炼总结工作。 在各地做好验收总结工作的同时,加强对平台服务的内容和效果评价,提炼一套工业云的评价体系,探索针对不同行业、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运用工业云提升两化融合水平的发展路径和解决方案,为进一步推动工业云发展提供有利的参考。

四是建立起推动工业云发展的有效机制。 工业云平台是工业企业、互联网企业、软件企业、运营商共同打造的开放性的平台,这方面工作刚刚起步。中国两化咨询服务联盟等设计“互联网+”工业的服务机构还应进一步的发挥,可以联合地方政府、中央部委、科研机构、工业云服务提供商、互联网企业、运营商、工业企业建立推进机制,充分的发挥各方面优势,凝聚各方面力量,共同推动工业云发展。

(二)全面推动两化融合评估诊断和对标引导工作

两化融合评估诊断和对标引导工作,是全面推动两化深度融合的重要基础和重要抓手。在今年四月底时,围绕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工作,部里面也专门开了一次会,苗部长做了重要讲话,明确提出来:组织开展企业两化融合评估诊断、对标,通过诊断发现问题、通过对标找到方向,探索形成企业自评估、自诊断、自对标,推动形成两化融合的新方法和新路径。这项工作有些地方推动的比较有力,比如江苏在全国参与评测的4万家企业里占了四分之一,有一万多家企业,成效比较显著。我们现在研究国外的理念、布局、计划,比如工业4.0、工业互联网,与两化融合评估体系、标准的很多方面都不谋而合,至少有80%到90%相通。建议对两化融合体系要认真学习,看到他背后的理念,与国外的理念都是一致的,而且更加具体化。

2014年9月,部里面实施了企业两化融合评估的整体性试点,遴选了六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组织开展区域内规模以上企业两化融合评估工作,基于此项工作推动实现企业两化融合的对标。为了更好的推动这项工作,提几个方面的要求:

一是持续开展评估诊断和对标引导工作。 各地依托两化融合咨询服务平台开设各自省市的两化融合评估的分平台,调动工信部门的力量,组织区域内规模以上企业按照要求,开展两化融合评估诊断和对标工作,通过周期性的评估实现对所辖范围内企业两化融合水平的长期跟踪。

二是形成客观、科学真实的两化融合评估报告。 评估完成后对结果进行论证分析,各地要全面深入的分析企业两化融合的数据,摸清本地及各市区县所处的两化融合发展阶段,摸清重点行业、支柱产业两化融合发展的关键的、共性的问题,企业工作的切入点和实现路径,树立一批示范企业,总结成熟案例和典型经验,形成本地区的两化融合发展报告。我们如果认真学习《中国制造2025》也可以看到,关于两化融合有两个关键指标来自于4万多家企业的评估样本。

三是依托评估探索本地区分级分类推进模式。 各地要以评估为牵引和手段,考虑在信息化相关资金项目审批的闭环管理、重点产业提升、体系化推进两化融合培训交流等方面,探索依托评估开展本地区两化融合分级分类推进的工作模式,科学合理利用两化评估成果,做好部、省、市、区等协同推进两化融合政策及工作的有效衔接。

四是加强对评估系统、评估数据的维护和管理。 评估系统和数据的安全可靠、真实有效是评估工作有序开展的重要保障,同时也是两化融合及其他相关工作的重要支撑。各省要加强对评估服务平台、评估数据的维护和管理,也希望各个地方严格把控评估管理员的权限,维护好评估数据和企业信息的安全。

同志们,两化融合是工信部、工信系统的重要职责,通过之前的探索,我们已经取得了许多的成绩和经验,两化融合内容越来越丰富,内容越来越清晰。但是我们也面临着新的环境、新的形势和新的任务,我们也要围绕着落实好《中国制造2025》,扎扎实实加强领导、大胆创新,更加务实的做好两化融合工作,为制造强国建设做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