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资十年:经风雨更见彩虹
——省政府国资委成立十年国资监管综述
用10年来完成一份答卷,这决不是件轻而易举的事情。
用10年交出一份答卷,这份答卷一定是相当沉甸甸的。
2004年,我国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调整攻坚战全面正式打响,就在国有企业改革步入了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和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新阶段的伊始,甘肃省政府国资委在国企改革的汹涌大潮中正式诞生。
10年来,省政府国资委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加强国资监管和推动企业改革发展两大中心任务,坚持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为重点,深入实施工业强省战略,抢抓发展机遇,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化解经济下行压力,全力以赴促增长,采取了一系列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有效措施,实施国有企业政策性破产,推进我省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促进国有经济布局战略性调整,不断优化企业体制机制,盘活了资产,激发了国有企业发展活力,促进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为全省实现转型跨越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可以毫不夸张地说:
这10年,是省政府国资委忠实履行自己职责的10年;
这10年,是省属国有企业历经改革风雨考验的10年;
这10年,是我省国资监管和企业共创辉煌的10年……
铸就辉煌:在一组组耀眼的数字背后,国企一步步在转型中持续壮大,地位更加突出
2004年甘肃国资委成立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加强国资监管、推动企业改革发展两大中心任务,进行了诸多有益的探索实践。
经过10年的努力,全省国资监管体制逐步建立完善,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进一步优化,省属监管企业规模持续壮大,经济效益稳步提升,竞争实力明显增强,为实现工业强省战略,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资产规模持续壮大。省属监管企业户数从组建时的47户减少到2014年的39户,而资产总额、净资产分别从2004年的957.2亿元、286.6亿元分别增长到2013年底的5384.5亿元、1983.8亿元,分别增长5.63倍和6.92倍,年均增速分别达到21.17%和23.98%。
据全国统计,2013年底省属监管企业资产总额在全国排16位,增幅排18位;净资产在全国排16位,增幅排5位;资产负债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5个百分点。
——经济增长贡献巨大。省属监管企业营业收入从2004年初的491亿元增长到2013年底的4228.2亿元,增长8.61倍,年均增速达到27.03%;上缴税金由2004年底的37.43亿元增长到2013年底的107.4亿元,工业增加值由119.25亿元增长到483.9亿元,分别增长了2.87倍和4.51倍。过去十年,省属监管企业上缴税金和工业增加值年均分别增长18.69%和30.58%,累计上缴税金785.59亿元。其中,2013年省属监管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约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四分之一,上缴税金占全省一般预算收入的17.71%。目前,省属监管企业资产总额、主营业务收入、从业人员分别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的39.4%、43.4%、28%,在岗职工23.81万人,较好地发挥了国有资产的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
——骨干带动作用突出。10年来,省属监管企业在全省工业支柱产业、千亿产业中始终发挥了龙头带动作用,已经形成钢铁产能1000万吨、有色金属产能205万吨、煤炭产能3500万吨、发电装机容量536万千瓦。金川集团已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镍钴铂族金属生产企业和中国第三大铜生产企业,成为我省首家营业收入过千亿的企业;酒钢集团钢和钢材双双突破1000万吨,成为西北首家钢产量突破千万吨的钢铁企业。目前,监管企业金川集团、酒钢集团、白银集团、甘肃建投进入中国企业500强。
——发展后劲日益增强。近年来,省政府国资委以深入实施“3341”项目工程和兰州新区出城入园项目建设为契机,引导省属监管企业转变发展方式,聚焦主业谋发展,加快产业结构升级调整。2013年,省属监管企业有22个项目列入全省重点项目,先后开工建成了酒钢2×45万吨特色铝合金等7个重大项目,白银集团铜铝导新型材料产业化等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进展顺利。“十一五”以来,省属监管企业累计完成投资2625.3亿元,形成了钢铁、有色、煤化工等为核心的集采、选、冶、加为一体的省内重要完整产业链。“十二五”期间,省属企业计划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项目341个,总投资4100亿元左右。
——核心竞争力凸显。省政府国资委十分重视企业的科技创新,10年来,激励、推动省属监管企业的科技投入逐年提高,与省内外科研院所的合作领域不断扩大,省属监管企业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资金投入比例逐年上升,企业技术研发经费支出额占销售收入的比重由0.8%增加到1.8%。目前,省属监管企业共建成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5个,占全省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71%;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7个,占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的27%,省属监管企业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平均增长速度为10.94%。
——开放合作不断扩大。10年来,省政府国资委面向中央企业、国内500强企业、优势民营企业及行业龙头企业招商,坚持围绕传统优势产业和金属新材料、新型化工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招商,通过嫁接改造,促进了国有企业裂变扩张、快速发展。通过精准招商,与中央企业签约开工建设项目达111个,建成投产项目21个。“十二五”以来,筛选省属监管企业招商引资项目208个,2013年到位资金54.77亿元。
完善体系:随着一部部政策法规出台,国资监管体系不断趋于完善,企业发展生态更加优化
市场经济下的国企发展,如果没有国资监管政策法规体系作为保证,是无法想像的。
省政府国资委自成立以来,牢牢把握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责定位,以《企业国有资产法》为龙头,以《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为基础,围绕国有资产出资人制度、国家出资企业制度和国有资产统一监管制度三大制度体系框架,不断完善我省国资监管体制,推进国资监管政策法规体系建设。
据了解,截至2013年底,省政府国资委这些年先后出台国资监管规范性文件84件,为依法履行出资人职责、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障。
对于国企实行有效监管,健全国有资产出资人制度是完善国资监管体系的核心。
省政府国资委着眼规范政府、出资人代表和国家出资企业的关系,着力构建和理顺企业国有资产监管链条。他们以建立健全选人用人机制为重点,不断完善企业领导人员管理制度;以财务监督和风险控制为切入点,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管理监督制度;以出资人批准决定企业重大事项为原则,建立健全企业重大事项管理制度。他们先后制定出台了《甘肃省国有企业领导班子和领导人员年度考核评价办法(试行)》《甘肃省省属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审核程序》《甘肃省省属企业财务决策报告管理办法》《甘肃省省属国有企业监事会年度考核评价办法》等多部规范性文件。
对于国企实行有效监管,健全国家出资企业制度是完善国资监管体系的基础。
10年来,省政府国资委着眼培育合格的市场竞争主体、提高省属监管企业的竞争能力,着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他们以董事会制度建设和股份制改革为重点,初步建立了国有企业改革制度,以推进重组整合为核心,建立健全国有资本调整重组制度,以落实国有资产经营责任、引导企业科学发展为导向,建立了国家出资企业经营发展制度。
为此,省政府国资委制定了《关于进一步规范省属国有企业改制工作的意见》《省政府国资委监管企业重大事项报告管理暂行办法》《省政府国资委监管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办法》等意见、办法,建立了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权力运行机制,为省属监管企业经营发展建立了制度保障。
对于国企实行有效监管,健全国有资产统一监管制度是完善国资监管体系的重要保障。
在推动监管体系建设上,省政府国资委始终坚持国有资产国家所有的原则,不断完善国有资产监管制度,确保国资监管政策、目标和主要任务的上下贯通,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他们以现代产权制度为着力点,建立国有资产基础管理制度,以指导市州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国有企业改革为重点,建立了指导监督制度。他们围绕加强国有资产统计、清产核资、产权登记、资产评估、国有产(股)权管理等国有资产基础管理工作,制定了《省属企业财务决算报告管理办法》《省属企业资产减值准备财务核销工作规则》等规范性文件,落实了企业占有、使用国有资产的法人财产权,对企业国有资产的统计、登记、评估、转让,以及对国有资本出资、增资、减资、合并(分立)、解散、担保管理等作了明确和规范,打牢了企业国有资产管理的基础。
改革攻坚:省政府国资委成立10年,始终与处在波澜壮阔改革中的国企唇齿相依,共生同命
二十一世纪初,我国全面开始推行现代企业制度。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要求,2003年省委十届四次全委会议通过《关于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意见》,全面指导推动省属国有企业改革,便成为2004年成立的省政府国资委最为重大使命之一。
省政府国资委成立后,以推进产权多元化改革和转换企业体制机制为抓手,制定和落实加快国有企业产权多元化改革的政策措施,采取招商引资等增量调整办法和股权转让等存量调整办法,推进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
省政府国资委积极鼓励外资、民间资本等重组改造国有独资公司,实行产权多元化;鼓励各类投资者采取收购、合资等多种形式,参与国有中小企业改革;鼓励企业职工投资入股,参与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等措施,使省属监管企业“一股独大”的局面大为改变。金川有色集团等14户企业在集团公司层面实现产权多元化;西北永新集团等20户企业集团公司层面保持国有独资,主业资产实现产权多元化。下划市州的70户国有企业全面完成了改制重组任务,实现了进而有为、退而有序,生产要素得到了优化配置,新体制新机制的活力不断显现,经济效益逐步好转,成为地方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重点在于推进企业破产重组、改革改制,使一批企业起死回生,重新焕发国有大企业的发展新活力。
10年间,在省政府国资委的积极推动下,全省国有企业政策性破产工作顺利完成。在全省146户政策性破产企业中,由省政府国资委指导实施的共有95户企业,涉及资产总额157.8亿元,涉及企业职工30.8万人。白银公司、兰石集团、八冶公司等企业通过实施大规模的政策性破产重组,大部分企业转换了机制,解决了历史问题,进入快速发展轨道。在企业改革方面,75%以上的省属监管企业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建材、机械、医药、电子及长城电工集团5户企业集团完成了改革重组,激发了企业内在发展活力,提高了企业资产质量和运营效益。完成了376改革攻坚、辅业改制分离和办社会职能移交、五七工家属工改革,为省属国有企业跨越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目前,正在积极推动商贸流通等领域困难企业改制、厂办大集体改革、国有企业职教幼教退休教师待遇等重点任务的落实。
提升和壮大国有企业实力,强化资本运作手段,提升发展资金保障能力,是实现国企改革的重要途径。
省政府国资委坚持国资监管与国资运营并重,围绕资源、资产、资本、资金“四资”联动,引导企业不断创新融资模式,拓宽融资渠道,支持企业用好用活企业债券、公司债券、中期票据等融资工具,努力为企业项目建设提供资金支持。
2013年以来,省属企业完成融资907亿元,其中间接融资573亿元,直接融资334亿元,酒钢宏兴、长城电工定向增发募集资金分别达80.58亿元、5.49亿元。兰石集团抵押质押融资38亿元,甘肃省建投集团等中票融资40亿元,甘肃循环产业投资基金募集近2亿元,设立了甘肃金城新三板股权投资基金。白银有色集团、陇神药业的首发上市工作已进入审核阶段,企业上市有了新进展。自2008年试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以来,省属监管企业累计上交国有资本收益42亿元,基本做到了应收尽收。
常言道“不破不立”。省政府国资委成立10年期间,不断推动企业重组整合,实现国有资产优化,提升国有企业集团化运营水平。
他们首先是加大企业内部资源整合力度。对甘肃省农垦集团、祁连山建材、长城电工等3户企业所属子公司进行了整合重组;酒钢集团实现主业资产整体上市,重组资产增值140亿元,上市公司净资产增值240亿元;甘肃省农垦集团以土地使用权和农业资产认购亚盛集团定向增发股份,提高了持股比例。
其次是加快企业行业之间重组步伐。甘肃铝业公司、华兴铝业公司实施政策性破产后,整合组建了东兴铝业公司,提升了企业的整体装备水平和生产规模,再由酒钢集团整合重组东兴铝业公司,利用河西风电资源,发展高载能产业;甘肃省建投集团对甘肃国际公司进行了重组整合,实现了海外建筑施工市场的优势互补;金川集团重组稀土集团,延伸产业链,提升了稀土集团管理水平;刘化集团和靖煤集团进行了有机整合,使刘化集团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兰石集团对兰驼集团兼并重组,彻底解决兰驼集团遗留问题,与兰石集团同步实施“出城入园”;祁连山水泥与酒钢宏达建材重组,联合占领西部建材市场。白银有色集团与中信集团、祁连山水泥与中材集团、华煤集团与华能集团等企业实现战略合作,探索出了一条依靠资本运作,盘活存量资产,引进增量资本,做大产业集群的路子。
再次是搭建融资担保整合平台。组建甘肃省国有资产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整合省属企业有效资产,为筹集中期票据资金提供融资担保平台,成功发行100亿中期票据;组建甘肃省公路航空旅游投资集团,整合全省高速公路和机场、旅游等国有企业资源,为快速推动全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投融资平台。
优化布局:省属国有企业改革不断迈向深入的同时,也实现了我省经济结构的调整、完善和优化
占据我省工业经济主导地位的国企,在实现自身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同时,也有力地推动了我省国有经济战略格局的调整和产业结构完善提升。
省政府国资委成立以来,紧紧围绕国有经济战略布局和结构调整这个主题,对国有经济布局进行了规划、重组与优化,按照“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始终注重把国企改革与促进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国有经济发展呈现出结构改善、质量提升、实力增强、监管深化、保值增值的良好态势。
——推进国有资本向主业集中,提升国有资本运行效率。省政府国资委按照建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的要求,不断优化配置内部资源,促进国有资本向产权链的关键、产业链的核心、价值链的高端环节集聚。指导企业整合内部资源,以理顺体制机制为抓手,完成了祁连山三户企业、长城电工及机械实业三户企业的重组整合,完成了兰石集团、兰州兰电内部整合及股份制改造,解决了影响企业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完成了机械、农垦、物产等省属监管企业所属的商贸流通领域困难企业的改革改制和整合重组,使企业步入了良性发展轨道。
——引进战略投资合作伙伴,着力优化国有资本结构。十年来,省政府国有资产在推动省属监管企业资本运营过程中,始终坚持“盘活存量资产,引进增量增产,注重布局优化,强调结构升级”的原则,积极寻求以存量换增量,以资源变资金,以小产权引进大产权,在实现工业强省战略中发挥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促进了省属国有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白银公司、华煤集团、祁连山控股公司、华龙证券、刘化集团等先后通过多种途径实现了股权多元化,转变了经营机制,提高了管理和运营效率。
——加大了企业上市指导培训力度,积极推动企业培育上市。金川国际通过“借壳”方式在香港联交所上市。酒钢集团、靖煤集团实现整体上市,甘肃电投成功借壳西北化工实现水电资产上市。2011年底完成了金川集团、白银公司、兰石重装、甘肃稀土、兰州电机、陇神药业等6户企业的股份制改革,目前白银集团、陇神药业、兰石重装首发上市已入列证监会IPO预披露企业名单,正在抓紧金川集团首发上市辅导,指导兰州电机、华龙证券、天马物流等企业完成股份制改革和增资扩股,做好上市前期准备工作。
——推进企业转型升级,提高国有资本质量。省国资委积极推动省属国有企业传统优势产业改造提升,支持资源依赖性企业提高资源保障水平,鼓励骨干企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金川公司6万吨电解镍扩能改造项目、1万吨羰基镍生产线项目、富氧顶吹镍熔炼项目、30万吨PVC树脂项目相继建成投产。酒钢集团特色铝合金项目及配套的4×350MW电厂项目全面建设,榆钢灾后重建项目建成投产,千万吨/年煤炭分质利用项目已经开工建设。华煤集团60万吨煤制甲醇项目建成投产,60万吨甲醇制20万吨聚丙烯等4个项目正在按计划顺利推进……特别是部分省属监管企业抢抓兰州新区建设机遇,加快出城入园项目建设,省建投等9户省属监管企业的兰州新区项目已全面开工建设,尤其兰石集团整体项目以建设规模第一、建设速度第一、带动能力第一的三个“第一”的奇迹般速度,打造着一个老国企的百年梦想。
——开阔视野,眼光向外,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省属企业紧抓国际经济结构和全球产业分工调整机遇,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形成了资金、资源、项目、工程等跨国经营的新格局。省国资委积极鼓励和支持省属监管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金川国际收购澳门投资控股成功登陆香港资本市场,白银集团收购南非第一黄金公司。2013年,兰石集团与土库曼斯坦签署4.5亿元人民币的钻机出口订单,农垦集团建成哈萨克斯坦草酸项目。目前,金川集团南非思威铂业项目、白银集团南非第一黄金扩能改造等项目进展顺利,甘肃建投海外市场不断拓展。
和谐民生:保证抓党建,改革惠民生,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广大职工,构建稳定和谐国企
伴随着国企改革的是,剧烈的阵痛、利益的调整和矛盾的纠结。没有党建作为坚强的保证,没有“以人为本、利益兼顾、互利双赢、共同发展”新型劳动关系这样强大的和谐凝聚力,改革必定寸步难行。
省政府国资委党委成立10年以来,始终把“保证抓党建”作为完善国资监管、推动企业改革发展的重要手段。他们提出“三个体现”彰显“三个作用”的工作思路,经过扼制下滑、恢复改进,营造氛围,科学规划、建立机制三个阶段的探索实践,通过构建党建工作“四个体系”,形成了把党建纳入企业一体化考核的推进机制。
省政府国资委大胆创新完善企业领导人员管理机制,不断改进和创新企业领导班人员的考核选拔办法;按照“从严管理、宁养一个、不坏一锅”的原则,对干不成事、不肯干事和不按规则干事的企业领导坚决地进行了调整;按照“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及时对部分企业领导班子进行了调整补充;完善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机制,制定出台《关于加强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工作的实施意见》等规章制度,使企业领导班子结构和人才队伍结构有了较大改善。
从省政府国资委成立以来,累计考察调整委管企业领导班子成员230多人次,委管企业领导人员的平均年龄从2004年的53岁下降为目前的48岁;班子成员中大学以上学历的比例从不足40%上升为目前的85%。经过多年努力,入党的生产经营骨干和党员中的生产经营骨干分别由2004年的40%和20%,增长到现在的80%和49.8%,使党员队伍成为保证企业生产经营任务完成的核心力量和优质人力资源。
省政府国资委先后组织开展“四项”党内集中教育活动,发挥了企业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作用。2005年6月至2007年底,组织开展了全系统企业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提出“两个围绕、两个建强、两个争做”活动的载体;2008年初至2010年3月,组织开展了全系统企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提出“紧扣主题抓学习,应对危机抓实践,围绕目标抓发展,针对难题抓突破”的载体,构建了企业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2010年起组织省属和中央在甘企业开展创先争优活动;2014年开始,组织委管企业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提出“正风肃纪树形象,提升管理促发展”活动载体,初步建立了反对“四风”、践行群众路线的长效机制。
据统计,这些年他们先后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40个,调整配齐党组织班子301个,理顺党组织关系359个,近1000个二级党委和支部进行了改选换届。有18个基层党委、258个基层党支部、1767名党代表全部实现公推直选方式产生。
保证抓党建,和谐抓民生,只有通过改革让广大职工享受到发展的成果,改善职工生活,这才是终极目标。
省政府国资委成立10年以来,坚持改革、发展、稳定并重,在全力推动省属监管企业改革发展的同时,狠抓规范劳动用工制度、完善工资增长机制、健全企业民主管理制度、畅通职工诉求反映渠道等重点工作,充分保障职工合法权益,积极构建和谐稳定企业。
2004年以来,省政府国资委共指导完成了全省95户企业政策性破产重组工作,争取中央财政破产资金88.34亿元,省财政支付破产资金27.5亿元,妥善安置职工21.5万人;另外还多方筹措改革资金2.18亿元,完成112户流通企业5.5万人职工安置任务;指导31户省属监管企业筹集资金4.41亿元,为3.89万名原“家属工、五七工”和计划外长期临时工办理了养老保险,有效化解了一批使长期影响企业和社会稳定的问题。
10年间,省属监管企业职工年平均工资大幅度的增长,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由2004年的1.6万元提高到2013年的5.1万元,增长410%。通过提高职工工资收入,使广大职工群众充分享受企业发展的成果,有效促进了企业利益和职工利益的和谐统一。
描绘蓝图:制定目标,精心部署,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潮中抛锚启航,跨越发展,再续国企辉煌
在我省国企不断壮大中,《省政府国资委监管企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绘就了省属企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壮丽蓝图。
《规划》确定:到2015年,省属监管企业资产总额达到6000亿元以上、力争达到7500亿元,净资产达到2200亿元以上、力争达到2800亿元,资产年均增幅16%以上,力争20%;主营业务收入达到5000亿元以上,利润总额达到190亿元以上,上缴税金达到220亿元以上;通过资产整合重组优化国有资产配置,到2015年,培育形成10家资产过100亿元大企业集团;科技创新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达到3%以上;争取直接融资1200亿元以上、间接融资2600亿元以上,初步建立起符合省属监管企业实际的现代产业体系……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省委、省政府对未来深化全省国有企业改革作出了全面部署。省政府国资委正在以自我革命的决心和勇气,拉开了我省国资国企全面深化改革的大幕,力求在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性进展,形成更加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国资监管体制、现代企业制度、企业经营机制和国有经济布局,切实增强国有企业的活力、竞争力和影响力,使国有企业成为带动全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
——国有资产监管体制进一步完善。健全以管资本为主、独立特设的国资监管机构,建成统筹协调、分层分类的经营性国有资产监管体系,形成规则统一、覆盖全面、权责明确、规范高效的国资监管和运营新格局,国有资本运营效率明显提高。到2020年,省级经营性国有资产总量力争实现翻番,省级国有资本收益上缴财政的比例达到30%。
——现代企业制度进一步健全。加快完成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健全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国有企业制度,形成企业优胜劣汰、经营者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的经营机制。到2020年,国有经济中的混合所有制比重达到60%左右,省级经营性国有资产的证券化率超过50%。
——国有经济布局结构不断优化。积极调整优化国有资本投向,支持国有资本向优势高效企业集中,向重点工业园区集中,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外向型经济等重点领域集中,国有经济在全省产业发展中的引导和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
——国有企业发展质量明显提升。企业管理持续加强,商业模式不断创新,提质增效成效显著,全面提升产业素质和核心竞争力,全力打造一批千亿元企业、千亿元产业。力争到2020年10户左右省属企业进入中国500强。
改革没有完成时,监管创新无止境。不论是我省省属企业的改革,还是省属企业的监管,都进入了一个全新而更为深刻、更为复杂的历史阶段,让我们以“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巨大勇气,创造国企监管新的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