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关谱写奋进篇章 ——2016嘉峪关市改革发展大事记
嘉峪关迎宾湖。(资料图)
2016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发展环境和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嘉峪关市委、市政府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改革创新、攻坚克难、砥砺奋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再谱华章。
嘉峪关市第十一次党代会部署发展目标任务
2016年9月8日,中国共产党嘉峪关市第十一次代表大会闭幕。大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市委委员会和纪律检查委员会,谋划了推动转型跨越发展的总体要求、主攻方向和目标任务,全面部署了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举措。
五年奋斗目标为:实现“两个率先、三个翻番、四个提升”。“两个率先”,即率先在全省实现转型跨越发展,工业主导地位持续巩固,现代农业形成规模,第三产业比重不断攀升;率先在全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努力向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迈进。“三个翻番”,即地区生产总值、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比2010年翻一番以上。“四个提升”,即综合实力显著提升,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经济总量进一步扩大;城市品质全面提升,新旧城区协调发展,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形成低碳、循环、绿色发展模式;城乡公共服务同步提升,就业、教育、医疗、住房等工作全面进步,建成更加普惠的社会保障体系;党建科学化水平不断提升,管党治党主体责任全面落实,党员干部纪律作风持续好转,干事创业的氛围更加浓厚,努力走出一条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新路子,全力打造全国中小城市创新发展的样板市。
按照中央、省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综合考虑“十三五”发展环境、主要任务、增长潜力,嘉峪关市确定“十三五”时期发展的主要目标任务。
——综合实力持续增强。“十三五”期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以上,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达到21亿元,年均增长7%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2%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90亿元,年均增长10.5%左右。
——产业结构更加优化。到2020年,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2.0∶54.4∶43.6。高效设施农业形成规模。工业经济转型步伐明显加快,光伏发电、有色冶金、煤化工、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向高端化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6%以上。文化旅游产业实现深度融合,成为支柱产业,全市旅游收入和全社会旅游人数年均分别增长20%和17%以上。
——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明显提高。到2020年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43100元、22580元,年均分别增长7%和8%。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达到99%,城乡三项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8%以上,建成城乡统筹、更加普惠的社会保障体系。
——生态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到2020年,全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2%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13.6%。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270天以上。
——改革开放实现重大突破。体制机制创新迈出新步伐,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实质性突破,服务型政府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全面落实从严治党主体责任
嘉峪关市加强思想政治建设,修订完善市委理论中心组学习制度,举行市委理论中心组学习会议15次,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及时传达中央重要通报精神和省委决策部署,组织观看《永远在路上》等专题教育片,强化宣传教育,围绕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组织宣讲150场次,举办了纪念建党95周年、长征胜利80周年系列活动。实施24字“人知人晓”“人信人守”工程,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广大群众、引领社会思潮。强化意识形态工作,出台《嘉峪关市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方案》等制度,巩固壮大主流思想阵地。抓好领导班子建设,严格标准和程序选用干部,加强干部双向交流和基层实践。抓好干部监督管理,切实提升了干部监督水平。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深化效能风暴行动、先锋引领行动、党组织书记述基层党建等工作。加强党组织结对共建,增加社区党建经费,加大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帮扶干部选派力度,夯实了基层党建工作基础。加强地企党建互促共建,建立主动联系、干部联培等机制。从严落实两个责任。紧扣“3783”主体责任体系、“866”衡量检验标尺和“111”督查落实细则,从严传导责任压力,安排10名市直部门党政负责人述纪、述廉、述作风,市委主要负责人带头与市委常委、人大常委会、政协和法检两院负责人进行“一对一”约谈,与新任市直部门负责人进行任前谈话,市级领导干部定期开展集体约谈,17个巡察组开展了三轮次巡察工作。深化廉政宣传教育,开展“廉洁雄关”书法展、廉政教育大讲堂等系列活动,分12批次对全市科级以上干部进行了党章党纪党规专题培训,“传承清廉好家风”主题展受到好评及推广。持之以恒纠正“四风”,出台了“十严禁”“十不准”、操办婚丧喜庆事宜、公务接待等新规,紧盯重要节点持续开展专项督查和明察暗访。强化问责追究,推进派驻机构改革。
产业结构调整取得重大突破
嘉峪关市统筹推进转方式、调结构、稳增长工作,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2∶57.1∶40.7调整为3∶40∶57,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预计全年完成生产总值150亿元,增长7.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480元,增长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680元,增长8.5%。地方工业重点围绕铝制品深加工、新能源及装备制造、循环经济等补链强链项目持续发力,嘉西光伏产业园建成并网达658兆瓦,嘉峪关工业园区连续5年在全省省级开发区考核中排名第一。实施粮食安全、绿色果品、畜牧富民、蔬菜增收“四大工程”,农业示范园等项目带动作用明显。推进整村整组发展乡村旅游,建成星级农家乐73家、星级家庭旅馆37家。高强度低合金钢、铝电解用预焙阳极、风电铸件等一批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得到新突破。出台支持非公经济发展政策,完善政策、金融、奖励等扶持体系,中小企业和非公经济快速发展。
文化旅游深度融合
嘉峪关市依托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战略平台,推进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相继实施了玉龙湾文化生态园、亚龙湾欢乐园和峪泉古镇古街等一批文化旅游配套项目。持续放大关城和方特的品牌带动效应,加快实施丝绸之路文化博览园、花卉博览园等项目,文化旅游产业“四轮驱动”之势正在形成。成功举办国际房车博览会、国际铁人三项赛、国际短片电影展等节会赛事,预计全年接待游客706万人次,增长23.6%;实现旅游收入45亿元,增长25%,旅游经济持续升温。全年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4%,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5%,已成为推动转型发展的强劲动力。
酒钢逆势扭亏盈利20.3亿元
2016年,酒钢集团公司营业收入和工业总产值分别完成813亿元、405亿元,全年实现盈利20.3亿元。酒钢利润总额在行业35家500万吨以上产能企业集团中排名第5位。酒钢的逆势而上为企业未来的发展注入了一股“强心剂”,为“十三五”开局交上了一份合格的答卷。
全年,纳入集团预算管理的28家成员单位完成年利润目标的有22家,占比78.6%。核心产业钢铁、铝业分别盈利6.8亿元和15.9亿元。开展科技项目222项,取得国家专利授权131项。开展新产品研发项目33项,完成开发试制与批量生产18.5万吨。150万吨煤炭分质利用、兰州钢结构制造、宏丰开关站改造等项目按计划基本建成;绿色短流程铸轧铝深加工、粉矿悬浮磁化焙烧选矿改造、金属复合板等重点在建项目按计划有序推进。
重点领域改革落地生根
嘉峪关市确定七大领域192项改革任务,逐条逐项建立总台账,形成了层层压实的责任链条。探索建立大督查机制,将改革工作列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终考核,做到了有监督、有问责、有考评。综合执法、社区协商、市场监管、国有企业改革等成功做法,受到省委的充分肯定。抓好改革的落地实施,整合相关部门职能和资源,组建成立大景区管委会和丝路(长城)文化研究院,形成了“大旅游、大文化”管理运行机制。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大“放管服”改革推进力度,巩固“三张清单一张网”成果,全年共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事项69项,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投入使用。全面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实行“五证合一、一照一码”和“两证整合”,工商注册便利化水平大幅提升。稳步推进国有企业综合改革,实施社会资本参与投资建设运营PPP项目,全面做好营改增,落实小微企业流转税和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不动产统一登记试点工作稳步推进,启动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建设,开展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加快民生领域改革,实行居民用水、用气阶梯价格制度。党政机关公车改革全面完成。
嘉峪关机场国际航空口岸获批 铁路物流园区开工
嘉峪关市是我省西部最大的生产物资集散地,嘉峪关机场国际航空口岸获批,有利于提升区域经济发展综合实力,把河西走廊中部丰富的产业资源、旅游资源、农副产品推向国际市场;有利于改善生产力布局,优化区域产业结构,推动航空外向型经济发展,从而带动嘉峪关、酒泉、张掖等地区冶金新材料、装备制造、食品加工等产业优化结构,提升竞争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嘉峪关机场现已开通北京、上海、重庆、广州、西安、昆明等9个城市6条航线,“十三五”期间力争达到20条航线。铁路物流园区项目总占地面积约3000亩,近期规划建设集装箱功能区、成件包装功能区、商品汽车功能区三大功能区,建设公铁联运物流区通用仓库8000平方米,并配套建设装卸线3条、站台、站台仓库、综合办公楼等相关配套设施。远期规划建设城市综合物流区、商品汽车物流区、国际贸易物流区以及综合服务功能区。项目估算总投资5.43亿元,建成后将成为面向青海、新疆等地的大型综合性物流园区与区域配送中心。
全市承诺惠民实事全部兑现
嘉峪关市城乡居民低保标准由2015年的510元/月提高到561元/月,农村五保供养及城市“三无”人员保障标准达到8204元,散居孤儿和集中供养孤儿月基本生活费标准分别达到760元、1140元。实施棚改7697户,占总户数的75.68%,首批住户喜迁新居,第二批回迁安置房已完成分配。落实创业就业政策,城镇新增就业8025人。开工建设2所幼儿园。新建5个城市标准化社区服务中心。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网格化,建成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市综合社会福利院被评为省级医养结合试点单位。为全市所有残疾儿童提供康复治疗服务,全年开展服务50271人次。130户残疾人家庭实施无障碍改造,入户坡道、防滑地砖铺装、抓杆安装等工程全部完成。
嘉峪关市入列国家园林城市
2016年,嘉峪关市名列国家园林城市榜单,荣膺“国家园林城市”称号。
嘉峪关市始终坚持“生态立市”战略,把生态绿化作为最大的民生福利,累计投资24.16亿元,连续20年开展义务植树年活动。实施讨赖河生态治理、“两湖一河”园林景观、南湖文化生态园、高效节水和水源井迁建等生态工程,截至2015年,全市建成区绿地率和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37.92%和39.03%,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21.7平方米。
2016年,全市持续推进精品生态绿化工程建设,南湖文化生态园、讨赖河南岸水土保持、新城草湖国家湿地公园等生态项目进展顺利,新增绿地14公顷,绿化覆盖率提升到39.23%。加大环境保护和大气污染防治力度,主动排查清理烟气扬尘、煤渣矿渣、汽车尾气等重点污染源,推进工业园区集中供暖和污水集中处置,全方位开展城市环境百日整治,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15天。
嘉峪关市蝉联全国双拥模范城“六连冠”
2016年,嘉峪关市在蝉联全省双拥模范城“八连冠”后,又成功蝉联全国双拥模范城“六连冠”。
嘉峪关市不断创新思路、丰富载体,在谋划双拥项目上下工夫,在丰富共建载体上动脑筋,在促进军民融合上做文章,有力推进了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具体工作中,坚持“五个纳入”:把双拥创建纳入党委政府议事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部队建设总体规划、纳入单位目标管理责任制、纳入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纳入全民国防教育,做到领导认识、组织机构、政策落实、运行机制、工作经费“五到位”。着力营造浓厚拥军氛围,举办“重走红军长征路”“军营开放日”等活动,受教育军民累计达30万人次。全市近4年来累计投资2亿多元,无偿划拨土地2377亩,提供临时训练用地4.5万亩,精心打造国防重点项目和拥军样板工程。全面落实优待抚恤政策,及时调整提高部分优待抚恤标准,使其达到或高于国家标准。按时足额兑付优待抚恤补助金,实现了优抚对象享受医疗全覆盖。(记者曹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