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两会召开之际—— 《人民日报》刊文聚焦兰州发展成就

04.03.2016  11:56

  兰州,正渐入佳境

  林治波

  编者按

  “一个天蓝水清、景色宜人的美丽兰州,正欢迎宾客的到来”,“兰州市第二水源地工程于2015年8月开工建设”,“兰州新区开始显露蓬勃生机”……3月3日,在全国两会召开之际,《人民日报》用较大篇幅分别介绍了兰州的发展成就以及兰州成功的治污经验,现刊发以飨读者。

  兰州,越来越让人感觉舒适惬意了。

  这种感觉源于何处?始自何时?

  应该和兰州的大气治理有关。具体地说,是在兰州大气治理取得成效以后,人们普遍开始感觉到了兰州的舒适,以及兰州种种的好。

  曾几何时,兰州还是一个从人造卫星上看不到的城市,空气之污浊闻名海内外。

  但自从王三运同志就任甘肃省委书记,对兰州空气治理提出硬性要求之后,兰州市委、市政府下定最大决心,采取有力措施,并广泛动员兰州市民,群策群力向空气污染宣战。经过艰苦努力,终于取得了大气治理的决定性胜利。

  现在的兰州,已稳步退出了污染城市行列,而变成了一座天空蔚蓝、空气洁净的城市。在很多兰州市民看来,这几乎是一个不可能的理想,但它确实变成了现实。

  本来,兰州是一个优点颇多的城市,但空气的污浊埋没了这些优点,让这些优点变得无足轻重。

  自从空气干净了,这些优点便凸显出来,比如这里出产著名的甜百合、白凤桃和苦水玫瑰;这里的牛羊肉质量上乘,且兰州厨师烹饪技艺高超;这里的青城小镇和什川梨花别有韵致;这里的牛肉拉面更是声名远播,香闻天下。

  长年工作在兰州的甘肃省委原书记陆浩同志对兰州很有感情,他曾对笔者说:“兰州是个好地方,这里不东不西,不南不北,不高不低,不冷不热。

  的确,自从兰州的空气好了以后,这里的各种优点便凸显出来,和干净的空气一道,构成了人们喜爱兰州的理由。

  夏天是兰州的黄金季节。正当兄弟城市暑热难当之际,兰州却是一派凉爽宜人。笔者在兰州工作多年,无论哪个季节,都不用开空调。夏季从外地来到兰州的朋友,无不羡慕兰州人享受凉爽的福气。

  其实,在我国西部,凉爽之地不仅仅是兰州,有些地方比兰州还要凉爽,但往往海拔过高,并不适宜人居。而兰州的海拔只有一千四五百米,多数人的睡眠不受影响,这是兰州得天独厚的优势。

  眼下,兰州的交通确实拥挤,但兰州人的心里并无抱怨,因为交通的改善指日可待,再过一两年,地铁一开通,交通拥堵就会有一个根本改观。空气与交通的双重改善,必定让金城兰州锦上添花。

  还有一个与兰州民生关系更大的进展——兰州市第二水源地工程已于去年8月开工建设。

  该工程选址黄河上游刘家峡水库,直接向兰州市区供水,库区上游无工业污染和生活污染,为优质地表水,计划于今年年底建成投运。届时,兰州市民将喝上来自刘家峡的优质洁净水,自来水污染的危机再也不会发生了。

  2012年开办的兰州国际马拉松比赛,影响力与日俱增,在国内各大国际马拉松比赛中跃居第四位。

  兰州银行,作为位居西北的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水平处于全国先进水平。

  位于七里河区的兰州驰奈生物能源系统有限公司是迄今为止全国第一个以循环经济模式对餐厨废弃物进行资源化综合利用的示范工程,这意味着兰州的餐厨废弃物不但从根本上与地沟油绝缘,而且变成了可利用的生物柴油和生物有机肥料。

  作为兰州新的战略增长极,兰州新区也开始显露蓬勃生机。

  兰石高端装备产业园已在这里投产,这是迄今为止我国规模最大、装备水平最高、建设速度最快、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最好的能源高端装备研发、设计、制造基地;

  重庆四联光电也进驻兰州新区,将在这里打造中国最大的蓝宝石生产基地;

  生产世界上最先进无毒家装材料的科天水性科技产业园已在兰州新区建成,世界上第一条水性湿法合成革生产线、中国第一条十万吨水性聚氨酯生产线均已投产;

  新型现代服务业综合投资运营商奥特莱斯也来了,对于喜爱名牌的人们而言,这将是一个吸引;

  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去年已通过海关总署等10部委联合验收,现已封关运营……

  这几年,就连老天也眷顾兰州,年降雨量比以往多了不少,空气质量和农牧业因此而受益。

  兰州,正渐入佳境。这座城市的美,被人们越来越多地发现并感受着。一想到这些,笔者作为一名外来者都为兰州人感到高兴。

  当然,渐入佳境不是自然而然的过程,而是广大干部群众殚精竭虑、奋发努力的结果。努力过后,收获果实,是令人愉快的。只是兰州干部群众不要满足于现状,而要向着更高的目标继续努力,让兰州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一流城市。(有删节)《人民日报》(2016年03月03日  22版)

  

金城呈现“兰州蓝

  杜昱欣

  兰州,别称“金城”,多少年来一直是从卫星上看不到的城市。地处西北高原盆地、老工业基地、脆弱的生态、冬季静风等多种因素,使这里阴霾笼罩,以致全国十大污染城市名单中总少不了兰州的大名。久而久之,兰州人甚至适应了污染的环境,觉得也就这样了,没有什么办法了。

  然而,就是这个几乎无药可治的污染城市,却在2015年巴黎世界气候变化大会上出人意料地获得了“今日变革进步奖”,让世人刮目相看。人们不禁要问:兰州是如何做到的?

  兰州大气治理的发端,是从兰州雾霾给新任甘肃省委书记王三运的“下马威”开始的。2011年底,王三运履新甘肃的第一天,一下飞机就遇到了严重的雾霾天。“漫天黄尘不见高楼,进入市区交通拥堵,睡了一夜嗓子发疼。这样的地方,300多万老百姓生活的幸福指数怎么会高?

  当兰州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人向王三运汇报工作时,王书记说:“天气给我一个下马威,我也给你们一个下马威。你们先不要忙着汇报工作,你们连夜召开市委常委会研究,拿出一个综合性的整治意见,打一场大气污染防治的整体战和攻坚战!”自此,兰州拉开了大气污染防治的序幕。动真碰硬铁腕治霾兰州变成“蓝州”“治污的信心比黄金更宝贵,要改变大气污染不可治的悲观情绪;落实比纲领更重要,要改变只有方案没有落实的消极作风;问责比激励更有效,要改变只有布置无人问责的工作格局。”兰州市委书记虞海燕首抓工作作风。

  3年间,兰州市环保局局长、交警支队队长等一批干部,因扬尘管控不力、治污失职被免职;280名不作为、慢作为的干部被效能问责。来之不易的“兰州蓝”背后,有一支敢于动真碰硬的督查队伍——市委市政府督查室,一杆到底、现场督办的模式,确保了政令畅通、工作抓实。

  “指数一上升,血压马上升。我们的手机都是24小时开机,得实时查看全国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平台上的兰州数据。我的同事石占茂晚上睡觉都设闹钟,每小时要查看一下空气情况。”一处处长陈耀龙说大家患上了“空气强迫症”。

  不到2年时间,主城区1286台8270蒸吨燃煤锅炉全部热电联产并网和煤改气,原煤散烧供热锅炉退出供热历史。

  3年间,140个煤炭经销户被取缔,3大煤炭专营市场建成,18个管控卡口成为第一道防线。

  2015年冬,市工信委对226家企业实行了停产措施。目前,全市107户企业的出城入园工作,正在稳步推进。

  众志成城日夜坚守有志者事竟成

  为了防止商户使用有烟煤,50岁的齐邦林每天5点钟就得起床将引火煤送到每个门店。“既然我干了网格员这份工作,我就要为蓝天尽一份力,无非每天少睡几个小时,我没问题!

  “城管人不容易。去年,白天连着黑夜的巡查,张宏新胃出血直接倒在了工地上,送进医院十几个小时才出急救病房。一出院就回到工作岗位,还主动要求晚上带队巡查,‘我熟悉情况,年轻人不熟悉情况,让我再带一段时间’。特勤队的王新民,在退休前一周还在单位加班巡查。工作时经常赶不回家,困了、累了就在办公室的行军床上靠一会。”兰州市城管委王小平队长说起身边的同事不禁哽咽起来。

  在兰州,像齐邦林、张宏新这样的网格员、巡防员有2万余名,正是有了他们1000多个日夜不休的参与坚守,“兰州蓝”才倍显珍贵,让人骄傲。

  且行且思开拓创新实践积累经验

  在兰州环境监察局监察中心的大屏幕上,城区各污水厂、排污管道的排放画面实时同步。在这个重点污染源综合监控与智能预警系统里,重点企业的整个工况过程都可监视。

  兰州市建设局在100个房建项目工地、35个重点市政工程安装了高清摄像头,做到重点项目全覆盖,实现了集中监控、分散处置、全面监管。

  在兰州市城管委数字化中心,每一辆渣土车从起点到终点的行走轨迹均可实现全程监控。

  “打开APP,可以实时看到无人机航拍的镜头。无人机,解决了我们过去看见远处冒烟,等赶到地方却找不到现场的情况。无人机可以在20米的上空悬停拍摄取证,便于我们第一时间处理。”环保局纪检组长王正亚介绍他们的新技术。

  利用新的媒介、数字化技术手段提高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成为兰州大气防治的一个亮点。

  在过去,兰州的街道清扫就是“环卫工+大扫帚”。近3年,各级财政累计投入1.5亿元,购置了各类机械清扫设备。

  “兰州首要污染物是PM10,扬尘是其主要来源,而且周边生态脆弱,每年每平方公里自然降尘在9至16吨之间。”兰州市环保局大气污染防治处处长武卫红介绍,除尘成为大气治理的重要一环。

  除了100多台洒水车,73台洗扫车,新购置的97台吸尘车也已上路作业,穿梭在这个城市的大街小巷……

  2014年8月,环保部在兰州召开了包括京津冀在内的14个治污任务较重的城市大气污染防治座谈会,认为“兰州经验”对全国普遍存在的问题给出了答案,为全国重污染城市治污树立了信心,对全国治污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虽然“兰州蓝”已闻名全国,享誉巴黎,但是在兰州,在每一位参与环保的人心里,大气环保攻坚战永远在进行,没有结束时。

  日前,兰州南山路、北环路、城市的轨道交通建设正在如荼进行。今年年底,来自第二水源地刘家峡的洁净水有望进入千家万户。一个天蓝水清、景色宜人的美丽兰州,正欢迎宾客的到来。(有删节) 《人民日报》(2016年03月03日  22版)

庆阳市检察机关支持7位贫困户起诉讨回了欠薪
    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关键期,检察
庆阳市院为贫困群众发放司法救助金
    近日,庆阳市院干警前往庆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对正在住院治疗的国家司法救助申请人李某某现场发放救助金1.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