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实施方案的通知
甘工信发〔2015〕99号
各市、州工信委:
为加快推进我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推动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根据省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实施意见》精神,特制定本实施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甘肃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
2015年3月24日
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实施方案
为加快全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引领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提升,保持经济稳步增长,实现我省创新、转型发展,根据省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精神,结合全省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以《实施意见》为指导,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为核心,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为动力,通过强化规划引领、建设行业服务平台、促进集中集聚,实现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互动发展,促进我省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
(二)发展目标。推动重点行业领域加快发展,促进生产性服务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产业领域逐步拓宽,竞争力不断提升,生产性服务企业集中化、规模化、专业化和社会化程度大幅提高,形成融合配套、错位分工、优势互补的生产性服务业空间发展格局。到2020年,全省生产性服务业年均增速达到20%左右;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逐年提高,占GDP的比重达到30%左右。
二、我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重点领域
(一)以优化升级为目标,推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原材料产业融合互动发展。围绕我省打造5个千亿级产业链项目建设、省政府提出的“5215”优势企业集群梯队培育工程、利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项目工程,鼓励有色冶金、石油化工企业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重点向下游终端产品和服务延伸。支持企业开展专业增值服务,促使传统制造企业向集成服务提供商转变。加快建立具有原材料行业特色的研究开发、工程集成等服务体系,丰富和完善现有研发、设计和销售价值链体系。支持原材料产业共性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强化知识产权登记、保护、交易,推进行业共性技术中介服务,探索中试、工业化平台租赁服务。推动期货、现货交易平台的发展,重点推进覆盖西北、西南地区交易平台建设,推动省内现有平台与终端产成品消费集中区域交易平台的对接融合,支持企业利用电子商务增强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协同能力,促进产品分销和售后服务的提升。
(二)以转型升级为目标,推进生产性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融合互动发展。紧扣产前、产中和产后三大环节,推动我省石油钻采、新能源装备、数控机床、电机电缆、航空航天、汽车及零配件等装备制造业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大力发展通用部件、标准部件专业化设计、定制、加工服务,提高设计制造效率和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发展技术支持和设备保养、维修、再制造和备品备件等专业化服务,提高设备运行质量。建立健全具有我省特色的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试验验证、运行维护和产品标准体系。支持装备制造企业联合咨询设计、科研开发、工程施工、外贸等服务企业,发展集系统设计、系统集成、工程建设和全程服务为一体的工程总承包业务。
(三)以寓军于民为目标,推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国防科技工业融合互动发展。加快完善以军工技术服务中心、军工技术市场等为主体的技术转化中介服务体系和军工高技术成果信息资源发布体系,促进军工技术向民用产品转移和嫁接;采取多种方式,在企业与国防科技工业部门、军方之间,在总体承包单位和配套供应商之间沟通合作的桥梁,加强沟通和信息交流,形成区域性的军工行业联盟,构建利益共同体,建立和完善民参军发展的服务体系;建立军工关键设备设施登记制度,充分发挥军工系统重点实验室、研究开发中心、国防计量、大型仪器及精密加工装备等高科技资源的作用,促进军工和地方科技资源的共享互用。
(四)以做大做强为目标,推进生产性服务业与消费品产业融合互动发展。立足我省有优势的纺织刺绣、食品饮料、民间工艺、轻工电器、民族特色和中藏药等消费品产业,不断优化本行业的生产性服务业,着力提升市场服务能力和产业链效率效益。围绕提升工业设计和产品研发能力,支持开展市场调研、企业规划等咨询性服务,产品设计、技术开发等科研性服务,品牌运作、展览展示等营销服务。围绕提升消费品行业市场服务能力,完善家电、家具、五金等产品的安装、维护等售后服务体系,扶持医药、医疗器械等产品的统一采购配送、质量跟踪等市场服务体系。支持发展多功能、专业化的商品零售、批发、原辅材料交易市场服务,加快发展电子商务和电子支付服务。
(五)以提升水平为目标,推进生产性服务业与电子信息制造业融合互动发展。以“两化”融合为重点,推动制造业由生产型向服务型转变,构建产业竞争新优势。加快信息制造技术融入产品研发设计、生产过程控制、产品营销和企业管理等重点环节,积极发展云计算、物联网,实现制造业生产经营的自动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充分发挥我省有色冶金、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和文化创意等产业优势,通过实施示范园区引导、循环经济综合利用、中小企业信息化应用推广、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支撑等重点工程,加快高端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发展步伐。
三、我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关键环节
(一)第三方物流服务。以提升能级、拓展领域为重点,引导制造企业积极与物流企业开展战略合作,共同推进物流需求社会化。选择不同行业、不同区域的制造企业和物流企业作为联动发展试点,提升供应链一体化服务能力。大力培育和发展第三方物流企业,支持制造企业和物流企业进行资产重组,联合组建第三方物流企业,开拓新的市场和延伸服务领域。加快酒泉柳沟、兰州东川、武威众远等物流园区建设,为煤化工产业发展、集装箱班列发运做好配套服务。加快金昌、陇西、定西、天水、武威和兰州新区等铁路物流中心建设进度。
(二)研发设计服务。以整合资源、深化合作为重点,鼓励金川公司、酒钢公司、省机械研究院、兰州理工大学等企业、院所和高校开展工业设计项目的合作开发,推进产品功能、结构、外观、包装等方面的集成创新,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积极培育专业设计公司,促进设计成果产业化,鼓励中小设计企业集聚发展。开展全省工业设计大赛,提高大赛水平,扩大社会影响。每年认定一批服务于制造业的省级工业设计中心并予以奖励,支持企业申报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不断提高制造业创新能力。
(三)电子商务服务。以优化整合、健全机制为重点,支持基础条件好、在产业链中居于核心环节的装备制造企业和消费品生产企业开展电子商务应用,通过成熟的电子商务技术,整合上下游关联企业,构成业务协同的全程供应链,实现业务流程和信息系统的融合与集成。鼓励省内外基础电信运营商、软件供应商、系统集成商发展面向制造业的信息处理、数据托管、应用系统等信息技术外包服务,降低销售物流、信息化建设和电子商务应用成本,帮助企业拓宽产品销售渠道,提高经济效益,同时让消费者得到实惠。
(四)融资租赁服务。以面向需求、塑造品牌为重点,大力推广省内大型制造设备、施工设备、运输设施、生产线等融资租赁服务,开展新兴融资租赁服务试点。引导制造企业利用融资租赁方式,进行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大幅度提高市场渗透率。租赁服务企业要通过多样化的现代租赁方式,积极开展与制造业需求联系紧密的业务创新和制度创新。促进租赁服务企业与设备制造企业进行战略合作,拓展厂商租赁的业务模式和范围。
(五)外包服务。以信息支撑、提升能力为重点,大力发展先进重大装备、成套设备制造等领域的业务流程外包和信息技术外包服务。扶持和提升兰石集团、长城电工等省内制造企业外包服务能力和水平,引导制造企业从提供产品设备向方案设计、项目承接、工程实施和管理运营等一体化服务转变,推动外包模式创新、业务创新和服务创新。依托华天科技、甘肃万维等一批具有技术领先优势和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企业,提升IT外包服务在产业升级中的功能和地位。
(六)专业维修服务。以扩大领域、创新模式为重点,大力发展大型工业设备、仪器仪表等大型装备的专业维修维护服务,积极开展大型机床、工程机械、成套设备等再制造服务。加快酒泉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维修服务业发展步伐,支持维修服务企业入园,建立配套生产、维修和相关领域服务保障的产业发展模式,有效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高我省工业领域专业维修的整体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
(七)检验检测服务。以培育主体、完善体系为重点,大力发展第三方检验检测认证服务。培育省内有实力的制造企业建立检验检测中心,打造专业化程度领先、社会资源充分共享的检验检测公共服务平台,鼓励检测机构积极开展技术能力国际互认。协助有关部门和机构做好食品安全、医药等领域的检验检测。
(八)专业中介服务。以塑造品牌、规范发展为重点,积极发展咨询签证、信用服务、评估代理、经纪和行业组织等中介服务。发挥好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及有关行业协会作用,加强政府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促进各类中介服务机构向“专精特优”方向发展,逐步形成充满活力、公平竞争、运作规范、辐射力强的中介服务市场体系。
四、政策措施
(一)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放开生产性服务业领域市场准入,鼓励社会资本以多种方式进入生产性服务业领域。积极推进生产性服务业领域开展多层次的国内外合作与交流,鼓励省内大型生产性服务业企业与国内外行业龙头企业开展战略合作。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鼓励引进国内外知名生产性服务企业来甘设立地区总部、服务中心、分支机构、研发中心等。
(二)鼓励大型企业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鼓励有条件的企业特别是大型企业,将产业链条两端的服务部门或二级法人企业与主营业务进行分离,设立面向社会开展服务的独立法人单位。对分离后新设立的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在政策上给予支持。在发展生产性服务业过程中,鼓励企业整合现有资源,设立全国性或区域性的营销总部、研发总部和物流总部等,加快从生产企业向总部企业的转变,支持产业链从制造环节向自主研发、渠道管理、品牌营销等环节延伸,分离和外包非核心业务,进一步提高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社会化水平。
(三)建立激励机制,提高服务质量。充分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和带动作用,对省级、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进行奖励补助。鼓励生产性服务企业优先服务本省制造业,凡本省生产性服务业开展以本省制造业为基础的总集成、总承包项目,给予一定扶持。支持政府采购对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支持力度,扩大生产性服务市场需求。今后凡省内政府部门、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信息咨询、会议展览、专业培训、软件开发、第三方物流方面服务外包项目,原则上通过政府采购、公开招标等方式实施。
(四)加快改革创新,组建产业联盟。清理生产性服务业市场准入方面的政策规定,减少行政性审批,废除不合理的审批事项,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生产性服务业。继续推进政策体系建设,出台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进一步理顺政府与行业协会之间的关系,鼓励具备条件的生产性服务领域发展行业协会等服务地区、辐射全省的行业自律组织,适时组建甘肃省生产性服务业产业联盟。
(五)开展产业研究,培育专业人才。鼓励有关产业研究机构,围绕产业发展、基础理论、核心技术、共性关键技术、前瞻性技术、人才培养、标准制定和交叉学科的集成创新等,重点开展产业应用技术的研发、转化和服务,填补上游基础研究和下游企业产品生产之间创新链的空白。建立多层次的生产性服务业人才培训体系和开发利用体系,依托高等院校及社会培训机构,培养一批素质高、业务精的复合型人才和专业人才;积极引进社会急需的信息咨询、电子商务、金融保险、现代物流、中介服务和文化创意等行业人才,重点引进一批能起到领军作用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六)提供要素保障,推进产业集聚发展。进一步落实省政府《关于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意见》,全面执行鼓励类生产性服务业用水、用气、用电价格与工业用水、用气、用电价格并轨政策,降低生产性服务企业运营成本。积极配合国家简化电价分类,综合考虑服务业用电特点,进一步完善生产性服务业峰谷分时电价政策。同时支持有条件的市州发挥比较优势,围绕研发设计、现代物流、金融服务、信息服务、商务咨询等生产性服务业,以产业带服务,以服务促产业,有序规范建设一批生产性服务业园区,促进形成一批主体功能定位清晰、具有示范效应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
各市州工信部门要充分认识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重大意义,把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任务,严格按照本《方案》修订相关政策措施,大胆探索实践,确保各项政策落到实处、见到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