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经济发展亮点纷呈 民生保障喜见实效
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我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守住百姓增收、生态良好、社会平安“底线”,抓改革、促转型、治环境、惠民生,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9月27日,记者从市统计局了解到,在过去的五年里,我市综合经济实力连上新台阶,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质量效益不断改善,社会事业发展稳步推进,民生保障日益加强,城乡居民收入明显增长,经济社会发展亮点多。
综合经济实力连上新台阶
经济总量是衡量一座城市经济发展规模的重要指标。令人欣喜的是,近年来,我市经济实力达到了新高度。
记者梳理数据发现,2012年、2013年、2014年经济总量接连突破1500亿元、1700亿元和2000亿元大关,增速分别达到13.4%、13.4%和10.4%。2016年兰州经济在整体下行压力较大的情况下仍保持了平稳增长态势,经济总量达到2264.23亿元,是2012年的1.45倍,同比增长8.3%。经济总量占全省的比重逐年提高,五年分别为27.69%、28.06%、29.27%、30.87%和31.66%。
从增长速度来看,党的十八大以来,兰州市经济总量年均增长10.28%,其中2013年至2014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89%,为高速发展阶段。2015年至2016年,受国际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影响,我市经济由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分年度看,2013年比上年增长13.4%,2014年增长10.4%,2015年增长9.1%,2016年增长8.3%,四年兰州市经济年均增长10.28%,高于同期全省8.84%的年均增速1.44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全市战略新兴产业快速增长。2016年实现战略新兴产业增加值305.7亿元,同比增长13.4%,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3.5%。
经济结构明显改善
近年来,产业结构调整始终是全市经济工作的重点。值得关注的是,我市三次产业结构已实现了第三产业占据半壁江山的历史性跨越。数据显示:2016年,全市三次产业结构比为2.67比34.89比62.44,第三产业占GDP比重比2012年提升12.93个百分点。
同时,工业结构调整继续推进。传统工业改造升级步伐加快,以产业链延伸与产业集群培育、企业“出城入园”与园区建设为重点,以高新技术为先导、多元产业为支撑的新型工业体系正在形成。轻重工业结构由2012年的23.94比76.06调整为2016年的30.7比69.3。
此外,新型城镇化稳步推进。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城镇化率逐年提高。从2012年末的78.34%增加到2016年末的81.01%,提高了2.67个百分点,带动了巨大的投资和消费需求。
经济发展质量效益显著提高
提及兰州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变化,“兰州蓝”如今已是众所周知的城市新名片。在“兰州蓝”的背后,浓缩着全城上下同心、携手奋战的辛劳与坚守。近年来,我市环境保护取得成效,大气污染治理取得新突破。
在国家和省上的大力支持下,兰州市积极创新治污举措,在全国率先开展政府环境审计试点工作,成立兰州环境能源交易中心,在兰州市开展首家排污权有偿使用交易试点。治理大气污染的“兰州经验”得到国家肯定和推广,中央党校将其凝炼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经验的典型案例,人民日报《内参》刊登了大气污染治理的“兰州经验”,尤其是在巴黎世界气候大会上,兰州市作为全国唯一非低碳试点城市应邀参会并荣获“今日变革进步奖”。
与此同时,随着经济实力的明显提升,全市财政总收入也跃上600亿元台阶,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跃上200亿元台阶,财政总收入从2012年的406.08亿元增加到2016年的606.75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2012年的103.73亿元增加到2016年的215.5亿元,分别增长49.42%和107.75%,四年年均增长10.56%和20.06%。
社会事业发展稳步推进
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带给市民们更多的发展“红利”。调查显示,党的十八来以来,我市的教育事业已进入一个崭新发展阶段。
数据显示:2016年,全市共有各类教育机构1607所,比2012年的1206所增加401所,在校学生数(含幼儿园)102.62万人,比2012年的92.9万人增加9.72万人;普通高等教育招生13.23万人,较2012年增长86.97%,在校学生42.48万人,较2012年增长71.64%;普通高中招生2.29万人,较2012年下降10.2%;初中学校招生3.29万人,较2012年下降10.64%;普通小学招生3.76万人,较2012年增长9.49%;幼儿园在园幼儿11.28万人,较2012年增长85.5%。
在卫生事业发展方面,2016年末,全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2408个,比2012年末增加49个,其中医院105家,较2012年末增加7家;共有卫生技术人员3.22万人,较2012年末增加0.43万人;共有医疗卫生机构床位2.65万张,较2012年减少0.1万张。
同时,文化、体育事业取得长足发展。全市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从2012年的30.87亿元增加到2016年的70.56亿元,占GDP的比重从1.97%提高到3.12%;2016年末,拥有图书馆8个,群众艺术馆9个,博物馆11家;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由2012年的98.58%提高到2016年的99.64%,提高1.06个百分点;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由2012年的98.55%提高到2016年的99.7%,提高1.15个百分点。
民生保障日益加强
在过去的五年里,全市高度重视就业工作,以改革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就业总量不降反升。2016年末,全市从业人员达到215.6万人,比2012年末增加33.65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增加到144.62万人,比2012年末增加33.69万人,占全部就业人员的比重为67.08%,比2012年末提高6.11个百分点。
同时,居民收入较快增长。2016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661元,比2012年增加11218元,年均增长10.8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391元,比2012年增加4167元,年均增长11.97%。城乡居民收入比从2012年的2.96倍缩小至2.85倍。
收入的增长直接影响到城乡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数据显示: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由2012年的14166元增加到2016年的22893元;农村居民人均生活费支出由5019元增加到8717元,分别比2012年增长61.58%和73.68%。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由2012年的35.3平方米增加到2016年的36.18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由31平方米增加到32.86平方米。城镇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由2012年的1515.58亿元增加到2016年的2153.33亿元,农村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由2012年的227.6亿元增加到2016年的494.24亿元。
此外,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加快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社会保障水平稳步提高。2016年末兰州市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71.73万人,比2012年末增加34.76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为90.73万人,比2012年末增加10.87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为56.76万人,比2012年末增加34.76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为49.91万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为48.49万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续保人数为72.78万人。2016年末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人数为113.04万人,参合率为98.05%。全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支出总额为5.97亿元,比上年增长4.98%,累计受益225.37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