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辑: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 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原标题:省市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研讨班专题辅导报告摘要
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 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连辑
“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是我国综合国力大幅提升、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条件下的战略抉择,对于开创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促进世界和平发展,具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也是甘肃必须抓住的最大战略机遇。
一、深刻认识“一带一路”的战略意义
主要有三个维度:一是地缘政治上的中亚“棋眼”论。中亚地处欧亚交通咽喉,是大国博弈的“棋眼”,是我国国际战略中的必争必保必稳之地。二是地缘经济上的“腹地”外溢论。经济活跃的东亚和经济发达的西欧之间,有着广阔的待发展腹地,这正是我国资本外溢、产能外溢的理想空间。三是地缘文化上的“丝路精神”论。针对中国周边环境日趋复杂的实际,在“亲、诚、惠、容”的外交理念指导下,首先经略好周边,成为“一带一路”外交的出发点。“一带一路”战略所秉持的正是“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国家之间的平等互利是其要义。
二、全面把握“一带一路”的经济特征
“一带一路”的核心是经济,主要有五个方面的特征:一是重拾陆路经济。“一带一路”战略双管齐下,在加强海洋大国建设的同时,通过陆路全面向西开放,这势必让世界性的陆路经济再次焕发生机与活力。二是大国牵引经济。“一带一路”由中国这样的大国倡议和主导,中国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创意一经推出,短时间内就有超过50个国家响应,大国引领的特征十分明显。三是外溢型经济。外溢型经济是传统外向型经济的升级版。“一带一路”战略的经济流向主要是中国巨额资本和过剩产能的溢出。四是新秩序经济。“一带一路”经济奉行“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旨在以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发展为愿景,重构新的经济秩序。五是现代文明经济。“一带一路”经济是注重科技、注重环保、注重诚信、注重规划、注重和平的现代文明经济。
三、辩证看待甘肃的优势劣势
按照“一带一路”布局和对甘肃的定位,综合甘肃条件,甘肃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有优势,也存在劣势,关键是洞察规律、把握机遇,主观能动、创造性应对。
关于战略通道:通道是优势,但只有通道没有其他,通道可能会变成劣势。只有将商贸物流枢纽、产业基地、人文交流基地等功能附着在通道上,通道才能真正成为优势。关于商贸物流枢纽:兰州作为中国地理几何中心的地理优势远不及口岸优势。只有开辟货邮航空口岸,大力发展国际航空陆港经济,打开“天窗”,才能使地理优势真正发挥出来。关于人文交流基地:甘肃历史文化资源厚重,但文化产业过度依靠资源。只有发展文化创意和文化与科技、旅游、体育融合等新型业态,强化内容制作和资本运作,文化资源优势才能转化为产业优势。关于能源资源:甘肃传统能源资源比较丰富,但传统能源资源型产业在整体产业结构中处于劣势。只有大力发展新能源和资源替代产业,并且形成新能源上下游产业链,才能在传统领域建立新优势。关于政策支持:“三大平台”是甘肃特有的政策优势,但与新疆、青海、西藏等少数民族省区相比,甘肃仍缺少政策的含金量。如何用好、用活、用足政策仍然是问题。
四、扎实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黄金段建设
我们要围绕“面向中亚、南亚、西亚国家的战略通道、商贸物流枢纽、重要产业和人文交流基地”的国家定位,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13685”总体部署,努力将甘肃打造成名副其实的黄金段。要注意把握以下要点:
一要既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也参与国内经济小循环。“一带一路”建设的经济“大循环”是中国经济要素在国际范围内的流动,“小循环”是指经济要素在国内各省区的流动。甘肃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眼睛既要向外看,更要向内看,全力吸收发达省份的科技、金融、资本和人才等要素,争取在国内经济“小循环”中多受益。
二要使战略通道既能通得畅,又能聚得住。作为国家战略通道,首要任务是保畅通,同时要想方设法在通道上聚集更多的经济要素,包括节点、平台、枢纽、基地,在通道枝干上“嫁接果实”,扩大通道的经济功能。
三要集中力量办好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国家将办好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写入“一带一路”规划,我们应该在国家各部委支持下,举全省之力将其办成体现“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意图,体现国际性、高端性、专业性,体现甘肃特色的常态化文化盛事。
五、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一带一路”是我们面临的前所未有的机遇,也是前所未有的挑战。机遇就是:甘肃整体上成为“一带一路”布局中的重点省份,在国家向西开放的大战略中,甘肃由开放的后方变成了开放的前沿。因此,甘肃更有条件既借助国内发达地区力量,又借助丝路沿线国家的力量发展自己。挑战就是:“一带一路”带来的是全国性的机遇,大家都在同一起跑线上,发达省区是轻装上阵,落后省区却要“负重”参赛,比如甘肃,还要同时集中精力解决自身的贫困问题。这是对我们智慧、决心、能力和作风的严峻考验。从这个意义上说,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最大的竞争对手不是别人,而是我们自己。
面对“一带一路”,我们不必妄自菲薄,但也不能盲目乐观。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我们必须在国家大战略中找到自己的小切口,把更多的具体项目牢牢地抓在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