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夏州“乡村舞台”建设综述
原标题:魅力临夏绽新彩
我州“乡村舞台”建设综述
盛夏,临夏大地青翠欲滴,气候格外宜人,一个个“乡村舞台”镶嵌在美丽如画的大地上,点亮了广大农民群众的多彩生活。
走进临夏县安家坡东乡族乡中寨村,只见大街小巷干净整洁、环境优美,文化广场上载歌载舞、欢声笑语。富裕起来的农民在农闲时节,放下锄头、走向舞台,开始告别以往日出而做、日落而息的传统生活。一个承载着现代文明与生活娱乐的“乡村舞台”,正在走进文化活动相对稀缺的乡野之地。这是我州坚持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为导向,大力实施“乡村舞台”建设,丰富农村文化生活的一个缩影。
为了满足农村群众文化生活需求,推动文化惠民项目与群众文化需求有效对接,打造农村文化生活新阵地,2013年底,省上决定在全省范围内启动“乡村舞台”建设工程,充分利用乡镇文化站、村社文化室、党员活动室、农家书屋、乡村体育健身工程等阵地,组建村级民间自办文化社团,搭建群众自娱自乐的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
按照省上统一部署,我州在全州范围内全面掀起“乡村舞台”建设热潮。从数量增长、内容充实到布局完善、特色凸显,再到管理创新、“建管用”一体化推进,我州的“乡村舞台”建设迈出了一个又一个坚实步伐,奏出了一个又一个铿锵音符。截止目前,全州已建成“乡村舞台”576个,其中临夏市21个、和政县54个、广河县48个、东乡县110个、康乐县73个、永靖县65个、积石山县70个、临夏县135个。
高起点标注“乡村舞台”内涵定位
为了确保全州“乡村舞台”建设这一惠民工程顺利实施,我州高起点定位,高标准设计,高效率推进。坚持“以人为本、着眼四个全面、注重顶层设计、构建和谐城乡关系”的思维方式。立足群众文化需求,准确把握中央、省委关于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有关精神,高起点谋划“乡村舞台”建设,以老人、儿童、妇女为重点,以“乡村舞台”为中心,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注重群众需求。坚持规划先行,注重顶层设计,立足圆心画圆圈、跳出舞台建舞台,把“乡村舞台”放在精准扶贫的大盘子中,与全州经济社会发展整体谋划、同步推进。坚持“问题导向、着眼基本需求、着力解决问题”的工作方法。着眼小康标准,围绕农村文化设施总量不足、文化资源利用不够、基层文化活动单一等问题,大力夯实农村道路、健身场所、服务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富民产业。坚持“党委领导、政府支持、部门整合、社会参与、乡镇落实”的工作机制。把“乡村舞台”纳入党委政府经济发展的大盘子,整体谋划、协调推进。把抓好“乡村舞台”建设作为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改善庄风村风民风、实现农村全面小康的有力抓手,主要领导亲自研究部署,传导责任压力,强化党委领导抓统筹、强化制度保障抓投入、强化部门整合抓建设、鼓励社会力量通过捐助设备、资助项目、赞助活动等方式反哺新农村,层层建立工作责任制,县乡政府主体同尽责、抓落实。坚持“统一设计、因地制宜、多位一体、各俱特色”的建设模式。“乡村舞台”是整合行政村各类资源,形成的农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临夏州着眼统一设计,注重与美丽乡村、弘扬主旋律、产业富民、基层党建、“两个共同”等紧密结合起来,夯实农村发展基础,提升群众人文素养,建立高标准的村级小学、幼儿园、文化广场、村史陈列馆、文化墙等激活农村文化资源,增强农村发展后劲。坚持“建设为重、管理为先、活动为要”的评价体系。注重民意导向,把群众的支持和满意作为“乡村舞台”建设的衡量标准,始终坚持建设抓部门、管理抓村委、活动抓协会的考评方式,做到活动考评的常态化,每月活动由协会自评、每季度活动由村委会评、半年活动由乡镇评、年终活动县上评,推动了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常态化。坚持“协会自主、政府引导、活动连贯、定期组织”的活动推动方式。着眼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围绕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各村成立了文化、体育、科技、卫生等行业协会,充分发挥文化社团作用,组织群众编写快板、民间小曲等乡土文艺作品,经常性举办戏曲演唱、社火表演、书画交流、体育比赛、广场舞大赛等活动,确保了活动的连贯性和常态化,展现了新时代农民的精神风貌。
出实招强化“乡村舞台”建设保障
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乡村舞台”建设,落实各项措施,着力强化“乡村舞台”建设保障。加强组织领导,精心组织安排。全省“乡村舞台”建设工作刚一启动,临夏州就立即成立了由州委常委、州委宣传部部长任组长、分管副州长任副组长、19个单位为成员的“乡村舞台”建设领导小组,加强了“乡村舞台”建设的组织领导。在此基础上,多次组织成员单位,就推进全州“乡村舞台”建设工作进行了广泛的调研论证,结合全州实际,制定下发了《临夏州“乡村舞台”建设实施方案》,明确了目标任务、建设内容和工作措施,为全州“乡村舞台”建设打好了基础。多方筹集资金,拓宽投资渠道。为了保证“乡村舞台”建设顺利进行,在整合扶贫开发、农村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村级服务场所建设等项目资金的基础上,积极鼓励和动员社会力量参与“乡村舞台”建设,2014年全州“乡村舞台”建设共投资3156万元,2015年已投资1928万元。康乐县虎关乡二十铺村文化活动中心、广河县城关镇西关村永和文艺社等全部由农民自筹资金建设,和政县新庄乡槐庄村、三合镇杨家村等“乡村舞台”由政府投资和村民自筹资金共同建设。同时,按照“整合资源、综合利用、统一管理”的综合性文化活动中心定位,积极发挥各成员部门的行业优势,丰富“乡村舞台”的内容要素,努力形成“乡村舞台”建设的工作合力。部分县市通过体育部门渠道,为一批“乡村舞台”配套了篮球架、健身器材等设施,使“乡村舞台”硬件建设更加完善;临夏县将民政部门“互助老人幸福院”、商务部门爱心超市与村民自办文化社团组建结合起来,使老年人参与文化活动更加便利,村民购物更加方便。有些县市还把农村实用文化人才吸收进来,在一些村级自办文化社团中开展刺绣等实用技术培训;还有一些村将村级卫生服务所尽可能整合建设在村级文化广场四周,使群众能在同一地点享受文化娱乐和卫生保健等多种服务。
拓思路发挥“乡村舞台”平台作用
今年2月6日,和政县新庄乡槐庄村“乡村舞台”锣鼓喧天。农民迎春文艺演出在这里举行。歌舞《我们的中国梦》《党的政策富农家》等一个个原生态、接地气的精彩节目轮番上台,令台下观众大饱眼福,连连叫好。台上演出的是农民,台下观看的也是农民。“自‘乡村舞台’建成以来,村里大型活动月月有,小型活动时常有。”村民朱小天高兴地说:“我们身边能人真多,在自家门口看自家人演戏,比看演员的戏还过瘾!”
临夏州主动创新,冲破“乡村舞台”就是唱歌跳舞的狭隘思路,把民族民俗文化、文化遗产保护、公共文化服务、文化产业等元素作为“乡村舞台”建设的支撑平台,以此带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推动“乡村舞台”建设范围更加广阔、内容更加丰富。临夏市依托全国清真小吃和名宴大奖赛,在各族群众中掀起了一股以热爱清真饮食、推广清真饮食为内容的民俗文化弘扬热潮;永靖、康乐等县依托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乡镇综合文化站等文化场馆的免费开放,引领和带动农村基层群众的文化活动主题更加丰富、内容更加健康;临夏县围绕砖雕、葫芦雕刻等重点文化产业,着力培训提高农民手工技艺,拓宽群众就业渠道。
州文广新局负责人介绍说,全省“乡村舞台”建设工作启动后,州上针对各县(市)乡镇的不同特点,因地制宜,想方设法创造条件,发挥各自优势,使“乡村舞台”建设呈现出从文艺表演、非遗保护、文体活动、政策宣传、图书阅览、知识培训等多方面多渠道实现突破的良好局面。康乐县莲麓镇以国家级非遗项目——莲花山花儿为依托,由国家、省级非遗传承人带头,培育组建了两支业余花儿演唱队,在农民自发开展演唱娱乐活动的过程中加强了莲花山花儿的生态保护和传承;广河县城关镇赵家村由乡贤人士热心开办的公益性多思文化中心,免费对本村文盲妇女进行扫盲识字教育,并对附近青少年免费提供课外读书服务;临夏县将农村实用文化人才吸收进来,在一些村级自办文化社团中开展刺绣、泥塑等实用技术培训,使“乡村舞台”的内容要素更加丰富;临夏市、永靖县充分利用群众文化活动广泛开展的良好基础,将党和国家的政策编成歌舞、快板等节目,针对性地加以引导,在广大农村掀起了一股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热潮;东乡县、积石山县等利用群众热爱体育活动的优势,积极组建篮球队、乒乓球队等,以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展现新时期农民群众的精神风貌。
如今,城市流行的广场舞已在广大农村地区屡见不鲜,歌舞、社火、书画、器乐、合唱队等多种群众喜闻乐见、自我娱乐的文体活动在“乡村舞台”与群众见面。“乡村舞台”已成为全州广大农民学文化、学科学的课堂,成为推广科学技术、带领农民致富的示范基地,成为抵制不良风气、打造农村文化新生活的阵地。(记者 尹始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