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来了》(三)PPP模式要选得准 用得活

01.12.2016  01:35

随着投融资体制改革进一步实施,今年以来,“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在我省市政建设、水务设施、交通运输等多个公共基础设施领域广泛推开,一大批项目入选国家PPP项目库,为加快全省基础设施建设带来新的发展机会。

前不久,“甘肃省2016年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推介会暨签约仪式”在兰州举行,现场有40个项目成功签约,总投资超过1046亿元。铁路、机场、轨道交通、城市集中供热以及旅游基础设施等具有稳定收费基础和经营条件的项目占到一半以上。

PPP模式优势虽然明显,但不是每个项目都可以申报为PPP项目。对此国家和省上给出了明确的评审标准,设置了相对严格的申报条件。兰州新区地下综合管廊PPP项目负责人告诉记者,新区管廊项目前期必须要具备:物有所值评价报告、财政承受能力报告以及PPP实施方案的“一方案、两报告”。正是因为项目定位更加精准,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等多家银行金融机构也组团参与其中,为这一项目提供贷款授信35.7亿元。

为完善相关配套政策,着力推动PPP规范发展。今年11月3日,我省出台了《中共甘肃省委 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在省发改委设立投融资办公室,牵头会同省直相关部门协调全省PPP项目推进工作,制定操作规程,负责项目库建设管理,按规定权限审批项目,完善价格调整机制。

截至目前,我省有122个项目入选国家发改委第一批向社会资本推介传统基础设施领域PPP项目库,总投资1520亿元,入库项目个数位居全国第三。

甘肃台报道